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妃做什么给梅长苏吃:岳晓东:左宗棠的自负成就千古功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03:37
左宗棠的自负成就千古功名  

      一、“三不”秉性——左宗棠的人格特点

左宗棠一生自视甚高,常以诸葛孔明自诩。他虽才高八斗,却为人刚直矫激、狂大孤傲。就心理学而言,左宗棠是自负型人格的典范,其突出特征为:自信、自许、锋芒毕露、不随波逐流等。左宗棠无论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同僚故旧,都十分坚持己见,说话也时常毫不留情。这令许多人对他敬而远之。按理说,自负是人格的缺陷,也是自信的误区。但左宗棠的自负可用“三不”来概括——不屈权贵、不惧洋人、不怕困难。这“三不”秉性给左宗棠的早年生活带来了诸多坎坷,却给他的晚年事业带来了辉煌。

咸丰九年(1859年),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来见巡抚骆秉章,时任幕僚的左宗棠见樊燮没有理睬他,就大发雷霆,痛骂了樊燮一番。而按礼法,樊燮身为二品大员,是不必向一个幕僚请安的。樊燮遭左宗棠痛骂,愤愤不平,上奏咸丰皇帝左宗棠无礼。咸丰帝阅后谕旨:“如果左宗棠确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后幸赖胡林翼、曾国藩等人的倾力救援,左宗棠才得以免罪。可这次事件也使左宗棠的仕途发展蒙受了不必要的冲击。

事隔多年,太平天国天京(南京)陷落,幼天王下落不明,曾国藩上奏:“伪幼主洪福碞积薪自焚而死。”左宗棠不计曾国藩当年的救命之恩,奏报清廷:“福碞并未死,已逃至湖州。”慈禧太后闻之震怒,下旨斥责曾国藩奏报不实。曾国藩恼恨左宗棠,也上奏指责左氏:“杭州克复时,伪康王汪海洋、伪听王陈炳文两股十万之众,全数逸出,未闻纠参。”左氏立即上奏反驳:杭州城的太平军逃走,是因为杭州未被包围;而太平军逃走,我们也未谎报!为了这场湘人之间“口水仗”,许多人都指责左宗棠“背恩”,因为曾国藩不仅在樊燮案中救过他,后来还竭力向皇帝举荐他。但左宗棠自白:“我与侯所争者国事兵略,非争权趋势。”

左宗棠后来升任陕甘总督,身为一品大员。但他愤恨朝中有人欺他举人出身,不足入军机处,便在同治十三年奏请皇上允许他解职,入京参加会试。他的奏章搞得两宫皇太后哭笑不得,便谕旨: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并升为东阁大学士。一年后,他又被升为军机大臣,开了汉人官员以赐同进士出身入值军机处的先例。
      左宗棠保全新疆后返京叙职,接受两宫皇太后召见。入宫时,太监们竟向他索要关节费三千两银子,左宗棠愤而离去,幸得恭亲王从中斡旋,才得入见。左宗棠叩见皇太后,要求内务府惩治那些太监。这不仅使两位太后领教了左宗棠的耿直,也使下面的太监不敢再冒犯左大人。

1881年,左宗棠途径上海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发现英国领事在上海租界竖有“华人与狗,不许入内”的牌子,气愤异常。他不但下令侍卫将其捣毁,还身穿黄马褂,头戴宝石顶戴,端坐在八人抬的绿呢大轿中,在上海租界内转了一圈,以表示威。租界当局得知后,不但没加为难,反而在街头换上了大清龙旗,并特派兵警为左宗棠一行执鞭清道。   

凡此种种,都突出表现出左宗棠的自负人格。他敢恨敢爱,敢做敢为,不落俗套,不畏权势。特别是在与洋人打交道中,左宗棠一贯反对退让,曾作诗书愤:“和戎自惜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在这当中,他的自负给自己与国家都带来了尊严。

二、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左宗棠敢向洋人说“不”字

左宗棠一向对西洋列强的无礼行径报以极大的蔑视,并敢向他们说“不”字。在这当中,左宗棠也时常表现出果敢型人格(assertive)的特征:勇字当头、坚持原则、不畏强暴、敢做敢为。特别是面对洋鬼子们的侵略行径,左宗棠一向认为“胜固当战,败亦当战,”这与李鸿章之“暂胜必终败”,“与其开仗于先,失败于后,何如妥协求和”的绥靖策略恰成鲜明对比。

同治十六年(1867年),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脱离清朝,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俄国也乘机占据了伊犁。对此,李鸿章向慈禧太后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但左宗棠则上奏:“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在左宗棠看来,收复新疆,势在必行。经过9年的认真准备,左宗棠于光绪二年(1876年)率领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并于一年后收复新疆全境。这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事,也是晚清战事中最突出的一场战役。
      1884年6月,法国海军闯进闽江,挑起了观音桥战役,致使闽江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急令沿海各省督抚督率战守,并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稳定了东南战局。在左宗棠的统领之下,1885年3月,冯子材、王德榜等部联合作战,创造了镇南关(友谊关)大捷,使法军大败不止。可就在这时,李鸿章却提出了“乘胜即收”的卖国观点,在天津与法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使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保护权”及中越边境向法国开放等权益。对此和约签立,中外舆论一片哗然,称它为“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左宗棠尤是气愤万分,声称“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还说:“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在上述两次事件中,左宗棠的果敢与李鸿章的懦弱恰成鲜明对比!《易经》中说的好:顺贱逆贵。面对列强的欺凌,左宗棠敢于说“不”字,坚信“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在这里,他的“逆贵”不仅赢得了个人的尊严,也令列强们对他刮目相看。就心理学而言,左宗棠的自负不仅成为他果敢的资本,也给了他与洋人决战的勇气。

三、人格决定命运——左宗棠的孤傲使他名垂千古

左宗棠的“三不”秉性造就了他的孤傲性格。他敢于坚持原则,且不畏权势、不惧劳苦,这使他的功名远远超越了同辈的曾(国藩)、李(鸿璋)、胡(林翼)、刘(坤一)等人。特别是对于洋大人们,左宗棠坚信“和戎自惜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对他们“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毛泽东语),以至于后来连创西疆与南越的大捷,成为晚清与林则徐齐名的爱国者。人格决定命运,左宗棠愈老愈孤傲,愈老感有民族气节。他在写给儿子孝宽的信中写道:“……但能破彼船坚炮利诡谋,老命固不惜!或者四十余年之恶气,藉此一吐,自此凶威顿挫,不敢动辄挟制要求,乃所愿也!”在信中他还引用了同袍彭玉麟的话:“如此断送老命,亦可值得!”其豪迈气概,足令热血男儿起敬!

左宗棠一生的成就,都有赖于他的孤傲人格!来源:2008-06-24岳晓东的新浪博客  文/岳晓东博士(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