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伊思蜗牛霜多少钱:中国人会如何老去 关于退休养老的五大忠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58:01

中国人会如何老去 关于退休养老的五大忠告

www.eastmoney.com2011年09月08日 14:28上海热线 手机免费访问 eastmoney.cn|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0)

中国人会如何老去 关于退休养老的五大忠告

  中国人会如何老去

  • 东方财富通手机炒股软件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
  •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汪峰唱《春天里》,知道的人不多,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一唱,网上点击几千万,唱得整个中国泪流满面。感动人们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是对歌曲背后几十年来,进城务工已经老去的农民工生活状态的关注,更是大众对自己未来生活担忧的共鸣。是的,人口红利推动经济不断创造奇迹的中国,一如那一座座繁华城中的人和他们城外的父亲,正在老去……

  人口老去的中国,危机即将全面爆发。

  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2011年,中国社会养老金缺口超过1.3万亿元。

  2012年,中国总劳动力达到顶峰之后,将快速下降,

  总劳动力减少预警国力衰退。

  2016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2020年,适婚年龄的“剩男”将达到近四千万,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愈加严重。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可能被推迟到65岁。

  2030年,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大国空巢,中国将面临严重经济危机。

  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38亿,80岁以上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人口将达到一亿,每2.7个劳动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缺口数额可能达百万亿元量级。

  老无所依的中国人,你准备好了吗?

  已经老去的中国

  如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诞下的第二代独生子女们已经长到了可以去打酱油的年龄,而哄着他们长大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爷爷奶奶们不同,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只有唯一的子女可以依靠。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将成为常态。而再过二十年,第二代独身子女成家立业之后,将不得不承担起已经老了的中国。“养儿防老”这一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将在时代变迁中无奈地作出改变。

  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这个国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一些专家的计算,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恐怕比我们想象的都要早,此后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

  根据恒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清议的测算,2028年将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点,那一年,65岁以上老人将增加1272万人,同时劳动人口数量将大约减少1080万人,相当于此前11年减少量的总和。旅美学者,现任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薛涌测算的结果也很相似,到2030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25%左右,超过美国当时的水平。据美国战略与国际中心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38亿,80岁以上完全丧失劳动力的人口将达到一亿,数量极其庞大; 老年抚养比大也是最残酷的事实,现在大概平均每9.1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的时候,就会变成平均每2.7个劳动人口抚养一个老人。也就是说2050年的老年抚养比等于现在的3到4倍;创造财富的劳动力大规模减少,而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又大规模增加,国民经济将不堪重负。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人均GDP只有980多美元时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经济尚处孱弱,却已迈入了老年的中国,步履将更加蹒跚。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必将面临先天不足,又问题多多的老龄化现实,那么我们通过后天补救而形成的社会养老体系,是否足以应付未来的麻烦呢?

  汇丰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9%的内地受访者担忧赡养年迈父母所需的费用,73%的内地受访者担忧晚年医疗费用压力。

  联合国最新数据,2010年全球总人口为69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7.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1%,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12.5%。

  世界上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02个国家和地区,占61.08%,60岁以上的有65个,占38.92%。

  美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7岁,新加坡是62岁。俄罗斯跟中国一样,男性60岁女性55岁。

  为什么要到体制内去

  我国现行社会养老体系只有短短20年的时间,这就造成了现在中国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在有生之年领取的全部养老金,大约是其退休前所缴全部养老金的10-15倍。缴的少,拿的多,这意味着正在缴纳养老金的中国青壮年要补上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目前缺口是1.3万亿,还在不断增加),使父辈们安度晚年。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曾表示:“在新旧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这部分人,我们是用的统筹基金支付其现在的退休工资,但目前的统筹基金是不够的,就只好用个人账户。也就是说目前工作的人他们的个人账户大部分是空账,并没有做实,这就为将来留下了巨大的债务。”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假定维持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和替代率不变,即使计入现有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且财政按每年GDP的0.5%提供补贴,中国累积的养老金缺口也相当惊人。两位学者预计,如果现在不能未雨绸缪,及时调整政策,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累积将达到该年GDP的95%。这与希腊债务危机前公共债务占GDP110%的比重已相差不多。尽管短期内中国不会出现养老金缺口,但未来缺口一旦出现,资金规模会上升的非常快。

  寅吃卯粮,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逐步建立起来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并不算新鲜,但问题是,中国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和持续减少的劳动力人口恐怕会让这种危机的破坏力更强,更糟糕的是,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体系本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彼此孤立的养老保障

  目前的养老保障模式分别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未参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农民这五种,每种模式最终领取的养老金都需要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这些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孤立,缺乏衔接。社会资源无法公平分配。这个壁垒,极大地妨碍了不同职业和地域劳动力之间的相互流动。

  贡献最大的农民工最没有保障

  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农民兄弟缴纳的农业税孵育了中国工业的艰难成长。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农民工兄弟的进城务工,使得中国工业分享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而迅速腾飞。但反观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兄弟,由于难以在一地持续参保,得到的保障还不如仍在老家务农的农民兄弟姐妹们。退休领取养老金成为了一种奢望,亦是我国社保体系中最令人忧虑的一个缺保群体。据官方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总数近2.3亿人,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城镇就业农民工的17%。而针对农民工兄弟,建议其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农村养老保险,以避免由于频繁流动、工作不稳定而无法连续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致使在退休后领取不到本应领取到的养老金。

  抛开收入高、分房子、易择偶、受尊重不说,单看养老保障,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到体制内去。在企业职工担心未来养老金缺口的时候,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则高枕无忧,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拨付,没有资金缺口一说,而且基本与退休前没有什么差别。相比企业职工高出三倍的养老金,没有多少人会不心动。而在体制内调动也不存在换了城市或单位就领不到养老金的情况。如果你距离退休不足15年,却想在不同的养老体系跳转后仍能领到不缩水甚至翻几倍的退休金,那么唯一的选择是从“体制外”到“体制内”。因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 

  国家能补贴多少

  养老十日谈

  最近退了休的老张有点儿烦,退休前收入每月八千,而退休后却只剩下两千。不光老张,如果不是体制内,退了休的你的工资就会大幅缩水。如果不做好规划,那么到退休时的你就会非常窘迫。关于退休你需要了解这么多:

  目前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三种人:“老人”、“中人”和“新人”——在统账结合养老制度实施之前,一部分职工享受当时国家养老的高福利社会保障政策,且新制度实施前已经退休,这部分人被称做“老人”。那些曾经享受过既往高福利保障待遇,又经历着新制度洗礼的这部分人被称做“中人”。完全在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这部分人被称作“新人”。

  对于“老人”,目前采用的仍然是“老办法”,即按照他们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养老金。

  “中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本息和÷120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新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计发。

  什么时候可以领取退休金?

  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即可退休。

  可以提前领到钱吗?

  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满三十年,或距离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可以提前退休。企业职工只有特殊工种和因病无法继续工作的可以提前退休。工资正常发放的情况下,无论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员工提前退休都将比正常退休将少拿养老金,特别是病退,每早退一年基础养老金扣除2%发放。

  养老金是否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退休金免纳个人所得税。但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继续工作取得的劳动报酬应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我们领的养老金(城镇职工企业)怎么算?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即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本息和÷120(女性是150)

  退休会拿多少钱?

  以北京某企业马先生为例,平均月薪4000元,养老保险已缴费15年,个人养老金账户5万元,今年退休,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是多少呢?我们按照2010年统计的北京市月平均工资4200来计算,马先生每月可领到的养老金=4200元×20%+40000÷120=1173.33元。

  而如果另一位牛先生和马先生一样,缴费15年退休,但平均月薪是8000,个人养老金账户是10万元,他的退休工资=4200×20%+80000÷120=1506.67元

  2011年北京市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最低标准为1100元,在职员工最低工资标准为1160元。

  牛先生工资比马先生工资高一倍,但退休后领到的企业养老金只比马先生多28.4%,由此看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均贫富的设计。对越是高收入的人来讲,其退休后的退休金可替代率就会越低。需要更早做出财务规划。

  而同样收入是4000元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其退休后的收入在3600元左右,是马先生的三倍还多,假定退休后20年间工资不调整,将比马先生多收入582400.8元巨款。

  跨省市的城镇职工企业养老金可以接续吗?

  想办理跨省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参保者,带好劳动合同和身份证复印件到原参保地申请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就可以办理了。同省市换工作不用转移社保。

  由企业进入体制内,已缴纳的养老保险如何处理,进入体制内工龄如何计算?

  由企业进入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目前的政策是你的养老个人户内的余额,退休后按养老个人账户额/120按月计发,但相应抵减按机关事业单位办法计发的养老金,相当于还是未归你所有。社会统筹部分(由企业缴纳)成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入体制内的退休工资工龄认定是按你参加工作的时间。

  由体制内转入企业,养老保险如何处理?

  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进入企业当月起,开始参加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其中公务员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单位工作人员,在进入企业并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根据本人在机关(或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补贴入个人养老金账户,补贴标准按本人离开机关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资×在机关工作年限×0.3%×120个月。

  那我们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养老?

  所需养老金=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估计退休后生活年数×12.

  其中,退休后每月基本消费=现在每月消费×(1 每年物价上涨率)的N次方。N=退休年龄-现在年龄。

  举例说,如果A的年龄是25岁,估计退休年龄为55岁,估计退休后再生活年数为25年,现在距离退休还有30年。假设现在每月基本消费3000元,每年物价上涨率5%,年利率3%。退休后的每月基本消费(保持相当于现在3000元的消费水准)为:3000×4.322=12966元,退休后再生活25年所需养老金总额为:12966×12×25=3889800元。(备注:4.322是根据30年来累计物价上涨率计算得出,即1.05的30次方。)

  退休金的替代率是多少?

  世界银行的理想标准是70%,而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只有25%,即你只能拿到退休前收入的25%左右,收入直接少了3/4。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替代率在90%左右。

  29%的中国内地受访者担忧赡养年迈父母所需的费用,73%的内地受访者担忧晚年的医疗费用将会给养老储备带来压力。(汇丰保险发布《未来退休生活全球调查报告》)

  全世界有202个国家和41个地区,目前实行社会保险的141个,其中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130多个。

  发达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到65岁之间。而世界各国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60岁,女性为58岁。发展中国家退休比发达国家早。 关于退休的五个忠告

  退休规划应趁早

  作家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从理财的角度来说,退休规划何尝不是这样。

  退休规划说明

  ● 社保平均领取率=平均养老金/上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一般为40%-60%。

  ● 养老金替代率,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 退休后的每月生活费:退休后希望达到的生活水平×养老替代率

  ● 社保分担:=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 退休后实际的每月生活费:退休后希望达到的生活水平×养老替代率×(1+平均通胀率)(准备退休的年龄-目前年龄)

  ● 基础养老金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数/100);个人账户养老金 = 实际缴费工资累计额的8%/(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12

  通货膨胀时时刻刻在腐蚀你的计划

  通货膨胀的威力不用解释,今年以来的CPI数据已经让我们领教到了上涨的速度,如果把战线拉到20年……

  改变你的收入曲线

  如果收入曲线与职业生涯并非正相关,也许你能轻松地逃过这场老鼠赛跑的游戏。让收入曲线更有效率的事情包括:投资、改变工作方式。如果退休后能驱策钱来养你,也许什么时候退休都不是问题了,事实上,大多数理财产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收益是相当可观的,同时风险也不会在短期里波动剧烈。也有另类一些的方法,一位靠买房出租的专业“赋闲”者并不遵循以上生命周期理论,他没有收入高峰期,也没有低谷,只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的房屋租金提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月收入”——无论他是三十岁壮年还是垂垂老矣。

  别指望养老保险能帮你提前退休

  养老险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计算一下,在目前不高于2.5%的利率条件下,即便实行无利息税,能与银行增值持平就差不多了。何况还要扣除经营费用。免利息税等只是一种托词。因此,不要对养老险的增值抱太大期望。如果等到利率上调,不失为养老的好工具。

  编制长期预算

  大都会保险(MetLife Inc.)研究机构Mature Market Institute的负责人桑迪·蒂默曼(Sandy Timmermann)说,判断一下从现在起最长40年,你每个月需要多少钱。她说,人们都关注自己能攒多少钱,但却不怎么重视余生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钱经) 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我们的养老该交给谁?

  如果退休是不同人生的相同结果,那么养老便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我们的养老该交给谁?

  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这是一个横亘历史的古老词语,今天似乎也还富有生命力。生活中确实还有一些人有着这样的打算,希望子女能负担起自己的养老问题。但实际上,子女们能担负起吗?

  据央视在全国10个大中城市对 1010人作的电话调查显示,在问及理财计划当中是否有为父母养老做准备时,大约只有11%的人认为准备了养老金,但实际是不是真的就够了,会不会用好?却仍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退一步想,即使子女们有为父母养老的心愿,但他们是否都有这样的能力呢?随着中国人口逐渐形成“4-2-1”模式(双方父母、夫妻俩、一个孩子),夫妻俩要供养4个老人,如果寿命增长,甚至有可能供养8个老人,这将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更何况,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人将面临诸如住房、子女养育等经济压力,生活的重负和艰辛已经让他们苦不堪言,又谈何能力来为父母养老?

  不难看出,养儿防老的古训实在有些过时。在不久的将来,恐怕多数的中年人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政府买单

  儿子指望不上,很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认为政府应当为自己的养老埋单。但事实上,政府所能提供的社会保险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养老保障。

  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25%。另外一个数据预测称,到2025年,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和退休金受益人数的比例将大大低于1。这就意味着,到2025年,我们可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的先天不足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体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老年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未富先老意味着靠过去那种传统的养老制度今后也许根本养不起那么多老人。

  而事实上,目前政府所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也仅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且社保“保而不包”的特点也给其养老功能打上了一个问号。据测算,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的40%,而这样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自我规划

  要想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退休生活,就需要从年轻的时候就做好合理规划,在财力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考虑养老的问题,是不是太早?理财专家忠告,这样的想法是一个误区。(大众理财顾问沈林灵 ) 养老工具日益增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富足怡然的退休生活不仅需要尽早规划,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随着投资理财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可供养老的工具也日益增多。总体上来看,可用来养老的工具大致可分为6类:社保、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金融投资、以房养老、艺术品投资。

  每一种养老工具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自己的养老工具。

  社保养老

  社保养老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通常的做法是,人们工作的时候,每月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保养老金,等到退休后,就可以领取一定的退休金。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由于社保低保障、广覆盖的特点,通常依靠社保金养老只能糊口,而不能享受到高品质的老年生活。据测算,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的40%,所以,即使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最好还是要通过其他方式自行积累一部分养老金,以弥补退休后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养老保险体系第二支柱,指的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于2004年5月1日才开始试行。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企业自身认知程度不够、国家对个人缴费部分税收政策的不明确等原因,真正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还是很少。

  最重要的是,企业年金实行最终的选择权和主动权都在企业手里,员工个人是无法掌控的。如果你很想参与到企业的年金计划中去,那么前提条件就是你所在企业已经开始运转了这样一个机制,你的公司愿意为你缴纳和规划企业年金。因此,这一项养老保障的选择难以掌控。

  商业保险

  目前,有养老功能的商业保险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四种: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保险、投连险。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因此日后在什么时间领多少钱是投保时就可以确知的,但从收益上看是不高的。这一类型适合于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分红型养老险一般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往往低于传统险,不过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万能险大多有保证收益,一般在1.75%~2.5%,但是这个回报率只是针对扣除初始费用后的投资账户;投连险被称为基金中的基金,收益随资本市场变动而动,收益可能较高,但波动性也比较大,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亏损,收益和风险由投保人100%享受或承担。

  总的来说,由于退休养老的特殊性,在选择商业保险时应坚持以稳健为主、降低风险、实现保值增值为主要目的。

  金融投资

  金融投资是目前大多数人比较熟悉的养老方式。可供选择的工具很多,一部分属于有固定收益的品种,如银行各类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国债等,这类产品的优势是至少可以保本,但平均收益不会太高。

  另外一部分属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品种,如股票、基金、期货、权证等。对于以养老为目的的投资来说,一些稳健型的投资品种应该是首选,如基金。而基金也随风险收益的不同分为货币型、偏债型、平衡型、偏股型、ETF、LOF等,每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由于养老金的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专家建议投资者最好采用定期定投的方式来实现,因为可以均摊成本,从而降低风险,符合养老金稳健的特点。

  最近有一些基金公司推出了生命周期基金,这类基金中股票投资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下调,对于倾向于依靠基金养老的人群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房养老

  在经济条件良好的青壮年时期,购置一套或几套住宅、商铺或写字楼,等到年老退休的时候,既可以出售房屋获取房价增长的利润来养老,也可以利用租金回报来补充自己的养老组合,这种以房养老的方式正在成为很多富裕人群的选择。

  同时,一些只有一套房的老年人也有相应的方式,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该方式通过将老人名下的房产抵押来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用于养老,而金融机构通过出售住房收回贷款。

  以房养老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持,同时,较其他投资方式来看,房产的变现能力也稍弱。在目前房价存在下跌趋势的情况下,选择以房养老的方式更需注意入场时机,防止高位接盘,影响养老金的储备。

  艺术品投资

  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艺术品投资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逐渐成为一些人养老的选择。资金丰厚的人选择字画、古玩、红木家具等投资,普通民众则青睐邮票、纪念币、纸币甚至茶叶这些资金占用量不大,升值空间却很大的小项目。

  但一般来说,艺术品投资是有行业和知识挡板的,因此,在进入某一行业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否则就很容易赔了夫人又折兵。专家建议,艺术品投资要“黄豆子选熟的捡”,因人而异。(大众理财顾问陈君)  当我们从工作岗位退下,希望享受平和的晚年生活时,谁来为我们“养老”呢?“养儿防老”或许仍是条路,但更多的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如何才能靠今日的储备,为自己规划出未来富足的退休生活呢?

  唱好三步曲,养老不用愁

  “退休”是每个工作的人都会面临的阶段,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合理规划财产规避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好让退休后度过一个富足而安稳的晚年。退休前、退休时和退休后不同的人生阶段,到底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规划理财呢?

  退休前:收入健康一样重要

  有句话说得好“投资越早开始,复利效应越明显”,随着子女开始独立,家庭负担逐渐减轻,所以选择在退休前开始积累财富,显得最为合适。当然,由于已进入人生后期,投资风险的控制很重要。保险理财专家指出,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在保证定期存储养老金的同时,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此外,稳定的收入和健康的身体是实现退休前积累财富的前提,所以在购买保险时,二者缺一不可。

  理财建议:将可投资资本的50%用于股票或同类基金;40%用于定期存款、债券及保险;10%用于活期储蓄。但随着退休年龄逐渐接近,用于风险投资的比例应逐渐减少。在保险需求上,应逐渐偏重于养老、健康、重大疾病险。夫妇双方可以根据收入比例,分别购买诸如“万能重疾”的组合,缴费计划可以设定在10-15年左右,首年保额可以适当设定得高一点,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降低。或者购买一些10-15年期的“定期寿险定期重疾”的组合,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年通过部分节约的方式降低保额。

  临近退休:确定预期投资收益

  今年53岁的郭先生在国有化工企业工作,还有7年就要退休的他月收入为3500元,老伴也是普通职工,去年已经退休,退休工资1300元。家里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15万元的养老钱是他们几十年来的积蓄。家里一个月支出大约在3500元左右。郭先生的目标很简单,60岁退休后,能吃穿不愁,看病不愁,安度晚年就好了。

  理财建议:以郭先生的情况为例,为了能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加安全有保障。郭先生夫妻除了将月节余节省下来外,还须保证未来的7年内,手上的15万元资产能以6%的超越通胀的速度增值。6%的投资回报率可以投入到债券等固定收益市场上去,还可以拿出这笔钱的20%-40%投入到股票型基金中。

  退休后:远离高风险投资

  退休后,年龄的增长,让发生意外的可能也随之产生,医药费用也逐年的增多。这些问题常常出现在退休生活中,如此一来为自己老年生活担忧的你,除了多多锻炼身体、补充营养外,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大多数老年人都会辛辛苦苦的存一笔养老金,如何选择理财产品,专家也有建议,老年人投资的金融产品,以稳健类为主,远离高风险投资。

  理财建议:一般退休生活支出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60至70岁),刚退休,体力与精力尚足,主要以旅游支出为主,可以选择投资期限较长的产品,以提高收益;第二个时期(71至80岁),病痛增多,体力与精力下降明显,这个时期主要以医疗开支为主,投资上应选择变现容易、流动性高的产品,以提高资金的应急性;第三个时期(81岁以后),选定一养老机构安享晚年可算是明智之选,或趋向银行存款,以避免过于复杂的产品办理手续。(江南时报) 选择可以养老的股票

  各位看官看了这个标题,肯定会问,中国股市有这种可以养老的股票吗?所谓可以养老的股票是指一个靠工资收入的年轻人,在满足了自己生活后将积蓄投到这样的股票中去,年复一年到将来退休之后,凭着持有这些股票就能过一种无忧的生活。

  十年前,我在《中国证券报》的专栏上介绍过一个美国老太太在退休之时用5000美元退休金买入了可口可乐等股票到去世时已经增值到1000万美元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像事后“诸葛亮”那般都是倒叙的。要产生这样的财富效应,首先必须要有可以让人养老的股票,持有人从这种股票中能分享优厚回报;其次是你要敢于买入,并且一路持有,这两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在香港股市这样的话题总离不开那个任何时候买入都是对的而任何时候卖出都是错误的汇丰银行,就这么一个股票就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小投资者的命运,这样的股票就叫做足以让人养老的股票。

  倒叙这种故事只是说明一个道理而并不具备现实意义,因为分享这些成果的是那些在1987年甚至于1977年买入这些股票的人,与如今在A股市场中搏杀的股民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能否在当下2007年买入一只股票,到2027年或者2037年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投资回报并且让一大批人就此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像我等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人,如果按照价值投资理念一路持有,到耳顺之年及耄耋之年,中国股市是否也能给后代子孙留下许许多多美妙动听的故事,中国老伯伯持有的某个股票翻了多少倍,靠这个股票是如何地改变了命运。

  要寻找能够养老的股票,笔者以为必须满足下列几个要求:

  首先,市场要有能持久发展并持续给投资者带来优厚回报的上市公司,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在过往的中国股市17年中给投资者优厚回报的公司很多,但大多数都不持久,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各领风骚三、五年,龙头股很多,但大部分都成了龙头蛇尾,不要说百年老店,二十年老店已经凤毛麟角。因此没有这个前提,股市还是个投机市场。

  其次,这种能够让人养老的上市公司一定是大市值公司,受益者众多。人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中国股市也发生过股票放10年翻了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的故事,但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小盘股上,受众面很小,不具代表性,只有受众面广才能真正说明“让投资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再次,能否拿得住股票对投资者意志是一种考验,股票如果仅仅是击鼓传花的游戏,那就无所谓来寻找可以养老的股票,赚一笔是一笔,当然赔钱也是一样,市场就永远这样来回折腾。

  中国股市应该贡献一批可以让投资者养老的股票,笔者以为,最先可能产生这种长远的财富效应板块可能在金融板块,而在金融板块中又由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部分构成。如果我们持有银行股的收益大于将钱存入银行,如果我们持有券商股票的收益大于天天到证券公司去追涨杀跌的收益,如果我们持有保险公司股票等于持有了一份足以终身无忧的养老保险,那么就是中国股市的福音,也是长期投资者的福音。(中国证券报)  长期复利收益可观四大诀窍买养老险

  养老年金保险:

  分红型更能抗通胀

  目前市场上的养老险分为传统型和分红型两种,缴费期分3年、5年、10年、20年等不同期限,领取方式分月领、年领和一次性领取,一般到一定年龄后开始领取,如55岁、60岁、65岁,甚至有的产品投保后第二年就开始领取。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一般为2.0%-2.5%,在高利率时代,传统型养老险的收益甚至低于银行存款,而分红型养老险的保底利率尽管低于传统型养老险,只有1.5%-2.0%,但可以享受额外的不确定的分红收益。

  保险专家指出,养老险持续时间长,投资者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对于传统型养老险来说,抗通胀优势不明显,只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分红型养老险能为投保人增加收益,不过分红型保险费率相对较高,且分红具有不确定性,适合有理财需求的人群。值得注意的是,越早领取养老年金,费率越高,对于分红型养老险来说,投资回报率也可能越低。

  两全险:

  低收入者不宜“快缴快领”

  两全险也是当前作为养老规划的险种之一。有关保险专家指出,无论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死亡或期满生存,都可获得保险金,可以作为储蓄的一种手段,也可为养老提供保障。

  其中,一部分两全险的缴费期限和返还时间比较短,如国寿金彩明天两全保险(分红型),分设3年期或5年期年缴保费两种,每满3年可获得基本保额9%的生存金给付,至65岁时,按基本保额的100%给付生存金,可用作满足养老需求,至保险期满时,还可得到基本保额180%的祝寿金。

  保险专家指出,此类保险一般为理财型保险,保费较高,尤其是缴费期短、领取快的保险,费率更高,适合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如果仅从养老需求考虑,应尽量避免领取时间过早的产品,以保证养老资金的专款专用。

  投连险:

  中长期投资储备养老金

  一般情况下,笔者建议投保人在基本保障做足后,才考虑投连险产品,也就是说,在意外疾病养老保障较为全面时,投保人没有后顾之忧,可通过投连险的长期投资来获取收益。

  尽管国内投连险市场尚未成熟,在市场波动下,一部分人仍会选择退保,但与前几年相比,一方面投连险产品设计更趋完善,另一方面,经历市场培养后,人们对投连险长期投资理念已有所认识。

  投连险的缴费期至少应为20年,在市场风险较大时,投资者可通过投连险的账户转换功能来将资金放入稳健渠道,市场获利明显时,还可转回进取型账户,通过长期投资才能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不过,投连险同样应是在基本意外和疾病保障基础上的投资,如果从养老需求出发购买投连险,应避免因为市场波动影响选择退保。

  万能险:

  长期复利收益可观

  与投连险的高风险、高收益相比,万能险的投资渠道较为稳健,收益分为保底利率和浮动利率两部分。万能险的收益情况每月公布一次,并采取复利计息,目前,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水平最高为平安万能险的6%。

  由于采取复利计息,万能险长期投资的收益相当可观,且投资渠道为债券(资讯,行情)、货币市场等,投资收益相对稳健,此外,万能险的提取方式较为灵活,对于保单的账户价值,投保人可以免费领取,以应对不时之需。同时,万能险缴费方式也较为灵活,如果投保人收入不稳定,难以及时缴纳保费时,可以暂时缓缴或不缴,待收入允许时,再补回所欠保费,使养老计划不至于轻易中断。

  除了社保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购买一份商业养老险,作为将来养老保障的补充。今年23岁的周小姐近日有意向购买一份商业养老险,而友邦保险营销员向其推荐了一款分红型两全保险,周小姐感到不解,她只想做养老计划,并不想进行投资,该营销员向其推销分红型两全保险属销售误导。

  对此,保险专家表示,能够满足养老需求的险种很多,如传统和分红型养老年金保险、两全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可根据投保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一。(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