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杆树图片:人美版小学9册美术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4:45

第一课    肖像艺术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及形象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动态变化的特征及动态线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画人物动态时,如何掌握动态的特征及其速写方法。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人物动态速写印刷品,范画,动态速写过程图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大师的作品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常规。

  二、讲授新课。

肖像艺术重在传神,“以形写神”是我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经验。形指的是人的外表;神指的是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要想把二者都刻画出来,首先要抓住神,既要表现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同时也要抓住人的外部特征。我们欣赏肖像艺术就要特别注意艺术家是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的。

(一)、出示教师的动态速写范画让学生观看,接着向学生讲解速写的涵义。

速写是有记录生活,为创作准备素材之用,也是绘画的一个门类,这要求以迅速、概括的方法描绘对象,通常是用简洁的线条来记录各种形象和动态的。

(二)、根据教材分析,讲述人物动态的运动规律和动态速写的基本方法。

人的动态千变万化,这些变化都是由头、躯干和四肢的屈伸及摆而形成的,如颈、腰、肩、肘、膝等主要关节,每个关节的转动屈伸均有一定限度和范围,在活动中人体的重心经常移动,身体的不平衡与平衡相互交替,这就形成各种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

速写就是要用较短的时间把人物的动态特征准确的描绘下来。

(三)、挂出教师预先绘制的动作速写过程图,并用粉笔在黑板上作示范,使学生明确速写过程(从动态线开始,然后再画其他,从整体到局部)。在示范时,注意向学生讲解人体的各部分的基本比例运动规律和袋子体重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人体比例及速写步骤。

四、学生速写。(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察掌握人物动作的大势早,经过分析找出动作的重心、支撑点和动作特征的动态线,然后在画面定位,用简括的线条轻轻勾出,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分组互画,每组选一个同学为模特儿,供同学写生。速写时间为20分钟。

五、讲评:

抓住动态的表现作重点讲评。

九、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2课、画人像

一、教学目标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对特征的社会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三、教学难点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四、教学理念

     本课是开学第一课,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具有各种特征的人物肖像画和摄影作品以及有关人物肖像描写的其他材料(如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教师事先把学生准备的自己的照片收集放在一个小箱子里)
   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 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刚进初中,有些同学不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画人像)
 二、描述特征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蒙娜 · 丽萨》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达 · 芬奇、《蒙娜 · 丽萨》
   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看达 ·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并作简单的介绍。
  2、《凡 · 高自画像》
   出示艺术作品
   学生观察、体验、讨论、猜想人物特征
   教师简单介绍凡高,增加学生对凡高及其作品的认识。
   学生说说特征,教师总结。
  3、毕加索的人物肖像画
  4、现代版的《蒙娜 · 丽萨》
  5、 探索
   比较刚才所看的作品,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又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讨论、猜想。
   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时,我们应该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表情
  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简介)
  A、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B、人体结构——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脸,感觉一下自己的肌肉和骨骼
  出示人体肌肉和骨骼图
  总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下节美术课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还要去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第3 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

四、教学理念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应多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尊重他人的品质,以合作学习、自己学习为主,学生要以描绘为主,其表现方式为辅,重视自我评价。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网上搜集的各种透视现象的图片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是绘画中的术语,可以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根据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平面上用线条来表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按天点的不同分为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和斜透视。空气透视研究和表示空间距离。

(2)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由近到远除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疏密、色彩)

三、指导学生作画

1、先找到消失点

2、画几条典型的透视线

3、按近疏远密的、近出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4、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 的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  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2、  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  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  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  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  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  布置课外写生练习,描绘各种体现透视现象的画面。

8、  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

十、教后反思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第4课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能发现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五想的能力,时绘画作品更真实。

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运用到绘画中,使描绘的现象更真实。

三、教学难点

绘画实践中运用所掌握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同学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理念

     本课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表现。教学生用尝试的学习方法去进行创作,教师给于适时的点评。

五、教学准备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教学资源: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书中的范画,你有什么体会?

师: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讨论

(1)   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二、新授  

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的气势。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中的杰作。《维鲁维斯的人》时达·芬奇在和罗马建筑师维鲁维斯研究人体比例所绘,用以说明人伸张四肢和立正时,应当是圆形和正方形的比例关系。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首都巴黎,建与1163年。它正面每一层的高宽比例是按黄金分割律设计的,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效果协调统一,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的建筑。

今天,我们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它有助于我们探寻美的奥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

小资料:把一条线条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因这种比例在造型上比较美观而得名。

四、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第二课时  

1、 讲评上节课作业

透视现象是否正确?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的规律是否正确的运用在图画中。

用美术中的比例关系表现花瓶                             

2、 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 这些透视现象你能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吗?

4、 选择简单、典型的场景通过写生让学生描绘。

5、在绘画上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处的色彩颜色亮一点、鲜艳一点,远处的颜色灰暗一些。

6、 学生做画老师辅导

7、欣赏课本中的古瓶,挑一件你认为造型美的,从比例的角度分析它设计成功的原因。学习它们的比例关系,设计一个好看的花瓶。

8、 作业展评。

九、板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宽远窄

十、教后反思

   把一样的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有的理解的不深刻,所以在画作业时,表现物体的前后的尺寸不是很明显。五年级的学生对这个透视问题,理解的不到位,我们可以慢慢的引导,使他们对这一概念更好的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中。

第5课        偶戏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爱好,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

儿童的喜爱。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5课偶戏

2、讨论交流

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

互相交流一下。

1、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

2、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

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

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

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

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

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

赏它们的装饰。(放录象)

第6课提线纸偶

教学目的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

示,并发表己的创作意图。人美版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重点

纸偶的装饰。人美版第九册教学设计 第6课 提线纸偶

教学难点

纸偶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彩纸、各种各样的纸偶提线纸偶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

二、新课

1、出示小纸偶,问,它是用什么材料装饰的?

它是用什么方法装饰的?(板书:方法)还有一个问题是考考你们聪不聪明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把它装饰得更好吗?

2、课件展示: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用五颜六色的糖果纸装饰,用粘、绑的方法。用彩色的易拉罐装饰,用剪、贴的方法。用五彩的毛线装饰,用编、缠、粘的方法。

3、讨论:你们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材料:布、电线、包装纸、棉絮提线纸偶

方法:绑、粘、剪贴、编、、、、、、。

三、小组合作

请与小组同学合作编个故事,进行角色分工后,提线纸偶用各种彩纸制作纸偶,并准备简单的背景、道具。然后,演给其他组的同学看。学生表演纸偶戏。

四、小结 

让同学们用互评的方式评出优秀小组。

第7课    《动物的脸》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魅力。学习用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三)教学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

准备:欣赏图片、绘画材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教学

1、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猜猜是什么动物?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啄老鼠,白天睡大觉)

(猫头鹰)

二、深入教学

1、看课本P14页,说一说猫头鹰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哪部分的特征最突出?最能体现出猫头鹰的特征?

2、猫头鹰的照片和画家黄永玉的国画作品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国画作品中的笔墨有什么特点?

4、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5、你认为哪种用笔最能表现猫头鹰的羽毛?其他的用笔又可以用来表现猫头鹰的哪些部位?

三、绘画练习

1、教师示范讲解,肯定学生之前的思考回答,并作补充。

2、现在请同学们用国画的表现方法来画猫头鹰,想一想猫头鹰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可以怎么表现?用什么用笔表现最好?

3、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一、作业点评

(出示几幅上节课学生画的国画猫头鹰)

1、你觉得哪幅作品画的好?为什么?

2、教师总结,并强调国画的用笔必须体现动物的特征。

二、导入新课

(出示几种动物的脸部图片)

1、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这些动物的脸的外形特征。

三、深入教学

1、你准备怎样用国画中的笔法来表现这些动物的脸?按什么步骤?

2、现在请同学们选其中的一种动物,用5分钟的时间自己探索一下怎样才能最好的表现出这个动物的特征。

3、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探索出的成功的经验?

4、谁还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5、老师总结并用学生探索的方法作示范,在示范时作补充和强调。

四、绘画练习

1、请同学们选其中的一至两种动物,用国画的形式大胆表现动物的脸,突出它的特征。

2、教师巡回辅导。

五、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一、作业点评

1、请同学们说一说哪幅作品画得比较好?为什么?你觉得如果怎么改下可以更好?

2、教师点评总结。

二、导入新课

1、有同学去过动物园吗?能给大家说一说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呢?这些动物的脸有什么特征?

2、今天我们来创作一幅《动物大家庭》的国画作品,你可以把你喜欢的动物像我们拍全家照样的构图画成一张大照片。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画一幅大画。

3、在给动物画全家福之前,我们先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上两节课自己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4、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或补充?

5、谁来总结一下?

6、现在我们先在黑板上用刚才总结出的经验和方法来试着画一幅“动物大家庭”。(可老师和学生一起示范)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创作一幅《动物大家庭》的国画作品,注意用最能表现动物特征的用笔来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8课    有趣的汉字

课时:3课时      准备:欣赏图片、国画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特点,它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能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方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猜字谜。“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打一个字。(哭)

2、你们知道有哪些字谜可以让大家猜一猜呢?

 “座中无人”(庄)

3、通过猜字谜你感受到中国汉字有什么特点?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

4、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

(二)深入教学

1、谁知道汉字是怎么起源的?

2、汉字又是则怎么发展演变的呢?

甲骨文(殷商后期)——大篆(西周后期)——小篆(秦朝)——隶书(汉)——草书(魏晋南北朝)——楷书(唐)

3、(出示一个甲骨文字)猜猜这个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早期的汉字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虽然很复杂难写,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欣赏角度来说却很有趣。今天就请同学们像古时候的人们创造甲骨文样的方法来创造汉字,使你的汉字既有字义也有图画美。

(三)学生练习

1、“林”、“森”、“水”、“明”这些字分别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形象?

2、你还想到哪些字可以写得很有趣,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你打算怎么写?

 3、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象形汉字的了解,选择象形汉字,运用水墨形式创作一幅有趣的汉字画。

4、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一)欣赏讨论

1、(出示几幅学生上节课的作品)

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能猜出写的是什么字吗?

2、教师小结,突出国画的水墨用笔用色在绘画时要灵活多变的运用。

(二)深入教学

1、(出示有浓破淡用笔和淡破墨浓用笔的作品)

你能想出这样的用笔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2、教师示范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用笔。

3、(出示构图不同的作品几幅)

这几幅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会的破墨法创作一幅构图新颖的汉字画。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三课时)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幅有汉字画的衣服设计图)

你觉得这件衣服漂亮吗?看出是什么字了吗?

2、汉字可以作为漂亮的图案装饰我们的服装。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用它来装饰其他的事物吗?

(招牌、标志、生活物品)

(二)启发设计

1、(出示教师设计的汉字图案风格的学校标志)

这个标志有什么特点?

(用国画的方式来表现的,简洁、明了)

2、你还想到怎么设计?

(三)学生练习

1、请同学们运用国画特殊的用笔用色为我们学校设计一个标志。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9课   《飞天》

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参考传统的飞天形象,创作一幅飞天作品。

2、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谁能画出在天上飞的人?

2、在西方教堂的壁画上,很多表现在天上飞的人会画上一对翅膀,像这个小天使这样(展示西方绘画中的小天使图片)。那我们中国古代的壁画作品又是如何表现在天上飞的人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8,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中国古代壁画中的飞天。(板书:飞天)

二、深入教学

1、谁知道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飞天作品在什么地方吗?(敦煌石窟)

2、猜一猜古时候的人为什么要凿石窟,并且还绘制上这么精美的壁画呢?

3、除了敦煌外还有哪些地方也保存了飞天作品?(巩县石窟寺、龙门莲花洞)

4、你知道飞天的来历吗?(介绍飞天知识)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在西方艺术中飞天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也有飞神,即羽人、飞仙的神话传说。然而,出现在中国的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却来自印度。在印度神话中,飞天是云和水的女神,以湖泊沼泽为家,常遨游在菩提树下。随着佛教的流传,飞天成为中国寺庙、石窟中随处可见的装饰形象。在山西的云冈石窟、在洛阳的龙门石窟、在敦煌石窟,飞天在中国古代杰出石匠的精心雕凿之下向世人展示出无穷的魅力,他们仅凭两条飘扬的丝带,或吹奏、或散花、在碧空中飘飘荡荡,自由翱翔。

5、现在我们来欣赏课本上的几幅飞天图片。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飞天的形象虽然没有翅膀,但却有在天空中轻歌曼舞自由翱翔的感觉?

6、教师小结:中国壁画中的飞天借助云彩的衬托、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来表现凌空翱翔的动态。

7、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又有什么特点?

8、教师小结:

早期飞天:受印度等外来文化影响,从造型上看头有圆光,脸型椭圆,身材粗短,上身裸露,肩披大巾,腰缠长裙。

隋代飞天:是中西合璧的飞天,大多数身材修长,比例适合,腰肢柔细,绰约多姿。服饰有上身半裸的,有传无袖短裙的,也有穿宽袖长裙的;有头戴宝冠的,也有头束发髻的。飞行姿态不一样,有向上飞的,也有向下飞的,有单飞的,也有群飞的,身体比较自由舒展。

唐代飞天: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在唐代,还出现了不少双飞天。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衣裙飘带随风舒展,由上而下,徐徐飘落,像两只在空中翱翔的燕子。

9、欣赏了这些作品,你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什么感想?

三、学生作业

1、挑一幅课本上自己喜欢的飞天作品,用文字描述一下并谈一谈感受。

四、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飞天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尝试如何表现飞天。

二、深入教学

1、飞天的动态有什么特点?

2、飞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3、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在空中自由翱翔的动感呢?

三、学生绘画

1、请同学们临摹或根据飞天的特点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四、课后反馈

第10课时      色彩的色相

(第一课时)

课时:三课时                                       

  准备材料:欣赏图片、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中的色相知识,体会色彩的美,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探究欲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运用色彩的色相知识进行绘画创作,使画面更美观、漂亮、合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现在请同学们安静的欣赏一段音乐,欣赏后说一说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

(教师播放一段热情、欢快的曲子)

2、谁来说一说这段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3、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或快乐或悲伤或宁静甚至激情洋溢的感觉,那么色彩是不是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4、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作品,说一说这幅画主要运用了什么颜色,这种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如果用音乐来表现的话,你的心里会流淌出什么曲子呢?可以唱给大家听听吗?

(出示蓝色调的绘画作品)

5、原来色彩也可以像音乐一样让我们体验到丰富的情感。而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色彩的色相”。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色彩的色相”。

(板书课题:色彩的色相)

二、深入教学

(一)体验色彩

1、(出示色相环)

请看这个色相环,大家跟着老师手指点的地方一起来说一说它是由哪些色彩组成的。

2、你觉得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和色相环上的什么颜色很像呢?为什么?

(板书:红色——热情、喜庆,在黑板上贴红色卡片)

3、那橙色又给你怎样的感觉?

(板书:橙色——温暖、繁荣,在黑板上贴橙色卡片)

4、老师觉得有一种颜色给我的感觉是很醒目、刺激、兴奋,你觉得是什么颜色呢?你的感觉和我一样吗?

(板书:黄色——醒目、兴奋、欢快,在黑板上贴黄色卡片)

5、当你走在一片绿油油的乡间小路上,清风送来青草嫩嫩的气息,远处的群山也披着深浅不同的绿衣,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板书:绿色——安静、平和,在黑板上贴绿色卡片)

6、当你感到伤心、难过时,你会选择什么颜色来代表你此时的心情?

(板书:灰色、黑色——忧郁、压抑,在黑板上贴上相应卡片)

7、谁来描述一个当你看到蓝色时心里想象出的场景?

(板书:蓝色——宁静、和谐、孤独,在黑板上贴蓝色卡片)

(二)色彩的应用

1、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了。既然颜色可以让我们体验到这么多的感觉,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应用色彩的色相来为我们正确的服务呢?

2、说一说你认为餐馆主要用什么颜色来布置会更适合一些?为什么?

3、如果让你来装修你的书房,你的墙壁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

4、路边的交通警示牌用什么颜色最能起到提醒作用?为什么?

5、你还能举例说说什么场合最适合用什么颜色吗?

(三)绘画中色彩的运用

1、当我们画画时,并不会只用一种颜色来涂,那怎样才能使你选的各种色彩和你的绘画主题相符合呢?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说一说这幅画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色彩,这些颜色恰当的体现了画的主题吗?是怎么运用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结论:画的色彩需选择一种能体现主题的主色调,适当运用其他的色彩。)

2、(出示未上色的画)

现在请看这幅画,画上表现了什么内容?画的主题氛围是欢快的还是伤心的?你会选择什么颜色来更好的体现画面的情感呢?

三、学生练习

1、同学们已经体验过了不同的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并且还知道怎么正确运用色彩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今天我们的绘画练习是请同学们自由命题创作一幅作品,选择能恰当体现你作品主题情感的色彩来涂色。

2、下节课画好后我们相互欣赏,看看谁运用的色彩与画面主题最贴切。

3、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后反馈

第11课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建议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五)、小结,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上一节课中的成功及不足的作品,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做的尽可能好。

(二)、新授

欣赏课本中的装饰画,讨论装饰画是怎样画的?你想怎样画?

1、 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 用尺子将每个图形分割成均匀的几份。

3、 用色彩调成不同深浅的明度细心填入。

4、 画好底色。

(三)、学生绘制练习

(四)、作业交流展出

(五)、小结

学生说说通过色彩的明度的认识和绘画练习,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色彩调配的方法,学会用色彩的明度渐变绘制了一幅怎样的装饰画。

(六)、总结延伸

第12课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

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 新授

1、 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 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 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 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 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 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第13课时  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 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 师生探究

1、 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

不锈钢 木材 铁 布 等等

2、 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 ②尺寸 ③选材 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 体验创新

1、 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 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

集体讨论:选材 造型 创意

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 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 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 展示作品: 1、 自我推荐  2、 相互展示3、 师小结 鼓励

六、 总结全课 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七、 布置下节课内容

第14课   杯子的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

2、 学会观察、学会体验。

教学重点:设计造型漂亮,功能实用的杯子 

教学难点:观察了解杯子各部分的用途,体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教学具准备:杯子若干个 图片若干副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你注意过平时喝水的被子么?出示几个:这些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2、你喜欢什么?为什么?

3、哪个地方最合你的心意?

4、你呢,想选哪件?说说原因。

二、师生探究

1、欣赏了这么多东西,你发现每一类物品有不同的地方吗?

生:形状   花纹

色彩 (师板书)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心,一件可以使用的东西,要让大家都喜欢,我们不仅要改变他的形状,还可以改变他的花纹和颜色。

3、根据这些方法,伟大的设计师们设计出了更多美观实用的物品,现在,老师请大家当回小小评论家,来看一看,评一评,一起来欣赏书上的作品:分析其造型、材质、功能等,让学生体验并感受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

1、 学生欣赏并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 这些精美的杯子显示着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们鲜明的设计意识,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的独到之处。

3、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杯子?(师生交流)

4、 再来看看书上的杯子设计,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识。(比较这些杯子,想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二、 作业

1、 设计时要注意什么?(构思大胆、设计合理、实用美观)

2、 根据你的观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杯子。

3、 学生作业,师指导

三、 展评  1、 介绍  2、 修改

四、 总结全课

第15课   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造型设计的知识,培养泥塑造型能力。

  2、发挥想象力,用泥做一个有人脸的小罐或杯子。

  3、提高学生德望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一个有特点的人脸器物。

课前准备

  橡皮泥(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见过特别漂亮或特别奇怪的杯子吗?介绍给大家听听。学生回答(略)

  二、新授:

  1、老师书上有两种特别的器物,一起来看一看。打开书本,欣赏“大禾人面铜方

  鼎”(商)和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提问:“这两种古代器物有什么特别之处?”“大禾人面铜方鼎”以人脸为装饰

图案;“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整体以人为造型。)

  2、这样的设计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略)

  3、古代人为什么要在设计中将人脸运用进去吧?学生回答(略)

  4、“同桌相互观察彼此的脸。”

  “你看到同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笑)教师用简笔画画笑的表情。

  “你还会表演其他表情吗?”

  学生表演,教师画

  5、“原来人脸这么有意思,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有人脸的杯子或罐吧!”

  6、欣赏范作。

  “几件范作有什么不同?”

  (材料相同:紫沙泥。制作方法有所不同,造型不同,人脸表情不同。)

  7、“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脸器物?”

  学生回答(略)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四、展评:

  1、介绍自己作品的独特之处。

  2、教师总结。

        

                      第16课  唱起来跳起来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曲与舞蹈。

  2、掌握喷雾法的表现技巧。

  3、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

  用喷雾法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喷壶、颜料、水、剪刀、纸等。

  (教师)剪纸作品、歌舞录象、喷雾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一段歌舞录象,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跳起来、唱起来。

  2、学生就坐后提问:我们为什么在听到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想唱想跳?

  3、让学生说一说对歌舞的感受。(听到音乐感到……看到跳舞也会……)

  二、欣赏作品、体会内涵

  1、欣赏一些歌舞题材的美术作品。

  2、讲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3、分析画面里人物动态的表现。

  4、介绍新的表现方法:喷雾画

  三、教师示范、学生尝试

1、师生一起操作

  1)取出预先刻好的人物剪纸作品固定在底板纸上;

  2)在喷壶中加入颜料和水调和;

  3)对着作品进行喷射;

  4)稍后取下剪纸作品,一幅喷雾画就完成了。

  2、出示个别学生作品,分析成败之处(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3、学生第二次尝试喷雾画(要尽量避免前面的失误。)

  要求:剪纸作品待干后可以重复使用,还可以再剪一些简单的造型(如花、草、鸟

  、云、月、星等)让画面更完整。

  4、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评价标准:

  1)形象是否清晰

  2)色彩是否协调

  3)构图是否合理、饱满

  2、选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延伸

  1、小结本节课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

第17课  电脑美术——有趣的人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2、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电脑绘画软件中的有关处理技术。

教学难点:

用特殊的处理效果对画面进行变化。

课前准备:

电脑教室、绘画软件(Adobe photoshop)

教学过程:

带学生进入电脑教室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教师控机)

1、让学生欣赏几幅经过电脑特殊效果处理的人像作品

2、提问:看完这些作品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些作品中的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

二、新授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全部过程在photoshop软件中完成)

1)打开photoshop软件→新建文件→用铅笔工具进行作画,完成人像线描并命名保存。(也可以直接把作品通过扫描仪命名保存在文件夹里,再打开后使用。)

2)打开文件夹里的人像作品,在色板上选择颜色为其着色后保存。

3)选中画面,打开滤镜,进入纹理处理效果进行变化。或选择滤镜工具中的其他方法进行图象的特殊效果处理。(教师可多演示几种,如突出效果、浮雕效果、曝光效果、图章效果、铜版雕刻效果等)

三、学生尝试

1、教师指定路径让学生打开图片文件并保存,再打开进行图象处理。

2、用教师所教的方法,让自己的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在大胆尝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及时保存。

4、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上传作品

2、教师进行集体展示,让学生来评价作品

第18课       献出你的爱心

教学目标

1、了解“希望工程”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给山区或偏远贫困农村小朋友制作礼品,有目的地实施综合探索活动。

2、通过礼物的制作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收获实践的快乐。

3、培养协作意识及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

    了解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通过动手制作表达爱心,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有目的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小礼物做的有创意、巧妙、美观、动人。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卡纸、双面胶、彩笔等。提前了解“希望工程”。

教师:贺卡、笔筒等作品和相关的工具材料及多媒体素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纪律情况和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图片《大眼睛》,提问:你见过这张照片吗?在那见过?你知道他的来历吗?

2、学生回答:书上有,语文课本上也学过。

教师小结:照片中的小女孩叫苏明娟,这是一张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在我们国家有许多孩子和她一样,因为贫穷不能上学,他们贫穷、落后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我们一样。我们再看几张贫困学生的图片。

3、课件播放图片。

师:这些孩子的生活很艰苦,可能为了家庭过早的参加了劳动,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献出我们的爱心

今天就让我们用灵巧双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一份真挚的情意。

4、板书课题:献出你的爱心

三、讲授新课:

1、了解“希望工程”:安排学生根据书中小资料介绍一下。

师:这位同学读的不错,希望工程共收到全国各地的捐款20多亿元,建希望小学近一万所,使二三百万青少年受益,这是史无前例的。请看屏幕:

   图片《黄德明先生》,它是全国人大代表、企业家,曾自掏2000万元办一流学校,造福一方百姓。

2、了解远方的“贫困”

师:同学们,我们的东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高高的楼房,宽宽的马路,众多的车辆,有迷人的百货大楼和超市,有豪华的宾馆饭店;你们的家长有私家汽车,有很高的工资收入;同学们在一所美丽的学校里读书学习。大家可曾知道,有些山区或偏远的农村的孩子或许正在为上学发愁,他们的爸爸或许外出打工,家里的担子让他们过早的分担,或因劳动或贫困无法上学。请看屏幕:

图片《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他们去砍柴、他们穿着破旧、他们自己做饭……

3、思考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我们是小孩子,除了捐钱捐物之外,找出比较合理的献爱心的方法。

回答:制作贺卡、笔筒等小礼物。

4、观察研究:书中有几种可以献爱心的礼物?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小小手抄报、贺卡、笔筒、小房子等等。

5、教师展示作品并示范。

展示:(1)、贺卡,分立体的和平面的,有装饰和祝福语。

(2)、笔筒,分独立的和组合的,有动物形象造型等装饰加祝福语。

(3)、小房子,有尖尖的房顶,有树木花草。

示范:(1)、心形笔筒的折和粘,底座的处理。

(2)、立体贺卡的剪和折。

(3)、色彩的搭配,有对比色和同类色,以对比色为主。

(4)、强调安全卫生。

6、播放几种贺卡等礼物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图片《小礼物》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强调两人的分工,不必急于早完成,将两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考虑别人收到后的心情,带着爱心去努力。

五、小结:

1、简单总结一下大家的小礼物制作的进程和情况,不要草率的结束,注意保存,便于下节课继续制作。

2、布置工具材料。

                              第19课  小花铲

  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

  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感受制作的快乐,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用废塑料瓶制作小花铲,造型要简练,并充分利用瓶子的形状。

  教学难点

  利用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

  教学准备

  各种废塑料瓶、剪子、课件、小装饰、小花铲的成品和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桌上的用具安排。摆放好用具。

  二、导入

  1、乱扔废塑料瓶对环境有什么危害?

  2、废塑料瓶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什么?学生发表。(如:污染环境……)学生思考

  后发言。

  三、新授

  1、观察,小花铲如何制作的?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

  解决?

  2、学生观察、分析:外形与瓶子接近,要有手柄,要有突出的部分用来铲土。

(注意要安全使用剪子。可能会剪不动,可以用刀子割。)

  四、实践

  1、请你试着做一做。遇到困难可以和同学商量,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

  2、学生尝试制作。

  五、小结

  点评作业:表扬有创意、造型简练的作品。

  六、拓展

  1、塑料瓶子还能做什么用?你还可以怎样处理它们?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