韩国演艺家中介李准基:给理想教育的十个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19:13

给理想教育的十个赠言

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  杨九俊

 

    追寻理想的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话题,这里仅仅基于学校建设讨论十个题目,主要作一些引述和借题发挥,供大家参考。

    题目之一:我们有教育理想吗?

    要追寻理想的教育,没有教育的理想就无从谈起。就其本质性和共性说,理想应该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应该集中关注如何“托起明天的太阳”。

    俄国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写道:为了看见太阳/和苍茫无际的蓝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和巍巍群山的峰巅……/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假如白昼竟然消亡/我还要歌唱……我还要歌唱太阳/在我生命弥留的时光。这首诗布满了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叩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

    邓丽君唱道:直到海枯石烂/冉冉地出情人。我特别喜欢“冉冉地”这样的情状,这画面可以描画出新人的成长过程。

    赠言1:我们期盼、热看、追寻:冉冉地出新人。

    有了对“新人”的期盼,我们就会感觉到有激情,有追求,有创造。陶行知先生在评价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丁超时说:“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有时就在脚下。中国教育需要一批理想者,需要一点理想主义、浪漫精神和诗人情怀。让我们共同努力,往追寻“冉冉出新人”的意境吧。

    感想:我们来到这个世界,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充满劳绩。我们埋头苦干,也许会得到一份应得的俸禄,但是这样行走,只会让我们的生活越发沉重,毫无幸福乐趣可言。在前行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时抬起头来仰望寥廓的星空,激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我们的校长不应深陷繁琐的杂务之中,而要经常思考学校的未来,描绘未来学校的蓝图。我们的教师不能重复昨天的劳动,手上的一个班级,几十朵祖国的花蕾,如何让她们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更期盼校长的理想之火点燃教师的生命火把,照亮校园的角角落落。拥有一份教育的理想吧,让我们在充满劳绩的耕作中诗意地生活。

    题目之二:学校是个什么地方?

   《圣经》里讲,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非常非常好,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在这里,上帝是母爱的象征,母爱包括的不仅仅是吃饱、活着,还有生活的享受、生活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我以为,学校也应该成为上帝赏赐的一块土地。

    赠言2: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新人”的培养,应该是师生共享幸福生活的过程,这种幸福感来自哪里?一是让学生“背着行囊上路”。学校应该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发展之根,哪怕校园搬迁,也是“带着行李搬家”。二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当洋溢着“生活的微笑”。普希金说:“哪怕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假如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也洋溢着“生活的微笑”,这种向上、乐观的态度会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三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是叶澜老师的一个观点。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感想:校园应该是洋溢微笑的地方,成为每个孩子充分游戏的乐园。让每个孩子迎着明媚的阳光,听着小鸟的歌唱,挂着灿烂的笑容走进校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带着独有的好奇心去探究,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畅游。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自由成长的精神家园,校园里处处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活跃着孩子们不知疲倦的身姿。奶是香的,蜜是甜,教育是甜蜜的事业,而不是只有劳作,没有休闲;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只有苦学,而没有快乐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还请记住:没有校长的微笑,哪来教师的微笑;没有教师的微笑,哪来孩子的微笑;没有孩子的微笑,哪来民族的微笑。

    题目之三:我们基本的教育态度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讨论、分析教育题目的基本视角是什么?我们习惯于从“教”的态度、“管”的态度、知识的态度、权威的态度出发,尽管有时口头上不是这样讲,但事实上更多的是这样做的。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说过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假如我在漆门时,罗伯特跑过来往门上扔烂泥,我会愉快地骂他一顿,由于我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不会在乎我的话。假如罗伯特刚从一个严格的学校转来,而他扔泥巴实际上是在反抗权威,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烂泥,由于解放他比油漆我的门更重要。

    赠言3:坚定地站在孩子们一边。

    教育要了解学生。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教育是人学”,孩子在哪里。教育要解放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才能看得清;解放头脑,才能想;解放双手,才能做;解放嘴,才能说;解放空间,才能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解放时间,才有点做人的味道。解放学生实在也是解放我们自己。台湾诗人非马有一首诗叫《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儿/走//把自由/还给/鸟/笼”。我们假如“打开鸟笼的门”,不以过重的课业负担捆住学生,让“鸟儿”可以自由翱翔,我们也会有时间往学习,往了解学生,往钻研教学,包括往享受必要的闲暇。
    感想:教育当以不损害孩子的健康为前提。捍卫童年是每一个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的童年不再灰色,让童年的世界充满闪亮的七色光彩。不再让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直不起腰,喘不过气。让孩子们每天有充分的闲暇时光,自由嬉戏玩耍。让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儿童心灵的呵护者,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坚定地站在孩子们一边,让一切有可能伤害孩子健康的行为统统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用雕塑家的艺术之手放飞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鸟。

    题目之四什么是教育的灵魂?

    丰子恺请李叔同先生到家里,李叔同先生把藤椅轻轻摇动几下,然后慢慢坐下往。丰子恺迷惑不解,开始不敢问,后来看到先生每次来都是如此,就问先生其中的缘由。原来李叔同担心藤椅中躲有小虫子,他要给小虫子一个信息,让它们可以逃离即将有人坐的藤椅。这种博大的爱应当是须臾不缺的,教育就是要以爱作为自己的灵魂。

    赠言4:大爱写人生。

    大爱所写,是学生的人生,也是教师的人生。弗洛姆以为,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熟悉。关心和责任意味着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尊重和熟悉也是爱的组成因素,否则,爱就会坠落成统治和占有。除了具备这些爱的基本元素外,教育之爱还应该有其特殊性,比如要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还有其理性的要求,比如有明确的目的性。此外,教育的爱还要讲究艺术,方法恰当,爱得其所,才可能有比较理想的结果。
    感想:教育当以慈悲为怀。这种爱超越亲情,具有宗教般的虔诚,普渡众生,教人求善。这种爱不掺半点杂质,不带半点虚情假意。教师是爱的使者,爱的典范,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的大爱中包含着正义与善良,尊重和理解,公平和公正;折射着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蕴涵着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阐释着马卡连柯“尽可能的尊重学生又尽可能的要求学生”的育人理念。

    题目之五:超越他人,我们的气力在哪里?

    人走进社会,总会处于某种竞争的状态。人靠什么往前走,靠什么超越他人、超越自我?霍华德?苏伯在《电影的气力》中写道:

    在广受欢迎、令人难忘的电影里,机构的气力、身体的气力、情感的气力、科技的气力、聪明的气力、教育的气力、财富的气力,都不管用,真正重要的是这两点:一、英雄比电影中的其他人更优秀,不是由于他拥有了以上所述的气力,而是由于他拥有更高的原则;二、英雄之所以超越他人而成为英雄,是由于他比别人具有更强的意志力。

    “更高的原则”的核心,应当是钱学森家族的《钱氏家训》阐明的:“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必谋之”。

    赠言5:坚守你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无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有正确的教育主张,二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实践自己的教育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最为重要,“不抛弃,不放弃”,必能成功。陶行知先生在办育才学校时,碰到重重困难,感叹说“我是背着爱人游泳”,这有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但由于背着的是“爱人”,志向、信念、原则不会有任何改变。
    感想: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总是和机遇连在一起的。教育改革如同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平坦之道,教育人需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和毅力,需要有卓尔不群的教学个性,更要有永不言败的执著和坚守。功利的社会时刻在诱惑着你的人生梦想,应试的环境时刻在动摇着你的教育信念。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要牢牢地坚守住自己的教育主张,“任尔东西南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意味着超越,超越功利,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题目之六: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是这样说的: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见,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梅先生在当代教育界之有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确当天所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我以为,假如说“大师论”是我们重要的办学思想,而“大鱼带小鱼”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思想。

    赠言6:大鱼带小鱼。

    “大鱼带小鱼”,是一种多好的意境啊!在大鱼,有引导,保护、支持等,在小鱼,有学习、体验、探究等,小鱼之间,大小鱼之间,有民主、有合作,小鱼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假如从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的意义上说,“大鱼带小鱼”应当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
    感想: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隐喻!同一的种属隐喻着师生年龄上的长幼关系,学习上的伙伴关系。大鱼“带”小鱼,又隐喻着师生间的角色关系,“专业有术攻,闻道有先后。”大鱼有生活的阅历和经验,小鱼要历练独立谋生的技能。小鱼生存的本领不是靠大鱼的口口相传,隐喻着教育不是一种直接的告诉,而是需要依靠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而成长起来的,不正印证了新课程改革的学习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吗?由此,我们还可进一步联想,最好的牧羊方式是把牲畜带到有水的地方,让它喝个够,而不是用最愚蠢的方法按着它的头强迫喝水;最好的教育方式又如同成尚荣先生所说,把孩子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任他们自由地驰骋。

    题目之七:学校治理关键是什么?

    学校治理的关键是什么?有一本书叫《亲历壳牌企业帝国的经营细节》,揭示了这家进进世界500强的着名企业的治理经验,其最为核心的是《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赠言7:把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

    在企业中,价值观指如何做事,如何对待顾客、社区和供给商以及是否遵守规则,彼此相处等,它往往是真正的行动指南。在学校中,首先价值观应当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往确立,也应该是所有学校利益相关者的行动指南。其次,建设道德共同体要以愿景来凝聚气力。一个学校的理想未来就是愿景。假如大家都认同这个愿景,学校的未来和人们行为的动机与人们所关心的题目一致,学校和教职员工就有了长期的驱动关系,师生员工就对学校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就会和学校融为一体。
    感想:克服学校管理危机的关键在哪里?日本佐藤学教授建议发展教师的“同事性关系”,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就意味着校长和教师要有共同的发展愿景,要建立核心的价值观,明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目标与途径。这是每一个教育人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准确地说就是一种共同的道德责任。是责任让我们走到一起,使学校管理变得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的校长必然得不到教师的尊重,一个没有道德责任感的教师同样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校永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这样的学校必然是一盘散沙,矛盾四起,危机重重。

     题目之八:怎样创造学校的特色? 

     办学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有“自己”,有特色。人们看待学校,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假如都是似曾相识,甚至未看即知,那大概难以提起精神,难有审美的欲看。沈从文先生读一篇文章,写的是春回大地,阳光明丽,风和日热,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花街柳巷,小桥流水……沈从文先生问作者:你呢?你在哪里?你的春天呢?你的个性在哪里?

    也许,校长应当学一学沈先生,多问问:“我在哪里?”

    赠言8: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海明威说写作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实在,创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寻找表达自己的句子”。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第一,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鲜明旗帜。美国大学的特色很能说明题目,比如哈佛大学是追求真理,耶鲁大学是独立思辨,哥伦比亚大学是通才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是美丽心灵。第二,学校特色是指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色发展,是“高原上的高峰”。第三,学校特色建设应当基于校本又能促进传统的变化。“本土化”、“校本化”都包含了双向交融变化的过程,学校特色应当带来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第四,学校特色要坚持主色调与丰富性的同一。在主色调之外,应当答应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和而不同。
    感想:有人评价中国的学校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无锡教育》编辑赵军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课程文化不能代替学校文化”。在强势的国家课程文化占主导的学校文化中,发展个性特色缺失了自由的空间,再加上强大的应试文化又把仅有的一点空间也被侵占了。一校一品培植学校特色,听起来还有点诱人,但从整体上看还只是学校脸上的一点鲜红的朱砂。既没有学校的主色调,更谈不上色彩的丰富性。目之所及,难以见到像日本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也没有最富人性化的“夏山学校”。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创造学校的特色,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题目之九:我们有怎样的教育境界?

    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先生曾列举了一流大学的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着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学生。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每年都要拒收一大批“高考状元”,即便是这些状元就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被你录取了,然后显摆一番,又有什么意义呢?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里特说: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这一点,我很兴奋,这表明我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

    这就是办学校、办教育应有的襟怀、风度、追求。

    赠言9:大家风范。

    办学不能小气,要有大胸襟、大抱负。要枉私,“大”与“公”是连在一起的,公与私是相对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这是出以公心。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地方党政领导的面子出发,这是私。要枉短视,不能只为今天、不顾明天。当然,大家是在靠底气、底蕴站立的。办学校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自己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可能慢慢学会写出一个“大”字。
    感想: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的境界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老子把“忘名、忘利、忘我”作为人生的目标来追求。理想的教育首先应该去功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同样,我们的校长绝不能以教师为器用,我们的教师绝不能以学生的器用,当考试一旦成为教师的法宝,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这是一种深重的罪孽。教育当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为本。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应有的怀抱与胸襟,也是我们理应追求的道德境界。

    题目之十:怎样倡导教育家办学?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评价裴斯泰洛齐时说:作为伟大教育者的裴斯泰洛齐的不朽贡献,不仅仅是他的学说,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产生他的伟大学说的生活。尽管人们可以把教育家分成若干类型,但总体来看,勇于实践是教育家的重要品格之一。中小学校优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要像教育家那样办学,要改进天天流水一样逝往的生活。

    赠言10:做一个坚定的实践者。

    提到“教育家办学”,需要夸大的是:一是要坚持教育的内在品格。陶行知先生说:“教人做主人的教育,教人向前创造的教育”,向上、创造,是教育的本真内涵。有了这样的追求、探索和实践,才可能成为教育家,或者在某些方面像教育家那样办学。二是要淡泊宁静,老老实实按教育规律办事。三是“教育家办学”,主要是实践。只要我们坚持“在路上”,生活就会改变,学校就会进步,新人就会涌现,我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天天向上”。 
    感想: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是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如若教育可以不按自身规律发展,这是一种对教育的犯罪。呼唤教育家办学,就是呼唤我们要把教育当回事来做,更好地遵循科学的规律。教育家的品质不仅要有创新的教育思想,还要有草根化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的创新,意味着教育不会重复流水一样的工作与生活;草根化的教育实践,又意味着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身后留下的是无比坚实的脚印。在教育家手里始终紧握着的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创生的接力棒,描画的是学校由弱转强的历史发展轨迹。

    十个问题,阐释了理想教育的真谛;十条赠言,指明了教育人的行动方向。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撑起教育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