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失乐园 资源:天寿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8:25
  登录注册
您正在查看 "天寿" 分类下的文章
潘天寿花鸟画作品欣赏
2010-12-03 09:44

潘天寿作品《雁荡山花》
潘天寿作品《雁荡山花》
潘天寿作品《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作品《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作品《灵岩涧一角》
潘天寿作品《灵岩涧一角》
潘天寿作品《雁荡写生卷》
潘天寿作品《雁荡写生卷》
潘天寿作品《竹菊图》
潘天寿作品《葫芦菊花》
潘天寿作品《黄菊》
潘天寿作品《墨梅》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梅竹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梅月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梅花芭蕉》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梅鹤》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篱菊》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盆菊》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老鹫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灵鹫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兰竹梅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兰竹栖息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兰竹栖息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兰石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兰石图》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设色兰竹》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墨兰》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墨竹》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朱荷》
740)this.width=740">
潘天寿作品《朱荷》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 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类别:天寿 |评论(0) |浏览(141)
潘天寿作品欣赏:花鸟画‍‍
2010-12-03 09:42

红蜻蜓

春酣国色

黄山松
松石图
松鹰
松梅群鹤图
先春花已到梅枝
松石梅月图
泰山赤松

鱼戏图
新放图
蛙石图
蜻蜓荷石
清晨
鲇鱼
雏鸡
八哥
八哥崖石
鱼鹰
会心四远图
740)this.width=740">
抱雏图
鹫石图
鹫鹰磐石
740)this.width=740">
鸟石图
花狸奴
国寿无疆
恭贺年喜
晴秋
雄视
小憩
潘天寿年表:
1897年3月14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原名天谨,学名天授。
1903年,生母病故。是年夏,入村中私塾读书。文章日课之外,喜欢写字,热心于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插图。
1910年春,入县城正学小学读书,接受西式学校教育,课余喜爱书法、绘画、刻印。
在县城纸铺购得《芥子园画谱》及数本名人法帖,成为他自学中国画和书法的启蒙教材,从此立志毕生从事中国画。
在浙一师
1915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赴杭州就读。
1918年,师范四年级,为同学作《枇杷图》。
1919年,为同学作《紫藤白头翁》等画。是年,参加杭州"五四"爱国学生游行集会。大约在1919年至1920年间,与刘海粟在杭州丁家山首次相见。
1920年春,参加浙一师进步学潮。夏,毕业,回宁海下正学高小教书。工作之余刻苦自习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为赵平福(柔石)作《疏林寒鸦》、《晚山疏钟》。
1921年,经常临摹民间古旧书画,钻研画论。作《紫藤明月》、《雪景八哥》等画。
1922年春,转浙江孝丰县(今安吉县)高等小学教书。与沈遂贞在孝丰一字阁开书画展,作品中有指墨画。作《古木寒鸦》、《长风白水》、《济公与象》、《秃头僧》等。
在上海
1923年春,任教于上海民国女子工校。夏,兼任上海美专中国画系国画习作课和理论课教师。结识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吴茀之、朱屺瞻,画风向吴昌硕接近,由原先的恣肆挥洒向深邃蕴藉发展。作《秋华湿露》等。改"天授"为"天寿"。
1924年,任上海美专教授,着手编著《中国绘画史》。经常参加各种展览,观摩古今书画,结识先辈名家。着重攻写意花鸟,又攻山水画。作《行乞图》、《垂杨系马》、《狸奴守岁》等画。
1925年1月,在上海完成《中国绘画史》,2月,在杭州写成序言。6月20日,与刘海粟、诸闻韵等教授联名在《申报》刊登启事,接受订件,为五卅惨案中死伤的工人、市民举行义卖画展。 作《晴峦晓色》、《春风淡荡》、《古梅》等。
1926年7月,所编《中国绘画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冬,与俞寄凡、潘伯英发起创办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1927年春,新华艺专招收第一期学生,潘天寿出任教育系主任教授。
在杭州
1928年初春,应邀担任杭州国立艺术院中国画主任教授,兼书画研究会指导教师。自此一直定居杭州。同时兼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等校授课教师。
是年冬,与王一亭、刘海粟在名医徐小圃家宴请日本画家桥本关雪。桥本关雪与他笔谈:"南画创于中华。可惜我不是中国人,不在中华长大,对各地名胜古迹观光机会不多,每隔一二年便来旅行写生一次,以弥补缺陷、增强修养。"潘天寿在归途中对刘海粟说:"我们生在中华真是三生有幸。桥本很用功,一心想继承我国南宋诸大家的神韵,可惜感情欠深沉,下笔仍是岛国人本色,作品回味不多。我们要奋力笔耕,不能让东邻画家跑到我们前面去啊?作《绯袍》、《青山白云》等画。
1929年春,赴上海参观唐宋元明古画及石涛、八大专题展,作《读八大石涛二上人画展后》诗。是年夏,参加艺专组织的访日美术教育参观团,走访了东京美术学校,帝国绘画馆、博物馆等机构,了解日本艺术教育情况。作《鸡冠八哥》、《西湖秋色》。
1930年,作《观瀑图》、《幽谷图》。
1931年,参加"艺苑"画展,作品《兰花》收入美术展览会专号。作《江洲夜泊》、《石壁飞瀑》、《山居图》、《霜天暮钟》等。
1932年,与诸闻韵、吴茀之、张振铎、张书旂等组织"白社"国画研究会,主张以"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曾先生在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地举办画展,甚获好评,并出版二集《白社画集》,其中收入了潘天寿的《江洲夜泊》、《梅兰竹石》、《赠悲鸿鱼鹰图》、,芭蕉雄鸡》、《穷海秃鹫》、《石梁飞瀑》、《松壑鸣泉》等作品。10月,参加"新华艺专教授近作展览"。
1933年,作品参加徐悲鸿在法国巴黎主持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10月17日到22日,"白社"第二届画展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修改《中国绘画史》,编写《中国书法史》初稿。作《夕阳山外山》、《鳜鱼》等作品。
1935年春节,"白社"第三届画展在杭州开幕。加入朱念慈所创"莼社"。9月,参加"百川画会"。作《江洲夜泊》、《山居图》。
1936年,所编《中国绘画史》经修改后再版,列入"大学丛书"。8月,"白社"第四届画展在苏州公园图书馆举办。作《梦游黄山》。
抗战至解放前
1937年4月1日,潘天寿作品《墨猫》、《行书立轴》在南京美术陈列馆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展出。《江洲夜泊图》在"中国画会第六届展览会"展出。
1938年,整理旧诗稿,编成《诗賸》一册。
1939年春,在国立艺专绘画系主持中国画专业。
1940年,作《楚兰图》。
1941年,作《秃笔山水》、《山居图》、《兰竹石》、《小城山水》等。
1943年,编写《中国画院考》。整理历年诗作,编为《听天阁诗存》付梓。作《秋酣》、《行书画论手卷》。
1944年,潘天寿的《中国花卉画之起源及其派别》一文发表于《前途》杂志第1卷第4号。编著教材《治印丛谈》。作《山斋晤谈》、《黄山虬松》、《观瀑图》、《微雨蔷薇》、《江洲夜泊》等。
1945年,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甚至获好评。作《浅绛山水》等。
1946年,作《幽兰灵芝》、《秋风红菊》等。
1947年,潘天寿《佛教与中国绘画》一文收入王扆昌主编中华民国36年《美术年鉴》。作《水墨山水》。
1948年,潜心创作,数量剧增。作有《萱花狸奴》、《垂杨系马》、《秋夜》、《灵芝》、,旧友晤谈》、《盆兰墨鸡》、《秋意》、《乔松》、《柏园》、《松下观瀑》、《松鹰》、《行乞》、《濠梁观鱼》、《烟雨蛙声》、《读经僧》、《磬石墨鸡》等,由此确立了他在艺术上的独特面貌。
解放后
1949年,作《耕罢》。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民族美术研究室"主任,与吴茀之竺一起大量收购、鉴定民间藏画,分类造册,装裱修整,充实院系收藏,为教学提供了充分的直观教材。作人物画《踊跃争缴农业税》、《文艺工作者访问贫雇农》、《种瓜度春荒》。
1952年,作《丰收图》。
1953年,与吴茀之、诸乐三等人赴山东讲学。作《江南春雨》、《江洲夜泊》、《和平鸽》、《焦墨山水》。
1954年,著《中国画用具材料常识·毛笔的常识》一文。为北京饭店作《小憩》、《红荷图》。作《竹谷图》、《之江遥望》、《美女峰》、《睡猫》、《江洲夜泊》、《晚风荷香》。
1955年,作《对于文艺思想的体会》的发言,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发展民族艺术的主张。认为要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一定要研究继承过去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重视发展民族形式。强调"真诚、坚毅、虚心、细致地研究古典艺术"。作《灵岩涧一角》、《梅雨初晴》。
1956年,撰写《顾恺子》一书和《吴道子的生平概况》。作《石榴玉簪》、《恭贺年禧》、《越王台》。
1957年,撰写《中国画题款之研究》、《谈谈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在《美术》1957年第1期上发表《回忆吴昌硕先生》一文。在《美术研究》1957年第1期上发表《吴道子的生平概况》,第4期上发表《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作《记写雁荡山花》、《莹莹山水》。
1958年,作品《露气》参加12月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作《鹫石图》、《铁石帆运》、《小篷船》、《松鹫》、《长松流水》。
1959年4月1日在《文汇报》上发表《要有更美的画》。撰写《花鸟画简史》初稿。应邀以《鹫鹰》、《小篷船》、《江天新霁》等作品参加苏联举办的《我们同时代人》展览。作《记写百丈岩古松》、《晴晨》、《江天新霁》、《国色天香》、《江山如此多娇》。
1960年,作《夕阳山外山》、《堪欣山社竹添子孙》、《松石》、《小龙湫一截》、《百花齐放》、《初晴》、《映日荷花别样红》。 1961年4月,在北京"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上,提出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科教学的建议,写《中国画系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应该分科学习的意见》。作《携琴访友》、《春塘小暧》、《松鹰》、《抱雏》、《梅兰夜色》、《晴峦积翠》、《小亭枯树》、《雨后千山铁铸成》、《梅鹤》、《微风燕子斜》、《雁荡写生》、《水墨花石》。
1962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会议"上,提议国画专业应把诗词、书法、篆刻等列为正式课程。 秋,"潘天寿画展"在新落成的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随后又到上海、杭州等地展出。冬,参加美院举办的素描教学讨论会,提出中国画要有自己的基础训练方法。在《东海》杂志1962年10月号上发表《谈黄宾虹山水画的成就》。为缅甸驻华大使馆作《雨霁》,现藏于钓鱼台国宾馆。作《南天秋雁》、《青绿山水》、《梅花芭蕉》、《晴霞》、《菊竹》、《石榴》、《欲雪》、《鱼乐》、《秀竹幽兰》、《记写少年时故乡山村中所见》、《写西湖中所见》等。
1963年元旦,"潘天寿画展"由上海美协、中国画院主办,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在潘天寿主持下,美院正式成立书法篆刻科。 事理《听天阁诗存》。作《小龙渊下一角》、《雁荡山花》、《听天阁图卷》、《春酣国色》、《无取限风光》。
1964年,"潘天寿画展"在香港展出。作《泰山图》、《暮色劲松》、《光华旦旦》、《蛙石》。
1965年春,随学校师生到上虞县参加农村社教运动。作《菘菜》、《指墨南瓜》、《红菊醺风》、《数点梅花》。
文革,最后的岁月
1966年春,作《梅月图》。6月初,"文化大革命"爆发,被关进牛棚监禁达三年之久。
1967年初,被带到嵊县参加批斗大会。
1968年,浙江美院"打潘战役"达到以高潮。
1969年初,被押往家乡宁海县等地游斗,回杭州途中在一张香烟壳纸背面写下最后首诗:"莫此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
1970年8月,因得不到及时、认真的治疗,出现严重血尿。
1971年5月,在听了向他宣读的"定案结论"(安案为"反动学术权威",敌我矛盾)后,愤慨疲备至极,又大量出血,再度送往医院抢救。9月5日天明前,潘天寿在冷寂黑暗中长辞人世。

类别:天寿 |评论(0) |浏览(235)
.
2010-12-03 09:18

类别:天寿 |评论(0) |浏览(21)
.
2010-12-03 08:55

类别:天寿 |评论(0) |浏览(15)
潘天寿作品欣赏(组图)
2010-11-04 19:51
 








潘天寿,1897年3月生,1971年9月卒,浙江宁海人。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自幼在家乡冠庄西山的雷婆头峰学校上学,他晚年多以“雷婆头峰寿者’款于画上,就是为纪念童年纯朴的乡居生活。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岁的潘天寿应聘到上海美专任职,并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专,培养了许多学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艺术院任中国画系主任,他的才干受到当时已80高龄的昊昌硕的赏识,潘天寿在艺术上亦也受了到吴的影响。1955-1965年间,是潘天寿创作、著论丰盛的10年,这时期他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1958年荣任苏联莫斯科美术研究院名誉院士,文革中受到诬陷与摧残,1971年9月含冤而逝,时年75岁。后来由国家投资在浙江美院院内建有潘天寿纪念馆。
艺术特色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
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类别:天寿 |评论(0) |浏览(153)
文章分类
默认分类(7435)
文艺复兴(266)
中国画家(2239)
外国美术(460)
大千(249)
逸飞(74)
凡高(74)
抱石(275)
苦禅(97)
海栗(92)
天寿(101)
白石(126)
悲鸿(266)
宾虹(59)
黄胄(3)
家英(72)
山月(143)
范曾(41)
<<先知>>(42)
钱松喦(69)
罗国玮(14)
印象派(48)
吴昌硕(22)
吴作人(11)
工笔画(84)
八大山人(48)
阿尔玛-塔得玛(13)
弗雷德里克·莱顿(10)
米开朗基罗(10)
达芬奇(10)
拉斐尔(37)
塞尚(4)
马奈(4)
德加(11)
雷诺阿(12)
毕沙罗(3)
高更(7)
列宾(10)
提香(12)
乔尔乔内(2)
鲁本斯(15)
安格尔(21)
布歇(21)
卡米耶·柯罗(2)
波提切利(11)
伯恩·琼斯(7)
雅姆·蒂索(6)
唐伯虎(14)
罗塞蒂(rossetti)(2)
柯列乔(2)
丢勒(6)
乔凡尼·贝利尼(2)
毕加索(14)
莫奈(29)
莫迪里阿尼(7)
罗丹(5)
米勒(5)
水彩大师steve.hanks(8)
靳尚谊(16)
周思聪(10)
石涛(12)
谢楚余(10)
赵少昂(7)
布格罗(7)
普菲尼斯(1)
迪科塞尔(5)
埃尔.格列柯(1)
柯罗(22)
修拉(8)
黄永玉(313)
高剑父(30)
希施金(12)
安德鲁·怀斯(1)
仕女图(59)
任伯年(3)
瓦西里·康定斯基(1)
伦勃朗(4)
微米尔(12)
毛主席图集(45)
卡拉瓦乔(10)
达维特(12)
李可染(433)
吴冠中(361)
林风眠(444)
马蒂斯(64)
刘国松(3)
赵无极(21)
丰子恺(474)
赵国经王美芳(20)
陆俨少(188)
朱德群(12)
潘鸿海(11)
网址(7)
苏天赐(60)
何海霞(9)
林同炎 陈嘉庚 钱学森 林徽因(20)
杨之光(29)
程十发(24)
飞行(59)
报(92)
文章存档
2011年
08月(131)
07月(369)
06月(331)
05月(314)
04月(134)
03月(229)
02月(53)
01月(235)
2010年
12月(194)
11月(598)
10月(177)
09月(108)
08月(27)
07月(239)
06月(801)
05月(605)
04月(770)
03月(1326)
02月(811)
01月(460)
2009年
12月(578)
11月(1515)
10月(1628)
09月(1150)
08月(860)
07月(538)
06月(675)
05月(64)
04月(171)
03月(387)
02月(186)
最新文章评论
1422861917
观宋夏圭《西湖柳艇图》有感 远处云烟近处柳,湖静尚有行水舟。 寒梅点点惹人醉,...
wsyqn
感覺不少應該是假的~~~
yjsdhk艺星
来欣赏作品。祝好运!
理性与热情
回复red3182087:问候您~~
red3182087
只有一次把我窘得哑口无言,就是当一个人问我,“你是谁?“的时候。 问候您~~
更多评论>>

  什么是RSS?
");/*modify by poker, to fix the flashalbum's static domain*/var _m_blog_cont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_blog");_m_blog_content.innerHTML = _m_blog_content.innerHTML.replace(/http:\/\/hi\.baidu\.com\/static\/album\/album\.swf/g,"http://hi.bdimg.com/static/album/album.swf");
©2011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