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助手root权限:为何应该限制网络匿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59:19
为何应该限制网络匿名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约翰•加普

如《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漫画所说,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不仅是就互联网技术而言,也是就伴随这项技术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文化而言。

人们可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匿名(或者至少可使用假名)互动的原则,正受到社交网络公司的抨击。Facebook和谷歌(Google)都已开始对使用假名而不是真实身份的用户进行打压。谷歌刚刚在6月份推出与Facebook竞争的服务Google Plus。

“如果我们能够明确知道你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条狗、一个假冒别人的人或垃圾邮件发送者,互联网会变得更美好,”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近日在爱丁堡国际电视节(Edinburgh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Festival)上表示。这也是前Facebook营销总监兰迪•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的观点——她今年早些时候曾断言:“网络匿名必须终结。”

这类观点只对了一半。匿名不应该在网络世界的所有角落都被禁止,正如在真实的民主世界里一样——那会侵犯公民自由。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限制匿名。如果匿名是例外而不是惯例,对大部分用户都有好处。

施密特和扎克伯格(她的弟弟,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抨击使用多重身份的行为显得“缺乏道德”)因自己的观点而受到批评。“清扫网络使之文明化、无菌化的想法令我厌烦。我讨厌它,”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在本月初写道。

人们在发表观点时享有匿名权有助于防止受到不公正对待。民主国家允许公民匿名投票,美国最高法院在1995年的一个案子中宣布:“匿名撰写针砭时弊的小册子并非一种有害的、欺诈性的行为,而是一种表达主张和异见的光荣传统。匿名是防止多数人暴政的保护盾。”

在网络上“匿名撰写小册子”是互联网的重要用途之一,比如人们在Twitter上、在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微博上向不民主的政府要求问责和自由。如果大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而且还能够被安全部门追踪到,言论自由就会受损。

正因为此,改写互联网的底层技术、引入施密特所称的“强身份认证”、使每一个用户都能被轻易确定身份和追踪才是错误的——即使这是可实施的。那么做将立刻抑制许多有效的在线互动形式。

政府和执法部门有其他追踪罪犯的机制,不论这些人是在社交网络上煽动暴乱、发送色情信息和垃圾邮件、非法侵入,还是盗取金钱。没有必要强迫网络上的所有人都携带一张身份证。

但事实仍如扎克伯格女士所言:“使用真名的时候,人们的行为规矩得多……我认为人们以匿名为掩护,以为他们躲在紧闭的门后面就可以随便说话。”

在网络辩论中普遍使用匿名助长了一种攻击文化。不但有许多网站被辩论双方的“钓鱼贴”和“火爆论战”所累,而且匿名可能被滥用于恐吓他人,也可能引起不快。

即使人们必须使用真名,上述行为也仍然有可能发生。网络在自我表达(扩大民众参与度)方面的长处与网络存在不文明行为的短处并存:我们很难只保留一个而不要另一个。但匿名增强了不文明行为的动机。

其结果可能是削弱、而不是增强民众参与度——在如此之多的噪音中,很难分辨出哪些声音是有价值的。许多人面对这种氛围选择退出,从而使温和的声音被极端的声音淹没。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关于网络辩论应该达到何种健全和直言不讳程度的美学判断。此外,不论是在主流媒体发布的内容中还是在网络上,匿名都使得人们更加难以分辨他人的利益冲突,以及到底应该对他们的观点抱多严肃的态度。

用使用假名取代完全匿名能够部分减轻这些问题——使用假身份和假名能够使网站确定和清除那些持续搬弄是非的人,管理者和用户则可以对他人的品格有所了解。但它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Facebook和谷歌这样的公司对匿名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值得欢迎的。它们这样做虽然有自身利益考虑,因为用户向它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它们的网络对广告主就越有价值,但这仍然是一个好主意。

虽然Google Plus的一些用户因为被驱逐而感到愤怒,但谷歌完全有权利设立自己的规则——不喜欢这些规则的人可以去别处。“强身份认证”不应该被嵌入互联网的底层架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阻止单个公司培养这种文化的努力。

有些公司会禁止匿名。也有些公司可能会以奖励的方式鼓励用户披露真实身份。新闻学教授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主张奖励“有勇气用真名为自己言论负责的人所发表的评论”。

引入这种奖励措施的公司有望培养积极投入和富有智慧的用户群,并吸引在其他地方被匿名滥用行为排挤的人们。这么做不是在限制自由,而是在展现自由。

译者/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