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斗彩人物故事盖罐:高一学生如何准备高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23:08

        高一都快过去半年了,现在才提出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家长们发现,孩子自从上了高中,就被更牢地绑在了高考这架战车上,跟着学校,没有丝毫的自主时间。是作为学校的批量,还是要自我主宰;是逐流学校的分数,还是要实现自我飞跃。这确实是个大是大非问题。

        我很清楚,绝大多数家长是想在我这里找到应对高考的诀窍,即所谓“术”的东西。可我平常所谈的,多数是“道”的层面。我说,你不要太懒,耐下心来长长智慧,学懂了“道”,“术”就是你自己设计的事了。一个孩子一个样,外部的环境也不一样,在“术”上没必要,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自家的孩子,自家最了解,设计家庭教育的“术”,首先是你做家长自己的责任。

        有的民间教育家说,他只有“道”,没有“术”。这我不欣赏,这说明他连“道”也没搞清楚,他那个“道”是纯演绎出来的,不是通过教育实践升华上来的,他心虚,不敢拿出自己的“术”来。我要问,你在进行个体教育时,毕竟要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这就是你的“术”。为什么不能拿出来看看,是你心虚,你的“术”还不够水平。

      “道”和“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我这里除了讲道,还要揉进术术方法。但术这个东西是量体裁衣的。你首先要搞清楚应用此术的先决条件,不要照搬照套。衣服不合体,你改一改不就好穿了吗。要是你连改一改都不想做,我也就没办法了。我讲术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道的理解,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你融会贯通。

 

     (一)高中要有大计划

 

        在高一时就对准高考,无非就是要处理好长线和短线的关系。就是把长线的需要积淀的东西放在前期处理;把短期现抓就能解决,或是一些纯技巧的东西,或者是不到年龄不能开窍的东西放在后期处理。这是应对高考的根本之道。这一根本之道要在应考的每个家庭的长远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你不能指望学校,学校不可能量体裁衣地为每一个孩子制定一个长远计划,这事非得你自己拿主意,非得你自己干。

 

       经过了几年的初中学习,孩子们周旋于各种补课班,太累了。我不是一概地反对补课,但补课也要有一个原则,哪科不行补哪科,哪块太差补哪块。可有一些家长却把补课当成是万能的,能多补就多补,强科也补,他认为那样能好上加好,永远超前,永远超出,纯把补课当补药。我家有车啥班都上,我家有钱一对一辅导。殊不知,补药吃多了也有副作用。你补的都是应试的玩意,只能得到一时的分数,并不能提升个人学术能力。高考分数的来源,大部分靠的还是学术能力,少部分靠的才是应试技巧。钱在现实的社会或许什么都能买来,但不一定买来真实的教育。这是因为真懂教育的少,想真教育的更是少之又少。教育产业化,不为真理只唯“利”。

       我们孩子刚中考完了的时候,所有的好孩子几乎都上了全市那个最有名的数学老师的补课班,用一个假期突击一遍整个高中数学。这个班太诱人了,第一名师讲课,学完整个高中的数学课,永远超前,永远超出,彻底赢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是半夜排队报名,就和北京的新楼盘抢购差不多。

       别人问我为什么不去,我说我们没那个计划。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抢还抢不上呢,你还计划个球啊,人家很不理解呀。我说,市面上的补课班都是教应试技巧的,不培养学术能力,高考是要掌握应试技巧,但更重要的还是考察学术能力,严格地说是能力加技巧。高中还有三年呢,我们不能一开始就陷在技巧里,从长线来说应该是先注重能力的养成。主辅要搞清楚。

       我问孩子中考后的大假要干点儿啥,孩子脱口就说“上补课班呀”。呵呵,我晕!我比总理还坚决地说,咱不上补课班,我是问你自己想干啥。他说,要看看我平时收藏的闲书。小学的时候有些书看不懂,初中的时候又没看几本,这回要过过瘾。我说,我的收藏对儿子开放,随便看吧。当时相对来说,孩子的数理化生都是非常强的,我们为什么不进一步积淀语文能力呢。而真实语文能力的获得,只能是更加广泛的阅读。这在补课班里是没法办到的。

我的观点是,能够自学的,就不要去补课。自学虽然当时看着慢了点,但其领会是深刻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一味地补课,就有些急功近利。但我也不完全反对补课,你要补的恰当。好的家庭条件,为什么不利用呢,为什么不一对一呢,但要多少留出点自学的部分,留出一点打造学术能力的空间。

 

       英语怎么办。我觉得要想高考最后得高分,光跟着学校不行,要有自己更加严谨的学习计划,计划要细到天天干啥。英语学习不靠高智商,靠的是贵在坚持,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雷打不动。你自己要学一套教材,高一高二更要勤用功,高三总复习时就可以缓缓劲儿了。高三要参加自主招生,到时你“北约”、“华约”、“工联盟”地各处赶考,一切节奏都乱了套,英语水平就很难提高了。到高三还死攻英语,就不好进名牌大学了。

        英语和其他学科不同,不需要很强的学术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个熟练工种。有的孩子喜欢自学,有的孩子喜欢跟班。我在这个问题上,观点没什么偏好。自学、补课都可以。

        英语的学习也要搞好积淀,要多泛读、多泛听,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和补课班的单词和语法。

       高考语法有个顿悟的问题。许多真正英语学得好的孩子,开始时语法反倒不好,这或许是他读的多,他所接触的语言现象就不只是老师黑板上的几个例句了。好些语言现象用语法不好概括,这样他就失去了学习语法的兴趣,失去了用语法对语言进行生搬硬套的“能力”。有一个家长和我说,她的孩子英语基础好能力强,小时候学的都是真英语,上了高一测高考卷就能对80%。我说,孩子基础真的不错,但孩子在整个高中阶段或许会遇到一个怪现象,就是孩子不管怎么努力,其成绩只在80%---85%的正确率之间徘徊,题浅了上不去,题难了也下不来。我把这种现象叫做“真英语的困惑”。只有高三的后半期,随着他对应试体系的深刻理解,他对高考英语语法问题才能自然顿悟。谁都想得到这个顿悟,但这个顿悟有个先决条件,就是高一高二勤积淀,勤用功;到高三的时候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专心领悟应试体系,研透出题人的心理。

 

       关于数理化生,你可以计划给自己开几个“研究班”,哪块不行就研究哪块。研究的范围不要局限于高考,要根据自己当时的兴趣适度展开。不要太“近视眼”,不要怕研究的某些部分高于高考,高于高考就容易占领高考。高考用不上,但能力上去了,自招会用上的。问题展开以后,你或许会看到新的制高点,站在上面就可以总括全局了。这样的研究历程对其一生,对其自招考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心静利研,最好是利用假期闭关几日。知道高中期间什么时段最金贵吗?不是老师讲课的时候,而是自己研究的金色假期。

       我当年准备高考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都是自己搞的,家长什么也不懂。我是一个真正的文科生,是喜好文,而不是学不了理。我的高三全年复习计划,开始就是一个长长的北方寒假,将近有50多天。当时是考五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各100分。我先复习哪一科?我认为我的语文不是一年两年积累的,我的作文都是考场之中提笔就写,从不背范文美句的;我的地理基础也非常好,知识面极宽;历史和政治当时全靠背。那唯一长线的东西就剩下数学了。我闭关50天,除了每周到电影院看一次电影之外,就是在家研究数学。从平面几何开始研究,一直到代数,一直到解析几何。难度不局限于高考。最后,我的数学实力是文科生里最好的,放在理科生里,全县也能排第三。当时没有自招,我学得有点儿过了。但就是当年的数学研究,给了我一生的逻辑思维。你要是个纯文科生的话,大计划里不妨先侧重数学;你要是个半路出家理转文的,就要多看点闲书了,不然将来的自招你是过不去的。

 

      (二)家长如何帮孩子的忙

 

        这要看你是属于哪个层次的家长了。

       没学历的家长,平时不能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除了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现在的孩子不是缺少压力而是压力过大。这些压力来源于老师、学校和其他社会环境。你们就不要继续加压了。只有你们心态平和,孩子才能轻松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他们能够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因为每次考试学校都要排名。其实这就是无知加自以为是了。要想真正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你自己首先要懂得孩子的高中全部知识,甚至会做习题;要勤于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三天不沟通你就不知道他学到哪里了;要在孩子学习的进程中,你对他的学习内容、辅导资料、补课班都有一个超前的了解;随时和其他家长保持联络,以利真实的横向比较。你要是满足了这四个条件,就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了。

 

       有学历的家长就应该做好孩子的人梯。现在的大部分清华北大学子,都不是纯粹个人努力的结果,都或多或少地有家庭的给力。你说现在的孩子,还有自己研究考纲的吗。都是学校的老师或教研组研究,学生只管做题。我们当年高考,都是自己研究考纲的。要是自己研究考纲,就会对高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道哪里考的难,哪里考的易,也便于掌握出题人的心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纲就是法律文件哪。但你陷在题海里,有这个时间吗。我知道一个家长,女儿在北大自招时落选,当时为了竞赛争取保送资格,没有顾到其他学科,班级排名已经到了二本线。可这是个有学历的妈妈,就在还剩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亲自和孩子共同研究考纲,亲自到书店全天候地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教辅,最后孩子是通过高考进了北大。这位母亲说,才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要我说,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合两人之力完成的,她得到的相对时间应该是九个月,九个月备考北大,时间足矣。

 

      (三)课不好听怎么办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课不好听的情况,就是名校也不例外。名校的孩子智商也高,也就是那几个有名的老师,他们听起来或许有趣,但在高一高二是不会给你配备满额名师的,到了高三重点班才可能配备满额名师。

       我上面提到的考入北大的孩子,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呢。她不像大多数孩子那样,不听课,去做练习册;而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翻教材玩,互相对照加深认像。

       我孩子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当时是告诉他,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就当他是在放录音机,你把“录音机”里的内容和你掌握的知识脉络(或者是教材上的文字)对比着玩,就当他领着你进行精确复习了;千万不要不听课,去做别的练习册。

 

     (四)考试的心态要早练

 

       考试的心态不是靠孩子自己就能练出来的,这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从小学一直说到中学,说考试的成绩和心态有关,要孩子有一个定性,考场才能正常发挥。“心态”本来应该是个心理学名词,心理的东西是可以转染的。你老师成天在那要分,你家长也成天在那问分,孩子能有个好心态吗。老师和家长全都得了焦虑症,孩子能不焦虑吗。

       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家长,是告诉孩子“把考卷当习题做,树立考卷是用来考察知识漏点的观念”。记得我们当初也是这样告诉孩子的,原话都基本一致。但这对多数家长来说,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要真正用这种理念去成功打造出自己平和的心态,要怀着这种平和的心态,亲自拿着孩子的考卷,帮助孩子分析知识的漏点。心理的东西有时是有气场的,你什么都不用说,孩子就知道你的心境。

       我要强调的是,考试心态也是个长线的东西,要早练,要在高一高二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