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直升机商照飞行员:376年前明朝北京大爆炸死者为何皆裸体? 精彩网摘 精彩网摘 东方车饰&天艺家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8:47

376年前明朝北京大爆炸死者为何皆裸体?

分类:精彩网摘2006.8.29 16:28 作者:eastmm | 评论:1 | 阅读:599

  376年前的今天,北京城曾经发生了一起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死伤惨重是“乃古今未有之变也”。

  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但都莫过于解不开的自然灾难之谜,被人们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的是(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2)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3)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这三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引起人们浓厚兴趣,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是莫衷一是。

  神秘的爆炸

  明代自永乐年起火器制造就有了很大发展,驻守京城的京军所设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中神机营是明军主力部队,配备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和最强的兵力,为此明末的北京城内先后设立过6处火药厂局,凡是京营火器所需的铅子、火药都是由王恭厂预造,以备京营来领用,可见王恭厂当时是作为工部制造、储存火药的火药库。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即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巳时),位于北京城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离奇的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范围半径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王恭厂所在位置是:(见[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卷胡同集》)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象来街以北、闹市口南街以东、民族宫南街以西的永宁胡同与光彩胡同一带。关于大爆炸的情况,在《明实录·熹宗实录》、《国榷》、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北京史地著作《帝京景物略》、《宸垣识略》中都有记载,尤其是根据当时属于官方的、相当于现在政府新闻公报性质的邸报底本,佚名抄撰《天变邸抄》对王恭厂灾变记述极为详细。这部著作是最早记述王恭厂灾变的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流传于明朝天启末年。其影响之大就连明代佚名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中也把这一事件写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

  《天变邸抄》对这次灾变的描述是: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启丙寅即天启六年),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这次爆炸中心的“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

  正在爆炸中心范围内,走在街上的官员薛风翔、房壮丽、吴中伟的大轿被打坏,伤者甚众,工部尚书董可威双臂折断,御史何廷枢、潘云翼在家中被震死,两家老小“覆入土中”,宣府杨总兵一行连人带马并长班关7人没了踪影。承恩寺街上行走的女轿,事后只见轿俱被打坏在街心,女客和轿夫都不见了。更有甚者,炸飞的“大木远落密云”,石驸马大街上有一5000斤重的大石狮竟被掷出顺成门(今宣武门)外。中心区以外也受到强烈的冲击波影响,皇上感到大震,起身便冲出乾清宫直奔交泰殿,(情急间)“内侍俱不及随,止(只)一近侍掖之而行”,这时“建极殿槛鸳瓦飞堕”,正中近侍头部、脑浆迸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堕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小说《梼杌闲评》第四十回对这次爆炸的描绘是:到了五月六日巳刻,京师恰也作怪——京城中也自西北起,震天动地如霹雳之声,黑气冲天,彼此不辨。先是萧家堰,西至平则门、城隍庙,南至顺城门,倾颓房屋平地动摇有六七里,城楼、城墙上砖瓦如雨点飞下……

  奇异的“脱衣”现象

  王恭厂灾变发生在300多年前,今人已经无法重现当时的景象,由于前人对科学的认知不像今天那样深刻,对于某些还不能解释的事情具有恐惧心理或是出于某种动机,像对于魏忠贤之流的仇恨,会借助灾祸来表达一种“天怨人怒”的心情,可能要加以渲染,夸大其神秘、奇异的成分。但那时的多种史料都作了类似的记载,可见像“脱衣”这样奇异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天变邸抄》)。“凡死伤俱裸露,员弘寺街轿中女赤体无恙”(《国榷》)。“木石人复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死者皆裸”(《帝京景物略》)。足见“脱衣”现象是大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放射状冲击波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力量,强劲的气流使“脱下”的衣服飘挂西山之树,昌平教场衣服成堆(《国榷》),“衣服挂于西山树梢、银钱器皿飘至昌平阅武场中”(《绥寇纪略》)。

  虽然爆炸后冲击波是向四面扩散的,但从记载中看,爆炸的力量主要是在王恭厂中心区内,如石驸马大街到工部衙门一带是官府衙门集中的地方。爆炸后“官员人等死伤者难以计数”,冲击力量在东、西和北三个方向,以东面和北面更强一些,惟独丝毫未提及南面。

  灾变成因众说纷纭

  对于王恭厂特大爆炸,几百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说是火药自爆、也有人认为陨星坠落,认为隐火山热核强爆有之,认为是由地震、火药及可燃气体静电爆炸同时作用亦有之,更有甚者,认为是外星人入侵、UFO降临等。但每一个观点都没有摆出无可辩驳的证据,使人完全信服。

  目前北京城正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原明代王恭厂(注:吴长元《宸垣识略》:明火药厂今废,有前、后王恭厂胡同)遗址所在区域也在旧城改造范围内,如何保护遗址,在故址地层建设勘探中是否能够找到某些寻找王恭厂大爆炸的实证,是揭开王恭厂大爆炸神秘面纱的关键。在近年城市开发中并没有得到来自这方面的消息,那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予以关注,是很重要的。也许有一天记载北京史上这一段离奇的灾害将会写上新的一笔。

  纸船藏火药,摇曳绿阴傍。


  炽焰燔危岸,飞烟掩太阳。


  炮惊鱼出没,花炫鸟回翔。


  再赤周郎壁,欲从李相庄。


  巧技传京国,载舟戏水傍。


  纵焚鏖赤壁,飞炮破襄阳。


  照浪鱼龙骇,飘烟燕雀翔。


  升平多乐事,偏集太常庄。


  明代“水上烟火”式样


  从诗可见,“水上烟火”是很精彩的。它的制作也不同于那种陆地上燃放的“烟火”。除所需硝、磺、炭、班猫、白砒、潮脑、水马外,还要捻若干麻线,将薄棉纸裁成一寸宽许的直条,将麻线顺铺纸上,放入信药,照平常加粗二倍,捻成圆条,接续相连,不让其断。还要用矾水、面糊,周围抹过,晒干,使之成硬条,以免散开,外用熟油纸为衣,再用长短不拘、截断的毛竹,上下接连套合,凑长可达数十丈,以接就药线,入竹筒内,随套穿,务必与统眼火药相连,随机点放,便可以过水入雨,不能被破坏了。


  由于这种“水上烟火”具有很强的抗浸泡潮湿的性能,明代皇家就将它用于“籍田”祭祀中。因为这一大典要表演出雨水倾盆、云烟密布的效果来,于是由教坊优人装扮为雷、电、风、雨、云、龙、土、谷诸神,藏在棚内虚处,下面放置异香、诸烟药、巨鼓、火线,以准备临时施放,待主持官员报一声“雨生,于是虚处烟雾四塞,鼓声彭彭震,起火线勃发,先掣数丈,霹雳之声交加,上藏水匮,倒倾如沫,凡棚内逾里无不沾润”。好久,雨止了,烟也渐渐熄灭了。


  明崇祯本《金瓶梅》第四十二回插图:逞豪华门前放烟火“水上烟火”原理也同样适用于水上燃烧性火器。名将戚继光就制成了这样的火上燃烧性火器:满天烟喷筒、火砖、火妖、飞天喷筒、大蜂窠等。这些火器火药成份与一般的“烟火”无甚差异,只是将药线装入一个细竹管内,直插于火器的腹内至底方透火器,毫无闪灭之事。从戚继光在东南海战取得多次胜利的记录来看,可以肯定地说,水上燃烧火器在打击倭寇时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像“神火飞鸦”、“火龙出水”、“水底龙王炮”等水上燃烧性火器,使我们看到了“水上烟火”另一面的作用。
  从宋代“火爆”脱胎而来的“水上烟火”,在明清也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在明代北京中元之夜,各寺庙均缚“烟火作凫、雁、龟、鱼”等,放入莲花中点燃,水火同时激射。大学问家李开先曾在白天看过这种“水上烟火”,他认为“制造繁华,不减夜间”,特为之赋诗道:


 2005年10月26日北京市邮政局又启用了一批新的风景邮戳,共10枚,其中一枚是火神庙。

  火神庙的正名是“火德真君庙”,火神庙顾名思义是祭祀火神的祠堂或庙宇。旧时北京四城有不少个火神庙,多建在居民聚集区存储木材、火药的地方或书坊的附近,是为避火灾而建。北京旧时主要的火神庙有地安门外火神庙、花市火神庙与琉璃厂火神庙几处。这枚新启用的火神庙风景日戳所在原地邮局是与火神庙隔河相望的地安门邮局,所以戳上的火神庙是地安门外火神庙。这座火神庙位于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路西、后门桥北侧,地安门外大街77号,其规模不大,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东墙直抵鼓楼前闹市区,西墙紧邻什刹海岸边,1984年5月24日,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安门外火神庙,按新风景戳背景资料介绍,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说当初已经在此地建有庙宇,并无实证可考,其根据是(明)张爵《京师坊巷志稿》:“火神庙在(万宁)桥西、濒什刹海,唐贞观时火德真君庙遗址。

  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火德真君庙时,正殿的殿顶为灰筒瓦。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再次重修时,为了表示皇家对火德真君的崇敬,将灰瓦改为蓝绿两色琉璃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第三次重修时,又将庙门及后阁改为黄琉璃瓦。

  火神庙的山门东向、山门内外各有一座牌楼,山门面阔三间,以黄琉璃瓦敷顶,绿琉璃瓦剪边,歇山顶,门外两侧立有旗杆,进人山门后,依次是前殿—天宫之殿,殿面阔三间,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歇山项,殿内悬万历皇帝御笔“隆恩”匾,故又称为隆恩殿。两侧为钟鼓楼。其后是二层—火祖殿,面阔三间,一殿一卷式勾连搭的结构,前是硬山箍头脊,后为歇山顶,蓝琉璃瓦,绿琉璃剪边,筒瓦顶,殿中悬乾隆御题“司南利用”匾,两侧有关帝殿,皇极殿,三层皇极阁,万历时在阁内题为“万岁景灵阁”,乾隆时高宗将其名题为“万寿景命宝阁”。硬山调大脊,黄琉璃瓦顶,东西各有二层配楼,东配玉皇阁,西配斗姥阁。斗姥阁硬山调大脊,蓝琉璃瓦绿琉璃剪边筒瓦顶,阁中供奉北斗星之母—斗姥真君,上悬乾隆御笔“妙统辰枢”匾。阁后有亭,依栏可观赏什刹海的四时美景。

  火神庙是一座道教的祭祀庙宇,殿中主祭王灵官。灵官传说姓王名善,宋朝人,他曾从蜀人萨守坚受符法,死后由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的纠察之职,明永乐中封为“隆思真君”,敕建“天将庙”,宣德时改为“火德观”,观中塑有灵官像,赤面三目,被甲执鞭,威风凛凛。

  火神庙在历史上以万历时最为尊崇,当时京中发生“王恭厂”大爆炸,殃及皇极殿,遭到焚毁。帝闻之认为连专门供奉消弭火灾,有护国佑君灵道的火神—火德真君也未能避灾,十分震怒。他认为神不受祀,乃国之不祥也,国家必遭灾异,命工部即刻重修火神庙,并派道录司主持“消灾”的醮礼,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朝廷着太常寺官每年六月二十二日至庙祭祀,成为惯例。

  火神庙历来是一处游玩的胜景。元代时由于什刹海一带成了北京漕运的交汇处,当时如梭的航船日夜经停于庙前,使这一带成了繁华的商业区。元代之后,漕运停止,此地又恢复了过去的野趣。庙中历代常有文人墨客涉足于此,明代袁中道经过时赋诗:“作客寻春易,游燕遇水难。玉桥深树里,准信在长安。”清代词人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万春园(注:万春园在火神庙后,建于元),进士登第恩荣宴于此。”

  火神庙每年有很多传统的活动: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二月十五太上老君诞辰;夏至为上清灵宝天尊诞辰;冬至是玉清元始天尊诞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

  火神庙在白天举办拜“官”仪式,到了夜晚便在庙外设座、普度道场,放铁罐焰口,来超度孤魂野鬼。

  现在的火神庙内钟鼓楼,木牌楼已不存,主院的殿宇保存基本完好。西城区政府已做出决定,大力整治什刹海、鼓楼周边环境,火神庙将作为这片景区内一个重要的文物景点,庙内正在修复,有望对游人开放。


明代“天启大爆炸”——上帝的惩罚

:(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离奇的故事和古老的传说,但最让人悬疑莫测的,莫过于发生在明代的“天启大爆炸”了!历史,对这件奇闻怪事是怎样记载的呢?


三百年疑团:北京大爆炸

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左右,明代都城北京,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城东北方至城西南角,有一特大火球在空中滚动。突然巨响一声,天空丝状、潮状的五色乱云横飞,有大而黑的蘑菇、灵芝状云柱直竖于城西南角。刹那间天昏地暗,尘土、火光飞舞,天崩地陷,万室平沉。东自阜城门,北到刑部街、亘办囚里,长1500—2000米,宽6500米范围内木材、石块、人体、禽尸像雨点般从天空中降下。屋数万间、人2万多都被炸成粉状,瓦砾腾空而下,衣物远飞至昌平,死者皆裸体。正在紫禁城内施工的匠师们从高大脚手架上被震了下来,2000人跌成“肉饼”。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住在城西南的何家、潘家全被埋在土中。
皇宫处在爆炸区边缘。据史书记载,大爆炸猛发之时,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慌忙跑出,去交泰殿躲避,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先后皆被飞崩的瓦石砸死,朱由校一人奔入交泰殿,躲在房角大桌子下面。

皇帝的司礼太监刘若愚,是这次大灾变的目击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宫史》一书中,详尽地记述了这场巨大灾变。著名的历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学者文秉的《先拨志始》、朱祖文的《丙寅北行谱》、朱彝尊的《曰下旧闻》及《芜史》等书中都对此次大爆炸有较详细的记载。

此事最奇怪的是“死、伤者皆裸体”,为空前罕见的咄咄怪事,令明末清初的名人学士大惑不解。“凡列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其衣帽焉。”(《明宫史》)火光之中,过路的男女皆身无寸缕,一丝不挂,有一妇女边行边用瓦片遮挡下身;有的妇女用裹脚带子遮着下部;有的男女或披半条破裤,或披半块被单,大家相见啼笑皆非。

无宏寺街有女轿过路,炸声一响,轿顶被狂风掀去,轿内女客全身赤体,只见她蜷曲蹲在轿内,竟然没有受伤。她自述,爆炸时黑雾浓烟,好像有谁故意将她的内衣外衫皆脱去。
长班(官僚的侍从)在爆炸时,棕帽、衫裤、鞋袜一刹那间飞得无影无踪。

屯院内有个文书(明朝称书手)手执锹站在倒塌的瓦砾上,大喊:“喂,下面有人吗?”忽听下面有人细声说:“快救救我!”众人喊:“你在哪里?”答道:“在这儿。”众人又问:“你是谁?”答道:“小二姐。”等到将她挖出来一看,哎呀!她竟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连裹脚的长布条也没有。惊得大家目瞪口呆。文书慌忙脱下自己的长衫,将小二姐裹起来,让她骑一头驴回娘家养伤。

人们的衣服到哪里去了呢?震后有人发现有许多衣服被刮到西山,挂在树上;而另有一堆衣服落在昌平州教场。户部(管民政的机构)派长班去昌平查验,长班回来报告果然衣服、器皿、首饰、金银、鞋袜俱有。户部张凤奎将此事写入奏折向皇帝汇报。

灾变后,原本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明王朝举国上下一片慌乱,人心惶惶。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霸道、倒行逆施、贪污受贿、腐败成风所招致的“天谴”;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书要求皇上“反躬修省”。“万岁爷”万般无奈,下了一道“罪己诏”,将自己骂一通,并表示要亲自赴太庙恭敬地行三牲大礼。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朴素的服装,务必竭力虔诚地“洗心办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长治久安,万事消弭。”

对于这次巨大灾变,明末清初的志、史书中多认为起因是“王恭厂灾”,意为皇家部队的火药库爆炸引起的;也有认为是地震引起的。究竟是不是呢? 王恭厂明中期一度制造过火药。古代制造火药系为兵卒释放联络信号所用,部队战斗靠大刀、长矛,并非靠炸弹。王恭厂规模比不上现代中国乡镇鞭炮厂大。即使是四合院内火药成堆,但中国古时的黑色炸药威力很小,就算全部点着,也不过将四合院以及周围的房屋烧光,焚为平地而已,决不会死伤数千数万人,况且史、志各书如实记载这次灾变“不焚寸木”,“焚燎之迹全无”,也完全证明王恭厂是灾变的受害者,根本不是罪魁祸首!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eastmm.bokee.com/viewdiary.1269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