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与青少年的不同:追寻杨虎城将军后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13:17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04:29 钱江晚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震惊中外。
西安事变最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而扭转了国家处在危亡关头的紧急情势。然而,发动事变的两位将领之一——杨虎城却付出了生命。
如今,将军的后人生活得非常平静,他们因为杨虎城经历了别样人生,对杨虎城也
有着各自不同的记忆与理解。
 
杨家姐妹半世悲欢
73岁的杨拯英,是杨虎城和第三位夫人谢葆真的二女儿。几年前,她从陕西省政协文史馆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眼下,她和老伴生活在西安市信义巷的一处居民楼里。
虽然已年过七旬,杨拯英依然思维敏捷,言谈举止带着陕西人特有的直爽和热情。
杨拯英告诉记者,姐姐杨拯美从甘肃省政协退休,现在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西安;妹妹杨拯汉从新疆退休,现在住在北京。3个人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太方便,多通过电话交流近况。
杨拯英说,西安事变发生时,姐妹们年纪尚小,最大的姐姐拯美才4岁。为防止意外,妈妈谢葆真特意把她们安排在西安郊区的远房亲戚家,由外婆看护。后来,外婆带着她们逃到四川,辗转于成都、三台、新都之间,躲避战火,防止国民党特务追踪迫害。最终,在父亲好友的安排下,返回西安。
杨拯英感叹:“那时候,大人们怕我们知道得太多,一旦说漏了嘴,就会遭厄运,不让我们知道所发生的事。”
杨拯英已记不清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当时,由于自己的年纪太小,所以,只会拿着父母的照片看啊,看啊……一听到别人说我们是孤儿,心里就特别难受。”
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政协筹建杨虎城纪念馆,在杨拯英的要求下,她被调到省政协文史馆,这才有机会比较完整地了解父母的生平。
“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父亲杨虎城,这个机会让我接触到母亲谢葆真的相关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母亲的印象日渐深了……”
“我很崇拜父亲,也非常崇拜母亲,这不仅因为她是一位革命志士,更因为她对父亲的真情真义……最终和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丈夫一起壮烈牺牲,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义举。”
将门虎子为国奉献
杨虎城将军一生,曾经有过3次婚姻,育有10个子女,如今,只有杨拯英、杨拯美、杨拯汉健在。其他的,有的夭折了,有的与父母一同牺牲在监狱,有的为了国家建设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922年出生的杨拯民,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子,也是杨将军被害后唯一在世的儿子。由于年长而且是男孩,杨拯民和父亲的接触最多。受父亲影响,杨拯民很早就参加了革命,他参加过智取华山等战斗。从194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曾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米脂县统战部长、县委书记、一野骑六师副师长、大荔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1950年,当杨拯民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便向组织上提出,希望到大西北从事工业建设。按理说,杨拯民长期从事军事工作,受过良好教育,又是将门出身,留在军中工作前途无量,然而,年轻的杨拯民却要求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并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去工作。
杨拯民到任后,全力以赴投入油矿生产的恢复中,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杨拯民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陕西省副省长、天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等。1998年,他在北京逝世。
杨拯坤又名周盼,是杨虎城将军的长女,她与哥哥杨拯民为一母所生,母亲是罗培兰。由于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响,1937年,13岁的杨拯坤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陕西省西乡县委委员。1941年,她回到延安,主要从事党的宣传和学校教育工作,并且先后在中共中央西北局、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以及陕甘宁边区师范从事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杨拯坤调中央宣传部工作。随后,调往北京市丰台区党委、北京市政府工作。上世纪70年代后,杨拯坤进入旅游部门工作,曾担任中国国际旅行社北京分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以及北京旅游局党委书记、副局长等。
1955年,杨拯陆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后,有机会出国深造,但她坚持要参加实践,尽快为国家做贡献,就去了新疆石油管理局。很快,杨拯陆被任命为勘探队长。
1958年9月底,杨拯陆和队友因遭遇暴风雪不幸牺牲,时年仅22岁。
孙子为祖父作传
杨虎城的长孙杨协,现在已经退休。今年4月,杨虎城暨十七路军研究会在西安成立,杨协获邀成为会员。尽管有着杨虎城长孙的头衔,但出现在各种纪念场合的杨协,却总有些腼腆和拘谨,说话不多。
杨虎城的次孙杨瀚,与哥哥杨协相貌相似,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由他编撰的《杨虎城大传》即将发行。
杨瀚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住在西安的祖母张蕙兰身边。后来,他考取大学,到了北京。1996年,杨瀚移居加拿大。因为出国,他成了杨家后人里为数不多的与张学良老人见过面的人。
“1999年和2000年,我先后两次在夏威夷面见张学良老人。当他老人家听说杨虎城的后人前来探望时,表现得有些震惊,身子不禁抖了一下,但没有过多的话……”杨瀚这样形容他们的会面。
2004年起,杨瀚开始着手收集和考证资料,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了《杨虎城大传》的编撰工作。
杨瀚表示:“祖父留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