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变压器抗短路:王爷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3:09
自贡:清代胜景王爷庙 千帆竞发盐码头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 2011-08-08 )来源: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

 

盐文化系列报道之十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摄影记者 谢洪)王爷庙, 为古盐道(水路)上的一个繁华盐运关口。据自贡市所存“王爷会碑记”记载:“王爷者,镇江王爷也,能镇江中之水,使水不汹涌 ,而人民得以安靖,以故敕封为神灵,享祀于人间。” 中国的盐业运输,往昔水路舟运是其甚为重要的通道和运线,在盐运河道的主要口岸,往往都有由盐商,船民修建的镇江王爷庙来供奉镇江王爷,祈求王爷佑护运盐船只的一路平安。

拍摄于1906年的 王爷庙盐运码头
 

盐运不仅仅是自贡这座千年盐都过去的辉煌记录,更是古往今来因盐而起的文化变迁的起源与见证,在自贡盐业鼎盛时期,当时既无公路,更无铁路,井盐的运销一直处于原始状态,除了肩挑、背驮、架车、马帮等运输方式外,主要就靠木船水上运输,水运便成了自贡盐运要道,自贡井盐入黔的四条古盐道主线(叙永、仁怀、綦江、涪陵)都必须从张家沱出发,流经釜溪河入沱江。

拍摄于2011年的王爷庙盐运码头
 

因而,在釜溪河“夹子口”一带,大小盐船云集于此,如蚁般停靠在两岸,中间只留一线河道可供通行,真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其场景蔚为壮观。这里便是自贡盐业运销鼎盛时期的历史见证,千帆竞发的盐船在这里将处于原始状态的竹篾包装、麻袋包装或散装的井盐运向全国,创造了自贡盐业发展的辉煌历史。

 

清咸同年间“川盐济楚”时,盐船一直要沿江而下,为确保盐船水途平安畅通无阻,自贡盐商集资在釜溪河运道上的“夹子口”处修建了这座供奉“镇江王爷 ”的庙观王爷庙,以求神灵庇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爷庙进行正殿廊楼修复,并在石龙过江处堵水砌石堡坎。新建的戏楼和走廊把正殿连为一体,沿中轴线自西南到东北间,依次排列戏楼、天街、正殿,西侧对称排列偏殿客廊 、走楼形成一组颇具规模的建筑群落。后在二十世纪初,又由自贡盐场大盐运商王余埏,李春霖主持再作培修,作为本地商贾奉祀镇水王爷庙以及观景、赏戏、品茗和举办元宵灯会的场所。

 

据记载,昔日自流井的王爷庙,每逢六月初六镇江王爷生日,便举办盛大的王爷会,隆重的祭祀典礼开始时,停靠在庙前河道里成千只披彩的橹船,鞭炮齐鸣, 声震峡岸,热闹非凡。入夜则是川剧班子登台演出,通宵达旦,昆、 高、胡、弹、灯竞相亮相;生、末、净、旦、丑竞显风流,成为川南地区的一大盛会。

 

每当新年伊始,直至元宵节后数日,庙内便竖起两根灯竿,高达10余米,竿上金漆诗词吉语,每根灯竿两边各挂16盏三角灯,顶端一盏大红灯,合计33盏,象征 33重天,在固定灯竿的绳索上,装饰着斑烂绚丽的纸人纸花纸马,当入夜点灯之后,灯串随风摇曳,微微摆动,光影摇红,纸花映彩。长长的灯串,兀立于群灯之上,数里之遥,均可望见。灯竿周围的河滨地带,流光溢彩,成了不夜的娱乐 区,此一习俗,经久不衰。

 

著名作家王余杞在小说《自流井》中,对这一场景作了详细的描写:“晚上到王爷庙看灯竿。绕着正街走,顺便买一点花炮回来,沙湾河坝的玩艺多,比离家不远又常去的大坟包扯谎坝的玩艺多得多。有说书的,有打拳的,有卖药的,有耍把戏的,有算命的,有写春联的,有摆骰子摊的,有卖“香香”的……好远好远就听到卖西洋镜的锣鼓声,在坡上望见全河坝这里一堆,那里一堆,一堆一堆的净是人头攒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王爷庙当时的繁华景象。

 

 

 

编辑: 胡蓉 [关闭窗口] 201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