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鞍钢高中怎么样:兰生幽谷 君子修道 兰花的典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7:25
            兰生幽谷  君子修道 兰花的典故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生草本植物。根肉质肥大,无根毛,有共生菌,能充分与。具有假鳞茎,俗称芦头,外包有叶鞘,常多个假鳞茎连在一起,成排同时存在。叶线形或剑形,革质,直立或下垂,花单生或成总状花序,花梗上着生多数苞片。花两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与3枚花瓣及蕊柱组成。萼片中间1枚称主瓣。下2枚为副瓣,副瓣伸展情况称户。上2枚花瓣直立,肉质较厚,先端向内卷曲,俗称捧。下面1枚为唇瓣,较大,俗称兰荪。成熟后为褐色,种子细小呈粉末状。左右对称、唇瓣、花粉块和合蕊柱是兰科植物的基本特征 :比如说蝴蝶兰能很清楚的看出对称;仔细观察能仔细看出特化唇瓣;合蕊柱好理解,这是个由雌雄蕊合生而成的兰科植物特有特征;花粉成块的特征却有些例外,除拟亚兰科和杓兰亚科没有,其他大部分兰科植物还有花粉块柄。古人以“一茎一花者为兰”,一茎多花者为蕙。   春兰蕙兰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梅瓣为萼片短圆,肉质较厚,稍向内曲,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种。水仙瓣为萼片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为萼片宽大,质厚,基部窄,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微反卷,名种有大富贵、翠盖花等。蝴蝶瓣为向下的两枚萼片的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有时整个萼片或花瓣数量突然增多(如绿云,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状有特殊变化。素心为花被、花茎、苞片同一颜色,纯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绿、黄绿等,没有杂色的斑纹,名贵品种有张荷素、老文团素等。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花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兰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宜空气流通的环境。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著。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 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瑕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台湾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绍兴兰    绍兴是中国植兰最早的地方之一,素称“兰花故乡”。南宋宝庆《会稽续志》载:“兰,《越绝书》曰:句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渚山,句践种兰之地。”兰渚山,在今漓渚兰亭,仍以盛产春兰而驰名中外。绍兴兰花,品种繁多,其花形、色彩、香味,均属独特。一枝在室,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明代书画家徐渭咏《兰》诗云:“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香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兰花传统名种“宋梅”、“楼梅”、“环球荷鼎”、“簪蝶”等,均出自绍兴。绍兴奇种“绿云”,属国家级保护珍稀资源。1959年,绍兴奇瓣名兰一株,被北京中山公园命名为“中山蝴蝶荷”。1982年,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定兰花为绍兴市花,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兰花协会,即绍兴市兰花协会。   

      产兰大县

  江西宜丰县是产兰大县,境内兰花资源十分丰富,春兰、慧兰、建兰、寒兰均有分布,尤以寒兰最为突出,享誉全国。近年来,该县潭山天宝兰花种养发展迅速,出现了和平兰苑、百艺兰苑等一批种兰养兰大户,兰花产业已具雏形。为了引导、扶持兰花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该县兰协精心组织兰友参加了中国寒兰(重庆)第二届博览会。这次展览该县共获得3个奖项,由该县兰花大户杨和平送展的神猫荣获特别金奖、下山春兰线艺获银奖、副瓣蝶获铜奖。            珍稀品种

          剑湖奇,叶色碧绿,叶姿优美。花开2-5朵,直径6.6厘米,花期2-4月。放花先呈球状,后呈放射状,花瓣白绿色拉红筋。近年来此品花进化呈良性趋势,花瓣出现花艺,有明显的红色覆轮。另外其鼻头蝶化异变形似蝶恋花,这种蝶化有异于其它蝶花类。品其花容、花姿、花韵实在妙不可言,令人遐想。比起同类型的花更具有挑逗性,更具有韵味!一盆莲瓣兰剑湖奇80万,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对兰花纯属“门外汉”的记者还真是不相信。






         “天池宝鼎”。 此花经多名兰花专家和兰花爱好者鉴赏,确定属线叶春兰系列豆瓣兰种,此兰叶6-7匹,叶长40-60公分,叶宽0.5-0.7公分,槽深、质厚。该花珍稀之处在于:花型奇特、花色艳丽、花质优异集于一体,尤似天工造物。花型奇特:整朵花蕊由7个质化的小化舌奇妙排列造型,如菊花;外缘由6瓣质化的花瓣装缀,又如牡丹蝴蝶相叠;花色艳丽:该花主色为红、白、黄三色,细观则可看出还有紫、绿、淡红等各色陪衬,全朵花鲜艳靓丽,如诗如画;花质优异:花之舌、鼻全部质化,瓣肉厚实丰润,晶亮光泽,如玉石天造,浑然一体,质地高贵。



           鄭同荷1907年在上海花窖中选出,后为湖州双林郑同梅与杭州吴淳白分别得到。此花富丽堂皇,大富大贵。又名大富贵。外三瓣宽大,收根放角,质厚而糯。短圆捧心,大刘海舌。花色净绿带光泽,苞壳紫红色,花葶高。叶幅宽大,收根。尖端,叶脉清晰,叶齿较细,有时老叶扭曲。标准之荷花瓣。      西神梅1912年由无锡荣文卿命名,为春兰水仙瓣无上神品。新芽鲜绿有紫红色。叶长20-25cm左右,宽0.8cm,属于细狭叶形,叶姿斜垂,有弓形叶,叶脚紧收,脚壳低,叶质厚糯有光泽,叶沟呈V形,叶齿明显,叶梢尖,壮苗叶柄环上见细红丝。叶片弯垂,交错有致,株形秀美,极易开花,成苗只需2苗4片叶草便能起花,且花径可达5cm以上,但此花易花懒草,发芽率不是很 高。 花苞银红壳,缀深紫筋纹,条条达顶,内苞衣晕沙密布,有三片鲜绿彩壳,箨上全绿镶白边。花葶浅绿缀粉红丝,茎节红筋色重,梗高15cm,可达20cm,花平架或出架。外三瓣短圆宽大,收根细,瓣缘弧形极好,长宽接近2:1,边略紧有细白边;平肩、色翠,主瓣下挺上盖。宽大蒲扇捧,捧端封白边,瓣背弧形虽然较小,但上捧蕊拄不露;下捧刘海舌饱满。大刘海舌上镶浑圆红斑一大点。中宫结合完美,与外瓣相配得体。花期长,久开色不褪、形不变,幽香阵阵。花大光艳,神彩飞扬。被誉为为“无尚神品”。历史上能超出四大天王“宋、集、龙、万”的只有西神梅。     簪蝶一十年代选出。 特征:外三瓣稍长,猫耳捧,卷舌。副瓣与捧瓣均有紫红色线条。副瓣唇形化根部明显,中间有断裂现象。外开副瓣瓣尖后卷。葶高,常开双花。叶半立。   、 虎头兰 
        扶溪素,产粤北(韶关)仁化县扶溪镇,仁化白之一。            黄金小神童是大花蕙兰与四季兰素心的杂交种,纯正的黄色,花大,香气雅致,形色兼具。黄金小神童是目前兰花市场上常见的杂交兰品种,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兰友的追捧。该品种集合了亲本大花蕙兰和建兰(四季兰)的优点,花型较一般的国兰品种要大,花色金光灿灿,鲜艳夺目,由于整个花朵毫无杂色,因而又被称为“黄花素心”。此外,黄金小神童还继承了建兰的幽香。黄金小神童 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在珠三角地区夏秋季开花较多,可人为将花期控制在年宵期间。每当花开之时,不仅能观赏到美丽硕大的花朵,还能闻到阵阵幽香。         碧玉梅:春剑,梅瓣,新品。 四川产春剑新品梅瓣。数量有限,暴光很少的又一精品! 特征:该品种花大,香浓,形格规整,中宫一流,比例协调,舌不下挂,外瓣短圆,紧边,花箭高,可比拟春兰梅门之冠“宋梅”。             夏皇梅,建兰,梅瓣,名品。夏皇梅为四季兰八大铭品之首 。单株叶3-5枚,叶长26-42cm,宽1.4-1.6cm;叶色翠绿; 株型松散;叶姿半垂;侧脉明显;叶面平展且有光泽;叶尖细锯齿明显;叶尖具小短尖。花莛挺立,高15-24cm,黄绿色;一莛着花3-6朵,排列松散;花序基部鞘底色黄绿,微被紫红色筋纹;花苞片长阔,颜色与花莛相近;萼片(外三瓣)长圆形,基部狭,向前渐阔,2/3处最阔,前端收狭且紧边,尖端成对折状,中线部分外凸,萼片长1.6-2.0cm,宽0.7-0.9cm,色黄绿,偏黄;花瓣(捧心、捧瓣)较萼片短小,与唇瓣(舌)同时分立于蕊柱(鼻头)三侧,并紧靠蕊柱,花瓣基部狭长,从中部起紧边,前端圆钝,起深兜,两花瓣前端分离大,蕊柱顶明显外露,花瓣浅黄色,其中下部、蕊柱腹部具均匀的紫红斑纹;唇瓣短圆,中裂片前端微下挂,明显增厚,边缘微内卷呈浅兜,侧裂片不明显,唇瓣底色浅黄,两侧密被紫红色纹,并且透于外部;花直径1.8-2.2cm。            三星蝶是中国兰花捧蝶中全蝶化程度最高的类型。捧瓣完全蝶化,舌化的双捧中裂片、侧裂片、褶片齐全,捧瓣形、色与舌瓣几乎完全一致;鼻瓣都有明显变异”,且鼻背常带有红斑。其品位看中宫是否圆大,色块艳丽对比度强烈。
          余 蝴 蝶:春兰,多瓣奇花,传统名品。据传为产于中国浙江兰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由山农余氏采集下山,被日本人收走后,在日本开花。取名“余蝴蝶”。八十年代后返销回中国大陆。余蝴蝶叶长25~35cm边叶宽1cm,中心叶细0.6cm,叶姿斜垂,半成苗直立性较强,且叶梢,偶有叶中承内扣状,老叶端幅弯垂,叶脉较平,叶沟较浅,新叶叶缘内卷,老叶叶缘呈背卷状。叶色黄绿,叶缘锯齿细密脉偏离叶中,叶质软,糯润。叶背中脉两侧有多条细脉达梢。新叶有亮光,叶梢尖如针。叶脚紧收,假球茎圆大,叶片可达七八片以上。新芽刚出土为白绿色,逐渐成淡绿色,有浅紫纹,芽壳尖有细小白米粒,新叶也具有细小白米粒,直到五分木时,叶尖仍然具有细小白米粒。叶甲细长,甲尖较软。   花苞刚出土时,从底往上由白转浅绿色,见阳后转为绿色带紫晕,筋麻紫红色,苞尖也有细小白米粒,花苞下部逐渐圆鼓。放花前花苞臌大,贴肉苞衣淡绿色,紫筋到梢。花葶绿色粗矮,10~15cm左右。外轮花瓣增多,呈宽竹叶瓣向四周放射,内轮花瓣层层叠叠,无明显捧瓣与蕊柱,花的内轮着生数不清的碎小花瓣,瓣端雄性化呈淡黄色,花瓣偶有舌化,有时见红斑,有时可见残缺的舌瓣。花形极大,可达8cm左右,一葶双花,偶有三花,花色翠绿中见星点红斑和淡黄色兜状小瓣,难得数得清楚。可称为蝶化的菊瓣花,有时也可开出“玉树状”形态。《中国兰艺三百问》称其为“无蕊柱多变多瓣奇种”,每朵花均不相同。“余蝴蝶”幽香袭人,其香气是春兰中最浓烈醇正的一种,花期较长,可达20余天。   余蝴蝶花开菊形,花瓣多达一、二十瓣,瓣上有唇化现象,变化大,花翠,叶幅细,叶色黄绿,半垂。   叶形中长,半弯垂形,叶色稍黄绿。一葶花常开二至三朵。或呈球形菊瓣,或呈重台玉树状。瓣可多达一百有余。内轮、外轮花瓣重重叠叠,偶有蝶化。且花形硕大,香气浓烈。花期长在二十余日,有兰书称其为“无蕊柱多变多瓣奇种”。余蝴蝶每朵花,不尽相同。各呈异彩。为春兰菊瓣奇花之首。           翠盖荷学名“翠盖”,亦名“盖荷”,又名“文荷”。春兰,荷瓣,传统名品。 原产地:浙江绍兴 ;出产时间:光绪1900年 ,品种命名:冯长生 。翠盖荷新芽青紫色。叶姿半立中带有上翘,短矮肥阔,叶稍紧抱叶柄,根基紧细,中前部较阔,顶端稍呈圆形,有调羹型的叶兜,中心叶片前端微向内弯,呈扭曲旋转,有点像绿云的花叶,叶宽0.6--0.8公分,长仅8--12公分,藏青色,略有光泽,叶面光滑,叶脉不明显。花蕾圆溜溜的,紫红色,犹如一粒豌豆。苞叶青紫红色,深紫筋纹能冲上顶稍。苞片圆阔,淡青绿色,满布白沙晕。3枚萼片滚圆而短,收根极细,肉厚,花被滋润而有光泽的翡翠玉色,基部有紫红色条纹,瓣端放角,前缘向内稍卷,中萼片向前俯仰,覆盖与蕊柱和花瓣之上,副瓣向下微抱。磬口式捧心,圆大,肉厚,内面有紫红色蝶化条班,两捧瓣微合于蕊柱左右。大圆舌,紧贴蕊柱,色如白玉,舌面有U型红斑,鲜艳夺目,下挂微向后卷。翠盖荷有极高的抗逆性,出芽、出花率高。花莛不高,仅2--4公分,易起双头。其为春兰第一代品种中,花、叶最为微型的品种。         高品素是“高品位莲瓣素”的简称,系莲瓣兰荷型瓣素花品种。该兰由王永怀先生于1992年在滇西怒江州六库下山生兰中选购后繁育。2002年5月,永怀先生将高品素登录在《中国兰花名品录》。 高品素则以莲瓣兰素心变异新品,花葶出架,嫩白色,纤细且挺,花瓣银白如玉,捧瓣合扰,唇瓣宽润,花幽香;色、香、容、韵俱佳。无凝是兰花高等品系中的一个优质品种。求素日众,养素为珍;珍品之上,仍高品素也。每年大署后高品素开端萌发花芽,芽体银白通亮,直到冬至前后抽葶排玲。第二年元旦后春节前放花,每葶着花3至5朵,花朵嫩白,纤细而挺,高达40厘米左右,为花盖叶(花高出叶面20厘米左右)。花朵从下而上绽放,可延续30天左右,花朵从绽放到花谢期间其花型维持不变,始终具备韵味。花萼两侧瓣长3。1厘米,宽1。5厘米左右,花瓣为厚质瓣,且细糯。中萼片从中部向基部逐步变窄“收根”。捧瓣紧罩花蕊,形如观音兜,使整朵花蕊藏而不露。唇瓣银白无瑕,大小和谐,后卷,鼻小巧,内外瓣银白。整体花容成荷瓣型结构,花瓣板厚适中,花型大,花姿文雅,整花舒展,悦目端庄大气,气定神闲,秀美怡人。花香醇正,幽香清远,馥郁飘忽,闻之顿觉心旷神怡,妙不可言。高品素叶色幽幽,花葶玉立,情态飘逸,天香独具,韵足神逸,是大天然赋予人类怡情愉志,熏陶操守,净化心魂的无尚至宝。有色、香容、韵俱佳。观赏高品素花之妙品,好像爱兰者手不释卷在兰花王国中选美,择善求真,以求兰艺真理,以求经济效益,以求高贵修为,攀兰人合一之顶峰。           隆君蝶(春兰新品)瓣型:蝶瓣(外蝶)历史:2003年元旦期间,王隆君在遂昌和衢州交界处发现、培育并命名 花品:春兰荷形外蝶,两副瓣蝶化一半以上,大圆舌,舌上红点呈u字形,副瓣红点块状 草型:新芽绿色,叶翠绿斜立 特征:健草健花,容易早开,早开一般花杆起不来。       冠姚梅民国六年(1916)春,湖州著名艺兰前辈姚佐田先生选育,并取名为冠姚梅,产地湖州山中。姚佐田是宁波余姚王叔平先生的朋友,王叔平先生是宁波余姚马渚镇(原开元乡瑶湖宛)人,生于清光绪二年,于上世纪60年代病故。王叔平不但自选和收集了600多盆极珍贵的兰花,而且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养兰技艺,写出了《五十年艺兰经验谈》一书,此书在国内艺兰界有一定的影响。   “冠姚梅”的选出人,兰著的记载一直不同。《中国兰艺三百问》认为是;“1916年浙江湖州姚佐田选育”。《乃安居艺兰笔谭》也说;“1916年新种,湖州姚佐田植”。《佚名兰蕙图谱》;“湖州姚佐田先生手植”。沈氏父子《兰花》却认为;“抗战前由浙江余姚王叔平先生选出”。《绍兴兰文化》认为;“抗战前余姚王叔平选出”。《春兰谱》;“抗战前余姚王叔平选出”。《江浙兰蕙》将两种说法全部记下;“相传抗战前由余姚王叔平选出。另一说,湖州姚佐田于1916年选育”。那么“冠姚梅”是湖州姚佐田先生选出的呢?还是余姚王叔平先生选出的呢?   余姚王力波先生在《关于兰花种名的命名》一文中说:“春兰名品‘冠姚梅’,很多史料上都记载是余姚王叔平发现的,现今兰界也流传着二种发现说,有的记载还言之凿凿,说王氏发现后举家庆贺,奔走相告,邀友共赏。但最近重读王叔平的《艺兰经验五十年》,发现王叔平自已明确记载发现人为湖州姚氏。其实凭当时王叔平的名望及在兰界的泰斗地位,他说是自已发现的,我敢料定是无人敢怀疑的。因从目前的有关记载来看,从王氏种养该花与姚氏的发现年代来看,相差不过十几年,而当时的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如有此心那真是唾手之事。但王叔平之所以为人人敬之的大师,除了其艺兰水平的至高无上外,其本身所具有的兰德亦是众人服膺的。仅以此点,我们是否该从中吸取养兰之外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呢?”           领带花:又名“黄金海岸”,莲瓣兰,奇花,传统名品。 领带花属莲瓣兰品种,初名“多舌莲瓣”,又称“黄金海岸”,因舌瓣下衍生出几朵更小的舌瓣形同“领结”而得名。产于滇西北澜沧江边兰坪,维西交界地山谷,属稀有珍奇绝品兰花,1991年养兰高手谢时生在产地发现,引植至大理,取名“领带花”,有10余年的培育历史。在求奇异成时尚的今日,多舌兰花成为掌上明珠。近些年此花开品越来越好,在萼片、花瓣、唇瓣四周衍生出很多三个一组大小不等的微形唇瓣,形成一圈小型三星蝶,小舌多时达到32个,少则十多个。   1990年由藏民采获下山,由大理州谢时生兰友收购, 当年台湾台中县卓兰镇诸东凯(褚景春长子)在云南看到此簇花相当奇特,就将一簇十七苗(含六个老头)购回台湾培养。后来这十七亩“领带花”全部由林水发先生收购,之后不久又被铁栋王、黄惠乾合伙购去三苗,龙成富购去三苗,陈连登购云八苗。虽然已经扩散,但在台湾大部分仍集中在台上县,(新世纪领头宣传细叶兰的江元天先生乃台中县东势镇人士、台湾四季兰协会创会长)。当时每苗成交价为台币三万多元(约为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当年台中市林正义兰友购买二苗培养,经六年后至1996年已经加到六十四苗。他将一盆四苗带花的“领带花”在花市上寄卖,交代底价300台币一苗,直到花谢了还未售出。1999年台湾921地震后继续在兰市上出售,仍无人问津。   2001年云南大理州兰展,当地一位兰友的一盆十二苗带五枝花的“领带花”获金奖,注明非卖品,十分引人注目。数位行家在思索推敲,此花乃珍稀新品,广东一位兰花大腕与花主商谈高价购买,但花主不愿割爱。后来在兰展招待宴会上,广东大腕与台中县一位兰友杨某沟通,希望代在台湾洽购二百苗。因这个花大部分集中在台中县、杨某连夜退房火速赶回台湾。于是,十年沉默“领带花”,忽然春风吹皱一池水,一夜之间身价百倍,成为抢购对象,一批批的又返销回滇西故乡。第一批成交的是四苗(一母三子40多公分高),成交价100万台币。每苗约六万元人民币,2002年10月台中县兰协会长与陈少敏在大理购二苗,每苗6万元人民币。2001年内,台中持有的三百苗领带基本上返销回到云南。        盛祥蝶;莲瓣兰极品,小草大花,近年来云南继<大唐凤羽>之后的又一精绝品!蝶草蝶花精品,无花也可轻松识别!据有良好的市场流通标识!倍受云南兰界肯定的新品花,从发现至今,也广为兰界爱兰人士追拌,深受欢迎!莲瓣兰是兰花大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种类,在滇西大理一带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群众栽培基础。近年来,随着国际转向细叶兰的欣赏,国内外兰事活动的不断活跃,莲瓣兰已走出云南,走出国门,成为国内外兰界所关注的著名品种。其中,由大理滇西精品兰苑苑主朱常恩选育推广,家养驯化多年的莲瓣兰奇花王——神州牡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它集多瓣(牡丹瓣),多舌、多蝶、水晶,硬捧等多项桂冠于一身,具有株型优美性健易植、发苗率高,性状稳定及容易辨识等特点,为花叶俱佳的莲瓣兰稀世珍品,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兰艺极品。该兰以独特的风采,兰中奇花之奇和较大的市场潜力备受海内外兰花爱好者驻足品评和称赞不已。2003年,经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潘光华教授正式命名的神州牡丹——奇花王,已被朱常恩登录为中国名品兰花。   

      兰艺历史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芷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花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艺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中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兰艺研究的一大成就。    兰艺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兰艺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名人与兰花 

      孔子咏兰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卷四)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孔子答子路的一段话。当时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应聘而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包围了孔子,“孔子不得行,绝食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弦歌不衰。”这时子路说:“我听说,做好事的老天报之以福,作恶的老天报之以祸。现在你老师积德怀义,而且身体力行很长时间,为什么要困穷到这样啊?”于是孔子就列举了历史上伯夷叔齐、王子比干伍子胥等贤德之人最后遭到不幸的事,说明“夫遇与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又举了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作为生动的比喻来论证“君子不为穷困而改节”这一观点。

      勾践种兰

  勾践种兰之地──兰渚山距城二十五里之南面小山,东临古鉴湖,西背会稽山,确是种兰的好地方。从余姚河姆渡文化层发掘出的陶器可以确定,当时已具备盆载植物之意识及技术,4000 年以后的越国,可以确信越王勾践在渚山种植兰花。勾践种兰不仅有动机,而且有技术保障。 关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历史上多有记载,除《宝庆续会稽志》以外,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人南逢吉注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由于勾践种兰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燕姞梦兰

         《左传.宣公三年》记:“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已兰。曰:“余为伯修。余,尔祖也。以是为尔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日:‘诺!’生穆公,名之曰兰。”大意是: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名叫燕姞,梦见有人给她一支兰花,那人说我是伯修,是你的祖先,将兰作为你的儿子。由于兰花是国香,佩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兰一样爱你。不久以后文公见到燕姞,给她一支兰花而让她侍寝。燕姞告诉文公说:“妾的地位低贱,侥幸怀了孩子,如果别人不相信,敢请把兰花用来征信。”文公说:“好!”后来生了穆公,取名为兰。文中的燕姞,是南燕之女,南燕为姞姓。伯修是南燕之祖,姞姓是黄帝之子得姓十二人之一。据《左传》载,后来郑文公又娶了几个妻子,共生了5个儿子。但他残虐无道,设计毒杀儿子,只有公子兰逃出郑国,奔晋。不久即“从晋文公伐郑”,郑国危急,这时郑国的大臣石鍨说:“我听说姬姞两姓通婚,子孙必定蕃衍。姞,就是吉人的意思,是后稷的嫡妻,现有公子兰是姞氏的外甥,上天或者要他光大,必然会做国君,他的后代必然蕃衍。如果先接纳他为国君,就可以长久保持他的威信。”于是与其他几个大臣接纳了他,在宫里盟誓而立为太子,晋兵才退去。到了郑文公四十五年,文公死了,公子兰就为国君,即郑穆公,时年22岁,为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7年。可见,“燕姞梦兰”是一种象征瑞兆,公子兰终于做了郑国国君。

  过了22年,穆公有病了,他说:“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它出生的。”割掉了兰花,穆公果然也死了!《左传》云:“刈兰而卒”。

   琴曲弦兰

         蔡邕(132-192),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人(今河南杞县)。精于辞章,善于音律。灵帝时因上书论朝政阙失,被诬流放,至会稽一带避难,在这里留下许多生动传说,如夜读《曹娥碑》,访求《论衡》手稿等,特别是蔡邕夜宿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间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然奇声独绝,足见其对音律造诣之深。

  蔡邕有《琴操》一部共二卷,解说各个琴曲标题,共记述47个琴曲故事,包括《诗经》五曲、十二操、九引及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在“十二操”中有一《猗兰操》,录如下:
  “《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返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日:‘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云。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有定处。世人阐蔽,不知贤者。年纪迈逝,一身将志。”
  这首《猗兰操》,又名《幽兰操》,琴曲似訴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已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以后《古今乐录》、《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乐府诗集》等都收录了这一著名的琴曲和咏兰乐章。
  除了蔡邕外,以后和者甚多。如隋辛德源、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猗兰操》。韩愈仿蔡邕《琴操》而作之,其《猗兰操》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有之。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诗同情孔子伤不逢时,寄情兰芳,却又比孔子豁达旷逸:“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这就显得坚强刚毅。紧接着联系自已行走四方,积时累年,却事不遇知,行不得安情况,在这“雪霜贸贸”之中,但见荠麦正萌发始生,一派生机。荠与麦都是秋冬生长,至夏结实。这种上结阴而返,由阳而长的精神给了韩愈以极大鼓舞,他要像幽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也要如荠麦一样,迎贸贸雪霜而萌发。君子的遭遇,正是表现君子高尚操守的时候和地方。 

         兰菊丛生

         晋书·文苑传》记载着罗含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的故事,似乎幽兰通晓人性。为有德人显兆灵异。罗含(约301-385年间在世)字君章,桂阳耒阳人,曾祖彦,曾为临海太守(今浙江临海)。罗含幼孤,由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一日昼卧,忽梦一彩鸟飞入口中,自此文藻日进。

  后来,罗含任郡的功曹、州的主簿。北伐名将桓温到州里来,请罗补征西参军。一次桓温请罗含去谢尚处,了解谢尚有哪些违令行为,以便弹劾他。谢尚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与罗含相处很好。罗含到了谢尚处,不问州群事,而整日与谢尚酣饮畅谈,回来后,桓温问他所劾事,罗含反问:“你以为谢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桓温说:“他胜过我。”罗含说:“怎么会有胜过你的人而作不好的事呢?所以我在那里一无所问。“桓温惊叹他的意见也就没有责怪他,后来他又任州的别驾,因为别驾的房子太嘈杂,就在城西池小洲上建了一间茅屋。居住在那里,布衣蔬食,心安理得。一次桓温宴请僚属,罗含后至,温问在座的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人?”有人说:“这一位可称得上是荆楚的人才。”桓温说:“从此江左一带的杰出之士,就不仅仅是荆楚才有了!”后来就请他作尚书郎。桓温为南郡公时,又把罗含引为郎中令。不久为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再转为延尉、长沙相,直到年老要求辞职还家,朝廷又加封他为中散大夫。当初,罗含的官舍,曾有一白雀栖集堂宇,等到他辞职还家时,阶庭上忽然兰菊丛生,芳香远播,馥郁满室。人们认为兰有灵性,兰菊异质而齐芳,为硕德人之瑞兆,是罗含一生高尚的德行感动了兰菊的缘故。罗含直到77岁的高龄才离开人世。

         芝兰玉树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着谢安(320-385)与谢玄(343-388)一段对话:“谢太傅问诸子:‘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谢玄说要使谢家子为芝兰玉树一般生长于阶庭之中,一代接一代永不衰绝。谢玄的话说出了他的志向,也符合谢安要求。后来的实际情况也正如谢玄所说那样,谢氏一族如芝兰玉树生于阶庭一般,世代长青,香馥满堂。据史书记载:谢氏先世从三国曹魏时即开始为官僚世家,到东晋时更成为首屈一指的高门望族,权势显赫,朝野敬慕。

  据郝昊衡先生在1957年撰的《谢氏世系表》中指出:“谢氏自谢裒以来,历晋、宋、齐、梁、陈五代,十世,二百余年,身有国封者四人,官至司徒、太保、太傅、大都督者三人,特进、卫将军、持节都督五人,侍中、散骑常侍、尚书令、仆射尚书、中书监令、光禄大夫、太子詹事者十人,刺史、太守、内史、相长史等三十人,尚公主者三人,女为皇后者一人,王妃者二人,有文学者不下十人......”可见,确是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当年谢玄回答叔父谢安:“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确为历史所证实。后人常用“兰阶”、“兰玉”来比喻佳子弟。谢氏长期居于会稽始宁,“芝兰玉树”不失为兰文化中一段佳话。

         香袭衣裙

         张岱(约1597-1689),明末著名文学家,号陶庵,绍兴人。《陶庵梦忆》是其代表作,文笔清越,造句新奇,时值明亡之后,故于抒情写景之中,充满亡国之痛。书中多有明末绍兴人文风俗之事,《范与兰》就是其中一篇。

  范与兰为张贷好友,据张贷《绍兴琴派》记述,丙辰(1616)年两人曾同学于绍兴琴派王明泉;两年后,又同学于另一琴派领袖王本吾,张学成,而范末成。所以两人往从甚契。范与兰除学琴外,就是喜种兰花。张贷写道,范种兰自年轻时起直到七十有三的高龄,未有一天中断,一时懈怠。他有兰三十余缸,大的如簸箕。夏日时,每天一早搬进屋内,晚上搬出屋外,冬日时,每天早搬而出,夜而入。年年如此,乐此不疲。由于他的精心培植,兰丛茂密,兰花盛开,每当花开之时,一里路之外即可闻见芳香。客人在家中坐一会儿,就会“香袭衣裙三五日不散”。可见花之繁多,香之浓郁。张岱自已每到兰花怒放之时,就与兰友探幽寻芳,欣赏兰友的兰花,爱极了,以致“坐卧不去”。由于香气酷烈,使得张岱“逆鼻不敢嗅”,如果开口吞吸之,则“如沆瀣焉”。到花谢瓣落时,将它扫起来有满满一畚箕。张岱不忍将落花弃去,就对范与兰说:兰花有蜜,为何不将它浸出来呢?也可用火焙烘、用面煎煮,为何不吃它呢?范与兰很能赞同他的说法,就照着试做了。 

         羲之摹兰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邪临沂,西晋末年随晋室南迁,永和元年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就定居会稽。绍兴是王羲之第二故乡。

  王羲之十分重视书法理论,父亲王旷从小就悉心指导他钻研《笔论》,他善于将笔论中的理论体味于自己的书法实践中。而且转益多师,精研诸体。更重要的是他还创造了流畅的行体。
  王羲之创造行书、草书受他的爱好有很大关系。王羲之一爱兰、二爱鹅。爱鹅的故事其来由是他曾给一位山阴道士书写了《黄庭经》而“笼鹅而归”,而又拓了“鹅”字而家喻户晓。而更有情趣的爱兰却流传被人疏忽。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得益于养鹅,更得益于爱兰。曲颈高歌,红掌拨水的鹅,给王羲之带来启示,从此伸臂运笔,更挥洒自如。而那迎风飘拂、婀娜多姿的兰叶,更启发了他创飘逸流畅、妍美遒媚的书法新体。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王羲之爱兰的故事,历史上传诵较广。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磁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徐渭画兰

         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幼孤,性警敏,天才超逸,九岁能文,二十岁为生员,但以后屡试不中。坎坷多难的生活,铸就了他文学艺术上全方位的大成就。他诗、书、文、画无不精绝。徐渭自渭:“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画,涉笔潇洒,独得天趣。尤其是花鸟画,用笔纵横,不拘绳墨,淋漓尽致,气势奔放,开创了明代中期水墨画写意花鸟画的新格调。清代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

  徐渭画了很多兰与水仙相配的画。《题水仙兰花》诗云:“水仙开苑晚,何事伴兰苕?亦如摩诘叟,雪里画芭蕉。”题《水仙兰竹》云:“水仙丛竹挟兰英,总是湘中三美人。莫遗嫦娥知此辈,定抛明月下江津。”在《兰竹图》上配诗:“兰与竹相并,非关调本同。氤氲香不远,聊以为清风。”在《画兰》诗中云:“醉抹醒涂总是春,百花枝上缀精神。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另外,徐渭还作了很多兰诗,在《兰谷歌》中写道:“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诸乃其处。千年却有永和事,右军墨藻流修禊┅┅吾越兰谱本如此┅┅”,另外还有“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徐渭送画于友人仙华,题诗曰:“仙花与杜诗,其词拙而古。如我写兰竹,无媚有清苦。”“无媚”与“清苦”写的是兰,也是徐渭自己的写照。

      屈原佩兰

  屈原(约前340~前期278),战国时伟大诗人。名平,字原,号灵均,又名正则。楚国人。《史记·屈原列传》称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是他的政治主张遭到旧官僚贵族的激烈反对,而他为之依靠的楚怀王又昏聩无能,忠奸不辩。结果信谗言而怒迁于他。到楚顷襄王时,屈原遭到更大不幸,被长期流放于沅湘一带。屈原遭遇穷困,但其志不变,其行更廉,“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因将愁苦而终穷!”他将这种念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多种香花异草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而且将这种比兴手法作了新的发展,这就将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一伴,融铸一炉,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以上仅是《离骚》中所举到的几个兰的例子,可见屈原是何等爱兰、颂兰,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郑板桥画兰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杰出代表,特别是写兰竹花卉的一代宗师。    史称“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他的书法自成一体,隶楷参半,称“六分半书”,具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趣。他的诗反映生活,言之有物,又具形象化,通俗化的特点。以这样的诗书配在写兰作品上,就使他的画更具意趣与真气。他的“三真”是他内心的表露,集中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他说: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人……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因此他的画兰,就是为了表达这种“民胞物与”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他说:“凡吾画兰、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下在安享之人也。”有了这样的襟怀,他的画就有了“三真”。   板桥喜欢画盆兰,也常画峤壁兰、棘刺丛兰。板桥兰画中数量最多,最耐人玩味的是兰竹石图,这固然是古代写兰的传统,“八怪”花卉画的特色,也是他的创造,他的突出成就。他在兰竹画中常添石,认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兰竹石,相继出,大君子,离不得”。    板桥的兰竹石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而其题画诗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绿阴一半玉。请君茶熟睡醒时,对此浑如在石屋。”“一片青山一片兰,兰芳竹翠耐人看。洞庭云梦三千里,吹满春风不觉寒。”“石上披兰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试问东风何处吹?吹入湘波一江绿。”    

      总理赠兰

      一九六二年,周恩来总理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先生。当时,中日邦交关系未曾恢复,作为社会活动家,松村谦三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友。松村谦三先生非常喜爱中国的兰花,曾收集过不少品种。周总理深知松村先生的爱好,趁这次在杭州相会,吩咐随员去杭州苗圃挑一盆自己祖居绍兴选出名兰,送给松村谦三先生。兰圃同志知道周总理的意图后,特地挑选了一盆叫“环球荷鼎”的兰花。此花是四十年前由绍兴兰农在上虞大舌埠山中掘得的,当时被上海兰花爱好者郁孔昭以八百元银元购去,实为兰中极品。当时在杭州花圃中亦只有二、三盆,当松村先生从总理手中接过这盆兰花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知道“环球荷鼎”的珍贵,他更知道总理的美好心意。“兰”象征美,“兰”象征着友谊,总理希望日中友谊象“兰”一样常青,象“兰”一样馨香。

  松村谦三先生捧着“环球荷鼎”回到了日本,晚年一直致力于日中友友好事业。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将儿子们叫到床前,语重心长地关照:要继承他的日中友好事业,要养好周总理赠送的兰花。

         他的儿子松村正直牢记父亲教训,从养兰的门外汉,通过广结兰友,潜心钻研,几年后,兰技大进,成为日本兰界的养兰高手。他把“环球荷鼎”送给兰友,使“环球荷鼎”香飘日本岛。

  一九八七年,日本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兰花博览会”,当松村正直先生从中国代表团人员中得知周总理的故乡绍兴已在八三年成立了兰花协会,并将兰花定为绍兴市花的消息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表示一定要到绍兴来看一看。

         当年十一月,松村正直不顾七十九岁的高龄,联络兰友,一行六人,风尘仆仆地到了绍兴,参观了绍兴兰圃,拜访了兰友同行。并向绍兴市兰协赠送当年周总理赠送给他父亲的“环球荷鼎”的后代。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远涉东瀛的绍兴兰花带着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从中国到了日本,在日本生根开花,又从日本回到了娘家绍兴。今天,中日早已恢复了邦交,中日两国人民都表示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周总理和松村谦三先生若是地下有知,当会含笑九泉。


       兰花诗    广群芳谱 清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浣溪沙 兰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兰   朱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兰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花茶          安徽省大别山区的齐云山出产小兰花茶,亦名“齐山云雾”,茶叶品质极佳。关于它的来历,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

  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

  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为“小兰花”。

      香花供佛           禅宗史上,有位知名的晋迨禅师。他有一个爱好,就是养植兰花。在他住持的禅院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兰花,品种繁多。香客游人来到寺院听法礼佛,看到满架的兰花暗香四溢,清幽甘畅,都不由得赞叹不已。也由此,人们将喜爱兰花的晋迨禅师叫作“兰花和尚”。 

         某日,晋迨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行前,他将一位弟子叫到跟前,对弟子说,我去讲法,天黑才回来,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记住给它们浇水。 

         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在他走后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更是分外小心。真是怕处有鬼,越是小心就越是出差错。他一个不留意,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小沙弥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晋迨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吧,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晚上,晋迨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晋迨禅师听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不是为了生气烦恼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怎会执著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呵! 

         弟子听了禅师的一番教导,霍然有悟,更加勤于修持,终于也在佛学上有所成就。 

         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世上的任何东西,无论我们认为美好或是丑陋,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有生有灭,不会永存的。所以不应拘泥于事物的外相,而应随缘安心。这不但是一个禅者应有的风度,即便是普通的人,也应知道顺应事物的变化,不让外在事物改变内心世界的平静。       龙潭、龙女与龙草           当今世界公认的兰花“四大天王”中为首的“龙”字,是春兰中的娇娇者,是一颗最艳丽、最能代表中华龙的推臻明珠,与宋梅并称为“国兰双壁”。它的产地在浙江余姚的高庙山,古人作诗赞曰:“高庙山头碧耸天,千岩龙脉拱于前,灵根集翠争春媚,此是余姚第一仙”。在当时封建皇朝专制统治下,一株春兰何以“龙字”命名,谁能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但有其奥秘。同时,为什么又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国会获得“四大天王”桂冠,又有谁在传播起作用呢?笔者带着这个观点去寻找线索,在探秘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美丽的传说和动人故事。展示了余姚人勤劳智慧、成就卓越的例证。
      在很久以前,浙东四明山上有一对年轻夫妇,男的叫王龙宝,女的叫金龙珠,长年靠采掘草药、兰花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在四明山上遍及他俩的足迹。有一次,他俩翻山越岭来到高庙山龙潭峰,峰下有一个呈校字形、方园近100平方米的千尺深潭,名叫黑龙潭,是由大小三个潭组成,历来有“一潭深、二潭瀑、三潭壁”的说法,一潭是深险莫测,望而生畏;二潭是瀑下生风,景色宜人;三潭是石壁如削,神仙难登。潭的四周青藤漫生,显得格外阴森。潭的峭壁上长满五彩缤纷的灵芝。传说灵芝是龙的唾液腻而成。龙潭的顶峰有一块罗壁石,一股白色水柱直泻龙潭,传出雷鸣般的巨响,仿佛震耳欲聋。罗壁内有一个大险洞,叫虎穴,是猛兽居住的地方,龙潭确实是一块虎踞龙盘的风水宝地,并有一派“老苔护石苍虎间,飞瀑悬崖玉龙吼”的壮观景象。他俩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几乎忘了身上荆刺缠身和脚下淙淙流水,赞叹“黑龙潭确实名不虚传。”       龙宝对妻讲,古时候,就在这个神秘的龙潭里有一条神奇的黑龙,它修炼千年,能呼风唤雨,每逢盛夏季节,青天白日,顿时乌云密布,当黑龙腾空跃起时,霎时雷电交加,如龙身轻轻一摇,耸天大树拔地而起,房屋倒塌,良田被冲,殃及百姓。人们无奈只得求神拜佛。记得一年八月十五,天上玉皇巡视,霆云驾雾,来到人间,洞察民情,看到百姓如此遭灾,验明是这条黑龙作怪,立即派出天兵天将,将这条黑龙缚住在附近的卧龙山上,勒令它停止作恶。此后,每年风调雨顺,福降人间。其妻酥听完这段传说,突然感到身体很不舒服,觉得山在转、地在动,在神秘莫测的龙潭里,似乎有条灰色的宠然大物在浮动,吓得她面如灰色,龙宝立即将她搂在自己的怀里,过了数分钟以后,才慢慢苏醒过来,但感到肚子有阵阵疼痛,她告诉丈夫,孩子要坠地了。龙宝一边安慰其妻就地休息,一边爬上峭壁把灵芝取了下来。同时,还意外地闻到一股香气,忽见峭壁上有一棵嫩绿的兰草在飘摇,似乎向他招手,龙宝突然想起古人之言,风水宝地的壁上必有珍品兰花。于是,他竭尽全力,艰难地爬上悬崖峭壁,十分细心地把这棵兰草取下来。一看有草八苗,并有含苞待放的花蕾五朵,其中一朵已盛开怒放,花形呈翠绿色,外三瓣园阔带尖,紧边,观音兜捧心,大铺舌,舌上惯缀倒品字三个鲜红点,花拳细长,显得格外鲜丽娇媚。他心里暗暗地想,真是稀世珍品。龙宝把灵芝和兰草小心翼翼地放进筐里,脊上箩筐扶着龙珠高高兴兴地离开龙潭。到傍晚回到家里。由于龙珠受过惊吓,加上翻山越岭,一路劳累,促使她肚痛加剧。龙宝一面扶着龙珠上床,一面将这棵兰草清理后上盆,摆在龙珠床前,以沁人心脾的芳香相迎,使阵阵清香与龙珠的阵阵肚痛交融一起,尽情地接受兰香的深情厚谊。为促进顺产,龙宝特意用二朵兰花煮鸡蛋汤要妻子一并服下,龙珠闻到兰花的幽香,加上兰花的药用作用,就顺利地分娩了一个白胖的女孩。龙宝认为这女孩是天赐的,这棵龙草是龙的化身,为纪念这件永不忘怀的喜事,决定把女孩取名为l龙女”,这棵珍贵的兰草称为“龙草”。
         明末清初,余姚养兰是鼎盛时期,据县志记载,一年成交额达到48万两白银,其中兰墅洲是春兰的著名产地,养兰高手林立,孕育了不少稀世珍品。以王龙宝来说,不仅熟悉四明山上的草头药,而且对兰花的产地也了如指掌,那个山头产兰,那个山头产惠,那个山面多,那个山面少,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对兰花也颇有研究,造臆很深,鉴别力极强,他有一套“见叶识花、见蕾知花、见花论品”的本领,对养植兰花更有丰富的经验,对兰的生长习性,水、土、肥的要求,均有却到好处。因此,他养的兰花长势旺盛,不仅发草多,花也开得勤,他的屋前屋后,室内室外,真所谓兰的海洋。蕙的世界。每当开花季节,可以十里闻香,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养兰大户。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五年后,王龙宝心爱的女儿,已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龙女”变成一个懂事稳重的“龙姑娘”,而那棵“龙草”也越长越好,越发越多,不少懂兰、养兰、爱兰的能手,不惜重金,登门求购,因龙宝不肯割爱,均被龙姑娘婉言谢绝。记得龙姑娘十六岁那年,龙宝家不幸遭遇,其妻龙珠得了一场重病,经多方医治无效,离开了人间,龙宝和龙姑娘悲痛万分。为医病,把多年积蓄付之东流,还负债累累。为偿还债务,与女儿商量,决定割爱,变卖“龙草”。第二天清晨,父女俩携带一盆心爱的龙草到姚城西南边的兰墅桥卖买,在集市上,不仅兰多人亦多,热闹非凡,一些富豪、钱庄、医家、夺庵的养兰高手云集一起,求花问花,以花易花,交易卖买,龙宝这盆“龙草”一摆,一批养兰爱好者目光投向这盆兰草,争着要买。其中有一位姓高的学者,穿着礼服,彬彬有礼地对兰友们说:“我盼姚人,在京城工作,大家是养兰爱好者,是兰友,是有识之士,都是热爱家乡。为把余姚的兰花名扬大江南北,名扬天下,我想把这盆兰花带到京城。供皇上欣赏,由皇上定沦。兰友们!你们同意不同意”?当这位龙的传人话音未落,大伙热烈鼓掌。他一边说“谢谢”.一边拿出100两银子付给龙宝,龙姑娘看到如此情景,激动万分,接着说:“只要臣欢喜,再值钱,庶也愿意割爱,呈皇上鉴偿。在场的兰友若喜爱的话,俺可以每人赠送一盆。”大伙又一阵热烈掌声。
         说起高氏,他有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在依山傍水的姚江边上,从小酷爱琴棋书画,博才多艺,对兰花也十分喜爱。一次上京赴考时,因偶然机会受到皇上知遇,从落魄京城的一介寒儒人值内廷,在南书房中参与机要,多次随从皇上到江南巡视,一生浮沉在宫廷宦海之中,润色诏敕,地位荣显一时。高氏虽在宫廷内身居要职,但又是个孝子,逢年过节,总要回姚探望年迈父母,这次赴京前,特地到兰花集市转一转,一方面了解家乡国泰民安的情况,呈皇上参阅。另一方面带些富有家乡特色的高雅而生机盎然的兰花供皇上欣赏。高氏回宫后,特意将这盆“龙草”摆在皇上的休闲宫内,当皇上处理国事之余来到休闲宫时,一进宫就闻到与平常不同的香味,仔细一瞧,殿上摆着的是一盆春意浓浓、生机勃勃的兰草。展现了“风姿脱俗而含娇,幽香四溢而沁肺”的特色,倾倒了皇上,使皇上疲倦全消。连连称赞,这是“国香”、“香祖”、“王者之香”、“花中君子”。这是“国宝”,并借用宋代王学资几句词:“挺挺花卉中,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菊有叶而啬香,唯兰并有之”。高氏接着说:‘万岁圣明,意高句美,天下无人可及”。为博得皇上称心,还送上几句:“这是‘国宝’。它以高洁、淡雅、质朴、坚贞的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像是上一样,执政以来。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歌颂,。”说得皇上心花怒放,喜形于色,高氏边说边捧着这盆“龙草”呈皇上定论。皇上便心致勃勃地提起圣笔挥了一个大大的“龙”字。
         这天晚上,在休闲宫内,灯火辉煌,皇上一边欣赏宫女跳着柔软的舞姿,边问高氏在乡下遇到的社情民意、高氏专题禀告是上民间的传闻和王龙宝在龙潭“取龙草、生龙女”经过以及龙女成长后出事大方、懂道理、有礼貌、识大体、顾大局,而且又有一出水芙蓉般清纯而靓丽的容貌,使皇上印象很深。即命高氏带龙姑娘召见皇上。数日后,龙姑娘不远千里来到京城见皇上,皇上看到龙姑娘确实是个柔美女子,凭着那娓娓动听的言谈,含情脉脉的眼神及清丽可人的气质,令皇上欢心,决定收下,以女儿相待,成为一名服侍太后的宫女,专门为其浇花养鸟,侍候宠物。在龙姑娘的精心培植下,这棵龙字春兰长势相当旺盛。但由于宫廷内贵妃等人的百般阻挠,宫女王氏长期遭受坎坷,这盆“龙”字春兰同样遭到厄运,一直未公布于世。          王氏进宫后第二年,她被皇上玷污,怀了孕。在宫廷中,宫女的地位低下,宫女怀孕,对皇上来说,并不光彩,所以他总是避而不见。可是不久,这件事被太后知道了,在一次宴会上,太后问起这件事,皇上假装不知,一再设法抵赖。按规矩;皇上的起居,有专人记录在册,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来起居住对照,皇上再也无话可说,只好勉强地承认了,不过太后并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说:“我老了,还没有孙子。如果生个男孩儿,也算是祖宗社稷之福,是谁生的,就不必计较了。“王氏氏怀孕,皇上虽被迫承认下来,但并不十分喜欢。当时,皇上宠爱贵妃,对贵妃言听计从。遗憾的是,贵妃偏偏没有生儿子,在宫廷中有子无子大不相同,有儿子将来就可能立为太子,对自己将来的身价、地位都有影响。因此,王氏怀孕,便遭到了贵妃的嫉妒。当时宫廷的习惯是:宫女怀孕只要黄山加个封号,提高身份也就过去了,可是由于贵妃的横加阻挠,皇上又不十分喜欢,致使王氏不但不能加封号,反而经常受批评还,直到六趁,朝臣们纷纷上奏,皇上无奈,才下诏书把王氏晋封为恭妃,从宫女封为妃子,身份是提高了。          王氏果然生了个男孩,成为皇上的长子,可是不久,贵妃也生了一个男孩,皇上非常高兴,晋封贵妃为皇贵妃。按明朝祖制,应立长子作太子,但皇上因不喜欢王氏,又加上贵妃从中百般阻挠,因此,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迟迟不能决定。大臣们上奏章,建议立王氏所生的长于,竟遭贬斥,太后知道了,质问皇卜:“究竟为什么?”皇上说:“他是宫女生的,怎能立为太子。”太后大怒,指着皇上说;“我本来也是宫女,你也是宫女生的。”皇上迫不得已,才立长子为太子。由于贵妃的嫉妒和皇上的昏庸,王氏受尽了虐待和歧视,被幽禁在宫中,连与儿子见面那难,加封皇贵妃也就更谈不上,只好以家乡的“龙“字兰花相依为命,成为空谷情人。直到长子生下儿子,皇上才不得已将王氏晋封为皇贵妃。王氏虽然生了太子,又被加封为皇贵妃,但始终受着迫害,长期被幽禁着。在她患重病时,皇上也从未去看望她,她后来双目失明,连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也很难辨认,唯一的办法只有手摸兰草,按兰花的生长规律,来确认一年四季,当闻到兰花的香味,知道是春季到了,摸到新草长大,知道已到夏秋,当摸到花蕾时,知道快进入冬季。这样直到临死时,长子才得到皇上的允许,破锁而入,与母亲见面,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哭着说:“你已长大成人了,立为太子,我死也瞑目了,母亲最后有一个要求,希望你一定要把你的儿子和一盆‘龙’字兰花养好”。话还未说完,心脏就停止了跳动。儿子悲痛欲绝,旁边的大臣们也纷纷落泪,这位宫女、恭妃、皇贵妃还不到60岁,就这样悲惨地离开了人问。
         王氏生前受尽百般摧残,后事也不顺当,皇上对王氏择地安葬之事,也是极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人臣们建议说:“她儿子是太子,还是应当按是贵妃的现权办理。”皇上不理睬,一再拖延,以至长期不能下葬,最后安葬时,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棺柩又经十个月的停放,王氏的尸体早已腐烂不堪,最后葬入陵区东并附近的娘娘坟。
         皇上死后,长子登基当了皇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要想把母亲葬入定陵内,但是贵妃是不够资格的,明朝祖制,只有皇后才得入陵埋葬,他想追封生母为皇后,不料自己仅做一个月的皇帝就死了。直到王氏的孙子登基后,按照父皇的遗志,正式追封自己的祖母为皇太后,又从东井把棺柩迁出,葬入定陵的地宫内。同时,把这盆“龙”字兰花命名的过程,正式公布于世,遗憾的是在时问厂已经推迟了一个世纪。
         “龙”字春兰公布于众的消息传出后,震惊了余姚大地,余姚进一步掀起了养兰热潮,城内各富宅、钱庄、公所、医家、记庵乃至普通百姓家,均广为盆栽。龙字春兰一时成为热名品种,余姚县志也有记载:“今春兰有花瓣类荷者,名姚一色。姚山多有之”,指的就是“龙”字兰花。
         余姚是一方浸润着动人传说,蓄积着丰厚底蕴,映衬着灵秀景色的美丽土地。余姚约有百分之六十左有的山林面积,崇山峻的,连绵起伏,西接会秘山,东南连天台山,平均海拔五百米以上。竹树茂密,落叶林与杂草丛生,地面复盖落叶,溪流泉水长流,雾浓士润,富有腐殖质,呈微酸性,是兰花生长的理想之地,四明山千山竞秀,山谷、的坡、峭壁、溪滩均盛产兰惠。余姚既适宜兰花生长,余姚人义有一爱兰习仲,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先人开始盆栽养兰,到明末滑动,余姚养兰蔚然成风,种兰大户七十多户,多者上千盆,少者亦有儿几百盆,养育了中外闻名的春兰“四大天王”中的“龙字”,“集园”和“阳明素’、“十五岱素”、蕙兰的“金岱素”等20多只珍贵品种,并在姚城钱家并开设兰流会馆,种兰爱好者经日汇聚于此,求花问花,以花易花,切磋技艺,联络感情。余姚城里每年春季举办兰花盛会,各地前来交易者不下千人,据记载兰花年销售额达白银四十八万两,成为当时余姚的主要特产之一。按吴恩元《兰惠小史》载:“余姚以转兰为业者不下数十家,如所有名贵品种,天井上面必罩铁丝网,防偷窃也,无力装置铁丝网者。往往妇女轮流守夜..相传须花之家,如有男女小孩,必将所植兰箴名种分时一盆,迫起发后逐年分售,售得之款,即储为男女长成时婚嫁之需,是以家人妇子,皆视兰如此珍重也,于此可见余姚人植兰、爱兰、市兰之高雅风范。          余姚兰事兴旺,兰文化发达。兰花是历代名人墨客题咏的对象,爱兰、养兰、尝兰、颂兰、画兰、乌兰的文人墨客、布衣百姓层企不穷,一代于胜于一代。如郑板桥即有题”一箭兰”的《折技兰》畸“晓丸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铝系怯君看。”所龄“一箭兰”即是产于余姚四明山北麓金及的“金岱素”。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回姚江人物甲大卜”之称,河姆渡先人经过六、七千年的全方位的文化积累,至*清,姚江孕育出了一群文化巨人,把姚江文化(包括兰文化)推进到鼎盛期。如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清代渐东学派鼻祖黄宗波,中日文化交流元勋朱舜水等,均足世代官宦之家,他们或世居故土或辞官还乡,都曾先后营造了颇有地方特色的深宅大院纵向少者三进,多者五进,分为门厅、前厅、后堂、楼屋等,每进单体之间。均有庭院分隔,整个布局井然有序,每家庭院无不广种兰花,每户中堂无不摆上几盆名兰,名回“客堂兰花”,春色满庭,知名退尔、那时,余姚曾以谁家拥有兰花品位高、数量多,作为衡量富有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1472-1529)出生在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其父王华考中状元,任职京师,阳明先牛在其父的熏阶下,从小勤奋攻读,成为明代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告居绝顶,一代伟人。他家纷养不少珍贵名兰,其中有自己名字命名的阳明素等,以后代代相传。至1966年文革期间,后裔王某(笔者同学)还有祖传的“龙字”、“阳明素”等兰蕙。阳明先生在龙泉山南坡的中天间开设讲堂,每月以朔、望、初八、廿三为期,讲学坚持不懈,日益兴旺,内容广泛,其中还有切磋兰花技艺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有声望的姚江学术团体。阳明先生门人遍天下,多达410人,上至朝廷显贵、方面人员、真儒学子,下至农夫、戍卒,不少人业绩显著,享誉遐迩。阳明先生携故乡弟子徐渭(爱)等数人同时游四明山、绍兴会稽山,收集不少兰花珍品,写了许多兰花的诗,画了不少兰花的画,他在《兰谷歌》中有“吾越兰本为此,只今春来会稽山里,兰花立叶垂云紫”之句。王阳明学说小仪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远播海外,阳明学传到东源给日本的政治、义化、经济茶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又如浙东学派鼻祖黄宗泰(1610-1695),号作梨州,余姚黄竹涌入,从小生长在姚江岸上书香之家。梨洲先生才学渊博智慧超群,是明未清初著名的哲学史家,其父黄尊素是明代东林党分十,为人沉毅正直,曾在京任监察御史之职,因触犯阐党羞愧忠贤,被娇沼削阶归家,第二年被押送京,后杀害于狱中。19岁的梨州为父仰免,片片单疏,袖中放一把长锥,大堂之上,一见杀父凶手,取出长锥,直刺魏间余党即离人党,直奔牢狱,用锥刺死二名杀父的牢牢。父冤昭雪后,梨洲回故里,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南下,梨州聚家乡于弟组织“世忠堂”,固守钱塘江,不久江防失守,梨州率子弟兵进驻四明山,坚持抗清多年,至康熙元年,整个浙东地区的抗清斗争失败,复明朝无望,梨洲返居于四明山北麓十五五化安山,建龙虎山草堂,其母舍地数十亩建功德院,万名化去年,建大雄宝殿和山门两进,各五开间,两侧厢房,寺内种满兰草,发出阵阵幽香,跨出山门即为剡溪,溪上有石桥用跨,四周松竹环抱,一片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在这幽雅环境中,梨州先生从此致力于著书讲学,编纂“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等著作,实地踏勘四明山二百八十峰,撰写“四明山志”,对四明山地形地物特产了如指掌,收集不少名品,如以居住地命名的春兰“十五岱”素,描述“剡中自古记名山,奇地穷搜双瀑间,兰草溪边香暗礁急,明珠影里墨池闲。”等诗句。          再如爱国志士朱舜水先生(16001),明朝遗民的身份定居日本,而后成为幕府将军的宾客和老师,明万历28年10月,朱舜水出生在姚城龙泉山北麓。崇祯年,因成绩优异,被学政举荐为“文武全才第一”。明朝晚期,朝中党争激烈,国事殆败,朱舜水遂决意仕途。在明末曾12次受朝延征召而不受,因此,受到阉党的嫉恨,遭到通缉,曾先后七次东渡日本,把中国农业、手工业、建筑技术及出浴器皿、服饰的技艺传授给日本工匠,还将中国的动植物。农艺技能等实用科技推荐给日本人民,其中把家乡时养的一批珍贵的春兰;如“龙字”、“集园”等20多品种组织出口,为描绘世界绿色文明蓝图作出贡献。日本学者今关天彭曾说过:明未清初来我国的人中,如果要说最有学问,而且给于我国影响最大的人,谁都会认为余姚的朱舜水首屈一指“。朱舜水水先生为中日文化(包括兰文化在内)立下不朽的功绩,受到日本和中国人民的崇敬。日本人为纪念这位对贵国兰事业作出的贡献,在他推荐的众多中国春兰中通过层层筛选和评选,选出“宋梅、集园、文字、万字”为日本“四人大王”,从此,余姚的“龙字”、“集园”成为世界公认的名兰。
         写在后面的话                四明人上主峰及余脉快明山、大.氧、吴弄、肖东、马造、丰北等地)的山顶上均建有高庙,按古诗中表述的地形地物看,笔者认为黑龙潭周围的地形地约确有“高庙山头碧耸天,千岩龙脉拱于前”的磅礴之势和雄伟气魄。历代文人墨客受游而遗下的墨迹也是四明罗壁山最多,如明未清初著名画家金渊卒葬罗壁是个例证。因此,龙字春兰的发现地在四明山黑龙潭无疑。
         在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里,对“龙”字命名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弄不好遭杀头之罪。因此,“龙”字春兰不比一般的兰花,它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从发现起,直到民间流传,已经过反复周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发现的时间要大大早于书上记载的时间。
    兰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