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完美男嘉宾米沙:人生大败局读后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3:47:35

   《绝杀—人生大败局》讲述的是有关失败启示录的丛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为了赢得新世纪、新千年的竞争,我们不但需要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而且需要借鉴别人失败的教训。

   只有对自己的力量和前途充满强烈自信的民族,才能正视失败,研究失败,对失败“情有独钟”。因为追求成功,必须先研究失败;如果你彻底领悟了失败的“真髓”,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那究竟什么是失败?前辈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成功,还有曾把他们折磨得晕头转向、血泪交流,甚至粉身碎骨的失败。那成功是帮助后人向高处攀登的阶梯,那失败则是插在后人容易迷路和失足处的警告牌。如果你只顾沿着那阶梯攀登,而忽视那些警示牌的存在,就很容易在不经意间跌入万丈深渊。

   从古至今,是什么驱使许多功成名就之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是什么在侵蚀他们的灵魂,这本书真是对那些人的呐喊,但愿那些欲走“绝杀”之路,能在上路前止步;而愿意那些正在“绝杀”之路上昏然前行的人,能够听到这呐喊迷途知返。

   许多人走上不归路,正是败于金钱、贪色、骄妄、贪生、贪权、享乐。

   “钱”是许多人走上“绝杀”之路的最初动因,是人生的第一杀手!古往今来,多少人因钱痴,因钱而疯,因钱而亡……和珅就是一个再怎么也不能再熟悉的例子了,一个“养廉银”制度“养”出的贪官。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难过美人关”,许多叱咤风云、闯关夺隘的猛将,见了美人却筋骨酥软,全没了一点英雄气,牡丹花下,全成了许多英雄豪杰拔“剑”自刎的“温柔之乡”。最终丢了名誉、事业乃至性命。

   自从项羽仰天长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之后,几千年来,无数失败者重复过这句话。真是这样吗,是“天绝”还是“自绝”?曾气象万千的商朝和周朝,正是在瞬间分别毁在了商纣王和周幽王手中。在其之后,因骄妄而毁了千秋大业的典型,就当数西楚霸王项羽了。晚年的爱迪生更是骄狂霸道,他顽固地反对使用交流电,抱着他那个直流电万能的理论至死不放。鼎鼎大名的牛顿后半生十分令人惋惜,却被一种相伴终生的顽疾—虚荣栽了大跟头,“几乎有神一般的思维力”的他,却花了20多年的时间,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从上帝那里寻找天体运动的第一动力。

   生与死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都必然要经受的考验。特别是生与死抉择的时候,是因惧而死而苟且偷生,还是为“众生”、“永生”而慷慨赴死,每个人都必须以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正如蜀后主刘禅、南唐后主李煜都信奉着“好死不如烂活着”的哲学,最终变的国破家亡。

   如果说,因贪财、贪色、贪生而败,是在每个人身上都可能看到的败局,那么败于野心却是一些人的“专利”。如:秦朝的李斯在权力的诱惑下,使他天良丧尽,是攫取权力的野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终至死无葬身之地。清朝建立初期的爱新觉罗-多尔衮,就是一个因“忘我”而自纵,因自纵更“忘我”,最后被掘墓鞭尸的人。

   败于享乐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多少王朝初期是兴盛繁荣,最终都是领导者安于享乐,使费劲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毁于一旦。

回首失败的源头,为什么“我”会败于自我之手呢?溯源追根, 那就是:“客体自我”挣脱了“主体自我”的驾驭,“现实自我”抛弃了“理想自我”的引导,“一己自我”拒绝了“社会自我”的监控。

挣脱驾驭的自由只能陷于堕落;

抛弃引导的追求必然偏离轨道;

拒绝监控的张扬必定导致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