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帮助:文山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35:56

文字

面积:2972平方公里
人口:419018人
政府驻地:
邮编:
区号:
民族:12个少数民族,以壮、彝、苗居多
地理坐标:东经103°43′—104°27′,北纬23°16′—23°44′之间

目录

·                                 • 概况

·                                 • 地图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显示全部]

文山县-概况

 

 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县境东西最宽63公里,南北最长66公里,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属西风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最高2991.2米,最低618米。全县人口419018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全县特产名贵药材三七,产量质量均属全国之冠。
    文山县经济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后进。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亿元。全县公路里程2311.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68公里,三级沥青路面154公里,全县17个乡镇均有公路相通。全县各乡镇均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程控电话,并实现了通信传输光缆化,市话装机较大,开通了无线传呼、移动通信。
    文山县是多民族杂居县。共有12个少数民族,以壮、彝、苗居多。由于民族众多,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俗。全县人口分布明显:城镇人口较集中,坝区、半山区、高寒山区相对较稀少。
    文山县有南亚热带到中温带多种气候,多种地形地貌,形成“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的多种优美自然景观。陡峰、溶洞、峡谷、曲流、瀑布、温泉、密林、古树、花卉、天生桥、地下河等应有尽有。全县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47科,136个代表树种。有国家珍稀一级保护树种银杏、大树杜鹃;二级保护树种长蕊木兰、杜仲等。
    文山县矿产资源较丰富。薄竹山中部由花岗岩组成,是滇东南三大成矿中心之一,有中型多金属矿床分布。经查证,在国内有的12大类矿产中,文山县境内发现8大类、24个矿种、90个矿藏地。已探明各种矿产储量数千万吨,以锰、铅、锌、钨、锡、银、砷、铝、铁、煤为主。
    新世纪,新文山。山水秀美,物产丰富,景色宜人的文山县这方热土,处处物华天宝,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文山人向您敞开热情的怀抱,以诸多优惠的政策和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在交通、能源、矿业、城市建设、科技推广、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为您提供广阔的天地。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文山县考察、旅游、洽谈贸易、投资开发、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共展宏图。

文山县-地图

 

 

文山县-行政区划

 

 

2005年末,全县辖开化、古木、平坝、马塘、德厚、小街、追栗街、老回龙8个镇及新街、喜古、乐诗冲乡和东山、柳井、坝心、秉烈彝族乡、红甸回族乡8个乡,全县16个乡(镇)下设137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有1532个村民小组。

文山县-历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裁开化通判,设文山县。辖区为开化府所设开化、永平、安南、王弄、东安、乐龙、逢春、江那八里,后从乐龙分新现共九里,里下设甲、牌,均原三长官司所属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马白同知为安平厅,分管逢春、永平、东安三里,文山县辖六里。民国1年,成立县公署。2年(1913年)划分南区设靖边行政区。文山县地域西南抵干鱼洞接许六马以那么果河为界110公里,总面积6258平方公里。民国10年9月,文山县已全部组成。民国18年(1929)年,公布《县组织法》。19年改组县公署为县政府,组织区、乡、镇、闾、邻各级自治机关。21年划东区设砚山设治局,文山县辖区2935公里。全县改组为8个区,下辖11镇、21个乡。民国26年(1937年),为动员全面抗战,根据立法院通过的《保甲条例》,全县将区、乡、镇所属编为216保、1922甲。民国28年废除区制,扩大乡镇,县新编组为5镇、11乡、194保、1866甲。民国32年(1943年),全县16乡镇调整为155保、1272甲。民国37年,又调整为134保、1061甲。

1950年1月全县解放,辖区未变。除县城两镇并为云威镇,太集(改永乐)、新平两乡直属县管外设平坝、马塘、秉烈、德厚4个区,辖3镇11乡。5月撤乡镇设5个区,全县编组为50个行政村、5个行政街,下辖自然村和村组。1951年10月,将中心区农村7个行政村及平坝区的布都、塘子寨2 个行政村并为攀枝花区,县城设城关区,全县共6个区。1952年土改结束,全县6个区建97个乡。1953年土改复查结束并为74个乡、3个居民委员会。1954年除城关区外,再调整为81个乡,全县共760个自然村、21条街组。

1957年5月,文山专区以文山县的鸣鹫、杨柳河、猛拉、舍所坝、秧草塘、白牛厂、老寨、古布龙等8个乡距县城较远,划入蒙自专区蒙自县。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634平方公里。全县6个区、73个乡和3个居民委员会。1958年9月,废区撤乡,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马关县的古木、八寨两个区划出12个乡并入文山县,总面积扩大到6844.55平方公里。1961年8月,恢复砚山县制,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867平方公里。

1987年12月,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变区为16个乡(其中:5个彝族乡、1个回族乡)、1个镇,撤销公社建制。原设乡改为125个行政村公所,县属开化镇仍设5个办事处。全县辖1097个自然村,13个农村街集,47条城镇街道,共1707个生产队。拉白冲、拖嘎两个乡划归砚山县,文山县总面积减为2972平方公里,自此稳定未变。

1991年全县生产队改制为农业全作社。1993年全县乡镇、行政村、办事处未变,下辖1116个自然村,1481个合作社。2000年8月全县设9镇、8个乡,125个村民委员会,5个居民委员会,1088个自然村,1531个合作社(生产队)。

在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文山县-地理气候

 

 文山县位于滇东南偏西,东经103°43′—104°27′,北纬23°16′—23°44′之间,在北回归线两侧。东和北与砚山相连,南邻马关县,东南接西畴县,西与红河州的蒙自、屏边两县相接。全县东西横跨63公里,南北纵跨66公里,总面积2972平方公里。县城为文山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周均有公路干线:北上省会昆明市369公里,东至广西南宁市675公里,南下船头口岸122公里、河口口岸168公里,西至红河州蒙自县城128公里。
    文山县地域属滇东南岩溶山原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最高峰薄竹山海拔2991.2米,是滇东南第一高峰。最低那么果峡谷海拔618米,与最高峰相差达2372米,形成全县最大的高山峡谷。高低海拔差异大,具有多种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的特点。
    多样气候。文山县境气候特点为:春秋长,冬夏短,四季气候差别不大。文山气候终年温暖,年均气温12.8℃—18.1℃,月均最高气温16.8℃—23℃,最低气温7.2℃—10.6℃;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319天,2023.1小时;年均积温6502℃;陆地蒸发量1780.2毫米;年或有霜冻,但无霜期长,平均为359天,间或年份有小雪;降雨量较充沛,年均降雨146.4天,992.7毫米。

文山县-美食

 

 在此处添加文本内容

文山县-特产

 

 花椒

优质干柿子

文山县-景点

 

 灰土寨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县城西北郊盘龙河畔,占地面积有千余平方米。已采集到人牙化石1颗,石斧、网坠各1件,弹丸2粒,动物碎骨若干及夹砂红陶数片。经专家推断,此处为3500年前古人居住地。

 

    马露头火葬墓群 位于马塘乡马露头村西断美柳北坡,占地约3000余平方米,有火葬石盆4千余冢。石盆中放有陶制壶、瓶、土锅、碗等物。墓大小不一,为明末清初墓葬。

  观音阁 位于平坝镇后山,嘉庆七年(1802)初建,道光十四年(1834)添建。正殿观音阁呈单檐歇山顶,开三间,四周由檐柱与金柱形成走廊四面贯通。檐坊、桁斗拱上雕十二生肖及花卉图案。前有文昌、关圣殿,后有老君阁。栋楹垩梵、辉映云连、古树笼罩、鸟声盈耳、静谧林中。

    李氏宗祠 民国11年(1922)建于乐诗冲村,为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院的两合相连建筑。祠共三进,整体布局严谨,檐柱雕刻细致。祠内有黎元洪所题匾额,供奉里李氏祖先牌位。

 

 

 文笔塔 矗立于县城东侧东文山顶。清康熙中期建,拱翼学宫,景名“雁塔秋风”,为文山八景之一。嘉庆二十三年(1818),移魁星阁文峰塔于此。塔七层,高五丈八尺(19.33米)。 嵌楹联:“双桂争奇,铁画银钩探月窟;一江横影,层峦叠嶂蹑天根”,概括文山地理形胜。抗战中期修筑防御工事事全部拆除,现重建新塔高49米,七层八翘,比旧塔更为壮观。

大兴寺 位于县城中州医院内,清康熙五年由五台山非涯禅师创建。整座庙宇占地20余亩,建筑巍峨清幽,是一座直进三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群。大雄宝殿正梁悬挂康熙年间开化知府吴文炎题书"金屋藏真"匾,关圣殿中有铜币所铸“大兴双桂”,争妍斗艳,香飘百米。殿柱有光绪年间文山八文人所撰刻的“古干历春秋,种自何人?想当年祗树园中,法原不二;禅林深岁月,花因我佛,到此日天香云外,世所无双”的长联。

  寿佛寺 位于县城北门外,初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全部落成于嘉庆五年(1800)。建筑规模宏伟宽敞,木石雕镂彩绘,精工细凿,构思周密,内容丰富;庭院青松翠柏,古榕馨桂,清幽雅致。寿佛寺右侧禹王宫,宫内戏台具独特风格:戏台精雕细刻,镂空、浅浮雕刻,花鸟人物图案各具千秋;朱漆彩画,历时百余年色彩尤存。现尚存旧房已由群众集资修复为老年活动室。

  乐西石阙 位于德厚乐西村宝山上,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石质。石阙台基呈正方形,高55厘米,上建一石座,顶置石雕宝珠1颗。石座四周刻春牛图、云朝龙、蚌、螃蟹、山羊、荷花等图案。石阙东西面门杠两旁个各有1对对联,东面联为“保村庄千年是福主,佑黎庶万载为神”,西门对联为“凛凛威风群雄俱伏首,巍巍德赦万姓盖归心”,门额刻“泽被东土”。石檐枋上有装饰性石雕斗拱,其上挑出翘檐。东西两门各有八字形石矮墙,上有“瓦”屋脊,有吻兽脊。南北石墙刻画今已不存,西石墙右刻三国故事人物,左刻八仙过海图。

文山县-历史名人

 

 沙源 彝族,明万历年间王弄长官司土目,骁勇有将才。屡率兵抵御犯边交趾,曾率部入蒙自破贼,声势浩盛。天启元年(1621),明朝廷授源世袭安南长官司职,后又任守备、宣抚司。源卫国东征西战,八十高龄善终。
    龙上登 明教化龙氏第二十五代领主,忠勇有文才。屡抵御交趾犯边,后赴京领袭世职。上登勤读诗书,对国家大事、历史事件有独到见解,亲撰《龙马山碑》推崇孟子,肯定孟子“君有大过,谏之不听则易位”的主张;赞同“民贵、君轻”之说。

    覃修纲(1839-1905),字省三,壮族,原籍广西西林县。因作战勇敢、战绩卓著而被赐“果勇巴图鲁”、“霍龙武巴图鲁”勇号,赏穿黄马甲。曾任三品参将、河口总兵、开化镇总兵、普洱总兵等职,去职后落籍文山。覃捐廉建盖五夫子祠,捐助建设三元洞和虚灵洞,于三元洞观厅留下“盘水文山闲管领,和风甘雨庆升平”对联。覃故后,朝廷宣付史馆立传,赐祭葬,诰封建威将军。
    李熙文 (1843-1876),字叔豹,文山县开花镇人。清同治甲戌补选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熙文少年随父旅迹近大半中国,历经动乱艰辛,体察民间疾苦,陶冶成当时较著名的青年诗人。生前所写诗文较多,今尚存《古莲斋诗草》和《经吹堂新稿》,编成《李叔豹诗集》,计134首,收入《云南丛书诗集》之六十六。
   张建鼎 (1894-1966),字禹卿,艺名竹八音,文山县开化镇人。是滇剧界久负盛名的滇剧表演者,他以其独具特色的唱腔和演技蜚声滇剧界。在昆明被称为“竹派”,与罗香圃、黄雨清、李桂兰等齐名。竹八音是继李瑞兰之后唯一能用脑后音的一人。
    楚图南 (1899-1994),字方朋,文山县开化镇人。先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回委员、文教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还是第一届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常委及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第二至第五届常委,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他在负责人民外交工作的30余年间,多次出席国际性和平会议,接待国外来访者不计其数,在许多国家的文化界、艺术界、教育界及政界广交朋友,为我国民间外交和文化交流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楚图南不仅是著名的马列主义社会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还是有较深造诣的学者、革命文化的传播者、著名的书法家和知名的世界语者。早年汇集出版了《刁斗集》、《荷戈集》等著作。1993年中共党史出版事业和北师大出版了他的文选。
   索三道 (1923-1967),原名仁义,原籍河北省磁县。索三道曾任文山县第一区区长、区委书记,中共文山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中共文山州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他一生俭朴、不求名利、廉洁奉公、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索三道将他的大半生贡献给了文山县各族人民,为文山县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立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
   王建烈 (1928-1993),文山县开化镇人。自幼酷爱绘画。少年求学时曾临摹关山月、李可染等名画家原作,1952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深造,后分配到湖南工作。曾任湖南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中共湖南省广告美术公司总支委员,任政协长沙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王绍烈主要作品有:针绣挂屏《韶山毛主席故居》和《达•芬奇像》,大型土家锦《岳阳楼》,水彩画《第一座湘江大桥》和《山城红岩》,钢笔画《爱晚亭》、《清水塘》、《橘子洲头》等;其论著有《工艺美术设计与生产制作》、《论包装装潢的商品化问题》、《初探室内装饰诸要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