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宏觉寺图片:豫让篇(一)——月亮代表我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9:47:42

豫让篇(一)——月亮代表我的心


历史上的豫让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太史公《史记》中对他的评价是: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方孝孺《豫让论》对他的评价是:钓名沽誉,眩世炫俗。
带着这两种评价,我们来看豫让,这位仁兄刺杀技术不咋地,但自残的功夫堪称一绝。
豫让生卒年不详,晋国人,他主要活动在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前后,生活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背景下。
三家分晋,简言之,是这么回事。
智伯,名瑶,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他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范、中行二氏被逐,四卿并峙,赵简子专擅晋国大权,是时六卿倾轧攻伐,兼并斗争,以范、中行二氏的失败,晋国政治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赵、魏、韩、智四家并立,这样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平分秋色,反正谁也吞并不了谁,相互牵制,共同执政。二是一强崛起,吞并其他三家。以智伯勇毅的性格,他选择了后一种结果。赵简子辞世,赵氏气焰暂熄,智伯很快便驾凌韩、赵、魏三宗之上。晋国的政治形势原来是四家对峙,现在变成智氏独强,赵、韩、魏三家稍逊一筹。
人的野心是在不断的膨胀的,膨胀的条件是你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朱元璋最初要饭的时候,食不果腹,温饱问题尚没有解决,那时候他压根没有夺取天下的远大抱负。所谓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也。智伯展开鲸吞其他三家的政治抱负,可惜没整好,被后起的简子之子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把他给灭了。
智伯身败名裂,三家瓜分他的地盘,奠定了战国七雄中赵国、魏国、韩国的原始版图。
豫让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最初他在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夫手下打过工,没什么名气,一直默默无闻,有你是五八,没你也是四十。价值不太大,这能说明什么?是怀才不遇,还是没有被慧眼发现。香港导演王晶说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或许说的有点偏激,但用在豫让的身上比较合适,后来事实证明他发的简直是探照灯的强光,光耀后世几千年,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津津乐道。
怀才不遇和容颜凋零同样是悲哀的。豫让很痛苦,难道是我不行吗?不是,英雄有时候只是缺少一个机会。智伯给了他这个机会。
豫让跳槽到智伯旗下,受到了国士般的尊重。(去而事智佰,智佰甚尊宠之),豫让很感激,看来离他绽放人生的第三春天不远了。
最初他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时没被重视,为什么智伯突然对他非常好呢?原因很复杂,但我觉得也很简单。
人类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有时就是这样的,当你看见一个陌生人,直觉告诉你,能和他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有种相逢恨晚之感。反之,有些人天生就长着颗尿壶脑袋,看一眼就有上去狠狠踹一脚的冲动。我就曾经见过这样的人,也勇敢的踹了他一脚。人类的感情有时很难用常理去看待,智伯和豫让就是王八看绿豆——对眼儿了,你有什么办法?任何圣贤伟人对此都毫无办法。
这是豫让人生得意的一遇,也是他悲剧的开始。
智伯一眼便看出豫让是个人才,这个人很不错哦!抢个劫,放个火,踹个寡妇门,只要我一声令下,他完全能干的出来。
《左传》对智伯性格特点概括为:贪而愎。
一个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逸、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集所有人格优点于一身的高官能对籍籍无名的豫让另眼相待,这是非常难得的,至少说明了智伯懂得用人之道。后世很多领导都具备这一点,将用人之道发挥到极致的当属汉高祖刘邦。
豫让被尊为国士,更是每晚以泪洗面,感激涕零。啥也别说了,我只能用行动报答老板对我的情谊。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智伯没有灭了人家,反背人家给灭了。
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赵襄子(赵简子赵殃之子)最恨的人就是智伯,他们有仇,在晋出公十一年伐郑时,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出征,他酒醉之后,强灌赵襄子喝酒,还动手打了赵襄子。非但没给人家赔礼道歉,反而向赵简子建议,废掉赵襄子的世子身份,致使赵襄子与智氏结怨很深。
后来,智伯强盛之际,公然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顾虑智氏的强盛,不愿公开与他作对,打不起,还躲不起吗!躲不起还给不起吗?给你吧!也没有几根垄儿。及至向赵氏索要蔡、皋狼之地,智伯却碰了钉子,赵襄子充分发挥我佛大无畏精神,郑重的告诉智伯,天下不是谁都怕你,我赵襄子从来不惯菜。由此引发了一场惨烈的大战——晋阳之战。
智伯率三家联军围攻晋阳。智伯占有主动权,但是未能攻克,又引晋水为助,水灌晋阳,城中顿时变成一片汪洋,可苦了城里人,“沉灶产蛙”“悬釜而炊”,又没有粮食,怎么办?竟是“易子而食”。那些惨不忍睹的景象,赵襄子不会忘记,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对灯发誓必要灭了智伯。最后赵襄子挺住了压力,反扑过来,联合韩、魏灭了智伯。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它的道理。
豫让没过上几天小康生活,就被无情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无所依傍。
树倒猢狲散,老板都死了,还呆着干嘛?为他收尸吗?
赵襄子不会让你收尸的。
赵襄子这个人比较记仇,他若是仇恨一个人,便是你死了也不会得到安息。
割下智伯的头,给我当酒杯。(漆其头以为饮器)谁让你当初灌我,这回拿你脑袋当酒杯。这若是军令的话,可以说是最残忍的军令之一。
赵襄子也比较善良,没拿他脑袋当尿壶就不错了。
豫让跑了(遁逃山中),逃到一处山林中,事情发展到这里,等待豫让的也只能是落草为寇,当个强盗,那也是一份比比较有钱途的职业,可是豫让没有这么办。他喟然长叹说出了一句传承千载的经典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智老板待我不薄,是我知己,他既然死了,尸身还遭人亵渎,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为他报仇。用以报答智伯,便是死,也无愧。”他说的斩钉截铁,谁都能看的出来他要为智伯报仇雪恨的决心。这是豫让最初的想法,他要不惜一切代价为智老板报仇,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可后来他的思想高度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豫让很聪明,更名改姓,换了个身份证。不知经过什么途径混入赵家,做了一名卫生间保洁员。豫让身怀利刃,时刻不忘刺杀赵襄子。“赵襄子便秘挺严重!好几天没来,我就不信你不上厕所,憋不死你!”赵襄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百忙之中到人间最美好的地方前来视察工作(襄子如厕),顺便为赵国的农业生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此,意外发生了……

豫让篇(二)——月亮代表我的心


赵襄子灭了智伯也怕被刺杀,当初他也干过行刺的事,把他姐夫代王干掉了,所以上厕所时都带着侍卫。赵襄子是久经沙场的人,想当初浴血奋战差点没牺牲,他如同狂野的猛兽般对周围潜在的危险洞察秋毫。他凭直觉感到这里危机四伏,他警觉的对侍卫说:“这里有杀气。”
侍卫左右环顾,没觉有异常,心想不对啊!这里只有臭气才对,哪来的杀气?
领导就是不一般。
侍卫忙找来保洁员询问,才知道是智伯的属下——豫让。豫让面对侍卫的明晃晃的尖刀,面色不改,厉声喝道:“我豫让,就是来杀你的,替智伯报仇。”说的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大不了死这里,反正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左右侍卫欲诛之。
赵襄子是个明白人,他很佩服豫让,精神可嘉,可惜实力不济。“他是义士,以后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无继,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理所应当,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放他走……”
宽恕了别人,便也解放了自己。
——宋丹丹
豫让因为赵襄子的宽恕,既往不咎,免得一死。
赵襄子放了他,或许是对他行为所感动,在那个时代臣弑君、子杀父、跳槽换老板的事情多了去,能出现个豫让,可叹可贺。赵襄子或许也有收了他的心思。可是豫让没有,他一次不成,又想出了另一种极端的方法。
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翻译过来是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一般。吞火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看到这里相信谁都会蓦然一震,心惊肉跳。我们吃饭都被烫到过,也噎到过,滋味不好受,人家豫让吞的那是火炭,硬生生的把声带烫坏,致使声音嘶哑。方孝孺在《豫让论》中评价他是“沽名钓誉眩世炫俗”。就算是豫让有“沽名钓誉”之嫌,那这沽名钓誉的方式想来也太惨烈,太悲壮了些吧?你吞火炭试试?别说吞碳,囫囵吞枣都很困难。
诞生即死亡——鲁迅在评论某些著作毫无意义时说的话,或可给人一定的启示。
不知豫让吞炭那一晚是怎样过来的,他还能活着真是个伟大的奇迹。
于是豫让沿街乞讨,沦落为丐帮成员。他这幅尊荣,连他媳妇都不认得他了,世上最亲的人都不认得自己,那一刻豫让的心情是何等的悲凉?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体会得到。
幸好他朋友还认识他。(其友识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X兄”,这句话很有其道理。
他朋友说,“这不是豫让嘛!咋混成这样了?”豫让缓缓地点点头,“是我!”他朋友哭了,哭的很伤心,很悲怆。“你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刺杀不成,何苦把自己糟践成人不人鬼不鬼的?凭你的才能,去投靠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你的,到时候在刺杀,不是很容易吗?像你这般戕残身体,想要刺杀赵襄子,岂非是难上加难?”这位仁兄说的有他的道理,不就是要刺杀赵襄子吗?做事讲究点策略,岂不更好,何苦来的呢!
豫让有他的原则,“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君的臣子感到惭愧!”(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此际的豫让刺杀赵襄子不太可能,所以他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除了给智伯报仇,我还要做个表率,做个榜样。
豫让又一次伏击赵襄子,这是他生命的终结,也是光辉的开始。
赵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经的桥下。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豫让不是为了爱情而来,他是为了刺杀来的。可能是他杀气太重,马都被震惊了。赵襄子敏锐的感到一定是豫让。不出所料,果然是他。
惊,是震惊的惊。赵襄子震惊了,这还是豫让吗?怎的变成了这样?他的心里蓦然一震,为之感慨。豫让啊豫让,何苦呢?赵襄子有些愤怒,我都放你一次了,一二再而三,你还没完没了了。(乃数豫让)“豫让,曾经你在范老板、中行老板手下干过,智伯把他们都灭了,你为什么不去替他们报仇?反而智伯死了,你却一二再而三,处心积虑的为他报仇,你怎么解释?”
豫让解释的很简单:“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我自然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士为知己者死,赵襄子明白了这句话,他被豫让的行为深深地感动流泪,“你为智伯报仇的事迹天下皆知,你都火了半边天。我也放你走了,足矣!你自找死路,今日说什么我也不能在放了你。”
豫让大义凛然,面无惧色的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我知道我活不了,我只求您一件事。”
什么事——
“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便是死,也无憾。我不敢指望您能答应我,但我还是要说出我的心里话。”
赵襄子这等聪慧的政治精英,亦为之感动,脱下衣服,给了豫让,那是发自内心深处对他的尊敬与佩服。
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衣服。大声喝道:“我可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在说出这句悲壮之言后,饮剑自刎,结束了罹患磨难的一生。
自杀那天,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如果是沽名钓誉绝对骗不了赵国的志士,因为他们都不弱智。
他没有匡扶济世的才干,做事也不讲究策略,沽名钓誉也好,眩世炫俗也罢,豫让不是个成功的杀手,却是个出色的刺客。今天的豫让桥上依旧行人如织,车水马龙,千百年来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解当年国士心。
                               ——唐朝•胡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