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人民法院官网:大桥花园里的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02:02

大桥花园里的记忆

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怡心村  日期:2011-9-5 9:35:38 编者按:一些文艺爱好者,不分地域,不分文化层次,他们相聚于大桥下,用他们最真挚、最质朴、最简捷的方式为观众们呈现了一道丰盛的文化美餐。他们专心投入,激情四溢的演唱和表演博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大桥下变成了欢乐的世界、沸腾的海洋,这桥下的热闹场景,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提高了群众文明素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我所住的小区比邻的二环路上新建了一座高大的立交桥,桥分上中下三层,惰圆形,是古城一座较大的立交通衢桥。临高而望,状似从高空抛出的鹅卵,旋转成多道光环,夜间在彩灯光的映衬下,车流似斑斓的银河,极美极美!
  桥下随形就势形成了一个大写的8字,在8字里建起了花园,从此给周边市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每到清晨或者夜晚,桥下的园子,成了人们聚集、释放一天工作疲劳的场所;成了人们休闲、聊天、锻炼的园地。特别一到夜晚,吃罢晚饭,人们纷纷来到桥园,吼秦腔,唱歌子,演奏乐器,聊天、散步,打羽毛球、跳绳……
  特别引人眼球是吼秦腔和唱歌子的了!
  夜幕一降临,热心的歌唱者,乐器的演奏者都纷纷来到桥下,绣集在花坛的空地,便演唱起来,器乐悠悠,歌声瑰丽,吸引来许多欣赏着;那吼秦腔的也是不讲形式,不讲条件,不拘一格,席地而坐,一把板胡、一两把二胡,便演唱起来,声情并茂,吸引来一大帮子爱好者,站的,坐的,游动的,有的和曲而轻声吟唱,有的和着旋律晃悠着身子,踏着脚板,击掌而忘形,何其乐哉!
  自有了这立交桥,到桥下花园散步也成了我的生活习惯。看罢每日必看的央视新闻,便去桥下走路休闲。这样天天如此,桥下的人也就熟了,和蔼可亲的面孔代替了陌生的面孔。特别吼秦腔的自乐班把我带进无限的欢乐、向往追忆的眷恋中。因为秦腔戏在我人生经历中和文化观念取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启蒙了我的智力,打开了我懵懵懂懂童稚天真的心灵之窗。从幼年起就在秦腔的浓情熏陶下,铸就了具有地域习惯性的文化心理和情感。至今每当在任何遥远陌生之地,只要听到那刚健的板胡演奏出秦声高昂的曲调,一种恋情似洪涛涌动心头,热血爆飞起来,让人难以控制情感!桥下唱秦腔,这一情愫常常被激越。一种文化扎根于人的心灵土壤,就难以从他的记忆力抹去!
  何至我一人,可以体会得到的就是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个地域的人。我有一个朋友远在异地他乡几十年,有一次相逢,叙起旧情,曾对我说;“每当听到秦腔,我像回到了家乡,孩涕时赶冬至会、赶庙会看秦腔戏的情景就闪现眼前,怀恋故土,思念亲人,幽幽而袭上心头。”他说,自己常常是饱含热泪听秦腔!我记得有一年,大约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所在电台接到陕西乡党从驻越南大使馆打来电话,说他在越南听到了播放的秦腔戏,如同回到了故地,看到了陕西乡亲,希望把播放秦腔的时间拉长些,多播放些唱段。
  说起秦腔,由于地域性、传统性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种文化时尚,一种习俗和民风,村社有戏班子,人无大小都喜爱秦腔,专业点地登台演唱,喜好的自娱自乐,而秦腔迷也代代相传。时代变迁,秦腔出现了低潮,但仍蕴含着潜在的强劲之势。这桥园下的秦腔演唱就是最好佐证!唱的和看唱的,夜夜络绎不绝,大到自乐班,小到三五人的自娱自乐。
  一到周末,这桥下热闹非凡,吃罢晚饭,老人小孩,男的女的,有的拎着小凳儿,有的摇着小扇儿,悠哉悠哉先奔演唱地,等候自乐班的开场。有徒手来的,就近捡一块砖或石块屁股下一塞,就势坐上,有的干脆站在那里。人,自然围城一圈,形似舞台。戏班子来了,亟亟撑起摊子,便紧锣密鼓地敲起来,惹得大桥左右的人一串一串赶来,真像我少年时代在乡下看到的情景。那时,只要一听见那激昂的开场锣鼓,就魂飞情扬,端起的饭碗也不稳当,筷子在碗里胡乱搅动,狼吞虎咽般  一碗饭就下了肚,伧促的放下碗筷,撒腿一口气跑到戏台底下,仰视着台子上灯光照耀下的帷幕,切心顾盼着拉开幕布,看那粗犷豪放的秦之声!
  桥下的唱戏不须化妆,主要方式是清唱。不拘一格,不泥形式。可唱可表演,亦可只唱不表演,独唱者唱一段,联唱者唱一折。其唱戏、看戏的老年人居多,演唱者也不乏青年人。
  俗话说,人不亲行亲。在古城喜好秦腔的人,大都消息灵通,那里一拉起戏班子,满城南北东西都会知道,常常结伙邀请助兴。在桥下的演唱中,也不乏陌生的面孔。这些新面孔,常常使周末演唱**迭起。
  有一个周末的夜里来了几位年轻的生面孔,其中有一个二十八九的小伙子,男唱女角,细声细气,忸忸怩怩,会声会色,焉然似一个女流旦角,给演唱增色不少,剧场的气氛轟然热烈起来,掌声雷鸣!
  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约定俗成的魅力就难以消亡。即使到了让岁月时光,冲蚀得斑驳残损、月移西窗的时候,那种生命的余晖仍然熠熠闪光,预示着未来的生命力!
  近些年来西方文化的强劲西风,刮进华夏大地,动摇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国民中一种狂热的仰视西方,贬损民族的虚无思潮泛起,优秀的民族文化被轻视被冷落!像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戏剧就出现了濒临衰亡的险境,古老的秦腔剧种,不无例外的进入退潮期。但是,看看桥下的热恋,担心秦腔消亡的忧虑也就释然!
  除了周末那**迭起的演唱会,每晚都可以在桥下听到那激荡人心的秦之声,和那扣人心弦的秦韵弦率,其余音袅袅,绕桥而飞!一帮子秦人聚集在一起唱起了秦腔,他们每夜相约桥下,乐器伴奏者大都是男性,演唱者女性居多。秦腔以板胡领衔,有一两把二胡协奏即可凑成“一台”戏,只要那清脆刚健的板胡一奏响,激越委婉的秦声秦韵就在桥园的上空回荡。在这些痴情的秦腔迷里,有七八个女性演唱者最具吸引力,特别那个穿红运动服的年轻人给人留下的印象颇深。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霜染丹凤寒林瘦,不堪回首忆旧游……”那让人怀旧眷恋忆昔的秦声,把人带进一种留恋、思念的情感漩涡中,好似身临其境心汇情海里。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我认识了这位穿红色运动服且秦腔唱得出色的小女子。
  此后,又认识了一大帮子艺人。从此,天天一到夜幕降临,便到桥园演唱、打球、聊天。这些陌路相逢的人,结成友谊全赖了这座立交桥。这以桥为活动场所的文化人,各具个性,各有专长。有的洒脱热情大气,情感纯真,善解人意,戏唱的好歌也唱得好,嗓音清脆恬润,婉转动人;有的质朴无华,唱戏唱歌,情感充溢,歌喉嘹亮;有的泼辣执著,追求技艺坚韧持恒;有的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有的庄重文气,对艺术情感真挚,歌音沉郁委婉;有的朴厚练达;有的敏健简捷,板胡拉得刚健响亮!
  我所结识的这些文化人,常年活动在桥下,不分春夏秋冬,即使三九天,或寒风料峭,或雪花纷扬,或细雨濛濛,也会一如既往,集会桥下,唱戏唱歌,清音激扬;欢声笑语,夜空荡漾!
  而正是这些热衷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底层人,以其最真挚、最质朴、最简捷的方式,为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铺垫沙石。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文化民众,为民族优秀文化灿烂之路奠基,使其永序继进!
  在这桥下,人们由于一种爱好、一种情趣、一种追求,相聚于此,结谊于此,畅怀于此,共欢乐于此。吼秦腔、唱歌子、演奏琴曲、打羽毛球、聊天谈笑,其乐融融,好不开心啊!
  好不销  魂啊!
  其实,人最**乐而忘机的不是人对审美对象理解的深浅,而是人的心灵深处所积淀的意蕴,是否被激越起来,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程度;以及这种情感的共鸣,所产生的使心灵完全陶然而不能自我所达到忘形的效果!
  这,情感的共鸣使人陶然忘机!
  这,桥下的情结,让记忆把它永远留在人间!
  200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