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民族服饰:晚清官场是一面镜子--讲讲你不了解的《官场现形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3:07
晚清官场是一面镜子--讲讲你不了解的《官场现形记》 灵素微蕴 于 2011/8/6 12:06:2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官场现形记》是一部奇书,至少我这样看。
   作为一名上过小学语文、并且每次考试勉强都能得60分的知识青年,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文学史上,这部书没有什么突出贡献。毕竟无论从语言还是结构来看,这不过是一本记实文学,记录的是晚清官场的众生百态。但是,我得强调,自古官场都是前赴后继啊,古人用过的,现在特们还在用啊!
   读了这本书,对于官场的各种潜规则,你至少能明白一半。当然,要是你不明白,姐会一直给你讲下去,讲到你明白为止,你的明白?
   我想说,现在大家都挺羡慕嫉妒恨某个群体的,这个群体就是guan,你懂的,亲!
   现在的世间百态,不过是重复着古人曾经走过的道路;当然,再面对官场各种奇事时,你也能作为一名有文化的青年,犀利的点评上几句。
   没多少人读这本书、特别是没有多少年轻人读,俺估计,一方面大家不爱看这个半白话文,嚼着有点费劲;另一方面,这本书又没登上过畅销书排行榜,你不关注是正常的!
   但素,这是一本教科书啊,同志们,不管想当官的、想做贼的,还是只是想围观、打酱油的,都要好好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啊。
   胡适老先生说,这本从头到尾都在诅咒官场,全书是官的丑史,没有一个好官,没有一个好人!
   看着这些guan一副跳梁小丑的猴崽子样,大家都会挺爽的。爽完了,你也会重新认识人生啊、理想啊、guan啊之类比较伟大的东西的。
   姐会利用业余时间,把这本书逐步分解成广大人民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更新可能会慢,但保证不挖坑哦!
  
   先说点重要的,这部书,虽然属于长篇小说,但其实是多个短篇故事联缀成的。就是说,A出场了,讲一段他的故事,然后引出了B,A就退出了舞台,换成B上场,B又引出C,以此类推。
    第一个出场的,不是官,而是一个正在奋发图强、努力考上公务员的有志青年。我们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青年,可能是他们中的某一枚,穿越到了清朝。
  青年按今天的行政划分,应该是陕西人大荔县人,名字叫赵温。赵温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更要命是,他们都不识字。在经过不少代省吃俭后,有了点小存款,赵温终于在某一个太阳天空照、花儿对他笑的日子,背起小书包上学校了,光荣的成为了赵温同学。
  赵温同学读书自然很用功,不负八辈祖宗的重望,在乡试时候,考上了一个秀才,跟关中大侠吕轻候平级了哦!上进的的赵温当然不会满足,又继续考上了举人。
  举人在古代好处可多哩,比上个清华北大还管用。赵温同学中了举人,他家就不用交税了,你清华毕业能免税吗?不能,所以没秀才好使。古人见了官,是要下跪的,但赵温秀才只要拱拱手,叫声老师就行了,NB吧!当然,赵温秀才可以穿长衫、戴方巾了。古时候的服装可是有严格限制的,可不像现在,穿长衫的都是说相声的。那时候,只有考上了功名的读书人、当官的,才能穿长衫。
  除了这些,秀才还有不少特权。比如说,要是赵温秀才哪天不小心触犯了国家法律,开庭时,他不用亲自出席,家里佣人到场就行了;就算他真的有罪,也不能刑讯逼供,要好说好商量;县长大人还不能当场给举人定罪,要上报到省教育厅,一般举人也不会蹲大狱的,花点钱就能平事了。当然,惹毛了皇帝老儿的大案要案除外。
        赵温中了举人,七大姑、八大姨那个羡慕嫉妒恨呐!
  赵温弟弟的老丈人名叫方必开,方必开有个儿子叫老三,也在读书。方必开一见赵温中了举人,自家儿子老三还是不着调的样,这个恨呀。一生气,痰涌了上来,有点半疯半颠了。
  老三的老师是个秀才,姓王。王秀才一看东家这样,就明白了,这是看见人家赵家孩子中了举人,老三的爹着急了。王秀才人毕竟见过世面,知道东家的病,用药治不好,得从根上解开那个小铃铛。  王秀才:老三过来,你爸爸今个这样,为了谁呀?
  老三:我哪知道呀,是不是早上没吃饱哦?
  王秀才:你个哈儿,是为了你呀
  老三:为我啥子嘛,我又没抢他粑粑吃
  王秀才:前院老赵家,就是你姐姐的大伯子,不是中了举人吗?
  老三:他中的他的嘛!哎呦,我爹不会想把我嫁给他吧?
  王秀才:你是个公的,你想嫁也得先搞清楚人家是攻还是受!尼玛老子都着你饶进去了,你爸爸是想你好好学习,也挣了举人回来
  老三:举人?有啥子好处嘛
  王秀才:中了举人,就能中进士,当大官、赚大钱,要霸占哪个良家妇女,就霸占哪个;想升堂打谁,就打谁…...(以上省略一万字)
  老三:我擦,那赶紧的吧,咱也中举人去  从此,老三这枚天真无邪的祖国花朵,毅然决然走上了科举之路,以当官为己任
    继续说赵温。赵温举人过了年,要到北京去参加更高级别的考试了。
  可赵家都是厚道人呀,他爷爷活了几十岁,都没去过县城。这忽然孙子就要上北京了,心里放不下呀。而且赵温现在不是一般人了,怎么也得给配个佣人呀。这佣人还得见过世面,至少得去铁岭那样的大城市吧。
  那个年代,没有黄金周,政府也不靠旅游拉动内需。大多数老百姓都没出过门,主人到3里地外的王家庄赶个集就算长途旅行了,佣人怕是一辈子都没出过村。不过,中了举人的赵温,好歹也算是个身份的人呐。他通过他兄弟媳妇的弟弟老三这层关系,攀上老三的师傅王秀才,王秀才在城里有显赫的亲戚——王乡绅,王乡绅给赵温介绍了一个佣人,标准的说法是管家,叫贺根。
  王乡绅的妹夫钱典史,正好也要进京,于是跟赵温同行,这是赵温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官员。
  这位钱典史,在江南某县做过不到三个月典史。这个典史是个不入流的小官,连九品都不算,是县长下面分管监狱、缉捕这样的官,约等于公安局长+检察院长+政法委书记+监狱长。钱典史干了不到三个月,跟他顶头上司县长大人闹翻了,收拾细软回老家陕西。
  钱典史出去的时候穷的内裤都打着补丁,回来就在县城里最热闹的城中区,买下了一栋超豪华精装修电梯公寓。注意,不是一套,是一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看来是纪委报出来的官方数据啊。人家钱典史用行动告诉我们,三个月不入流的小官,也不止十万雪花银啊!
    赵温带着管家贺根与钱典史一起,踏上前往京城的旅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做官。赵温进京,参加考试,为了能做官;钱典史进京打点关系,为了能再次做官。
    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惺惺相惜。作为勇敢善良的前辈,钱典史开始给赵温传授来钱的经验。    钱典史:一个月工资才1000多,房价都4、5万了,光靠工资你一家老小吃屎都不够。做官也不是为挣那点工资的,脑子要活,要想办法。
    赵温:朝廷不是说要反腐倡廉吗?
    钱典史:擦,我没说让你贪污呀!比如说,一年里的红白喜事,就是收钱的好机会嘛,被纪委抓着了,也不犯法,谁让我们是礼仪之帮,总要礼尚往来嘛
    赵温:可我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人口不多呀,几年才有一次红白喜事
钱典史:你看我家吧,一年之内,我生日、我老婆生日,这必须大办两场。接下来,我父母生日、岳父母生日,我十二个小妾生日,38个儿子、42个女儿生日;还有儿子娶亲、女儿出嫁,儿子生孙子、女儿生外孙……,总之,一年到头,几乎天天有喜事。
赵温:可是钱老伯,我听说你父母早已双亡,你和你老婆,还有十二个小妾,都不孕不育,哪来的什么儿子女儿孙子外孙呀?
    钱典史:傻孩子,有没有这些人不重要,关键是借这些人的名办喜事。要是有人问起来,就说他们在原籍老家呀,送礼的人不会查你家户口本的
    赵温:可是,万一到时候没人送礼,我不就赔了吗
    钱典史:你担心个毛!就算你做个县官,这一县上下,都是你的子民。谁敢不来奉承?要真的不来,等他们犯了事,咱就还他一个铁面无私包青天
    赵温到了京城,第一件事不是考试,按当时的规矩,得去拜见老师。
  他老师是谁呢?是他考试时的学道,就是主管评卷和录取的官。考上的考生,就得拜他做老师。这位老师,一般都是京官,而且级别不低,平时住在京城,只有考试的时候,才能被派到某个地方去监考、录取考生。
  赵温的老师,是吴翰林。去拜见老师,是不空手的,也不能提点水果点心就完事了,是要有真金白银的。自古京城官多呀,翰林听着官挺大,但没什么来钱的道,在皇帝眼皮底下,想整点灰色收入也不容易。一年到头,就靠学生们送点见面礼呢。
    虽说送多少完全看心意,但素,在老师眼里,银子代表学生的心啊!
  赵温是个老实的好孩子,没有人教他这些,他自己更想不到这些。于是,赵温悲剧了。
  吴翰林当然早就打听清楚了,赵温家里还是有点小钱的,送几百两银子的见面礼,对他来说是小意思。于是,亲爱的吴老师,早就已经盼望赵温同学到来了。赵温来了,全家有肉吃。
  那天早上下着大雪,天还不亮,但吴老师一听说赵温同学来了,急的内裤都来不及穿,就往外跑,还不忘吩咐老婆,赶紧的,大箱子伺候,准备装银子。这一点,吴师母显然冷静一些,赶紧喊住老公,把先递进来的赵温同学的简历拆开,发现居然只包着悲催的二两银子,木有银票啊!
  吴老师一边穿内裤一边还不死心,“该不是赵温那娃粗心,把给看大门的门包错放进来了吧,银票他带在身上呢”。把管家叫进来一问,管家是个诚实的孩子,“赵温说,这二两银子就是给老爷的见面礼,再没有多的了”
  “尼玛赵温把老子当成什么了?尼玛老子等他那二两银子买米下锅吗?尼玛他这是公开藐视我、藐视朝廷、藐视翰林,有木有?有木有?”咆哮之后,吴翰林爬上床,钻进被卧,果断而冷静的表示,自己生病了,没办法见客。
  第二天,赵温又去,吴翰林病没好;第三天,还是没好。第四天,吴翰林病终于好了,可是出差了。
  可怜的赵温,始终没能见到老师。钱典史没读多少书,不知道见老师的奥妙;但丰富的官场经验告诉他,这里面一定有赵温没整明白的问题。从此,在钱典史眼里,单纯、老实、善良的赵温,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    见不找老师,赵同学还是得去考试,这一去,坎坷了许多。
  古时候,考试可是个力气活。赵温同学一连考了9天,吃喝拉撒睡都在一间不到1平米的小屋里。考完了,赵温连续睡了两天两夜,比高考、国考都反人类多了。古时候想考个功名,光有学问不行,还得有体力。
  到了发榜那天,赵温急呀,以后能不能赚大钱,就看榜上能不能有名了。贺根早上四点就被叫起来,顶着星星、骂着他主人赵温的八辈祖宗去看榜了。话说,赵温其实没中,贺根却是个精明人,还善解人意,怕主人心情不好呀。就买通了一个卖烧饼的,冒充报喜的,骗点钱用用。赵温当然更愿意相信自己中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给了卖烧饼的10两银子,贺根私下分了5两。
  赵温很快就知道了自己没中,但这个老实孩子,没有拆穿贺根。
  那时候,要是实在考不上进士,还可以想想办法。赵温要做官,唯一的办法,就是买了。当然,不能说的这么赤裸裸,那时候叫“捐”。赵温花了多少钱呢?他爷爷先汇了2000多两,后来又汇了2000两,钱典史还说差了500两。前前后后,至少5000两银子。
  他买来的,是个什么官呢?中书,也是某一部委的文职工作人员,相当于秘书之类,响当当的从七品哦。比县长低了一级哦,吃皇粮的公务员哦,金饭碗哦,5000两一个,包邮哦亲。
  从此,赵温秀才变成了赵中书,这位农家子弟,终于初步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为公务员。以后,他的后代不再是农民,而是响当当的官二代。总之,老赵家的命运,就这样用知识+金钱改变了。    (赵温的故事结束了,他今后的仕途如何,书中再没有描述,作者其实很偏爱赵温,给了他一个类似“公主与王子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结局。接下来,钱典史由配角荣升男一号。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正在向我们招手!)    钱典史进京干什么去了?活动关系,再次走马上任呀!钱典史之前让人把官给撸了,具体是怎么回事,作者没说,我也不敢虚构,但肯定是犯了什么事,被当时的知府参了一本,他只好引咎辞职了。
  这段经历,意味着钱典史政治生涯有污点呀。但是,同志们,你们必须明白,有钱,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时候,都能使鬼推磨。钱典史花了不少钱,上下打点,把简历改的根正苗红、品行端正、铁面无私,终于可以再次被国家起用,派他到江西上饶做典史。
  上路之前,得先打听清楚,那边县太爷、地级市长、省长都是谁呀,贪财还是好色呀,也好提前准备好金钱或美女做见面礼。这一打听不要紧,江西的藩台(相当于省长),竟然就是原来参钱典史的知府,现在升官了。这是赤裸裸的冤家路窄啊,钱典史这一去,人家铁定得给他小鞋穿。  但素,亲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有钱,就有机会。
  钱典史有个把兄弟,在京城混的相当不错,三教九流、黑白两道的吃得开,这个人姓胡,大家都叫他狐狸精。冲着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善类。
  狐狸精一听说这事,马上跟哥哥钱典史表了决心,必须得帮哥哥把这事摆平。狐狸精有个邻居徐都老爷,据他说跟江西藩台是老乡,江西藩台上回进京办事,徐都老爷还请他吃饭,当时狐狸精做的三陪。有了这层关系,让徐都老爷给江西藩台写封信,表示一下小钱是个好同志,你俩以前纯属误会,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勾勾手好朋友吧。
    让人家写信,不能白写,至少得给点润笔费+辛苦费,狐狸精提出来,至少得给100两银子。
  狐狸精得这头又去找徐都老爷,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徐都老爷还算个老实人,这让他有点为难,他跟江西藩台虽说是同乡,但没什么交情呀,写封信去也不管什么用。但狐狸精说,这个你不用管,你只要写了这封信,就能得50两银子。可怜徐都,虽然是个老爷,却也是个穷京官,这两天手头特别紧。厨房没米下锅了,跟班的也要发工资了,天气冷了他老婆又让他赶紧把去年当的棉袄赎回来。
  哎,谁也不能跟钱过不去,徐都老爷第二天天不亮就起来写信,等着狐狸精来拿。精确的说,是等着狐狸精那50两银子。等到中午,没来;等到太阳落山,还没来,等到深夜,还没来。这事估计黄了吧,徐都老爷带着丢了50两银子的沉重心情刚刚入梦,狐狸精来敲门了,此时已经凌晨2点。
  真是天上掉下个狐狸精呀!  狐狸精:真想不到,他也是个当官的,竟然嘴里跑火车,这事就变了卦”。
  徐都老爷:怎么?他,他不要写信了吗?啊?啊?
  狐狸精:有我在呢,他敢?不过话又说回来,他确实拿不出银子
  徐都老爷:啊?啊?一个子都没有吗?
  狐狸精:有是有,不过只有一半,怪对不住您老的。我从早上跟他争到现在,一整天没喝水没吃饭,才争到这么多。他没银票,还是我垫出来的呢  狐狸精刚掏出银票,徐都老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紧夺了过去,有总比没有好吧!
  狐狸精拿了信,赶紧去找钱典史,“那老东西还不想写,我一整天都在那盯着,我这一整天东奔西跑好容易凑出一百两雪花现银放到他桌子上,他才勉强写了给我带来”,钱典史对他盟弟的感激,自然如滔滔江水。却不知,那个在拜盟时跟他口口声声但求同年同月死的盟地,背地里赚了他75两银子,还把他贬成了出尔反尔的人。
  不管怎样,有了这封信,钱典史踏踏实实的前往江西上任去了。    钱典史大人,一路风餐露宿。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天津,又在天津换乘海轮,在上海倒江轮,用了一个多月,才算到了江西省会南昌。
  江西藩台居然没有难为他,正当钱典史后悔自己的小人之心、度了藩台大人的君子之志,让自己凭空多花了100两银子时。一心想赶紧到任的钱典史,忽然明白了藩台对自己客气的原因。原来,朝廷委给钱典史的官,被这位藩台私下里卖给别人了,任期一年。人家上任还不到三个月,刚刚捞回本。现在收回,买官的人肯定不干,藩台为了表示自己是个诚信的商人,虽然没签正式买卖合同,但也绝不破坏自己的名声。(这个名声一坏,今后可能就没人找他买官了)
  可怜钱典史,不能也不敢告到中央去呀,本来就跟人家有梁子,何况还得在江西藩台手底下干活呢。只能另外想办法,看看江西省里还没有别的差使,先干着。钱典史在江西没多少熟人,他急的像屁股着火的猴,坐卧不宁、上窜下跳。四处结交人,找路子。    老天不绝钱典史啊,真让他打听到了一个人——黄大人,江西护院(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兼高院院长)跟前第一号红人,当时的官是支应局(财务厅)兼营务处(军区后勤部部长)。这位黄大人,据说护院特别信任他。别看他现在的级别才是知府(地级市长级别),但他马上就要升成道台(副省级)。在这个江西省,除了省委书记外,他连省长都不放在眼里。只要求了他,在江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可是,在那时的官场,想结交上一级官员,不是那么容易的。不可能像推销员一样的,带着名片和礼物,敲敲黄大人的门,进去之后先自我介绍,“黄大人你好,我是钱典史,本来上边给我安排了一个上饶的官,但被狗日的省长给卖了。求您给我想想办法,在别的地方给我找个工作?我不嫌官大,越大越好,你开个价吧”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黄大人家的门,不是城门,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的。
  自古以来有一种职业,叫看大门的,也可以叫门房、收发室、保安、物管等等。总之,想进门,必须得通过他们。古时候,看大门的属于下人。  社会主义国家是消灭了阶级的,但古代的人,是分不同等级的。平民的孩子,生下来是平民,可以通过考试,进去上流社会,比如前面介绍的赵温;而妓女生的孩子,则属于乐籍,女的还得当妓女,男的当龟公或学乐器成为乐师,也可以去学唱戏;下人的孩子,则属于奴籍,除非你赚到足够的钱赎身,否则世代都要当下人。
    但是到了晚清时,一些平民因为生活艰难,开始到大户人家去做下人,他们不卖身,只跟主人形成雇佣关系,但按当时的社会等级,虽然他们不是奴籍,但同样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下人。  但素,下人中,也是分等级的。宰相家里看大门的,可比七品县官权利大!
  不服的你还别犟嘴。省长、省委书记,在地方都是老大,进了京,想拜见宰相大人,过不了看大门这关是不行的。当然,进上司家的门,不是简单的你跟看门的打招呼,“王大爷,我找下李宰相”,腆着肚子大摇大摆的就进去了。人家宰相大人多忙呀,全国各地来的官,都想找他呢。万一你张三进去的时候,李四正在里面送礼呢,介叫什么事?
  按规矩办事,想见宰相的人,得先到看大门的那去登个记,交点登记费,那时候叫门包。然后排着队,排到你了,看大门的拿着你的名片去见宰相,说某某省的那某某谁来了,见还不是不见呀?当然,这是你给的门包比较丰厚。如果给的更丰厚,即使宰相不想见,看大门会帮你说好话。为什么,看大门的一般是都是宰相的心腹,是他信得过的人。给少了,那您老就等着去吧,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你都可能见不到宰相大人,也办不成事。
  这条法则,在地方官那同样适用,看大门的,真的不细一般淫那!
  钱典史是个聪明人,他不可能直接去见黄大人,于是,他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大人家看大门的戴升。天天去跟戴升聊天、喝酒、送礼,一来二去,跟戴升拜了把子,成了兄弟,跟戴升好的恨不能穿一条裤子。            一来二去,钱典史跟戴升喝酒时候,故意不故意的流露出点南昌米贵、对社会轻度不满的愤青情节。戴升是干嘛的?伺候人的下人,他们一直混在最险恶的人堆里,成为下人中的战斗机,最能体察人心理的细微变化。放到现在,戴升这样看大门的,绝对能是个不错的心理医生。
  戴升知道,这是钱典史生活不好过啊。钱典史借着这个劲,终于把想请戴升帮忙,让黄大人提拔这事说出来了。戴升是个讲义气的人,一听这话,“我擦,兄弟你咋不早说呢,鸡毛大的事,哥哥我还能帮你一把”。
  戴升不是借酒吹牛,他的确有这个实力。一天晚上刚好没人来送礼,黄大人在家既空虚又寂寞,就把戴升叫来聊天。正好聊到,支应局里一个收支委员(财务总监),挪用了公款,现在上边查下来,缺了几百两怎么都补不上,得被辞退了。这月黑风高的,也没个人来送礼,但凡进来个人,这差事也就做价便宜卖了。戴升多聪明啊,赶紧说,大人,我有个拜把子的弟弟,当过典史,聪明干练办事老道,他要是早生个2000年,历史上都不会诸葛亮这个人。
  黄大人一听动了心,马上答应,钱典史在戴升的推荐下,得到了一次宝贵的面试机会。
  戴升见了钱典史,把本来挺简单的一件事,添不少调料整的赤汁浓酱口味挺重。“老弟,这事本来都安排了别人,我提你硬抗了下来,可费了半夜功夫,就差给大人下跪了”。为了获取别人的感激,我们都会故意把过程说的艰难许多。
  钱典史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黄大人,尽管黄大人如母猪一般肥腻,但此刻他在钱典史眼里,真的赛貂禅啊。黄大人翻了翻钱典史的简历,只说两句话,一、什么时候到南昌的?二,上饶的缺挺肥啊,就一直抽烟,抽了半个小时,然后端茶送客。钱典史从黄大人屋里出来都快哭了,有这么面试的吗?还是戴升老道一点,给钱典史分析,老板得有个样子,哪能第一次见面就跟嘻嘻哈哈的,总要树立点威信。再说,谁家面试,当场就能告诉你录取不录取啊?这些当官的,习惯了,不装B得被雷劈。
  几天之后,架不住戴升在里边吹风点火,黄大人真把这个好差事,给了钱典史。注意,不是卖的,是看戴升的人情送给钱典史的。知道领导身边的红人,多好使了吧?        黄大人在江西省,可是是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角色。而且可靠小道消息,他就要升道台(副省级)了。
  家里自然早就忙开了。第一件事,老爷当官了,得先换辆车。在古代,轿子就是车。那时候的轿子,跟手工劳斯莱斯一样,得去定做,这项工作要提前行动。不能等任命下来,老爷已经升官,再去定那就晚了。
  要不怎么说,还是社会主义好呢。古代,轿子不是谁都能坐的,平民百姓不能坐(结婚的花轿除外)、商人不能坐(除非胡雪岩那样有官衔的红顶商人),轿子的颜色也有等级,一般的官,只能用蓝呢轿子,只有到了三品以上,才能有资格用绿呢轿子。
  刚好,那天,黄大人刚下班回家,新定做的绿呢轿子就送来了。黄大人有没有钱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依旧保持了劳动人民低调节俭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教导我们说,越有钱就越不放松,越不放松就越有钱。不善于理财的同学,一定要把这句话当圣旨啊。绿呢轿子一送来,黄大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先上去兜一圈,而是关心原来旧的蓝呢轿子怎么办?戴升机灵啊,赶紧说,折价抵一部分新轿子的钱,黄大人这才放心。
  在京里的内线,很快发来了电报,证实他要升官了。一般,升官的任命书,都是走平邮寄出来的,中国邮政的速度大家也是知道的,从北京到南昌,最快也得十天半个月。
古代没有手机、也不能上网,但谁升官、谁降职这些重要消息,传播的不比现在慢。黄大人升官的消息,几分种内传遍了整个江西官场。
  下面,我们就要见识官场的世态炎凉了。        自古,升官就不是一个人的事;降职才是一个人的事。黄知府要成为黄道台了,整个江西官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得到消息,给黄大人道喜的人,从黄大人家门口,一直排到南昌城外,还绕着城墙两圈。另一些从市县赶来的人,还在前来送礼的路上。这些中,黄大人亲自接见了几个重要的,其余的人,都由戴升处理。
  别看还没有名分,但黄大人,已经是黄道台了,至少在大家心目中。第二天,他大摇大摆的坐着绿呢轿子去上班了。毕竟还没升官,他进了知府官厅,呼啦啦,几十位知府、候补知府,都站起来给他行礼请安。道台那边,赶紧把他请了过去。黄大人也是久经官场的,装腔作势,一个一个给那些道台请安。那些道台,又赶紧给他让座。黄道台忸忸怩怩的、十分装B的坐下了,心了乐开了花,表面还得装着不敢坐。
                      老爷升官,全家升天。戴升虽说是下人,思想觉悟还是有的。刚好,后天黄道台老婆生日,戴升撺掇一帮家人,凑分子准备给太太办了热闹的生日,整一出超女快男同台的大戏,办几桌鱼翅漱口的高档酒席。当然,说了下人凑分子,其实大头还得黄道台出。典型的我请客,你掏钱。
  可见,这一家都是不装B能憋死的主。
    黄道台:小戴啊,就不用你们破费了,现在国家号召节约社会,一切从简的好(潜台词:擦,你们凑的那二两银子,打壶酒都不够,还唱尼玛戏啊)
    戴升:老爷升官,小的们打心眼里高兴,就是倾家荡产也愿意(潜台词:尼玛还不涨工资,老子们倾家荡产也才凑出二两银子)
    黄道台:老爷我如今身份不同了,还是该给全省干部队伍树立了榜样才好(潜台词:现在上面风声紧,大操大办能赚大钱不假,但传到中央就不太好了)
    戴升:哪个敢说三道四?老爷这是二十年的媳妇熬成婆,该热闹两天,不然我们这些下人心都替老爷不值(潜台词:赶紧办吧,我们也好跟着捞点油水不是)
  戴升话不多,但句句说到了黄道台心里,也就默许他去办这件事了。话不在多,管用就行。
  戴升出去一放风,想给参加黄道台老婆生日趴+黄道台高升庆祝大会的宾客,四面八方海啸一般袭来,不想大操大办都不行了。
  黄道台出去就在单位里,当着下属的面天天骂戴升:“这个看大门的猴崽子,老子说低调不办,都是他挑唆的,现在闹大了,还得让你们破费”。明着是骂戴升呢,暗里提醒大家,到时候别忘了“破费”啊!
    到了就要给太太过生日的前一天,黄道台跟戴升正商量着第二天的具体流程时,师爷拿了一封南京来的电报。  明清两朝,南京这座城市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作用。清朝时,南京的地位,基本是整个江南的首府。一些重要机构,都设在南京。
  北京那边刚寄了任命书出来,南京这时候发电报,又是什么好事呢?黄道台家的天,是晴朗的天呀。
  师爷把电报翻译出来,黄道台家马上下了一场暴风雨。原来,黄道台若干年前,在制办军装的时候,曾经从里面拿了一点不属于他的钱,你们懂得。现在这个案子被人拿住了把柄,好几个参与的人,都要被革职、降职,黄道台,可能会被降为黄同知(副市长一级)。(原文:军装案,朱守、王令均拟革,兄拟降同知,速设法)我勒了去,从副省长到副市长,这落差也太大了吧,封建社会就是不讲道理。
  这是黄道台的亲戚,从南京那边打听到的小道消息,让他赶紧想办法,在这个奏折还没出现在皇上的办公桌上时,一般都有活动的空间。
  黄道台其实肚子里没多少货,人前风光,到了这种关键时刻,脑子里也装满了豆腐花,还是没油没盐的光豆花。黄豆腐花,不是,黄大人,此刻感觉真的世界末日来了。佛祖、菩萨、真主、上帝,救救楚楚可怜的黄道台吧。
    黄道台的脑子清醒了一点,正要说什么,刚张嘴对好了口型。一个人就闯了进来,是院上(省委办公厅)文巡捕(负责给下级传达上级指示的文官)胡老爷。要不说下人们都会看眉眼高低呢,一看这光景,就知道肯定上边有内部消息要传达,赶紧退了一去。
    胡老爷是个制造紧张气氛的高手,绕着黄家走了两圈,确定没什么闲杂人等、可疑分子后,在关上门窗,凑到黄道台耳边说,“上边让我这个时候来,是要告诉大人一个紧急内部消息”,黄道台一听这话,舌头打圈了、身子麻木了、手也情不自禁的抖起来了,跟赵大叔家隔壁吴老二有一拼。
    胡老爷趁热打铁,接着刺激黄道台:“听说大人卷进了贪污战备物资的案子,不过护院(省委书记)说了,让大人不要太着急,过上两个月,等风声没那么紧了,护院会想办法的”。这话不过是安慰黄道台罢了,两个月以后再想办法?黄道台怕早就进了刑部大牢了。
    但素,官场有官场的规矩。黄道台还得表面装着感激的说,胡老爷回去帮我好好谢谢护院吧。我现在是犯了事的人,白天不好出门,明天晚上再去护院家道谢。黄道台现在是落难的鸡,不比往日风光无限好了,客气的把胡老爷送出了大门。
    按级别,胡老爷比黄道台至少低了两级。平时,如果胡老爷在串门,黄道台不是用送的,只要坐在椅子上,稍微弓下身子,有起来的意思就行了。今非昔比呀!
    黄道台这一晚,那个恨呀,都快给自己改名叫小恨恨了。恨的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睡也不是。凌晨一点多,太太一看,这老不死的还不进来睡,真是作死呢,让老妈子去叫了好几回。老妈子一看黄道台那个样,也不敢去叫啊。最后还是太太英明,亲自出来劝了一会,黄道台乖乖的跟着老婆去睡觉了。
     这里要特别说明,黄道台不是怕老婆。古代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在家里是主内的女主人,丈夫是主外的男主人。因此,在家里,太太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即便是老爷,平时在家也要让太太三分。电视剧里那些大户人家妻妾争宠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妻妾地位不同,妻不屑于跟妾争宠,妾也没有跟妻争的胆子。
    找一个好老婆,对男人十分重要。古人教育我们说,娶妻娶德、纳妾纳色。老婆可以不漂亮,但必须温柔贤惠知书达礼;二奶可以不识字,但必须漂亮。不少男人把这个规则搞反了,结果很悲剧!    古人在这方面遵守的很好,黄道台有个好老婆。第二天是黄道台老婆的生日,天不亮,太太就把戴升叫去,想把定好的戏班、酒席都退了。老爷着了那么大的事,太太哪还有心情过生日。戴升是个典型见风使舵的,一看老爷都快落平阳了,下人们打包了行李准备各奔东西,以后走到对面是不是要装不认识还不知道呢,谁还有心情掏钱出来给太太做生日。戴升顺水推舟的说,我们下人也都知道老爷心里不舒服,这时候再吹吹打打倒让老爷心烦。等过些日子,这事平了,我们再给太太补过吧。
     看看,这话说的滴水不露。在太太面前,戴升这是替老爷着想呢;在下人面前,戴升又邀功说成,“我跟太太提出来生日聚会取消的,给你们省了不少银子哦”,又卖了个人情。说话真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
    黄道台太太生日Party取消,消息一出,满城奔走相告。反正再给黄道台送礼没什么用了,大家能省就省了,省了就是赚了,亲。
    (官职对照表
    总督(制台):政治局委员衔 省委书记,兼大军区第一政委
    巡抚(抚院):省委书记
    布政使(藩台)省委副书记,省长
    按察使(臬台)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