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冷却塔填料:是什么让我们失掉了谦让之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00:51

民航“拒让门”引出思考——

是什么让我们失掉了谦让之心

2011年9月6日   06:06-观点·国内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支玲琳/王德峰

  ●如果过分追求个人的效率,往往会导致集体无效率;如果把个人利益视为绝对,那么在整体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其实个人利益也无法获取;如果无视规则,那么市场就会变成一个战场,竞争就会变成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 宾:王德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解放观点:在后面航班发出最高级别求救信号、空管亦多次指令避让的情况下,前方航班依然拒绝让路——近日发生的吉祥航空“拒让门”事件,尽管以民航华东管理局的一纸处理决定已暂时画上了句号,然而面对民航史上极其罕见的收到“MAYDAY”不避让的情况,让人们在后怕之余也追问:人命关天的情况下,是什么给了当事者漠视规则的底气?

    王德峰:中国航空业这些年高速发展。上天的飞机越来越多,而航道和跑道资源却相对有限,如果等待时间过长,会导致航班误点严重或飞机油耗增加。所以,吉祥航空拒让抢时间的背后,很可能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其实从“拒让门”说开去,把抢时间看成是头等大事的社会现象,早已比比皆是:插队、超速、闯红灯、汽车抢道……人们彼此不谦让、彼此指责,结果却是一起堵在那里耗时间。谁都想快,结果谁都快不了。其实有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做出小小牺牲,就可以让整个道路畅通。

    这暴露出什么问题呢?我们有时候对效率的追求太过分了。殊不知,真正的效率其实来自于秩序。如果过分追求个人的效率,往往会导致集体无效率;如果把个人利益视为绝对,那么在整体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其实个人利益也无法获取;如果无视规则,那么市场就会变成一个战场,竞争就会变成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因此,越是在大家要争效率的时候,越是要承认秩序是一种共同利益——这样一个逻辑,我们很多人都没弄明白。

    解放观点:但在目前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资源相对紧张、排队成为常态的社会,敢于破坏游戏规则,懂得“弯道超车”的人,往往获利丰厚。在这种情况下,谦让是不是一种奢望?

    王德峰:当下社会常给人以一种错觉:谁要是谦让了,谁遵守规则了,谁就是傻子。比如坐公交,本来该遵守秩序,但如果出现个别不厚道的人乱插队,那么前面排队者的价值将受到否定。人们会认为,不排队反而可以先获得利益。现在正是出现了这种价值混乱。

    按照我的理解,一个谦让、有序的规则被普遍实践,必须具备三个基础。一是普遍共识。即每个社会个体都要意识到,如果秩序消失,所有人都将没有利益保证。二是道德良知。即如果抢了先,该让的没让,是否会觉得不安。秩序、规则建立在民众公德心的基础上,它才是可靠的。三是彼此信任。就像吉祥航空拒让事件,其实也反映出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或许是因为信息虚假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哪怕对方发出求救信号,哪怕地面给出指挥信息,也可能拒绝相信和接收。这背后,绝不仅仅是一个“拒”字那么简单。

    好在我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规则的重要。就像“拒让门”,现在网上都在讨论,追问责任,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实际痛苦还没有发生的情况下,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破坏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人类千万不要以痛苦和悲剧为代价学会真理,尽管历史往往如此。

    解放观点:尽管吉祥航空当事机长是韩国籍,但此事对于我们也不无镜鉴意义。一方面,我们要抢时间,甚至不惜和规则叫板,争得头破血流;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宁可内耗在路上,不肯做一点点让步。在争取时间的同时,又在浪费时间,到底该怎么看这个矛盾现象?

    王德峰:在很多人眼中,哪怕是浪费掉的时间,那还是属于他自己;但如果是为了避让别人而花费了时间,那么这段时间等于是被剥夺了。我只能说,利己主义在这个时代被过分强化了。如果从理性上看,这样有意义吗?你并非忙碌至此,也不是不争取这点时间天就会塌下来。说到底,就是没有公德心,没有社会责任感,对他人没有一种帮助、同情的态度,将陌生人永远视为自己的对手。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国人大多与熟人相处都比较融洽,彼此也能互相帮助。但如果超出熟人范围以外,所谓的谦让、助人,就会被视为一种规则,一种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不愿意从情感上加以认同。换言之,规则的价值,目前并没有受到广泛认同。

    解放观点:是什么让谦让美德渐行渐远?有人说,这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有人从国民性角度加以剖析,说“国人本性如此”。如林语堂在《闲说中国人》中所说,国人爱斗来斗去。您怎么看?

    王德峰:这些解释都是没有根据的。就前者而言,历史上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当一个民族普遍处于贫困状态的时候,民风淳朴。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尽管国家积贫积弱,但是社会风貌积极健康,可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当时为数不多的西方人来中国访问,一致承认这一点:新中国的社会生活幡然一新。社会公德好,雷锋抢着做,这是真实的事情。可见民风、美德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另外就国民性剖析而言,我们别忘了,林氏还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人碰到一些紧急的事情,恻隐之心是很容易激发的;中国人也很隐忍,有些事情不会坚持到底。因为确实,从国家法制的角度来说,规则是一定要坚持的;但对于人与人之间而言,有时过分坚持原则,有可能伤害他人,这时候中国人会退一步为他人着想。这怎么能说中国人本性就是不关爱别人,不谦让的呢?这也说不通。我们的社会公德问题,根源还是出在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致富方式,因为这才是产生中国社会道德的真正基础。当时我们只知道,先富先光荣。但我们很少讨论,该以怎样的方式先富起来?而这正是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

    其实我们回顾很多国家的历史,都不是一开始大家都具公德心,都有规则意识、谦让之心的。他们也彼此争夺,并且非常激烈。当年美国西部小镇里的警察,他首先要面对的是快枪手。如果他不能战斗的话,那么这个小镇就没有法律。而我们要赢得对规则的尊重、迎来公德的回归,大约也是要经过现实的教训和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