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后遗症还能治好嘛:聚焦干部下基层系列报道 让“坐不住”成常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41:10
聚焦干部下基层系列报道 让“坐不住”成常态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1-09-05 08:09:02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

 

  新华报业网讯  《他们改变了如皋》——这是京城一媒体7月初报道如皋36名“第一书记”带领36个“三弱”村快速争先进位的通讯标题。

  去年以来,如皋先后分两批从市级机关选派了36名能力强、活力强、潜力强的“三强”干部,到班子软弱、经济薄弱、基础脆弱的“三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仅一年多时间,这批垫底村就“咸鱼翻身”,在最近全市332个村居综合考核中,位次平均前移68位!

  从“害怕下”到“干得欢”,在基层大舞台“舞”出精彩

  “要下乡了,当村支书。觉得委屈,更害怕,偷偷哭了两晚。但抹干眼泪,我必须出发,到一个陌生的‘三弱’村去‘改天换地’……”

  这是如皋团市委副书记陈洁今年2月23日博客的开头语。第二天,她的身份就变了,变成了雪岸镇凌云社区的书记。摆在她面前的硬任务是,在3年任期内彻底改变这里的“三弱”面貌。

  5个月后的一天晌午,记者费尽周折找到陈洁,这个27岁的城市姑娘正领着一帮村民,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在田头忙活。她一边欢快地干着,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为村里引进的第一个高效农业项目——“江苏低碳草坪”就要开工了;一个省级科教兴农与农民培训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也已落地。

  “说实话,当初我们第一批下来时心里更没底。”去年3月初,如皋市委统战部党外干部科科长苏小燕来到桃园镇明池村赴任,没想到当天就让一个上访村民给“拍了桌子”。而苏小燕“三强干部”的本色很快显露出来,不久就为村里引进了一个总投资4500万元的高品质葡萄园项目,不仅亩产值增长了5倍,还给164户流转土地农户送上了每亩1200元的年租金“礼包”,村民们都乐呵呵地称她是城里飞来的“金燕子”。

  把平台当舞台,36名“三强”干部很快在乡村舞台上“舞”出了精彩,先后盘活集体资金1064万元,流转土地8690亩,人均引进项目4个,所在村农民人均增收1460元。一年下来,这批“三弱”村在全市综合位次大步幅前移,其中,东陈镇尚书村由全市的第128位一下子跃升为前4位,变成了标兵村!

  他们在基层干得那么好,让其他机关干部心里都痒痒的。据介绍,目前收到的各机关单位要求“下去”的申请,有40多份。

  下去了才知道,“办公桌”离基层一线有多远

  7月初,如皋市政府同时出台两项惠农政策。

  其一,建立新的失地农民增长性补助机制,从7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月均补助从270元提高到300元;其二,启动政策性养蚕保险,参保蚕农养蚕若有损失,每张蚕种最高可获赔320元。

  记者采访得知,这两项惠农政策的出台,都与一名“第一书记”有关。

  3月初,市农办综合科长王志斌住进石庄思江村后,便挨家挨户走访摸底。一摸,摸出两大棘手问题:失地农民补助标准偏低,跟不上物价上涨,群众怨声多;受春夏多变气候影响,村里春蚕损失大,蚕农扛不住。王志斌就此分别写出建议报告,很快得到采纳。

  一个机关干部下乡进村,催生两项全局性惠农政策出台,这在如皋农办引起震动。现在,农办已把思江村确定为“三农”政策调研联系点,今后搞调研时,机关“座谈会”将变身为农民“恳谈会”。

  “下去了,才知道城里的‘办公桌’离农村一线有多远。”曾为单位起草过无数“三农”政策性文件的王志斌坦言,以往关在办公室苦思冥想的不少条款,这次到农田里一检验,毛病就出来了。

  王志斌用脚步“量”出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而市委办秘书陆伟则用眼睛“看”出了自己与原来坐在对面的陆海峰的距离——老领导“投笔从农”一年多,不仅把尚书村这个“三弱”村带成了全市的标兵村,还完成了自身的“转型”,“他现在说话办事,一是一,二是二,绝不绕圈子。”

  前不久,市委办请陆海峰回娘家给“秀才们”上“理论联系实际”课。“村支书”陆海峰支招说:“兄弟们把办公桌搬到我们村头来,我保证大伙‘下笔如有神’。”他举例说,过去熬笔头写材料,动辄一要“思想重视”、二要“组织发动”,绕半天也绕不到点子上,而基层最要听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能帮他们做什么。

  创新引领,让干部“坐不住”成为常态

  每天早上5点多,沈利民就出门了。但他不是去局里“坐机关”,而是赶到60公里外的江边小村“驻点”。

  去年,如皋公安巡防大队教导员沈利民主动报名到丝渔村任书记。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村里干群关系“榫卯不投”,村干部把村部当机关,坐下就不挪步,而村民有事就直接闹到镇政府。

  村里的“基层”在哪里?在千家万户。沈利民自己“放样子”,每天一大早6点前必赶到村里走村访户,风雨无阻。他还专门设计了“利民联系卡”,发给全村869户家庭,而村民有事,只要打个电话,立马上门。

  县里来的干部整天一身泥水,村干部们也就都坐不住了。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麻烦村”脱胎换骨,被评为南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

  沈利民在乡村一线的精彩作为,在如皋公安机关引发冲击波。最近,在基层派出所升格竞岗活动中,就有70多名干警踊跃报名,自愿走出机关到一线锤炼身心。

  在如皋,干部纷纷走出机关下基层正成为一种风气。如何使这种在机关“坐不住”的风气常态化?

  “除了典型引领外,我们还探索建立了制度性激励机制。”县委组织部门的同志介绍说,如皋已明确把36个驻村“第一书记”确定为正科级后备干部,今年还将把他们统一送到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推动他们更快更好成长为今后如皋经济社会发展的“掌门人”。此外,如皋还将在今年底选派100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对他们实行每月调研、半年评议、年终考核等新的管理办法,确保到村任职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本报记者 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