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尿道炎传染么:泸州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44:46

  

美丽泸州

     两千多年历史铸成的历史名城泸州,是闻名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同时拥有酒城、西部化工城等美誉。泸州,长、沱二江交汇而过,带给她水的灵秀;浅丘地形,使她呈现独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个城市犹如一艘“铁达尼”号,昂扬长江向前航行。

目录

·                                 • 地理环境

·                                 • 泸州历史

·                                 • 泸州文化

·                                 • 泸州特产

·                                 • 泸州工业

[显示全部]

泸州市-地理环境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区号:0830,邮政编码:646000,车牌编号:川E。距省会成都市267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和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幅员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2万。市区为长江与沱江所环绕,是四川出海的南通道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

泸州市-泸州历史

 

    

郎酒—天宝洞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据考证,宋时泸州的范围包括现东门口--白招牌--广场--琵琶沟--两江汇合处一带。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泸州市-泸州文化

 

古蔺黄荆

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泸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石刻文化、古镇文化、奇石文化是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的代表有麒麟温酒器、国宝窖池、天宝洞、地宝洞、《百酒碑》、美酒河等;生态文化的代表有合江福宝森林公园、古蔺黄荆老林、叙永画稿溪、张坝桂圆林、忠山公园、石洞花博园、龙马潭等;红色文化的代表有龙透关、护国岩、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太平渡四渡赤水河陈列馆等;石刻文化的代表有龙脑桥、宋朝石刻、明代玉蟾山摩崖造像、汉代石棺等;尧坝古镇与福宝古镇是川南古镇文化的代表;白塔、钟鼓楼、宋代报恩塔等文化古迹至尽仍散发文化的光芒;拥有雨坛彩龙、油纸伞、泸州老窖酿酒工艺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泸州市-泸州特产

 

  泸州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

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油纸伞

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竹木资源及其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林、牧、副、渔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成为四川省的粮、猪、林、烟、果、中药材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油纸伞、泸州桂圆、泸州白糕、古蔺麻辣鸡、泸洲猪儿粑、合江荔枝、泸州黄粑、两河桃片、罗沙贡米、纳溪柚子、古叙优质“云贵型”烤烟等,远近闻名。

泸州市-泸州工业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

泸州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泸州是一个以酿酒、化工、机械为龙头,轻重工业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泸州老窖”、“古蔺郎酒”举世闻名,使泸州拥有“酒城”的美誉,正在建设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泸州拥有“西部化工城”的美誉,泸天化、北方集团全国有名。形成了长起、长挖为核心的重机械生产基地。以台湾皇冠皮具为主体的”川南轻工业园”正在把泸州打造成西部第一个“皮具城”。

泸州市-泸州交通

 

  泸州,自古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文化交流中心和物流中心。早在宋代年间,泸州就与成

泸州飞机场

都、重庆一道跻身于全国26个大商业城市之列。今日泸州,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发达,泸州飞机场是川南最的飞机场,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南通道--321国道,正在修建的西安-北海高速公路将以泸州为中心,泸州现拥有四座长江大桥(正在修建第五座长江大桥—茜草长江大桥)和三座沱江大桥,泸州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四川最大的码头。

 

江阳区-历史沿革

 

江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长江)洛(沱江)会(汇流)也。(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赵相苏嘉为侯

江阳区

国。”江阳县(治今江阳区)属益州犍为郡。建置历史2155年。
《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阳。”因治所在长江之北得名。江阳区隶属泸州市,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赵相苏嘉为江阳侯国,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治今江阳区)属益州犍为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长江)洛(沱江)会(汇流)也。《春秋谷梁传·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阳”。因治所在长江之北而得名江阳。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
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箫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置总管府,四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

江阳区

,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
1949年12月,泸县解放。
1950年成立泸州市,先后隶属川南行署、隆昌专区、泸州专区管辖。
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消泸州专区,泸州市归宜宾专区管辖。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泸州市。
同年5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原宜宾专区泸州市改为泸州市市中区,划归省辖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5)132号”文作了《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泸州市行政区划的批复》的通知。
1996年1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又以“川府函(1996)36号”文作出正式通知,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泸州市江阳区。

江阳区-风土人情

 

旧历五月初五,习称"端阳"。节间,各家门上悬挂陈艾、菖蒲,姑娘小孩佩戴五色布制作或七彩丝线缠制装有香料的香包儿、金钱板儿,幼童面涂雄黄酒,背挂布猴袋儿,采百草煎水沐浴,以示除瘟免疫,祛病驱邪。节间要吃粽子、大蒜、盐蛋、皮蛋、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屋,以杀虫消毒。未婚和新婚夫婿,以蒲扇、皮(盐)蛋、糖果、粽子向岳父母送礼。午后,沿江地区多组织龙舟赛渡或水中抢鸭子活动。一些场镇举办"农歌会",专业剧团和川剧爱好者组织演出《拜端阳》、《白蛇

江阳区

传》。解放后,旧俗沿习,划龙船活动尤得发展。"文革"中,以"屈原是封建反动士大夫"、划龙船吊屈原是"四旧"而废除。1979年后,龙舟竞赛及节日习俗又得恢复。泸州城区组织了几次龙舟竞赛,万人空巷;合江农林小龙船,代表泸州参加在乐山举办的全省龙舟竞赛。旧历五月初五,习称"端阳"。节间,各家门上悬挂陈艾、菖蒲,姑娘小孩佩戴五色布制作或七彩丝线缠制装有香料的香包儿、金钱板儿,幼童面涂雄黄酒,背挂布猴袋儿,采百草煎水沐浴,以示除瘟免疫,祛病驱邪。节间要吃粽子、大蒜、盐蛋、皮蛋、饮雄黄酒、并将雄黄酒洒屋,以杀虫消毒。未婚和新婚夫婿,以蒲扇、皮(盐)蛋、糖果、粽子向岳父母送礼。午后,沿江地区多组织龙舟赛渡或水中抢鸭子活动。一些场镇举办"农歌会",专业剧团和川剧爱好者组织演出《拜端阳》、《白蛇传》。解放后,旧俗沿习,划龙船活动尤得发展。"文革"中,以"屈原是封建反动士大夫"、划龙船吊屈原是"四旧"而废除。1979年后,龙舟竞赛及节日习俗又得恢复。泸州城区组织了几次龙舟竞赛,万人空巷;合江农林小龙船,代表泸州参加在乐山举办的全省龙舟竞赛。

纳溪区-历史沿革

 

纳溪区

西汉至西晋本江阳县地,成汉(304—347年)时江阳郡为夷僚(少数民族)所据,江阳郡寄武阳县地(今井研县南),后寄治武阳县治(今彭山县东北),称西江阳郡,后复故土。东晋穆帝(在位345—361年)于此(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置汉安县,初属江阳郡,后为东江阳郡郡治。《永乐大典·泸州志》:“[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于纳溪口置军寨,元丰元年(1078年)徙都巡检使主之,绍定中(绍定五年,即1232年)升[纳溪]寨为县,县治距州城下流三十里。”属泸州泸川郡。《永乐大典·泸州志》:“纳溪,古寨名。……昔诸葛武侯平云南,于溪右立寨[招]降。……纳溪县,县名。古之有溪,上控永宁界首,下注泸江,昔诸葛武侯平定云南,蛮夷(少数民族)纳贡而出此溪,因名纳溪,又曰云溪。”

春秋战国时,属巴国、巴郡地。汉、晋、南北朝为江阳、汉安、绵水等县地。隋分属泸川、江安、汉安等县地,唐属江安(汉安)、泾南县地。北宋仁宗皇三年(1051年),在今永宁河入长江的河口置纳溪寨。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升纳溪寨为纳溪县。先属泸州,后属江安州。元、明、清三代均属泸州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属川南军政府,后属下川南道、永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撤销永宁道,直属四川省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3日,纳溪解放,同月12日成立纳溪县人民政府,隶属泸县专署。1952年改属隆昌专署,1953年初属泸州专署。1960年,改属宜宾专区。1969年1月18日成立纳溪县革命委员会。1983年6月建立省辖泸州市,纳溪县划归泸州市管辖。(以上分别摘自《泸州年鉴》2004年版及2005年版)

1995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32号):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纳溪区辖原市中区的安富街道办事处和邻玉镇的先农、紫阳2个村,原纳溪县的护国、花果、大渡口、白节、合面、上马、打古、丰乐8个镇和棉花坡乡、龙车、渠坝、新乐、乐登5个乡。1996年7月1日,纳溪正式撤县建区,区政府驻安富街道办事处。

?年,纳溪区辖1个街道、8个镇、5个乡:安富街道、护国镇、花果镇、大渡口镇、白节镇、合面镇、上马镇、打古镇、丰乐镇、棉花坡乡、龙车乡、渠坝乡、新乐乡、乐登乡。?年,乐登乡改天仙镇。

纳溪区

2000年,纳溪区辖1个街道、9个镇、4个乡。总人口425333人,各乡镇人口:安富街道67916大渡口镇37329护国镇27252打古镇30522上马镇25722合面镇29948花果镇27425丰乐镇28437白节镇31997天仙镇14669棉花坡乡39899新乐乡24675渠坝乡15462龙车乡2408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纳溪区辖1个街道、12个镇:安富街道;丰乐、护国、渠道、合面、上马、白节、打古、大渡口、龙车、天仙、棉花坡、新乐。共有238个村委会、35个居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1844个村民小组。

2003年底,纳溪区辖街道办事处1个、镇12个:大渡口镇、护国镇、打鼓镇、上马镇、合面镇、丰乐镇、白节镇、天仙镇、棉花坡镇、新乐镇、渠坝镇、龙车镇、安富街道;共有238个村委会、19个社区委员会(其中农村社区10个,城市9个),3个居委会(原出处另一处没有提到这3个居委会),1844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470170人,139308户,其中农业人口385435人(占81.98%),107893户;非农业人口31415户,84735人。有苗、回、彝、壮、满、水、蒙古等17个少数民族400余人,主要分布在打古镇内。

2004年底,纳溪区辖1个街道(安富)、12个镇(护国、白节、合面、打古、上马、丰乐、天仙、渠坝、新乐、龙车、大渡口、棉花坡),村委会238个、村民小组184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