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刑事律师:中考知识专题辅导材料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55:14
中考知识专题辅导材料22010-05-12 23:31

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原因: ①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们节约意识和生活习惯不够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严重浪费现象。  

意义: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①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保障。③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建议(怎样做):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简答题答案:    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公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论述题答案:国家方面   ①加强道德建设,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进技术设备,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寻求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充分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④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严惩浪费资源的行为。

            社会方面   ①加强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②发挥舆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谴责铺张浪费的行为。

            公民方面 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积极同浪费的行为作斗争。

节约资源的具体做法:   ①节约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②节约用水,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③节约原材料,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④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限制毁田烧砖,大搞墙体材料革新,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⑤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⑥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

青少年怎样做:    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积极宣传;积极学习和宣传有关资源环境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资源环境意识;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有的贡献。

例题:     材料—: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我国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呈现明显的衰弱态势。

材料二:首部中国环境绿皮书--《2005中国环境危局与突围》指出:目前,我要1/3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30%成为劣五类水,60%的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或劣三级,市民呼吸不到清洁的空气。

材料三:党的十六后五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随着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原因是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或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原因: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甚至以损害环境这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你认为怎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案:参考上面   简答题答案

(3)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活动中,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参考上面   青少年怎样做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原因: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③新的科技革命要求我国必须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

           ④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①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神六”飞船的发射;

②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制度创新:“一国两制”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学生怎样做(打算): 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建议: ①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

       ②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营造教养人才的良好环境;

       ③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④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和教育资源,激发人社会的创新活力;

       ⑤加快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尽快健全我国的产学研体系。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几条宣传标语: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等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含义(要求、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目标体现教材的观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力;②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学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④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⑦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实质:       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原因(意义、认识): 建设新农村,①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和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②是增加 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③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④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和有效途径。⑤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⑥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⑧是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等

根本途径: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出点子):        ①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③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④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⑥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⑦统筹城乡发展。    ⑧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      ⑨继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等等。

青少年能做:   ① 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同时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农村同龄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将学习书籍、学习用品等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等。

②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

③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

未来新农村的景象(我心目中的新农村):    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工厂林立,特色农业活跃,家家户户有了宽敞的住房,拥有小轿车,人们重视生活质量。②乡风文明:人人安居乐业,农民的孩子免费高中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主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增强。③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繁荣,绿水清山与人相伴。④管理民主:人民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民主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与保障。

例题:       自从“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某中学政教处准备组织初三学生举办一期主题为“建设新农村、我们同参与”的宣传活动,现在请你帮助他们准备好以下宣传资料。   

资料1:美好展望    我们心目中的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分美好的。她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呢?    答案:①生产发展;②生活宽余;③乡风文明;④村容整洁;⑤管理民主。(以上至少要答出3点)                          

资料2:心灵感悟   从1999年至2006年,党中央边续八年将每年的“一号文件”锁定为“三农问题”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什么呢?  

答案: ①党和政府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充分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③中国共产党的唯一的根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资料3:共同参与   “国家建设,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准备做些什么?     

答案: 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少年的重任;②开展“一帮一帮”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农村同龄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③开展“手拉手”活动,互相帮助;与农村同龄人共同进步;④将学习书籍、学习用品等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等。

例题:    材料一:漫画《乡村新曲》(略,可直接在http://www.baidu.ocm中输入“漫画 乡村新曲”搜索)   材料二: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一号文”)公开发表。《意见》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硅设的纲领性文件。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说明了什么?   答案:材料一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二说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请谈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答案: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好丁坚强的后盾。            

(3)结合材料一,设想一下你心目中的新农村形象。         答案: 参考未来新农村的景象(我心目中的新农村)

例题: 新农村、新农民。请你为未来的农民搞一次形象设计?

答案: ①要有敢闯新路的改革、创新意识     ②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兴衰

       ③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劳动技          ④要有法制观念、政策意识

       ⑤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正确的荣辱观 ⑥要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等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列举出社会生活中符合或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象?

答案:符合:①商家诚信经营 ②同学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互帮互助 ③在公共场所遵守社会公德。 不符合:①商家制假售假 ②生活中铺张浪费 ③不讲社会公德 ④封建思想严重,看相、算命 ⑤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⑥法律意识淡薄,不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2、“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教材的那些观点?

答案: ①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规范。④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3、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意义)

答案:意义: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②“八荣八耻”的社会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③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

④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需要;        ⑤是保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⑥是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需要;   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杜会的全面进步。   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现。(以上任意四点均可)

4、为什么在青少年中开展荣辱观教育?(意义)

(或:谈一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青少年地位、特点:①青少年处在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辨善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塑造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就是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品质。

意义:①是对青少年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需要;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必将对社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考虑到积极的作用。

       ②是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要求,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和良好道德品质的负责人的公民的需要;

       ③有利于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四有新人;

       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⑤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明辨是非,唤起内心的正义感、荣誉感和羞耻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⑥有利于使青少年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