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宣传图片:修心时應重視的一些特別對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50:58
有一些特別的對境,會讓我們在修學佛法時,有可能會破壞我們的修行,對我們的修行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於這個部分我們必須要很刻意的來作修習。這一點在《修心七義》裡面提到了:
常學諸別分。
    所以有特別的提到「別分」,也就是個別的來作修習。而這個地方提到的「別分」,簡單的來分可以分為五點:
         第一點,對於三寶、阿闍黎、親教師、有法緣關係的師長、父母等具大恩者,縱使造做小小的不善(比方我們刻意去觀察他們的過失,對他們生起不敬,甚至口出惡言),縱使是小小的不善,罪過也是極為重大,所以不應對他們生起瞋念。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在一切時中,任何的狀態下,面對與自己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親人以及鄰居,由於容易生起煩惱的緣故,因此在面對他們的時候,也應該要特別的來作練習。其實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有時雖然我們會在心中、會在口中說「要利益如虛空般的有情」,但是在面對自己的家人、周邊的鄰居時,內心當中卻是生起熾盛的貪、瞋。嘴巴說要利益一切的有情,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在看到自己親人的當下,有時你就會覺得「他就像是我的敵人」,很自然的會對他生起瞋念。如果是這樣放著自己的家人、周邊鄰居不管,這時候縱使你內心當中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其實這也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這時我們必須要針對這一點,尤其是平常跟我們一起生活的人、或者是住在我們周遭的鄰居,由於我們面對他的次數非常的頻繁,所以是很容易生起貪瞋的。因此在面對這些對境的當下,我們要特別提起心力來作練習,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僧俗二眾」,這當中如果有一些人,平常是我們競爭的對象,甚至說是我們所不歡喜的對象。這時當他人發生了一點不好的小事,我們的內心也會感到歡喜,而心生隨喜,這樣的一種隨喜稱之為是「顛倒的隨喜」。真正的隨喜應該是隨喜他人的功德、隨喜他人的善業,但是我們的內心中,在面對我們的競爭對手,或者是我們所不歡喜的對象時,當他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我們的內心中會生起「顛倒的隨喜」,其實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明明說好要利益一切的有情,為了利益一切的有情,希望自己能夠早日的成就佛果,但是當我們不喜歡的對象,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時,我們內心又感到歡喜的話,那我們怎麼有資格說:「我們想要利益一切的有情呢?」我們的「心」跟我們的「行為」實際上已完全的相違,是背道而馳的,所以對於這一點我們也必須要很刻意的來作練習。
第四點「縱然自己對於某人未曾做任何的傷害,但仍對自己現起黑臉的不喜者」,比方說,明明我對這個人,我也沒有罵過他、我也沒有傷害過他,但是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在我面前就是擺著一幅臭臉,然後用各種的方式來毀謗我,對於這樣的一類人,我們也必須很刻意的來作練習。為什麼我們必須要刻意的來作練習?因為這種的對境,是很容易讓我們的內心當中生起瞋火。如果我們的心中燃起瞋火,就斷了悲心的潤澤,所以這一點是很危險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特別的留意。
第五類的人,在原文當中提到的是「有一種人,雖然他們並沒有對我們做出不宜的作為」,也就是對方並沒有對我們做出傷害的行為,但是由於過去業力的關係,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光看到對方、或者是聽到對方的名字,內心當中就覺得不舒服」,所以這是指他人未曾傷害過我們。上面的那一點是指,我沒有傷害過他人,但是他人不知道因為什麼樣的緣故,會用種種的方式來傷害我們?所以第五點,應該是當他人未曾傷害過自己,但是自己不知為何?在看到他人、聽到他人的名字時,內心會感到不悅。「所以針對這一類,我們也必須要刻意的來作修習,因為這一類的有情,是我們很容易生起瞋念的大門。」
接下來下一段,「對於以上我們所提到的這些境界,必須平等的面對。」這一點《修心七義》裡提到:
不觀待餘緣。
「一般來說,趣入聞思等隨一之門,若具順緣即易成辦,若不具足則無法成辦。」一般來說,我們要修學正法,想要聞思正法,這時如果周邊的順緣具足的話,我們是比較容易成辦;相反的,如果周邊的順緣不具足就難以成辦。但是對於一個修學大乘法,尤其是修心的行者而言,他不在這樣的一個範圍當中,縱使外在的順緣不具足,充滿了種種的逆緣,他也能夠將逆緣轉變成是順緣。比方說,當敵人想要傷害我們時,敵人是我們修學佛法的逆緣,但是對於一個修學大乘法,尤其是修心的行者而言,這樣的逆緣它能夠轉變成是順緣,也就是將他人的傷害,轉變為是修學忍辱的助伴。
所以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外在的順緣具備,當然是最圓滿的。但是縱使外在的順緣不具備充滿了逆緣,這時逆緣也不會對他造成傷害。所以更進一步的提到,「在進入此法門後,對於一個真心想要修學此法的人來說,如果周邊的因緣不具足,其實「周邊的因緣不具足」本身的這一點就是他修學的一種順緣,「亦以彼為緣而作修習」。「對於任何內外的逆境,沒有任何的憂惱以及怖畏,反而對圓滿菩提心能發揮功效。」也就是對於內在以及外在的種種逆緣、逆境,他的內心在面對的當下不會有任何的憂惱以及怖畏,而這些內外的逆緣,反而能夠成為是將來圓滿菩提心最主要的因緣。因此他對於圓滿菩提心而言,它能夠發揮一定的功效。
以現今來說,雖然外在的聖教不斷的在衰敗,但是以我們自己本身的角度而言,如果我們自己本身能夠如實的修學正法,其實在我們心中的正法、在我們心中的聖教,還是能夠不斷的增長。所以不管外在的緣是好、是壞,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去思惟的話,其實我們的內心並不會被外在的這些逆緣所打敗。
-------来源于日宗仁波切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