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人女儿照片:道德有困境,冷漠无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40:17

“以德扶人”面面观

道德有困境,冷漠无理由

2011年9月8日   A29:A29-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刘洪波

  刘洪波

    9月6日,卫生部公布了“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涉及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儿童溺水、儿童跌倒和老年人跌倒。其中,《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尤其为人关注。

    卫生部此举,时机上很便于人们进行相关性解读,甚至被认为特为疏导近期老年人跌倒引起的争议性舆论,而一次发布多件指南,也容易被解读为有意冲淡特意而为的色彩。

    持平而言,卫生部发布指南与近期多起争议性老年人跌倒事件似无直接联系。至多,此时或因争议正热可增强指南发布的新闻效果,但指南编写与发布应属卫生部既定的工作,而非临时急就;印发时间在8月26日,其时老人跌倒争议还未集中出现。

    近期的争议,主要围绕着救助这一道德行为的现实困境。多个案例,胶着于救助者是见危相助,还是肇事补救。事实真相虽很难判明,但救助产生了争议,甚至引起诉讼,仍然产生了“救助可能惹来麻烦”的社会震动。

    2007年南京彭宇案的后续影响持续显现,那同样是一个事实真相难以还原的事件,但救助倒地老人的行为因 “显然与情理相悖”而被认定为撞倒老人的善后行为。近年,“彭宇案”经常跃上媒体标题,只是地点从南京换作异地。需要再次说明的是,类似事件中,事实陈述都各执一词,跌倒老人受助后反咬一口,或者助人者实为肇事善后,各缺证据,殊难分辨。然而,“救助惹来官司”,以及“救助行为与情理明显相悖”的法庭认定,已被“彭宇案”三个字固定,再通过这三个字的不断调用而反复强化,加深了人们对道德的现实困境的焦虑。

    这一焦虑并非《指南》可以缓解。卫生部指南,指引的是怎样救助算是合适得当;社会围绕跌倒老人的焦虑,在于这种情形是否应该救助。换言之,卫生部的干预指引文件,对普通人来说,是如果要救助,该怎样进行;而现在普通人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救助”将发生怎样的后果。

    从卫生部来说,救助跌倒老人属于一个医疗专业问题,需要考虑哪些引致跌倒的因素,以及跌倒后可能产生的危险情况,就此发布一个专业指导意见,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干预指南在跌倒老人之争众所关注之时发布,应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相关的救助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因救助他人而惹来麻烦,甚至被受救者指控为肇事者,人们应该怎么办”,这样一个具体的困扰,在我们这个社会应归口为 “见义勇为”和“精神文明建设”,但主管见义勇为的综治委和主管精神文明建设的文明委迄今都未发声。

    由跌倒老人救助之争所体现的道德困境,仍应通过社会共识的建设来缓解。

    无论如何,老人跌倒救助之争加剧了社会的道德迷惘,并且一定程度上劣化了“尊老”环境。近期一些证据确凿的助老被诬事件,降低了传统上老人自然而然可得的社会评价,而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终告不治的新闻又深深地加剧了社会的不安,这不仅因为老龄社会正在到来,每个人都势将老去,而且因为彻骨的社会冷漠对任何人都是一种不能承受的伤害。

    我们可以理解助人受陷带给人们的刺痛,尤其能够理解亲临此境的人们的巨大困扰,然而,我们更加相信人的基本情感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存在,它将让人们去继续倾向于救助困厄,而非袖手旁观。我们固然可以看到令人心寒的冷漠,甚至不难找到客观原因开解个人的冷漠行为,然而,我们仍要看到救助危难也在这个社会里一再发生。因为这不仅符合建设一个“好社会”的理想,而且也经常被人实践。

    道德有困境,冷漠无理由。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救助受陷或跌倒无人上前,之所以经常能够震动社会,正因为社会成员并不希望如此,而且这些事件因真正悖于情理而相对仍属少见,这也是它足以成为“新闻”的原因。这些较为极端的事件,不是为着强化人们相互隔绝的意识而传播,也不是为着使相互漠视获得宽解,而恰好是为着消除冷漠和隔绝。社会正面临深重的道德危机,看到这一点,体会到这一点,它便有希望得以重建。(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