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语汐黎霆小说叫什么:给理想的教育十个赠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04:27

                        给理想的教育十个赠言

■杨九俊
    追寻理想的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话题,这里仅仅基于学校建设讨论十个问题,主要作一些引述和借题发挥,供大家参考。
    问题之一:
    我们有教育理想吗?
    要追寻理想的教育,没有教育的理想就无从谈起。就其本质性和共性说,理想应该聚焦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应该集中关注如何“托起明天的太阳”。
    俄国象征派诗人巴尔蒙特写道:为了看见太阳/和苍茫无际的蓝天/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和巍巍群山的峰巅……/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见太阳/如果白昼竟然消亡/我还要歌唱……我还要歌唱太阳/在我生命弥留的时光。这首诗充满了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叩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弦。
    邓丽君唱道:直到海枯石烂/冉冉地出情人。我特别喜欢“冉冉地”这样的情状,这画面可以描画出新人的成长过程。
    赠言:
    我们期盼、热望、追寻:冉冉地出新人。
    有了对“新人”的期盼,我们就会感觉到有激情,有追求,有创造。陶行知先生在评价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丁超时说:“他能就事实生理想,凭理想正事实。他有事实化的理想,理想化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有时就在脚下。中国教育需要一批理想者,需要一点理想主义、浪漫精神和诗人情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追寻“冉冉出新人”的意境吧。
    问题之二:
    学校是个什么地方?
    《圣经》里讲,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代一块土地,这块土地非常非常好,到处流淌着奶和蜜。在这里,上帝是母爱的象征,母爱包括的不仅仅是吃饱、活着,还有生活的享受、生活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我以为,学校也应该成为上帝赏赐的一块土地。
    赠言:
    让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
    “新人”的培养,应该是师生共享幸福生活的过程,这种幸福感来自哪里?一是让学生“背着行囊上路”。学校应该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发展之根,哪怕校园搬迁,也是“带着行李搬家”。二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应当洋溢着“生活的微笑”。普希金说:“哪怕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如果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也洋溢着“生活的微笑”,这种向上、乐观的态度会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三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是叶澜老师的一个观点。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问题之三:
    我们基本的教育立场是什么?
    什么是我们教育的立足点?讨论、分析教育问题的基本视角是什么?我们习惯于从“教”的立场、“管”的立场、知识的立场、权威的立场出发,尽管有时口头上不是这样讲,但事实上更多的是这样做的。夏山学校的校长尼尔说过一段话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假如我在漆门时,罗伯特跑过来往门上扔烂泥,我会痛快地骂他一顿,因为我知道他在这里已经很久了,他不会在乎我的话。假如罗伯特刚从一个严格的学校转来,而他扔泥巴实际上是在反抗权威,我就会和他一起往门上扔烂泥,因为解放他比油漆我的门更重要。
    赠言:
    坚定地站在孩子们一边。
    教育要了解学生。教育工作者时时刻刻都要想着“教育是人学”,孩子在哪里。教育要解放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才能看得清;解放头脑,才能想;解放双手,才能做;解放嘴,才能说;解放空间,才能走进大自然和社会;解放时间,才有点做人的味道。解放学生其实也是解放我们自己。台湾诗人非马有一首诗叫《鸟笼》:“打开/鸟笼的/门/让鸟儿/走//把自由/还给/鸟/笼”。我们如果“打开鸟笼的门”,不以过重的课业负担捆住学生,让“鸟儿”可以自由飞翔,我们也会有时间去学习,去了解学生,去钻研教学,包括去享受必要的闲暇。
    问题之四:
    什么是教育的灵魂?
    丰子恺请李叔同先生到家里,李叔同先生把藤椅轻轻摇动几下,然后慢慢坐下去。丰子恺疑惑不解,开始不敢问,后来看到先生每次来都是如此,就问先生其中的缘由。原来李叔同担心藤椅中藏有小虫子,他要给小虫子一个信息,让它们可以逃离即将有人坐的藤椅。这种博大的爱应当是须臾不缺的,教育就是要以爱作为自己的灵魂。
    赠言:
    大爱写人生。
    大爱所写,是学生的人生,也是教师的人生。弗洛姆认为,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认识。关心和责任意味着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尊重和认识也是爱的组成因素,否则,爱就会坠落成统治和占有。除了具备这些爱的基本元素外,教育之爱还应该有其特殊性,比如要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还有其理性的要求,比如有明确的目的性。此外,教育的爱还要讲究艺术,方法恰当,爱得其所,才可能有比较理想的结果。
    问题之五:
    超越他人,我们的力量在哪里?
    人走入社会,总会处于某种竞争的状态。人靠什么往前走,靠什么超越他人、超越自我?霍华德·苏伯在《电影的力量》中写道:
    在广受欢迎、令人难忘的电影里,机构的力量、身体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教育的力量、财富的力量,都不管用,真正重要的是这两点:一、英雄比电影中的其他人更优秀,不是因为他拥有了以上所述的力量,而是因为他拥有更高的原则;二、英雄之所以超越他人而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比别人具有更强的意志力。
    “更高的原则”的核心,应当是钱学森家族的《钱氏家训》阐明的:“利在一身勿谋之,利在天下必谋之”。
    赠言:
    坚守你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无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有正确的教育主张,二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实践自己的教育主张。从某种意义上说,坚守最为重要,“不抛弃,不放弃”,必能成功。陶行知先生在办育才学校时,遇到重重困难,感叹说“我是背着爱人游泳”,这有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但因为背着的是“爱人”,志向、信念、原则不会有任何改变。
    问题之六: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没有最好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是这样说的: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见,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梅先生在当代教育界之有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当天所说的:“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我以为,如果说“大师论”是我们重要的办学思想,而“大鱼带小鱼”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思想。
    赠言:
    大鱼带小鱼。
    “大鱼带小鱼”,是一种多好的意境啊!在大鱼,有引导,保护、支持等,在小鱼,有学习、体验、探究等,小鱼之间,大小鱼之间,有民主、有合作,小鱼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从一种思想、一种意识、一种精神的意义上说,“大鱼带小鱼”应当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
    问题之七: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什么?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什么?有一本书叫《亲历壳牌——企业帝国的经营细节》,揭示了这家进入世界500强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经验,其最为核心的是《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赠言:
    把学校建设成道德共同体。
    在企业中,价值观指如何做事,如何对待顾客、社区和供应商以及是否遵守规则,彼此相处等,它往往是真正的行动指南。在学校中,首先价值观应当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去确立,也应该是所有学校利益相关者的行动指南。其次,建设道德共同体要以愿景来凝聚力量。一个学校的理想未来就是愿景。如果大家都认同这个愿景,学校的未来和人们行为的动机与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一致,学校和教职员工就有了长期的驱动关系,师生员工就对学校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就会和学校融为一体。
    问题之八:
    怎样创造学校的特色?
    办学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有“自己”,有特色。人们看待学校,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如果都是似曾相识,甚至未看即知,那大概难以提起精神,难有审美的欲望。沈从文先生读一篇文章,写的是春回大地,阳光明丽,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万紫千红,花街柳巷,小桥流水……沈从文先生问作者:你呢?你在哪里?你的春天呢?你的个性在哪里?
    也许,校长应当学一学沈先生,多问问:“我在哪里?”
    赠言: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海明威说写作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其实,创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寻找表达自己的句子”。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第一,学校特色是学校文化的鲜明旗帜。美国大学的特色很能说明问题,比如哈佛大学是追求真理,耶鲁大学是独立思辨,哥伦比亚大学是通才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是美丽心灵。第二,学校特色是指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色发展,是“高原上的高峰”。第三,学校特色建设应当基于校本又能促进传统的变化。“本土化”、“校本化”都包含了双向交融变化的过程,学校特色应当带来学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第四,学校特色要坚持主色调与丰富性的统一。在主色调之外,应当允许教师个性的张扬,鼓励和而不同。
    问题之九:
    我们有怎样的教育境界?
    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先生曾列举了一流大学的三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学生。美国一些著名大学每年都要拒收一大批“高考状元”,即便是这些状元就是最好的学生,他们都被你录取了,然后显摆一番,又有什么意义呢?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托尼·里特说:
    我们学校的学术水平在英国不是第一。这一点,我很高兴,这表明我们不是一心钻研学术而不顾自己其他方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次才是他们的学术能力。
    这就是办学校、办教育应有的襟怀、风度、追求。
    赠言:
    大家风范。
    办学不能小气,要有大胸襟、大抱负。要去私,“大”与“公”是连在一起的,公与私是相对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这是出以公心。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地方党政领导的面子出发,这是私。要去短视,不能只为今天、不顾明天。当然,大家是在靠底气、底蕴站立的。办学校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自己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可能慢慢学会写出一个“大”字。
    问题之十:
    怎样倡导教育家办学?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评价裴斯泰洛齐时说:作为伟大教育者的裴斯泰洛齐的不朽贡献,不仅仅是他的学说,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产生他的伟大学说的生活。尽管人们可以把教育家分成若干类型,但总体来看,勇于实践是教育家的重要品格之一。中小学校长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要像教育家那样办学,要改进每天流水一样逝去的生活。
    赠言:
    做一个坚定的实践者。
    提到“教育家办学”,需要强调的是:一是要坚持教育的内在品格。陶行知先生说:“教人做主人的教育,教人向前创造的教育”,向上、创造,是教育的本真内涵。有了这样的追求、探索和实践,才可能成为教育家,或者在某些方面像教育家那样办学。二是要淡泊宁静,老老实实按教育规律办事。三是“教育家办学”,主要是实践。只要我们坚持“在路上”,生活就会改变,学校就会进步,新人就会涌现,我们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天天向上”。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校长学习研讨会”和“首届中国教育家成长高峰论坛”上的报告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