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动负债包括哪些:深圳梨园不寂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9:42
     一群在深工作、生活的票友,与京剧圣地北京相隔千里,却寻得了自己的梦中梨园――深圳京剧联谊会。成立23年以来,这个受益于深圳艺术土壤的社会文化团体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以精湛的演出回馈社会,令深圳这个没有专业京剧团体的城市依然呈现梨园春色。

 

“白手起家”渐入佳境

回想创立历程,深圳京剧联谊会创始人、顾问王增亮依然感慨一番苦辣酸甜。1984年,此前从事京剧艺术的王增亮来到深圳文化局工作。在票友的提议下,他带头聚合起了深圳的京剧迷们,挂靠在深圳工人文化宫的名下,开启了京剧联谊会的创办经历。1988年,京剧联谊会正式成立,1990年在市民政局注册,成为深圳市唯一一家一级京剧团体。

 

  经过“白手起家”的摸索阶段,京剧联谊会渐入佳境。1995年,实力不俗的京剧联谊会不仅为深圳赢得了全国京剧卡拉ok大奖赛华南赛区的举办权,还斩获多项大奖,令其他京剧强省刮目相看,成为联谊会创办历史中赫赫有名的“战绩”。

 

  如今,京剧联谊会办得风生水起。虽是民间团体出身,但其演出水准却不逊于一些专业团体。当年五六十人的“小家庭”早已发展成拥有300多人的“大家庭”。

 

  据深圳京剧联谊会会长赵维国介绍,京剧联谊会会员出自各行各业,其中40余人是专业出身,京剧演员、演奏员及编剧“一应俱全”,只是工作在不同岗位上。每周末的深圳群艺馆都回荡着京歌戏韵,五六十位京剧联谊会的会员们如约前来排练,琴鼓一响,热热闹闹。“票友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有时参与人数多,而时间有限,一些票友甚至还来不及上场。”赵维国说。

 

  2007年,以京剧联谊会会员为主创团队的大型现代京剧《一代名医郭春园》轰动鹏城,在全市演出20多场,观众达到3万余人。高水准的艺术水平不仅令市民享受了京剧的国粹魅力,更让京剧联谊会成员们动力十足。自2007年以来,他们承办了深圳市文化局委托的“京剧进社区”、“京剧进校园”活动40多场,为深圳民间艺术增添了绚丽光彩。

 

  政府和票友共同“筑梦”

  京剧联谊会在23年的发展历程中辉煌不断,这得益于联谊会成员的努力和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

 

  痴迷京剧的赵维国年近七十依旧激情似火,为排练演出事宜奔波劳碌。“每一次活动,他都组织操办得井井有条,从来不求索取。因为京剧行头造价不低,我们的排练演出常会遇到经费紧张的情况,这个时候,赵会长总是‘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钱为我们垫付。”京剧联谊会成员黄元凤女士是这样评价赵维国的。

 

  如果说是联谊会成员扛起了这个“家”,那么深圳相关部门的扶持则为其提供了安心的港湾。尽管京剧编戏难度大、服装行头造价高为京剧联谊会带来不小的挑战和波折,但政府都为京剧联谊会日常排练及演出提供了经济保障和发展动力。

 

  “京剧联谊会每十年都是一个新起点,而每十年都离不开深圳文化部门的一路扶持。”王增亮如是说。在京剧联谊会创建之初,深圳工人文化宫的场地和经费支持令联谊会度过了襁褓阶段;1995年全国京剧卡拉ok大赛,深圳市文化局的资金扶持让联谊会有了辗转各地参加比赛的机会,并收获累累硕果;2007年起,深圳市又在宣传文化基金中拨款300万元扶持深圳京剧艺术的发展。赵维国笑着告诉记者,其他省市的票友总会以羡慕的口吻对他说:“你们深圳京剧票友是全国最幸福的票友!”

 

  年轻票友逐渐挑起大梁

  深圳京剧联谊会成立之初,王增亮和赵维国正值壮年。转眼间唱罢20余年春秋,联谊会风华正茂,但两位元老却已步入花甲。他们亲历了京剧联谊会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由草创步入辉煌的全过程。但是他们更希望京剧联谊会能在下一个20年续写辉煌。

 

  会员们也有困扰的时候。据京剧联谊会会员介绍,有时候演出任务一增多,专项资金便可能会遇到周转不畅的困难,直接导致了耽搁演出排练进程,在这个时候,成员们就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以供补给。“要是民间或企业能多关注京剧艺术发展,在资金、排练场地、演出机会等方面给予帮助,那就真的能让我们‘解脱’资金困扰,安心演出了!”一位京剧联谊会的会员对记者说。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喜欢京剧、走进京剧的市民越来越多。赵维国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联谊会里面有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对京剧的热情丝毫不亚于长者。而宝安区的“京剧娃”更是成为全国瞩目的群体,从他们身上生动体现出深圳是片适宜京剧成长的土地。“虽然这些娃娃长大后不一定会从事跟京剧相关的工作,但是他们一定会是京剧最好的观众和推动者!可以说,深圳梨园不会寂寞!”赵维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