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君肌肉内裤照:“梁上君子”和“三只手”二词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9:15:33

“梁上君子”和“三只手”二词的由来

  
    “梁上君子”的成语出自范晔写的《后汉书·陈寔传》。
    梁上的梁是指屋梁,因为当时小偷被发现的时候,是躲在事主家中的屋梁上。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大吃一惊,又很惭愧,就赶紧从梁上跳下来,向陈寔叩头谢罪。

陈寔扶他起来慢慢开导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坏人,应该赶紧改掉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当然,你这样做也是为贫穷所迫啊!”说罢,就让家人拿出两匹绢相送。那个人接过绢,感动得千恩万谢,走了出去。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


    提起“三只手”,人们都知道指的是扒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从别人身上偷东西的小偷”。 “三只手”(pickpocket,five-finger,itchy palm)指“小偷”。这个词的来历有不同说法。

    有人说它是个“舶来品”。 古罗马有位剧作家,他的名字叫普劳图斯,据说他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如《一坛金子》、《孪生兄弟》等。这些作品曾在罗马舞台上风行一时,风格幽默,情节生动。“三只手”便和《一坛金子》有关。
  戏里的主人公尤克里奥,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吝啬鬼。当戏演到第四幕第四场时,尤克里奥丢失了一坛金子,他气急败坏地到处寻找,要一个奴隶把手伸出给他看。“他看了一只手还要看第二只,看了第二只还要看“第三只手”,一定要找出金子。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名词。

    民间也流行一个“三只手”与范仲淹的故事。北宋天圣年间,东京黑道上有个赫赫有名的神偷。按照江湖规矩,不兴打听真实姓名,不准寻根问底,他的真名实姓至今是个谜。当时的小偷,都是把一枚铜钱,磨得锐利无比,用以割人腰包,俗称“跑明钱的”。此公独特,不用任何工具,只要擦身而过便手到擒来。有次他为同行献技,双手高举,一挨身就把银子掏出来了,好像身上还长着一只手。众人五体投地,敬送绰号“三只手”。然而,盗亦有道。“三只手”给自己的门徒规定了“三不偷”:一不偷忠臣义士;二不偷贫寒人家;三不偷良家妇女。偶尔偷钱,必定加倍奉还。门徒必遵“三不偷”的“祖训”,否则被视为不肖子孙,逐出“山门”。一次,“三只手”的门徒错偷了大忠臣范仲淹的银子,事后不仅加倍奉还,还在银子里夹上一张纸条:“不知是范忠臣的银子,今加倍奉还,望乞恕罪。”落款:“三只手”。范仲淹想到朝廷昏庸,官场黑暗,达官贵人,明抢暗夺,竟还不如一个小偷!遂提笔在手,写一打油诗:“世人都恨盗,岂知盗亦道;若然都有义,怎会世颠倒!”写毕,掷笔于案,喟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