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舞阳个人资料:孩子教育的重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3:25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这不容置疑和无可厚非。至于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其实主要在于孩子的不同的天分和潜能;而作为家长,或迟或早地都会意识到,我们是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和意志去强加和规定孩子的未来的。这就好像你若硬要一个玩体操的孩子去拼短跑的话,那他无论如何是跑不过那些爆发力强、频率高和步幅大的短跑选手的。同样的道理,我不觉得每一个孩子非得上名校不可。你将来又不打算作顶尖大学的教授,或名医、名律师的话,你干嘛非要往名校里挤呢?若没上了名校,就表示没前途?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是你的牌子重要,还是你的能力重要?

我看到,我们的父母,很为孩子着急,急到一个地步,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不给孩子绕圈儿的机会,不给孩子跌倒的机会。我们的眼睛只单单地盯著名校,“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于是,因着这些短视的思想,有多少的父母孩子,其实都活在这心里的痛苦、压力、挣扎、沮丧当中,无法得释放。在这个统一的模式底下,孩子心理饱受伤害。那些因各种原因暂时“落后”的孩子们,深深地怀疑自己的能力,充满自卑感和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放弃。因着父母和华人圈的里外夹攻,这些孩子得了“软骨病”,not able to get back up and move on quickly ... 而那些暂时“跑在前面” 的孩子,就没有问题么?有哇,在这些人中闲,充满争竞比较,因着暂时的“成功”会骄傲和自以为是,又因着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会嫉妒和自卑。是的,他们活着也累,也不健康。骄傲和自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我能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家长也“无奈”,大人孩子都身置于这个旋涡当中,无法自拔。我们盲目地随众、跟大流,想着反正上名校也不会hurt我的孩子,为啥不上呢?结果,挤呀挤的,挤进去了名校,代价付得太大。话说回来,真进了名校,又怎么样呢?多少咱华人的子女“英雄豪杰”地进去,又“英雄豪杰”地在里面能成气候么?有没有华人孩子在里面仍然各方面杰出的呢?有,但是,不多。倒是很多白人的孩子,进去的时候看似不如我们的“实力”强,但是,他们很有后劲。所以,今天,我看到一些名校越来越限制华人的学生的招生名额时,我明白其中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怪人家在“种族歧视”我们,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短视和应试思想,某种意义上,也让我们自食其果。

Relax,放轻松!孩子既然是你生命中的最宝贵的礼物和产业,就请以感恩的心,来珍视他在你生命中的存在。他活着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来满足我们的骄傲,或者我们的意愿。当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那时,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常常跟他讲:“I love you no matter who you are and who you will be. ”当他比赛成功的时候,我这样讲;当他比赛失败的时候,我也是这样讲。This is very important since this kind of attitude made me feel relaxed and at peace, and not to push my child too hard. On the other hand, he didn't feel that much pressure from me, was able to get back to his feet quickly, and moved forward through determination and hard work.

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容易做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取得怎样怎样的成果时,却常忽略这些孩子们的对理想的充满热情地追求与不懈努力。这个暑假,因为急性气胸的手术,我儿子住院一个星期。我开他的玩笑:“这是你大学三年来第一次度vacation啊 -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的vacation,你居然是在医院里度过的”。你也许猜想,这几年来,他都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不便说。你也许觉得他这样的人生不值得;可是,看到他这么地enjoy他所追求的,作为母亲,我能说什么?

还有,在我看来,不管你上名校或不上名校,这不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问题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纔是重点。有一次,我跟孩子聊天,我说他不容易,能跟上那么好的一个导师。结果,他的回答让我惊讶,也让我感动。他说,他跟着他的导师三年了,学到的最大的功课,就是谦卑。这个回答,想不到吧?他的导师是著名的基因遗传领域里面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当人们谈论他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句话,不是说他这人多有智慧,而是说,“He is nice”. 他穿戴很普通,总是穿着运动鞋,背着双肩书包。走在校园里,迎面和他擦肩而过时, 据说,若事先不知道他是谁的话,没人敢相信这是一个这么有名的人。他的办公室里,没有任何的奖杯证书等,只有书架、书桌和计算机,使得人第一次去他办公室的时候,会误以为走错了门,进到了一个普通的staff的办公室里面了。在他给博士生上课的时候,讲他曾经做过并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时,他从来不说“我那个时候是这么这么做的。。。”,而是说,“那个时候,有人是这么做的。。。”。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不是他的所做,而是他的所是`;真的谦卑,让人亨通一生。

很多话想说,不知从何说起。人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却在想,真的么,我们真的相信,有许多条路,可以殊途同归、通向罗马?若是的话,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人,能行在通向罗马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