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图片大全简笔画:转 陈玉琴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42:08
转 陈玉琴 循经指压健康疗法 6(2009-06-12 16:07:08)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健康


实践中的体会

望诊

在望诊上,我有一个体会,望病人的牙床,嘴唇,指甲的变化,可以立即知道病人的身体状况是在上升之中,

还是在下降。血上升,手指的颜色会由黄或带黄色转变为红色。一路下降的病人牙床一定也是一路收缩,结

果是牙齿变得越来越长,牙龈的颜色很深,气血上升的人,牙龈就往上或往下长(指下或上牙龈),新牙龈

的颜色比较浅,根据新旧牙龈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病人原来下坡的状态和现在上升的程度。人的嘴唇太

红不对,太白不对,太厚不对,太薄也不对,要厚薄适中,颜色也要适中,而且要看得到上下嘴唇有色差,

这样的人才是气血上升的人,这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人体的血在一日之中的流注是每个时辰一个脏或腑,二十四小时一个循环,所以血管在手背上的情况就会

有不同,我说的要观察自己的血管变化是指同一个时间的血管情况,譬如每天清晨起床前看一下自己的血

管,那么它一定是一天一天鼓起来,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血管又看不见了或变细了,那就是人体把外循环累

积的血调到某一个脏腑里去了。皮肤太白的人就是肺实的表现,一般容易口干,皮肤干是肺气不够的关系,

血上升后,他会感冒打喷嚏,然后皮肤就会变得黑一点,当肺气再上升时,黑一点的皮肤又会白起来,但

不是很白的那种,而是带点黄色的白,这时候皮肤干的问题就好了。眼角外侧有血丝与肝有关,内侧有血

丝与小肠有关(当然也与心脏有关了),那个白色突起来的东西是与小肠对应的病灶有关。

想学好中医,中医基础理论很重要,因为他是教一套中医的思维方法,然后我自己首推第一的是望诊,中

医有望而知之为之神一说。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去坐公共汽车,看车上的乘客,从头发的颜色,粗细,多少,

黑白的部位,眉毛的粗细,眼睛的大小,眼白的颜色,血丝分布,嘴唇的厚薄,颜色,到人体的体型,是

虎背熊腰,是大屁股还是杨柳细腰,大腿粗细,肤色黑白等等,不仅是看而且用中医的观点去分析这个人

的五脏六腑在体表的反映,去分析这个人目前的健康状态。乐此不疲。几年下来,功力大增。人体内在有

什么病,外面一定有什么症状,而外面有什么症状,内里一定有什么病,不管他现在生不生病。例如上嘴

唇往上翘的人,他的肝脏一定有病毒,大腿内侧脂肪厚的人他的肾脏就是有问题。


解惑

按摩穴道有无轻重之分

问:我在一个经络网站看到说按摩穴道有轻重之分,轻者为补、重者为泻。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如果我

现在的情况是肝热,那么按摩肝经重了是否就是让肝热凉下来。而按摩肝经轻了是否就是让肝更热了。

答:好,问题提得好,可是我能讲的只是自己的一些体会,无论怎么压,心脏肝脏的经络压了,里面的积

水出去了,心脏与肝脏的火就会下降。而肾脏与肺的经络压后,肾气与肺气就会上升,而这就是我想要的。

中医要的就是五脏六腑的平衡。


得气

把一个手指平平的放在穴位上面(如膻中穴),用意念冥想,想的时间久了手指就感觉到脉搏跳动,这就

是中医说的得气。


经络走向等

敲胆经和压其他经络的时候是不是考虑经络走向的问题,我都是从人体上面往下面压,从头走手走脚。

敲胆经和按压其他经络的时候敲打胆经和按压是不是最佳的手法?有没有更佳的按摩方法?我不知道,

我的要求是只要让经络疏通,我的概念里的效果是经络里能压出水来压得流畅就是好。

敲打整条胆经或者其他经络是不是效果更好?仅仅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只是要刺激胆汁分泌,

一是方便,容易操作,要让每个不懂医的人学会从头到脚按压胆经难度比较大。二是容易推广。


应该学习哪些推拿手法?人体使用手册里的东西是我的经验之谈,是在我推拿的过程中累积的体会,

有些观点好像不是那里能看得到的,至于手法我不是很在行,我的要求是只要能让经络得气,让脏腑里

的积水出去,目的就达到了,所以我也无法推荐给那些手法比较好。


常用穴位

募穴

乳头下方肋骨间很痛是日月穴是胆经的募穴。

膈俞穴

在女生胸罩带子与中间脊椎相交的地方旁开一寸半的膀胱经上,可以宽胸开膈,膈俞痛是闷气。

太冲穴

在脚背大脚趾与次指中间,力是先向下再往上;有点象雨伞的弯钩。太冲痛是怒气

尺泽穴

按尺泽穴会痛说明他的肺偏热(或是肝热侮肺),沿着肺和肝的经络图循经压一路,同样把耳朵贴在他的

腹部听,开始流水声也许不明显或声音不流畅,反复压后,声音会越来越顺,那就是经络通顺了,这就

是我们的目的,那时候尺泽应该不会痛了。痛的地方是有阻塞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压的地方,压通了就

不痛了。压时不在乎力的大小。而在乎时间。


小秘方

理气与破气

青皮10 克+陈皮10 克+水三杯浸泡半小时然后煮开当茶喝(青皮宣泄肝气),每周吃1-2 次,月经来

时不要喝。因为这个药的药性比较轻,所以一煮开就好了,不要烧太长的时间。喝水去渣。但青陈皮水

不能常喝的,青陈皮有理气与破气的作用,但也会令人伤气,所以不宜多吃,尤其本身中气不足的人

(舌体胖,有齿印,舌质淡的人)更要谨慎,可以多压太冲穴与膈俞穴,宽胸开膈,疏泄肝气,多压心

包经,让心脏的搏动力得到强化,多做静气功:眼观鼻,鼻观心,用冥想的方法把自己的气慢慢地往脚背

上导引,这样多梦的人睡眠时梦就少了,痛经的人(指气滞造成的痛经)就解决了痛经问题,高血压的人

(指低压高的人,低压)75-80)就能让自己的血压真正降下来。

或者自己躺在床上,用冥想的方法从头往脚的方向慢慢地想下去,这样气也会往下走的,方向确定后,

成功取决于坚持。


清肺热

可以去买一些枫斗或石斛,每10 克放水三大杯,文火烧一个半小时,然后当茶喝,已经煮过的枫斗还

可以煮第二次。枫斗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也可以压一些肺经上的穴位,如尺泽穴,鱼际穴,少商穴帮

助清肺热。


背上的穴位

背上的穴位不用去找,没有人帮助,自己可以在墙角上来回摩擦,从上到下一点一点去蹭,蹭不到的

地方用棒去敲,这是我自己的办法,可以试试看。


皮肤病

香樟木煮水熏洗

中医基础知识

人体经络图

见附页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

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另合于本经批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

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6 组,称为(六合)。足太阳、足少阴经别从腘部分出,

入早间肾与膀胱,上出于项,合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足厥阴经别从下肢分出,行地至毛际,入早

间肝胆,上系于目,合于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足太阴经别从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于足

阳明胃经;手太阳、手少阴强从腋部分出,入走心与小肠,上出目内眦,全于手及阳小肠经;手少阳、

手厥阴经别从所属正经分出,进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后,合于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手太阴

经别他别从所属正经分出,入走肺与大肠,上出缺盆,合于手阳明大肠经。

十二经别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

循行的不足。由于十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

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此外,又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搏对头面的联系,故而也突出了头面

部经脉和穴位的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

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和四肢外侧,

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保护关节的功能。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

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

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至内踝8 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

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

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 寸,腹中线旁开0。5 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

旁开6 寸,腹中线旁开4 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 寸,腹中

线旁开2 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 寸和3 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脏腑与时辰的对应关系
 

主要用于认识“时辰疾病”所谓“时辰疾病”是指其症状表现有其明显的时间性,即是凡是在一天

(年)中固定的时辰(日),其症状具有出现或加重或消失或减轻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不管什么病,

只要患者个体身上表现有时间特性,我们就可说患者患了“时辰疾病”。


应用分三种情况:

(一)某脏疾病的时间特性,在该脏所配属的时间中所表现出来。这又分为两种情况:

1。正气邪气皆盛-症状明显,以泻为主。

2。正虚邪微-症状自动减轻,以补为妥。

(二)疾病症状不在受病脏所属的时间突出表现,反而在其它时间内表现出时间特性。则应当寻求

五脏之间生克乘伍的存在关系,以寻求适当治疗。

(三)疾病症状不能确定属于何脏时,可根据其时间特性,径自其配属之脏腑,往往能获得满意疗效。

时辰与六经的对应关系表。(伤寒)
 
六经代表时间只选六个时段,这六个时段并不连续,宜注意!

逢其时经气旺,病症状容易突显,或者病容易向愈。

用于伤寒辩证论治规律。伤寒六经辩证非但指经络而已,所以不能硬套下表来理解。乃是从疾病性质

归纳出三阴三阳两大类作为辩证论治的方法。因之所谓(太阳)不是指(手足太阳经),而是指“太

阳病证候群”。


十二时辰配十二经络表
 
逢其时,该经活动功能增强,自身敏感性增加,因而能对针灸治疗产生影响。多数用于针灸、伤科诊

断治疗依据。


穴位压痛诊断学

检查方法和诊断步骤

穴位压痛诊断和压痛等级,平定是辨病的主要医据。穴位压痛诊断共分两个步骤,一是穴位压痛检查

和平级,另一是穴位压痛地分析诊断。

检查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和坐位两种,仰卧位主要用于检查胸腹,四肢。检查背部时,可患者骑椅

而坐,双手抱于胸前,头稍前轻松衣。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应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做按压或

滑动检查,以发现穴位压痛,或凹陷结节等现象。

穴位压痛平级标准分为四级,

一般压痛为“一个加号”,

明显压痛为“两个加号”,

皱眉呼吸痛为“三个加号”,

疼痛距按者为“四个加号”。

分析时应全面考虑,对小刺激大反应的病人,要努力找出压痛最明显的穴位。

大刺激小反应的病人出现穴位压痛点比较少而且压痛程度也比较轻。

正常刺激正常反应的病人往往是“腧穴”压痛反应轻一些,而一些“郗穴”压痛比较明显,

“募穴”反应往往比较正常。

分析时,首先从36个穴位压痛反应点进行并为分析,找出患者主要的“病经”及其表里关系,然在

36个穴位的分经基础上,在结合奇穴和特效穴出现的压痛反应及可构成明的诊断。

例如呼吸系统的中府或肺俞出现压痛,

配合库房穴压痛就能诊断气管炎:配合乌里穴压痛就能诊断为肺炎:哪一侧乌里穴压痛明显,哪一侧就是病侧

对消化系统的胃病诊断要看中脘穴,

肠道疾患要看天俞穴,

心脏系统的疾病要看神堂穴,

泌尿系统的疾病看肾俞穴,

肝胆系统疾患要看肝俞、胆俞、胆囊点,

妇科疾病看次髎和三阴交,

骨骼系统疾患看肾俞和大杼,

肛门疾病看大肠俞和孔最穴等。

总之,基础穴结合奇特穴位压痛才能下诊断,在基础穴无压痛的情况下,只能说明有某种疾病的症状。

为了进一步说明一些穴位的相对特异性和便于临床诊断,

下面仅就新大郗、足临泣、脾俞、温留、阳陵泉等穴位作一些距体说明:

新大郗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有癌症,但还不能做出定位诊断,只有配穴才能做出定位诊断。

如新大郗穴配石管下腧,诊断石道癌,配肺俞诊断肺癌,配肝俞诊断肝癌,配中脘、承满诊断胃癌,

配胰俞、地机诊断为胰腺癌,配生殖点诊断前列腺癌,配次髎、带脉诊断子宫癌,配天俞、大肠俞诊

断为直肠癌。

足临泣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患者有结石症,配胆囊点诊断胆石症,配子宫穴诊断肾盂结石,配盲俞诊

断输尿管结石,配大巨穴诊断膀胱结石。

温留穴出现压痛只能说明消化道有穿孔,配肝俞石管下俞诊断石道静脉曲张出血,配中脘、左承满,

右溃疡点诊断溃疡穿孔,配中脘右溃疡点,右梁门诊断十二指肠求部溃疡穿孔,配天俞、大肠俞诊断肠穿孔。

脾俞出现压痛或凹陷时,说明患者肌胀力低下,可能患有内脏下垂方面的疾病,配肝明穴诊断肝下垂,

配太溪诊断肾下垂,配下垂点诊断胃下垂,配子宫穴、次髎、带脉诊断子宫脱垂。

阳陵泉穴出现压痛时,只能说明患者消化道出血,但不能定位,配中脘、左承满诊断胃出血,配中脘、

右梁门、右溃疡点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配阳陵泉穴诊断肠出血,配天俞、大肠俞诊断直肠出血。

阴阳陵泉穴位比较明感,一般在“两个加号”以上者才能诊断。

有些穴位压痛反应剧有双重形如透风穴出现压痛时,“一个加号”是头晕,“三个加号”以上诊断为美尼

尔氏综合症。地机穴出现压痛在“两个加号”以下为四肢乏力,“三个加号”以上为急性胰腺炎。肝炎穴

出现压痛在“两个加号”以内,说明目前肝功能基本正常。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学说中:“扶12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与直接”的理论。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在穴位上按压或滑动,已发现患者穴位压痛点,凹陷或结节,借以诊断疾患的一种

方法。

几年来,通过实践,体会到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据有方法简便,易于学习掌握和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的

优点。它即适合医院又适合农村、工厂、部队,即有力于平时也有力于战时。查出的主要反应穴位即是

诊断穴,也是对病人聚体治疗的穴位,而治疗效果如何,又是考验诊断准确与否的一个步骤。使穴位诊

断和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实践中初部体会到,用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诊断疾病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穴位检查时诊断正确与否的先觉条件。检查时要做到患者体位端正,肌肉放松,检查者取穴要准,

初诊要得当(特别是发现穴位有压痛时)必要时可进行穴位对比和比较,以便确定压痛等级;

2.分析诊断时,以基础穴为主,结合奇特穴位进行分析诊断,但要注意穴位压痛本身有一定的假阳性,

这种假阳性可能造成错误的诊断。

3.在对各种不同系统的疾病做分析时,以不同经脉的主要穴位为主,奇特穴为扶。但在临床诊断中有时

奇特穴确能起觉定起疾病性质的作用;

4.诊断结果可以为一种疾病,也许有数种疾病并存,但需分出主病和次病。一般反应最强烈(以患者自

身比较)的穴位用来诊断主病,而反应一般的穴位则用来诊断次病;

5.在临床适用节段可先用穴位诊断,然后在寻问病史,这样可以对照验证本法能否做出正确诊断,以便

从中发现问题,不段改进。

穴位压痛辨病诊断法虽经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但从各方面来说还是初步的。由于水平不高,必有不少缺点,

上代广大医务工作者批评指正,以便使它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6 腧募郄穴主症表

  以上诸穴,主治气管炎、哮喘、肺炎、结核、咯血、盗汗、胸痛、皮肤病、痔。
 
以上诸穴,主治肠炎、腹泻、便闭、腰痛、痔合。

 

心经

募穴:巨阙,前正中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
 
以上诸穴,主治心慌、心跳、心律不齐、心悸、亢进、贫血、疑病、神经衰弱、盗汗、胃痛、呕吐。


小肠经

募穴: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 寸。见前图

腧穴:小肠俞,屏第一骶后孔背正中线旁开1.5寸。

郄穴:养老,尺外侧腕后5 分处。
 
以上诸穴,主治脐下绞痛、腹胀痛、不孕症、白带多、遗精、疝气、腰痛、坐骨神经痛、耳病、视力减退、

近视。


心包络经

募穴:膻中,胸骨上,当两乳头之中间取穴。

腧穴:厥阴俞,第四胸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郄门,腕横纹正中直上5 寸,两筋间。
 
以上诸穴,主治心脏病、血液循环病、心动过速、神经衰弱、多梦、头顶痛、胸闷、癫痫。


三焦经

募穴:石门,前正中线脐下2 寸。

腧穴: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会中,支沟穴尺侧旁开1 横指。

以上诸穴,主治小便不利、泻泄不止、腹痛、水肿、遗尿、腰痛、胸膜炎、腹膜炎、耳鸣、耳聋、妇科病。


肝经

募穴:期门,脐上6 寸巨阙穴旁开3.5 寸。
 
腧穴:肝俞,第9 胸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中渎,内踝上7 寸胫骨后缘。
 
以上诸穴,主治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胆切眩晕、肝炎、呕吐、胃酸过高、

腰痛、不能俯仰、月经不调、烦躁、眼病。胆经

募穴:日月,期门穴直下肋当第7 肋间。
 
腧穴:胆俞,第十胸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外丘,阳陵泉穴与外踝之间,当腓前缘。
 
以上诸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胆炎、胃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关节炎、小儿麻痹。


脾经

募穴:章门,腋中线,当第11 肋幼肋前端。

腧穴:脾俞,第11 胸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地机,阴陵泉穴下3 寸。
 
以上诸穴,主治脾脏肿大、腹泻、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神经性呕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

肝炎、胰腺炎、出血性疾病、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肌肉关节痛。


胃经

募穴: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 寸。

腧穴: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梁丘,髌骨外缘上2 寸。
 
以上诸穴,主治胃炎、胃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腹胀、呕吐、溃疡病、胃痉挛、气喘、高血压。


肾经

募穴:京门,第十二肋骨幼肋端直下。

腧穴: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 寸。

郄穴:水泉,太溪穴直下1 寸跟骨上取穴。

以上诸穴,主治口苦、咽喉肿痛、心躁、足心热痛、发育不良、生殖泌尿系病、肾炎、阳萎、遗精、

遗尿、闭经、子宫脱垂、脱发、耳鸣、腰痛、小儿麻痹。


膀胱经

募穴: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 寸。
 
腧穴:膀胱俞,屏第二骶后孔背中线旁开1.5寸。

郄穴:金门,外踝下1 寸。
 
以上诸穴,主治遗精、遗尿、阳萎、肾炎、膀胱炎、尿血、尿频、月经不调、面色黑、不能平睡、恐惧。


呼吸系统疾病穴位检查

感冒:基础穴是肺俞,诊断穴是风门。

支气管炎:肺俞库房穴。

肺气肿:肺俞穴,痰喘(膺窗穴旁开1.8 寸)。

支气管扩张:肺俞穴,膺窗穴在乳头直上一寸。

支气管哮喘:肺俞穴,气户。

肺炎:肺俞穴,乌鳢。

肺结核:肺俞穴,结核穴(大椎穴旁开3.5 寸)。

肺门淋巴结核:肺俞穴,玉堂。

胸膜炎:肺俞,渊腋穴。

渗出性胸膜炎:肺俞穴,水分穴。

肺癌:新大郄穴,(臂横纹与 横纹连线中点偏外下五分),肺俞穴。

咯血:肺俞穴,印口穴(背部肩胛骨下角处)。

胸痛:肺俞穴,池颧(腕背横纹之中点伸指总肌腱桡侧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