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马琰女朋友:数字化如何让书回归本质:一个注意力单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13:16

数字化如何让书回归本质:一个注意力单位作者:凯文•凯利;袁琳 翻译 时间:2011年06月19日
来源:百道新出版研究院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   打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收藏(1)条评论     [百道研究] 数字化的图书不再是实体,而像是进入您视野的一串信息流。你有没有大胆想象过数字阅读的未来还会有哪些创新?为什么说数字化让书重获自由?为什么说书的本质是一个注意力单元?技术思想者、《连线》创始主编、名著《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人称KK)的这篇长文也许会令你茅塞顿开。全文如下:


    一本书就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故事、评述或知识的载体,人们阅读它的时间是以小时计。图书包含起点、中间和结尾,从这个意思上讲,它是个成品。

    过去,人们把在两个封皮之间印刷的任何东西都定义为书(book),甚至电话本也被称为书,虽然它没有逻辑上的起点、中间和结尾。从脊部装订起来的一叠白纸叫做写生簿(sketchbook),虽然内容是空的,但它确实有两个封皮,所以也被叫做book。

    时至今日,图书的纸张部分正在消失,剩下的只是图书的内容结构——用一个主题串起一系列内容。

 

    关于图书呈现技术的大胆想象


    传统图书的外壳正在消失,现在是时候思考它的组织结构是否也已陈旧了。相对于其他的文本呈现形式,图书这样一个内容容器有什么优势吗?

    人们可以在网上用几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好的故事、报告或者只是沉思,却永远不会感觉到书卷气。人们从中看到的是片段、凌乱的线索以及灵光乍现的感觉。这就是网络的吸引力:碎片堆积,鱼龙混杂。

    网上确实有很多书,很多。1994年我发布了一本全文在线按需打印的图书,该书是第一批同类系列中的一本。但由于你可以毫无限制地进入页面,图书的质感就在毫无差别的字母排列中消失无形了。如果不加限制,读者的注意力就会向外发散,从小说或者评论的中心游离开去。注意力转移的速率会产生离心力,促使其离开图书页面。

    一个独立的阅读器或许可以有所帮助。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平板电脑、电子书包以及手持装置等。其中手持装置是最神奇的。很早以前专家们就断定没人会用小小的几英寸的发光屏幕来阅读,但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很多人现在都会很开心地用他们的智能手机阅读。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这种阅读屏幕能小到什么程度。有一种只能容纳一个单词的阅读屏幕正在试验中。你的眼睛固定地注视着一个单词,文本中的下一个单词会代替前一个,周而复始。所以,你是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而不是一行一行地看。这种屏幕就不需要很大。

    其他一些新的屏幕设计就好像是为阅读书籍量身定做的。目前,反射型电子墨水正在推翻旧的出版世界。电子墨水技术是可以反射它周围的环境光的一张白纸,覆盖以黑色的可以改变的文本。这种显示在特殊“纸张”(实际上是塑料片)上的文本对于一般的眼睛而言,就像传统的印在纸上的墨水一样,具有鲜明性和可读性。第一代黑白电子墨水为Kindle赢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销售之王。

    让这种电子墨水显形的图书实际上就是一块平板或者厚板,而且只有一张页面。在这个页面上有一个按钮用来翻页,前一张页面消失,后一张页面显示出来。电子纸上的电子图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字体大小可以单独调整。想要稍大一点的字体?只要按下相应的按钮,整本书就会以你想要的格式展现在你面前。

    电子墨水页面可以像平装书那样大小,也可以更大一点,Kindle阅读器早就有了两种尺码。我们用电子阅读器打开一本电子书的时候会看到这样的建议:“本书最好以3号版本阅读”。您可能拥有不止一个阅读器,您最喜欢的可能是用软皮革包裹、拿在手里很舒服的那一款。至于阅读像《连线》这样前沿性的杂志,它会推荐您用一款更大的可能只能放在咖啡桌上的阅读器。

    但电子书绝无理由就是一块平板。电子纸最终可能会被设计成便宜的更加柔性的页面形式。一百张左右的页面片层可以被钉成一册,有一个书脊和两张精致的封皮。这样一来,电子书看起来就很像是旧式图书,可以在3D空间真实地翻页、浏览,并按估测重新定位到之前阅读过的内容。想换本书,可以点击书脊,随后还是这堆页面,显示的则是另一本大部头。这种3D式的电子书阅读感觉一定不错,它或许值得您花大价钱去选那种光泽度最好、最轻薄的电子纸。

    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大的页面。我想要那种可折叠式的电子阅读器,打开之后至少像今天的报纸那么大,或许有很多页。我不介意在需要的时候,花几分钟时间再把它折叠成口袋大小。我喜欢在浏览不同的长篇专栏的同时,能够在同一张页面上的不同标题间跳来跳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试验室(The MIT Media Lab)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正在试验一种原型,其原理是用一个袖珍装置通过激光反射到附近的平面上去。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屏幕或者页面使用起来都是很便捷的。

 

 

    同时,我们看到的屏幕也能看到我们。有些机器内置摄像头正对着你,可以看到你的脸。现在的原型人脸追踪软件已经可以做到判断你的心情,你注意力是否集中,更重要的是你把注意力集中于屏幕的什么地方。它能够识别你对一段文字的感受:迷惑,高兴或者无聊。这就意味着文本可以调整表达的方式。它可以扩展细节,也可以在你速读时缩减文字,或者在你内心有斗争时变换词汇,总之有一百种应对的可能。阅读这些可调整的文字,你可以有很多种体验。它也可以提供不同的人物和情节,一切都取决你想要读到什么程度。

    人们一直梦想故事能够有不同发展路径,并且对这样一种灵活性期待已久,但它却从未实现。图书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局或者可替代的故事情节。之前关于超文学的尝试在读者中间遭遇到了失败。读者对于决定故事情节似乎并没有那么感兴趣;他们希望由作者决定。但是近几年来,复杂的故事情节加上可替代的发展路径在视频游戏中获得了广泛的成功(顺便说一下,很多游戏需要阅读大量的文本)。为了解决用户在游戏中开发的故事所具有的复杂性而使用的技巧,也可能适用于书籍。

    特别是对带有活动影像的图书,我们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来描述它们。那些带很多图片的图书,我们称之为图画书或者咖啡桌书籍或者艺术图书。但在数字图书中,那些图片没理由保持静态,当然它们也不是电影。在屏幕上,我们可以把文本和动态图像结合起来,互相印衬,不管是动态图像中的文本还是文本中的图像。《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创作产生的互动式图表就类似于这种文字和动画的联姻。

    电影和图书的结合需要一整套工具来完成,而我们目前还并不具备条件。现在我们还很难随意浏览动画,解析电影或者对电影的帧节进行注解。理想的状况是我们用同样的工具对动画进行操作,就像操作文本那么简单、有力——索引、引用、剪切、粘贴、总结、引用、链接以及加注释。只要我们获得这些工具(和技能),我们就能做出一流的高度可视的图书。这样的图书是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理想工具,我们可以进行学习、倒带以及重新学习等。它们既是可看的图书,又是可阅读的电视。

 

    数字化和网络化让书重获自由

    当平板可以对折,像书一样显示,或者图书可以像电视一样地看时,我们必须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图书?数字时代的图书发生了什么改变?

    数字化给图书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它可以随时显示在任何屏幕上。一经召唤,图书就会出现。在阅读之前必须购买或储存的需要已经不复存在了。图书已不再是实体,却更像是进入您视野的一串信息流。

    目前电子图书的主要推广者——亚马逊、谷歌和出版商都同意禁止读者任意剪切、粘贴文本或者拷贝图书的大段内容以及其他严重操作文本的行为,这些禁令削弱了电子书的流动性。但最终这些电子图书的文本将重获新的自由,图书的真正本质也将大放异彩。我们终将发现,图书从来就不是电话目录本、硬件目录或者庞大的名单列表。网站胜在可以随时更新和搜索,而这些工作是纸张胜任不了的。无论何时,图书都需要注解、标记、强调、折页、汇总、交叉引用、超级链接、共享以及讨论。数字化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并让它做得更好。

    在最新的Kindle阅读器中,我们可以一睹图书的新自由。阅读的时候,我可以突出显示我想记住的某段文字,也可以抽离这部分重点,重新阅读自认为最重要、最值得记忆的精选部分。更为重要的是,只要经过允许,那些突出显示的部分可以与其他读者一起分享,当然,我也有分享他人内容的同样权利。我们也可以过滤掉所有读者最喜欢的部分,然后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始阅读一本书。我可以阅读特别要好的朋友、学者或者评论家重点推荐的某个部分。这就使更多的读者能够接触到之前阅读过这本书的读者所做的注解(经同意),这在以前,只有珍稀图书收藏者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福利。

    阅读变得更加社会化。我们不但可以分享书名,还可以分享阅读时候的反应和笔记。今天,我们可以突出显示一段文字,明天我们或许可以做到链接文字,可以把阅读到的书中一个词组链接到以前阅读过的某本书中的某个反义词上,把某段话中的某个单词链接到生僻词词典中去,从书中的某个场景链接到某部电影的相似场景中去。(所有这些都需要搜索段落的工具)。我们可以订阅所敬重的某人的注解,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获取他们的阅读书单,还可以获得他们的解读——重点、笔记、问题以及思考等。

    正如GoodReads所展现的那样,这样一种充满智趣的图书俱乐部讨论,可能会追随被讨论的那本书本身,并通过超链接而更为亲密地融入这本书。所以当某人引用某段文字时,评论和文字会双向链接。甚至不怎么好的作品也可能积累一系列类似于“维基”的批判式评论,与原文紧紧地绑定在一起。

    实际上图书中密集地设置超级链接会使图书看起来像一个网络项目。而现在最好的做法是一本书链接到另一本书名上去。如果另一本书在传递或者其参考书目中被提及过,那么电子阅读器会积极地链接这一整本书。更好的方式应该是链接到另一作品的相应段落中,只不过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如果链接文献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句子”这样的单位,并能够做到双向链接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真正拥有网络图书了。顺便插一句,这就是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对docuverse最初的设想(他还设想了基于完整文学经济之上的微支付和信用系统)。

    你可以通过浏览维基百科来想象一下情况会是怎样。把维基百科想象成一部非常大部头的图书,一个单独的百科全书,当然它本来就是。它所拥有的两千七百多万页面中的大部分都是划了下划线的单词,这意味着这些单词被链接到这本书的其他内容上去了。维基百科是第一部网络生成的图书。有朝一日所有的图书都变成了数字化形式,每一本书都会积累相当多的划蓝色底线的段落,每一个典故都会与书内以及其他图书中的内容相链接。这样深度丰富的超级链接会把所有图书汇聚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图书元,一个统一的图书馆。学者以及粉丝,在计算机算法的帮助下,会把世界上所有图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文学库。一个单一的读者就能够构建某个理念的社会化图景,或者是某概念的发展时间线,或者某概念之影响的网络化地图。到时候我们都会明白,没有什么作品或者理念是独立存在的,但所有优秀、真实以及美好的事物都是网络作品,它们相互缠绕,互相关联,趋同、类似。

    维基百科是由社会阅读、社会写作而成就的一本书,并因此成名。我们仍然不清楚未来有多少本书会由这样协作的方式创作出来。然而有一点很清楚,很多科学技术类作品将由去中心化协作的方式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科学需要深度合作的本质。然而,大部分作品的核心仍然会以某一个作者为主导。围绕着内核而产生的网络注释、讨论、批评、参考书目以及超级链接等可能会形成一部网络集合作品。没有这些网络作品的图书会显得光秃秃的。

    完整的通用库以及所有语言的所有图书将很快呈现在任何屏幕上。到时会有很多获取图书的方式,但对于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很难有完全免费的图书(你将按月为你能读的图书付费)。获取可能变得简单,但找到一本书或者把注意力集中于它则变得困难,所以图书网络的重要性将会增长,一切都是网络带给读者的。

    网络化图书的怪癖之一是它们从没有完成的那一天,图书变成了文字流,而不是纪念碑。维基百科是编辑流,任何企图引用它的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图书也变成了流动体,先是在线写作,之后是早期版本的出版。然后更正,接着更新,之后更新版本出现。图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网络化了。

 

    回归书的本质:一个注意力单位

    但为什么还要处心积虑地把这些东西称为图书呢?从定义上说,网络图书没有中心,所有的都是边缘。通用图书馆有没有可能以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章节为服务单元?有可能。但是长格式是有力量的。独立的故事、统一的叙述以及封闭的评论对我们有着奇特的吸引力。它有着自然的共鸣,吸引了周围的网络。

    我们把图书分解成为比特和碎片,然后再进行组合放入网络中,然而对一本书更高层次的组织将会是以注意力为焦点——这是我们的经济中一直稀缺的。一本书就是一个注意力单位。再有趣的故事,再重要的想法也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好的评论,精心设计的叙事却是神奇的,令人难以忘怀。正如莫瑞尔•鲁凯赛(Muriel Rukeyser)所言:“世界是由故事组成的,而不是原子”。

    我们正处于为数字图书寻找合适载体的时代。图书从纸壳中解脱,它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网络的开放和浩瀚。它们喜欢PDF格式的致密紧凑,却讨厌它僵化的表现形式。iPad虽然充满感性和亲切的(正如书的内容),但在手中尚显得沉重。Kindle让人精神集中,这是人们喜欢的。后两者的优势在于其界面和便捷性,并因此售价不菲,从而养活了作者。图书可以在任何屏幕上显示,将来也有可能在任何地方进行阅读,但是我认为它们会朝着最有利于优化阅读的方向发展。

    长远看来(未来10~20年),我们将不会为单个图书付费,就像我们不为单独的歌曲和电影付费一样。一切都会在付费订阅服务中进行操作,你对你想要的东西都是一种“租借”。电子书将不被拥有,而仅仅是被获取。摆在面前的真正挑战在于,发明某种显示设备,它能有助于保持读一本书所需要的注意力,它鼓励你在分心之前阅读到下一段。我猜这将会是一个组合,包括软件提示、一种高度进化的阅读界面、一种对阅读做了特别优化的硬件。通过这些,图书(一种注意力单元)在脑海中便自然成型了。
【百道网】本文网址:http://www.bookdao.com/article/22759/?term=90&ismai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