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麻辣女兵甜:“教育洼地”还是“良知洼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07:30
“教育洼地”还是“良知洼地”作者:想飞的鱼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1-9-2    前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大人曾经曰过,北京学校接受打工子弟要有度,否则会形成“洼地”效应,教育办得越好,越是免费,来的人就越多。真不愧为大领导讲话,这话讲的多有水平、多生动形象,既表了共(教育办得越好),又邀了宠(接受打工子弟要有度),还有医得眼前疼创可贴(限制接受打工子弟),对这些形象生动的话,领导爱听喜欢听。只是教育部的大老爷说这句话时,什么都考虑到了,经费拉、管理拉……,什么都不缺,唯独缺了“良知”。他担心形成“教育洼地”时,说出“洼地效应”理论时,却在不知觉间他的良知已形成了一个“洼地”!

  我不想用邪恶的西方理论来反驳刘老爷的荒谬。以刘老爷的说话水平,他不知道平等、正义和人权为何物,甚至不一定清楚“人”意味着什么。我还是掉掉古,在刘老爷早前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中选两个人,这两人在我读过的教科书里被教育部认证为替奴隶主说话:孔子和孟子。孔子说“有教无类”,站在奴隶主阶级立场上的孔子并不认为自己只教育奴隶主的崽子,而是任何人只要送给他十条肉干,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教育他。那外来打工人员送“十条肉干”了吗?我想答案毋庸置疑。没有这些外来人员,北京会垃圾成山,工厂停业,写字楼关张,立马变成一座死城。他们的子女接受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吗?政府部门抱怨“洼地效应”,其实质是利益受损,多支出了教育经费。一言蔽之不外一个“利”字。关于利和义,义在今天等同于平等、权利等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看刘老爷们选入高中语文的孟子是怎么说的,“何必曰利,亦仁义而!”、“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我给刘老爷们解释下,做为政府不要多谈利益,还是谈谈仁爱和义吧;做为政府在人民基本权利上谈“利”字很危险。关于“利”和“义”孟子还有一篇文章,如果利益是八尺,你缩掉一尺就可以获得,你准备做吗?孟子告诫我们,不要总从谋利的观点看事物,还要从仁爱和义的角度。仁者爱人,义者有所必为也。那刘老爷们,他们看到了限制打工子弟入学的一点蝇头小利,就不惜牺牲千万民众的利益,与代表奴隶主的孟子相去何止万里!学习共产党员刘老爷的“洼地”理论,温习两个奴隶主的旧文,温故而知新,真不知究竟谁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思想?

  洼地固然会收集很多雨水,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不便。但刘老爷只看到了“洼地”,却不曾分析为何有“洼地”,可见高屋却未必建瓴。为什么会有“教育洼地”,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和不平衡;始作俑者为谁?不就是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政府吗?不是你们每年大把大把的钱投入北京、投入沿海,先形成了经济“高地”,再形成了教育“洼地”?不是你们把城市、地区化个三六九等,依据这个分配资源,至今重点城市、市重点、区重点地乐此不疲?不从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只想着用堵的方法限制,在人民权利意识普遍高涨的时代,行得通吗?况且“川壅溃决,伤人必多。”孟子曾经说过类似的“洼地”效应,不过他认为“苟为无本,七八月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没有本源的洼地,可以持久吗?执政的老爷们为什么不扩大水源呢?

  我常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点不平等、不公正也就算了。毕竟在我受读书那会,虽然与北京、上海差别巨大。但那时人员流动很少,同学朋友家境相似,来自同一个地方,感觉不到什么不平等。当我意识到不公正和不平等时,我的心智已经成熟。虽然我拒绝接受这种不公,但它对我的人格形成已经没有任何影响。我们的下一代就不一样了。每个城市都充斥着五湖四海的人,家庭贫富悬殊,当孩子们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和他的同学如此不同,虽然他出生在这里,却始终是个外来者。他不能平等地与他曾经的同学获得教育权利;以后为了在这个地方生存,他都要付出超过当地同学的努力。刘老爷们,你们认为孩子的心灵可以处理这些事吗?我在一个深圳网友的留言中看到,他七岁的女儿知道自己无法正常读书后,突然说:“爸爸给我一把刀,我去杀了市长。”教育“洼地”只是让政府痛在一时,“良知洼地”则让孩子心灵受损,形成更多的“良知洼地”。刘老爷们,当众多的祖国花朵,也像你们形成了“良知洼地”,你们认为这个社会和谐吗?中国的未来会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