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王贵军:论彭德怀及其与党内斗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3:08:39

        论彭德怀及其与党内斗争


        直至现在,在评说中国革命史的时候,对于彭德怀的作用都严重低估了,应该说,在共产党1935-1976年这40年间,彭德怀即使被打倒,也是党内除毛泽东外最强的存在,正是由于彭德怀的强势存在,成就了很多人,如周恩来、(此处被屏蔽),也毁了许多人,如刘少奇、高岗、林彪。
   长征中遵义会议之后经过短时间的权利变动,在中央即形成了以毛泽东主党、彭德怀主军的毛彭轴心,现在许多人喋喋不休的毛彭矛盾,其实在中央层面仅仅存在于遵义会议后到一四方面军会师这2-3个月之间,那时主要是作为党的军事领袖的毛泽东与红军指挥核心彭德怀的矛盾,也牵扯进了林彪、刘少奇等人,但是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的作为让毛彭斗争彻底转为毛彭合作;毛泽东明白,在共产党这个党指挥枪的政治集团内,毛泽东在红一方面军的军事领袖地位不能助其实现政治抱负,如果他不取得党内政治优势,将长期陷于红军内部纠纷中;而作为红一方面军军事核心的彭德怀,虽然与毛泽东存在军事上的各种矛盾,然而在政治上却是其最忠实的支持者,将军事权利交与彭德怀,不仅可以使毛泽东可以摆脱日常军事指挥中的各种矛盾,还不会丧失军队的政治领导,而且彭德怀崛起后还会成为毛泽东政治上的强力支持者,所以红一单独北上后,彭德怀迅速取得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前敌总指挥等最高军事指挥权。而彭德怀之所以与毛泽东联合,则是由于他们二人在土地政策中的高度一致的政治态度,其实相对于军事,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对于彭德怀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对于彭德怀而言,所谓救国、进步,核心就是解决农村问题、农民的吃饭问题,而毛泽东就是彭德怀所知唯一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农村问题的政治家。
   毛泽东不是彭德怀的政治敌人,是彭德怀的政治导师,他们的政治立场相同,心心相映,自从解决了两人军政分工后,两人没有再因为政治立场发生冲突。
  
  彭德怀的政治敌人是刘少奇,本来在毛泽东上台前,彭德怀和刘少奇并没有冲突,但是几乎在毛泽东上台的同时,两人就成为了死对头。起始责任在刘少奇,会理会议前的信虽然刘少奇是有责任将三军团的意见反映给中央,但是由于他在红军的时间太短,根本不了解毛彭此前的恩怨,实际上是给毛泽东的政治对手提供了炮弹;这个冲突虽然毛彭之间很快揭过去了,但是彭德怀与刘少奇之间仇恨却形成了。
   其实直到1958年,在刘彭之间都是彭德怀占据优势,这个优势的取得,分成两个阶段:在七大之前,由于毛彭之间军政分工明确,彭德怀以军事实力支持毛泽东统一党内,毛泽东以政治优势支持彭德怀统一三军,互相紧密配合,作为党内一般(此处被屏蔽)的刘少奇根本动不了彭德怀,刘少奇完全处于被打压状态:首先彭德怀通过推行王明路线将刘少奇排挤出北方局(彭德怀被打倒后在八路军时期执行王明路线始终是其一大罪状,但是毛泽东并不重视此事,因为毛泽东知道这只是为赶走刘少奇而挑起政治斗争而使得花招而已),再是全力打压刘少奇去华中新四军发展的努力,限制刘少奇、饶漱石提拔粟裕的企图。华北座谈会由于彭德怀大意,被刘少奇、康生围攻了40天后(据毛泽东在庐山会议的说明,彭德怀本来不在整风范围,也是免检的,是彭德怀自己提出对自己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彭德怀才发现刘少奇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于是做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政治决策:支持周恩来(经过整风,周恩来已经声望大减,但是周恩来的传统声望还在,作为横跨军政两方的长期党内核心,却又缺少硬实力,是毛泽东和党内其他人均可接受的人,保留周恩来的位置,也是刘少奇等人无力阻挠的)。这时就发生了毛彭周的三人合作责任的谈话,这是一个决定历史走向的谈话,实际是对当时共产党权利分配的一次谈判,再次明确了毛泽东对党的领导,彭德怀的军事统帅地位,还第一次给周恩来确定了未来行政首脑的位置。当时对于毛泽东而言,兑现周恩来的总理位置还是遥遥无期的,这个安排只不过是对现状的确认而已。但是这虽然不是周恩来的胜利,却是刘少奇的彻底失败,自此后,刘少奇在党内彻底定位于毛泽东的党务接班人,势力只能在党务系统发展,由于毛泽东是党务一把手,刘少奇到死也没有一片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始终受到毛泽东的限制。
  
  七大之后,刘少奇知道已经不可能再向军内发展,于是党内安静了几年,大家都忙于解放战争;在双方矛盾缓和这段时间,刘少奇接班人地位稳固,彭德怀与毛泽东商定其在全国解放后从事地方工作,放弃军权,向刘少奇放弃了抵制,保证其顺利接班。由于刘彭矛盾的缓和,彭德怀在此时党内排名也快速上升(彭德怀希望从事农业工作,有许多事情反映,直到庐山会议后毛泽东还让杨尚昆征求其去主持农业工作的意见,如果不是杨尚昆的抵制,可能另一个全面主持农业工作的强势农业部长又出现了)。
   但是朝鲜战争破坏了这一切,由于高层对参战意见不一致,最终毛彭联合,强行通过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当抗美援朝胜利后,彭德怀又回到军队的核心,这不是什么酬功的问题,这是直接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在急需从苏联引进各种军事装备的50年代,由于抗美援朝在苏联有着崇高声望的彭德怀在与苏联打交道时更方便、主动。(其实真是如有人所说粟裕、林彪去了朝鲜且取得胜利,彭德怀很可能就不是元帅了,军委交班可能顺利的多。但是那是不可能的,由于决策是毛彭直接推翻政治局大多数意见强行通过的,这就不可能再派其他人入朝了,即使林、粟愿意去也不行。)
   彭刘冲突的再次激化是高岗问题,高岗本来是毛泽东、刘少奇全力提拔以顶替周恩来国务院位置的人,由于高岗中央没有渊源,作为调和刘彭矛盾的需要,毛泽东将高岗推荐给彭德怀,形成彭德怀推荐刘少奇提拔的高岗代替周恩来的局面,然而在此关键时刻,彭德怀巧妙的将高岗的个人目标转移到了刘少奇身上,刘少奇部署的第一次倒周计划闹了个惹火烧身,彭德怀并不想挑战毛泽东的底线,于是高岗被抛弃了,这个过程毛泽东是清楚地,所以有高饶联盟是彭高饶联盟的气话。
   此后,毛泽东再次做出协调双方矛盾的部署:将彭周支持的(此处被屏蔽)任命为总书记,进入党务系统,而刘少奇支持的粟裕则出任总参谋长做军队的接班人;两人的矛盾暂时缓和,刘少奇转而向行政部门扩张,终于将周恩来逼到1958年提出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就在此时,那个一辈子与刘少奇捣乱的彭德怀同时提出辞职,表示出与周恩来同进退的态度,迫使书记处做出挽留周恩来的决定,不仅如此,还将刘少奇安排接掌军队的粟裕直接逐出了军队。这时,刘少奇终于明白,不打到命中克星彭德怀,毛泽东在世时自己永远无法取得独立的发展空间,于是庐山会议发生了。
  
  整个庐山会议过程其实十分清楚,不过有人有意将大家往毛彭矛盾上引,其实庐山会议从最终结果看,取得胜利的只有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三败俱伤:由于毛泽东长期不管军事,彭德怀倒台严重影响了其对军队的控制;而消灭了彭德怀的刘少奇等人还没有来得及稍事庆贺,三年自然灾害就重创了刘少奇的党务系统,刘少奇还没有来得及向军队渗透,就被军内不同的派系斗争卷入,直至灭顶,再无力挑战周恩来;彭德怀却彻底结束了政治生命;由于周恩来在三年灾害的表现,不仅彻底巩固了他对国务院的控制,而且作为彭德怀所全力支持的盟友,彭德怀倒台后所遗留的军事影响也为周恩来所继承,所有一切,与周恩来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智慧与实力相结合,到了1962年,彭德怀所保护、提拔的周恩来、(此处被屏蔽)集团彻底掌控了党、政、军各项权利,四处树敌、权利基础空前缩小且已经再无恢复可能的刘少奇也走到了政治生命的终点。
  其实仔细分析毛彭刘周各人的作为,都不是为了自己争权夺利,他们一旦当认为自己可能危害党的利益时,都能自觉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然而他们却始终不能解决他们直接的矛盾冲突;不论任何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其实也只能如他们一般选择:对于毛泽东来说,由于共产主义革命所与生俱来的性质,如果要长期保持其革命性质,必须有高超的理论水平的思想家来提供实践的指导,而刘少奇是当时党内高层唯一的选择,只要刘少奇还能1.理论可以指导革命2.可以保证国家稳定,毛泽东必须支持刘少奇;后来刘少奇失败后毛泽东选择的是张春桥,但是他们的问题却都是没有接手天下的实力,而且错误的与所有实力派都产生对立;而刘少奇在接班人位置上,必须强化自己的实力,不论有无野心,仅仅为了和平接班,也需要扩充实力,但是对于第一代领(此处被屏蔽)的刘少奇,却没有等待障碍人物自然消失的空间:他与军事领(此处被屏蔽)彭德怀、行政领(此处被屏蔽)周恩来同龄,而且身体条件甚至还不如后两人,和平过度也受到强力抵制;而对于彭德怀、周恩来来说,他们并不反对刘少奇接班,其实都有让出权利的举动,但是,特别是对于彭德怀而言,他的使命就是为党看好军令,不能让党内各种政治势力染指解放军,如果中央决议批准他下台,他不会反对,而没有明令的私下插手军事事务,则是坚决不允许的。
  经过10年的大动荡,共产党内最终没能再出现一位毛泽东式的具有超卓政治理论水平和卓越实际工作能力的接班人,作为毛泽东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出现了:作为彭周继承人的陈云、(此处被屏蔽)为代表的行政工作人员取得了最高领导权,共产党的建党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革命的色彩淡化了,随着社会生活变迁终于成为执政党。共产党还会再出现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吗?
  
原帖来自于网易社区:http://club.163.com/viewArticleByOldUp.m?boardId=personality&articleId=personality_122a4f60410004f_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