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19禁合集百度云:中国应尽早考虑北极开发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50:02
中国应尽早考虑北极开发战略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与南极拥有大陆不同,北极地区主要北冰洋组成。没有陆地,加上长年的冰封雪冻,对于北极地区的开发和科考都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速度加快,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加速,不仅北极航道出现可能,而且埋藏在北冰洋下的资源也受到瞩目,而北冰洋沿岸的国家对于领土归属的要求和纠纷也开始出现。作为人类最后的净土之一的北极地区的开发可能将成为本世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国应当在中间扮演什么角色呢。

北极航道与海底资源

北极开发对于中国来说最为直接的战略利益大概有两条,第一北冰洋海底资源可以成为中国能源来源多元化的新渠道;第二是北极航道将为中国物资和商品运输通道的多元化提供新路径。

首先,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海底资源,北极地区埋藏着世界上四分之一未被发现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2009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工业和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今年1-5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2%,首次超过美国(53.5%)。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世界石油资源消耗迅速,很多传统油田面临枯竭,例如阿拉斯加和欧洲的北海油田,世界原有的出口几乎集中到了中东,北非国家,但是正如今年以来发生的动荡所证明的那样,单一依靠中东地区的石油是危险的,而且这种危险状况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而石油价格又因为地区不稳定波动频繁,原有进口国则深受其害。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地正是这个地区,为了减少不确定因素近年来中国在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上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例如在中亚和非洲,今后有必要将北极开发考虑在多元化战略中。

第二,北极航道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不仅有经济利益更有战略价值。北极地区的冰山融化将会显现出北冰洋作为海洋的本来面目。从1979年开始,北冰洋的夏季海冰每年以11.2%的速度下降,据美国海军的估算到2040年,北极地区将会出现一个月没有结冰的时期。这就为让连接欧洲,亚洲和美洲北部地区最短的航道的出现成为可能。据报道如果利用北极航道从荷兰到日本的海运时间将会缩短40%。可以说,如果北极航道得到开发并且用于商业活动将会成为与19世纪开通苏伊士运河,20世纪开通巴拿马运河相提并论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中国来说,经济上的利益自不待言,例如去年挪威北海北部地区的4吨铁矿石首次通过北极水域运往中国,比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缩短了18天航程。更加重要的是从战略上来说,如果能够利用北极航道运输战略物资就可以减少目前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域的现状,有助于中国分散战略风险。

参与北极开发应注意事项

  北极开发将可能是今后10年甚至几十年影响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之一,特别是新航路的开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影响不可估量,中国应当及早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北极开发不是没有风险的投资,需要事前缜密思考科学布局。

  第一,北极地区存在着领土纠纷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的风险。例如加拿大总理哈勃(Stephen Harper)在2006年执政后就把北极作为主打问题,将加拿大北部作为加拿大认同的核心部分来宣传,他还频繁地访问北极地区。加拿大还积极在相关地区举行军事演习和科学考察活动以显示对西北航道的控制,还专门设立了北极地区的经济开发机构。而其他国家反对加拿大的做法,认为这是国际水域。另外,北欧国家长期以来依靠石油资源维持的高收入高福利在北海油田日益枯竭的情况下,都把下一个目标投向了北极。而资源和领土很容易成为国内民族主义的导火索,7月发生在挪威的恐怖事件还让人记忆犹新。中国应当积极为促成北极开发的国际条约或者议定书的签署提供必要的努力。   第二,北极地区商业活动和航行的风险很大。主要是因为北极特殊的气候和地形,以及长期没有得到开发,航道的商业化运行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缺少搜救的基础设施和相应的合作救援机制。而这方面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中国应当考虑到今后的战略性,尽早参与到北极开发的基础设施的软硬件建设中去,为将来在该地区拥有有利地位积累物质和道义基础。而目前欧美国家普遍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资金的优势较为明显。   第三,北极油气田开发存在环境风险。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发生后,增加了人们对于北极海域一旦开发后发生漏油事故后的担忧。由于该地区寒冷的气候,厚厚的冰层,缺乏相应的营救经验和基础设施都留下很多的安全隐患,绿色和平组织已经反对一家在格林兰海域的油田。而中国近期也因为位于渤海湾的中国最大海底油田出现泄漏事件而苦恼,到目前为止此事件造成的污染面积达到5500平方公里,损失达13亿人民币。据报道,韩国政府已经对中国的信息公开表示不满,避开能够对中国海产品进行检验。出事的渤海油田的深度只有30米,此事确实可能打击国际社会对中国采油技术管理的信心,因此如果中国贸然参与北海石油开发很可能引起质疑。中国应当有意识地注意技术积累,特别是适合在寒冷地区开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