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强鹏印业:朝鲜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9:57:46

朝鲜历史

目录

朝鲜古代史简述
  1. 历代王国世系表
  2. 中国正史记载
朝鲜历代王朝简史
  1. 箕子朝鲜
  2. 卫满朝鲜
  3. 武帝置郡
  4. 三韩部族
  5. 前三国时期
  6. 新罗时期
  7. 后三国时期
  8. 高丽时期
  9. 朝鲜王朝时期
朝鲜李氏王朝与中国中原王朝的册封关系
  1. 朝鲜与明朝的册封关系《明史》载。
  2. 万历朝鲜战争
  3. 朝鲜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清史稿》载。
朝鲜王室世系、历代朝鲜国王《实录》载。
朝鲜李氏王朝王宫
朝鲜文字
朝鲜近代史简述展开

编辑本段朝鲜古代史简述

历代王国世系表

  箕子朝鲜、纣王叔父(约公元前1122年建国——公元前194年)统治约928年。  卫氏朝鲜、燕国人卫满(公元前194年建国———公元前108年)统治约86年。  汉四郡(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置郡——公元1世纪)统治约192年。  辰韩、马韩、弁韩、(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朝鲜半岛南部部落并向北扩张。  高句丽(起源于吉林省扶余县)、新罗、百济、前三国时期(公元4世纪建国——668年)统治约368年。  新罗时代(668年建国,唐灭百济、高丽——900年)统治约232年。  百济国、泰封国、高丽、后三国时期(900—903年建国——935年)约232年。  统一高丽时代(935年建国——1389年)统治约454年。  朝鲜王朝(1389年建国——1910年)统治约521年。  日本统治时期(1910——1945年)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48年建国——至今)  朝鲜半岛正史记载的历史约三千年,从纣王叔父箕子的“箕子朝鲜”至战国燕国人卫满的“卫满朝鲜”至汉武帝汉四郡”朝鲜半岛为中国人直接统治约一千二百余年(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世纪),朝鲜半岛作为藩属国臣服于中国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近一千八百余年

中国正史记载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聚党千馀人,魋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浿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鄣,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  后汉书 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王制》云:“东方曰夷。”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蚕,又制八条之教。其人终不相益,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笾豆。其后四十余世,至朝鲜侯准自称王。汉初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而燕人卫满击破准,而自王朝鲜,传国至孙右渠。元朔元年,濊君南闾等畔右渠,率二十八万口诣辽东内属,武帝以其地为苍海郡,数年乃罢。至元封三年,灭朝鲜,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至昭帝始元五年,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单单大领已东,沃沮、濊貊悉属乐浪。后以境土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自内属已后,风俗稍薄,法禁亦浸多,至有六十余条。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弃领东地,悉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贺。  宋史 卷四百八十七 列传第二百四十六○高丽  高丽,本曰高句骊。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扶余之别种,以平壤城为国邑。汉、魏以来,常通职贡,亦屡为边寇。隋炀帝再举兵,唐太宗亲驾伐之,皆不克。高宗命李勣征之,遂拔其城,分其地为郡县。唐末,中原多事,遂自立君长。后唐同光、天成中,其主高氏累奉职贡。长兴中,权知国事王建承高氏之位,遣使朝贡,以建为玄菟州督,充大义军使,封高丽国王。晋天福中,复来朝贡。开运二年,建死,子武袭位。汉乾祐末,武死,子昭权知国事。周广顺元年,遣使朝贡,赐昭为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玄菟州都督、大义军使、高丽国王。显德二年,又遣使来贡,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又加太师。  金史 卷一百三十五 列传第七十三○高丽  高丽国王,王楷。其地鸭绿江以东,曷懒路以南,东南皆至于海。自辽时,岁时遣使修贡,事具《辽史》。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礼乐。至唐末稍衰,自后不复有闻。金伐辽,渤海来归,盖其遗裔也。黑水靺鞨居古肃慎地,有山曰白山,盖长白山,金国之所起焉。女直虽旧属高丽,不复相通者久矣。及金灭辽,高丽以事辽旧礼称臣于金。  元史 卷二百八 列传第九十五○高丽  高丽本箕子所封之地,又扶余别种尝居之。其地东至新罗,南至百济,皆跨大海,西北度辽水接营州,而靺鞨在其北。其国都曰平壤城,即汉乐浪郡。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其主姓高氏,自初立国至乾封初而国亡。垂拱以来,子孙复封其地,后稍能自立。至五代时,代主其国迁都松岳者,姓王氏,名建。自建至焘凡二十七王,历四百余年未始易姓。  明史 卷三百二十 朝鲜列传第二百八○朝鲜  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  清史稿 卷五百二十六 列传三百十三○朝鲜  有清龙兴长白,抚有蒙古,列为藩封。当时用兵中原,而朝鲜服属有明,近在肘腋,屡抗王师。崇德二年,再入其都,国王面缚纳质,永为臣仆,自此东顾无忧,专力中夏。

编辑本段朝鲜历代王朝简史

箕子朝鲜

  《史记》记载,商朝遗臣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史称“箕氏侯国”,战国时期,朝鲜侯箕准开始僭越称王。《汉书·地理志》记载著,箕子教朝鲜人民礼仪、耕织农耕及养蚕,还带入了大量青铜器。大大地改善了朝鲜的生活,促进了朝鲜的社会经济发展。  

箕子朝鲜疆域图

  

被毁前的朝鲜箕子陵墓

据朝鲜正史《高丽史》记载:肃宗大王7年(1102年)10月壬子朔,“礼部奏:我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而不载祀典。乞求其坟茔,立祠以祭。”正式对箕子的陵墓按照国王的礼仪祭祀。  朝鲜史学家涵虚子说:“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百工技艺,皆从而往焉。既至朝鲜,言语不通,译而知之,教以诗书。使其知中国礼乐之制,父子君臣之道,五常之礼,教以八条。崇信义,笃儒术,酿成中国之风教,以勿尚兵斗,以德服强暴。邻国皆慕其义而相亲之,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其大意为;朝鲜的农耕习俗,乃至礼乐制度,文化伦常是在箕子时代建立的,箕子就是朝鲜的建国者。1959年,金日成亲自下令毁掉了有千年历史的箕子陵。  箕子及其后人在朝鲜半岛统治了近一千年,一共历经41代君主。  1. 箕子(胥余) 纪元前1122年 - 纪元前1082年  2. 荘恵王(松) 纪元前1082年 - 纪元前1057年  3. 敬孝王(询) 纪元前1057年 - 纪元前1030年  4. 恭贞王(伯) 纪元前1030年 - 纪元前1000年  5. 文武王(椿) 纪元前1000年 - 纪元前972年  6. 太原王(礼) 纪元前972年 - 纪元前968年  7. 景昌王(荘) 纪元前968年 - 纪元前957年  8. 兴平王(捉) 纪元前957年 - 纪元前943年  9. 哲威王(调) 纪元前943年 - 纪元前925年  10. 宣恵王(索) 纪元前925年 - 纪元前896年  11. 谊襄王(师) 纪元前896年 - 纪元前843年  12. 文恵王(炎) 纪元前843年 - 纪元前793年  13. 盛徳王(越) 纪元前793年 - 纪元前778年  14. 悼懐王(职) 纪元前778年 - 纪元前776年  15. 文烈王(优) 纪元前776年 - 纪元前761年  16. 昌国王(睦) 纪元前761年 - 纪元前748年  17. 武成王(平) 纪元前748年 - 纪元前722年  18. 贞敬王(阙) 纪元前722年 - 纪元前703年  19. 楽成王(懐) 纪元前703年 - 纪元前675年  20. 孝宗王(存) 纪元前675年 - 纪元前658年  21. 天老王(孝) 纪元前658年 - 纪元前634年  22. 修道王(立襄)纪元前634年 - 纪元前615年  23. 徽襄王(通) 纪元前615年 - 纪元前594年  24. 奉日王(参) 纪元前594年 - 纪元前578年  25. 徳昌王(仅) 纪元前578年 - 纪元前560年  26. 寿圣王(翔) 纪元前560年 - 纪元前519年  27. 英杰王(藜) 纪元前519年 - 纪元前503年  28. 逸民王(冈) 纪元前503年 - 纪元前486年  29. 済世王(混) 纪元前486年 - 纪元前465年  30. 清国王(璧) 纪元前465年 - 纪元前432年  31. 导国王(澄) 纪元前432年 - 纪元前413年  32. 赫圣王(骘) 纪元前413年 - 纪元前385年  33. 和罗王(谓) 纪元前385年 - 纪元前369年  34. 说文王(贺) 纪元前369年 - 纪元前361年  35. 庆顺王(华) 纪元前361年 - 纪元前342年  36. 嘉徳王(诩) 纪元前342年 - 纪元前315年  37. 三老王(煜) 纪元前315年 - 纪元前290年  38. 顕文王(釈) 纪元前290年 - 纪元前251年  39. 章平王(润) 纪元前251年 - 纪元前232年  40. 宗统王(丕) 纪元前232年 - 纪元前220年  41. 哀 王(准) 纪元前220年 - 纪元前194年

卫满朝鲜

  战国时期,燕国在全盛时期,国力曾一度进入朝鲜半岛。有关地域在秦  

燕国人卫满朝鲜

朝统一六国之后,亦归入秦朝的统治之下。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时,燕王卢绾背叛汉朝,前往匈奴亡命,卫满亦一同前往,并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之后,卫满召集战国时齐国和燕国亡命者成军,推翻了箕子朝鲜的哀王,并取得箕子朝鲜的首都王险城。卫满即位,史称卫满朝鲜,其统治中心在今大同江中游一带。朝鲜王箕准率众逃亡朝鲜半岛南部三韩部落,并与其融合。据朝鲜史书记载三韩中的“马韩”便是箕子后代。卫满朝鲜共统治朝鲜半岛86年历经三世,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为汉武帝所灭。  卫满朝鲜世系表  卫满(前194年—前161年在位)  卫蒙(前161年—前129年在位)  卫右渠(前129年—前108年在位

武帝置郡

  公元前108年即汉武帝元封三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于其地设乐浪郡(今朝鲜平安南道)、玄菟郡(今朝鲜咸镜道)、真番郡(朝鲜黄海道、京畿道各一部)、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四郡,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中国版图。    

汉武帝“汉四郡”

两汉、魏、晋时期,乐浪郡、玄菟郡的区域和郡治不断变化。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康管辖乐浪郡地区,将乐浪南部分割出来,设立带方郡。  此外。在汉魏之时的朝鲜半岛南部,居住着韩种的三支,马韩、辰韩、弁韩。史载马韩有五十四国总十余万户。辰韩、弁韩各有二十国。共七十八国。共计为二十万户,约近百万人。  从朝鲜半岛的历史来讲,从箕氏王朝到卫氏王朝,大概相当于中国商周时代到西汉武帝时期,它们的建立者和统治阶层都来自中国,与中国中原政权形成一种藩属关系。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后,正式在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置郡统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汉四郡”。在整个汉魏西晋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中原政权的郡县统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乐浪汉文化;与此同时,半岛南部地区则相对落后,经过不断战争,逐渐形成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大部落联盟。

三韩部族

  此时半岛南部居有3个部落联盟,即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3世纪的朝鲜半岛

辰韩,自称是秦人后代,其祖先为了逃避秦朝的苦役,逃到到了马韩后,马韩割东界地与之。  辰韩人社会发展水平较之马韩要高,《后汉书》卷八十五 东夷列传第七十五载; “有城栅屋室。……知蚕桑,作缣布。乘驾牛马。嫁娶以礼。行者让路。国出铁,濊、倭、马韩并从市之。”辰韩人的言语和相似,所以也被称之为秦韩。  马韩是公元前100-300年位于古代朝鲜半岛的西南部的部落联盟。马韩是箕子朝鲜南迁的遗民与辰国融合而成。马韩后来被其中一个城邦百济所灭。马韩的国王曾以“辰王”自称并宣布对整个三韩拥有主权。  弁辰,与辰韩杂居,亦有城郭。衣服居处与辰韩同,言语风俗相似,只是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当初朝鲜王箕准为卫满所破,乃将其余众数千人走入海,攻马韩,破之,自立为韩王。准后灭绝,马韩人复自立为辰王。  

三韩部族

前三国时期

  公元3世纪左右,百济统一马韩地区,新罗统一辰韩地区,建立起国家。公元前后在中国东北扶余(今吉林省扶余县)兴起的高氏高句丽,于427年迁都平壤,于是半岛上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史称三国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值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隋唐时期后,高氏高丽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向其他两国扩张,致使三国之间战争连年不断。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唐太宗贞观末年新罗派遣唐使向唐朝称臣,寻求唐朝的支援。

新罗时期

  7世纪中叶,唐朝出兵讨伐朝鲜,并扶植新罗政权。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  

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疆域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命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大总管,率左卫将军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贵、左晓卫将军庞孝泰等,统兵13万,联合新罗伐百济。唐军攻陷百济国都泗沘城,生擒百济义慈王及太子扶余隆。百济宣告灭亡,5部37郡共76万人户完全纳入了唐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唐朝于百济故地设置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都督府”, 将其纳入唐羁縻府州体系,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唐朝委任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统兵镇抚全境,又命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兵一万镇守百济城,委派当地的酋长分任都督、刺史。  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为了政区整齐划一,唐朝在新罗领土上设立了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王担任以新罗王金法敏为“鸡林州都督”。自公元663年起,先后有16位新罗王被唐朝委任为鸡林州都督,历时200余年。鸡林州都督府下设州和县,与唐朝在其它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设置类似。这是唐朝在朝鲜半岛上继熊律都督府(660年设立)等5个都督府之后,设立的又一个带有羁糜(Jīmí)性质的都督府,真正体现了大唐帝国际天所覆,悉臣而属之。薄海内外,无不州县”的国威。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在高句丽故地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以统辖其地,所辖包括辽东半岛全部、朝鲜半岛北部、吉林西北地区和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故地,包有今乌苏里江以东和黑龙江下游西岸及库页岛直至大海。自此朝鲜半岛全部处于唐朝的实际行政统治之下,半岛仅存的新罗接受唐朝的册封,臣服于唐朝。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占领百济故地和原高句丽小部分领土,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定都庆州,效仿唐朝的国家制度进行统治,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后三国时期

  新罗末年,新罗王族弓裔建立泰封国,尚州土豪甄萱建立后百济。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以开城为都建立高丽。王建继续合并地方豪族增加势力,935年吞并新罗,936年攻灭后百济,重新统一朝鲜半岛。  

后三国时期正值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六国的纷争时期,但是朝鲜半岛仍然向中原王朝遣使朝贡。

高丽时期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2年),泰封权知国事王建杀其王弓裔自立,遣使朝贡,明宗封王建为玄菟州都督,充大义军使,高丽国王。  宋太祖建隆三年十月(963年),高丽王王昭遣其广评侍郎李兴祐、副使李励希、判官李彬等来朝贡。  993年,高丽被辽国击败,被迫断绝和北宋的朝贡关系,向辽国称臣。  1127年,高丽被金国击败,被迫臣服金国。  1258年,高丽国王降服元朝,1280年高丽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高丽君主从忠烈王开始娶元朝公主为妻,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朝首都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才可回高丽。元朝在高丽设 “达鲁花赤”,监督国政,朝鲜再次成为中国中央皇朝藩属国

朝鲜王朝时期

  1392年,李成桂篡夺高丽王位自立,改国号为朝鲜,即李氏朝鲜。李成桂派使向金陵的明朝朝廷上表,称高丽国王昏乱,自己受万众推戴不得不即位。朱元璋则口气冷漠,道“尔恭愍王死,称其有子,请立之,后来又说不是。又以王瑶为王孙正派,请立之,今又去了。再三差人来,大概要自作王。我不问,教他自作,自要抚绥百姓,相通来往”。  不久,李成桂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李子春就仕之地)。由于传统观点中李成桂属于大逆不道的篡位,为得到中国明朝皇帝的支持,遣使请朱元璋裁定新国号,朱元璋以纪念殷商箕子之故,取“朝日鲜明”之意,圈选了朝鲜二字。但是朱元璋仍认为李成桂“顽嚣狡诈”,没有册封。李成桂是实际上的朝鲜国王,但是由于没有受到明太祖册封,上国书与明朝天子时,仍然使用“权知高丽国事”。 国号更改后则使用“权知朝鲜国事”。  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赐朝鲜太宗国王诰命,及亲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鲜本郡王爵,应赐五章或七章服),正式册封李成桂之子李芳远为朝鲜国王。这样,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册封,终于被李芳远得到了。他的头衔也从其父兄的“权知朝鲜国事”变为朝鲜国王,正式成为中国中央王朝的藩属国。明成祖登极之后,李芳远又再次上贺表,请冠冕服饰,于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赐的金印诰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坠、经籍彩币表里,并允许其使用天朝服色,这就是朝鲜服饰(韩服)的起源。  由于李氏朝鲜和明朝的亲密藩属关系,明太祖《皇明祖训》所载明初不征之国十五:“朝鲜、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暹罗占城、苏门答喇、西洋爪哇彭亨白花(Battak)、三弗齐、渤泥真腊。”而朝鲜居15个不征之国之首。  李朝是朝鲜封建社会由鼎盛到衰落的时期。统治阶级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重新调整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机构,把军队的统率权集中于中央。李朝初期实行“科田法”制度,把全国土地按等级分授给文武两班,并规定可以世袭,使“私田”进一步趋于私有。地主阶级利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扩大私田,残酷地进行高利贷盘剥,引起农民不断反抗。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矛盾日益尖锐,国力渐衰。17世纪以后,朝鲜的社会经济又有恢复和发展,同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19世纪以后,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编辑本段朝鲜李氏王朝与中国中原王朝的册封关系

朝鲜与明朝的册封关系《明史》载。

  太祖二年;帝(明太祖)遣符玺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封颛为高丽国王,赐历及锦绮。  太祖二十四年十二月;瑶遣其子奭朝贺明年正旦。奭未归而成桂自立,遂有其国,瑶出居原州。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  太祖二十五年冬;成桂闻皇太子薨,遣使表慰,并请更国号。帝赐命仍古号曰朝鲜。  建文初;成桂(太祖大王.注;赐朝鲜为亲王爵)表陈年老,以子芳远袭位。帝许之。  永乐二年十二月;帝诏立芳远(朝鲜太宗大王)子禔为世子,从其请也。  永乐十六年;帝命光禄少卿韩确、鸿胪丞刘泉诏封祹(朝鲜世宗大王)为朝鲜国王。  永乐二十年;芳远卒,赐谥恭定。二十一年七月,祹请立嫡子珦为世子,从之。先是,敕祹贡马万匹,至是如数至,赐白金绮绢。  宣德二年;三月遣中官赐白金纻纱,别敕进马五千匹,资边用。九月如数至。  宣德八年;赐祹《五经》、《四书》、《性理》、《通鉴纲目》诸书。  景泰元年;祹卒,赐吊祭,谥庄宪,诏封其子珦(朝鲜文宗大王)为国王。  景泰元年;贡马五百匹。其秋,续贡马千五百余匹。赐冕服,并偿其直。  景泰三年秋;珦卒,来告哀。遣中官往吊祭,赐谥恭顺,命子弘暐(朝鲜端宗大王)嗣立。弘暐立三年,以年幼且婴夙疾,请以叔瑈权国事。七年上表逊位,乃封瑈为国王。瑈请立子暲为世子,从之。  正统元年三月;放朝鲜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还其国。金黑等自宣德初至京师,至是遣中官送回。  正统三年八月;赐祹(朝鲜世宗大王)远游冠绛纱袍玉佩赤舄、天朝服饰。   成化四年;遣太监郑同、崔安封世子晄(朝鲜睿宗大王)为朝鲜国王,给妃韩氏诰命。巡按辽东御史侯英奏曰:“今同、安俱朝鲜人,坟墓宗族皆在,见其国王,不免屈节,殊亵中国体。乞寝成命,或翰林,或给事中及行人内推选一员,往使为便。”  成化十二年十月;娎(朝鲜成宗大王)为继妻尹氏请封,赐诰命冠服。  正德十五年冬;命内官封怿子峼为朝鲜王世子,赐怿金帛珠玉,令括取异物及童男女以进。  嘉靖三十一年冬;峘(朝鲜明宗大王)以洪武、永乐间所赐乐器敝坏,奏求律管,更乞遣乐官赴京校习,许之。  嘉靖四十二年九月;峘复上书辨先祖成桂非李仁人后,今修《会典》虽蒙厘正,乞著始祖旦、父子春之名,帝令附录《会典》。  隆庆元年六月;遣官颁即位诏。时帝将幸太学,来使乞留观礼,许之。是年冬,峘卒,赐谥恭宪,命其侄昖袭封。  万历元年正月;昖(宣祖大王)屡请《皇明会典》,为其先康献王旦雪冤。十六年正月,《会典》成,适贡使愈泓在京,请给前书,以终前命。许之。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奏所颁诰命冕服遭变沦失,祈补给,从之。  万历三十六年十月;封珲为国王,从其臣民请也。三十七年二月,谥昖曰昭敬,遣官赐珲及妃柳氏诰命。  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朝鲜王昖表贺冬至,因奏买回《吾学编》、《弇山堂别集》等书,载本国事与《会典》乖错,乞改正。礼部言:“野史不足凭。今所请耻与逆党同讥,宜悯其诚,宣付史馆。”  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光海君)珲为生母已得封,至是复祈给冠服。礼臣以金氏侧室,礼有隆杀,执不可。四十五年正月,珲请至再,帝以珲屡次恳陈,勉从之。  天启元年八月;改朝鲜贡道,自海至登州,直达京师。  崇祯二年,改每岁两贡为一贡。  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藩属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1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正式确立与清朝的藩属关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入朝。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十八年;日本丰臣秀吉派兵二十万入寇朝鲜。5月8日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奔平壤,5月27日倭寇攻陷开城,昖逃离平壤,颠沛义州,并遣使于明朝求援。是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廷议以“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许昖渡过鸭禄江,居辽东宽奠堡。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明年正月,如松督诸将进战,大捷于平壤。倭乏食有归志,因而封贡之议起。应昌得倭报惟敬书,乃令游击周弘谟同惟敬往谕倭,献王京,返王子,如约纵归。倭于四月弃王城遁。九月,昖以三都既复,疆域再造,上表谢恩。  万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敕谕朝鲜国王,诏令如下:  你国虽介居山海中,传祚最久。近来倭奴一入,而王城不守,原野暴骨,庙社为墟。追思败丧之因,岂尽适然之致。或言王偷玩细娱,信惑群小,不恤民命,不修军实。启侮诲盗,以非一朝,而臣下未有进言者。前车既覆,后车岂可不引以为戒。惠徼福于你祖,及我师战胜之威,使王君臣父子相保,岂不甚幸。不知王新从播越之余,归见黍离之故言,烧残之丘陇,与素服郊迎之士众。噬脐疾首,何以为心,改弦易撤,何以为计。  朕之视王,虽称外藩,然朝聘社文之外,原无烦王一兵一役。今日之事,止以大义发愤,哀存式微,固非王之德责于朕也。大兵且撤,王今自还国而治,尺寸之土,朕无与焉。其可更以越国救援为常事,使你国恃而不设备,则处堂厝火,行且自及,猝有他变,朕不能为王谋矣。钦哉。  万历二十二年正月;昖遣金晬等进方物谢恩。礼部郎中何乔远奏:“晬涕泣言倭寇猖獗,朝鲜束手受刃者六万余人。倭语悖慢无礼,沈惟敬与倭交通,不云和亲,辄曰乞降。谨将万历十九年中国被掠人许仪所寄内地书、倭夷答刘綎书及历年入寇处置之宜,乞特敕急止封贡。”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秀吉以十二万众寇再朝鲜,帝大怒,以兵部尚书邢玠总督蓟、辽;改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经理朝鲜;佥都御史杨镐驻天津,申警备;杨汝南、丁应泰赞画军前。  万历二十六年二月;都督陈璘以广兵,刘綎以川兵,邓子龙以浙、直兵先后至总兵力三万余人入朝。玠分兵  三协,为水陆四路,路置大将。中路如梅,东路贵,西路綎,水路璘,各守汛地,相机行剿。时倭亦分三窟。东路则清正,据蔚山。西路则行长,据粟林、曳桥,建砦数重。中路则石曼子,据泗州。而行长水师番休济饷,往来如驶。十一月,清正发舟先走,麻贵遂入岛山、酉浦,刘綎攻夺曳桥。石曼子引舟师救行长,陈璘邀击败之。诸倭扬帆尽归。  万历二十七年(1598年);日军被中朝联军击溃,朝鲜将领李舜臣和中国将领邓子龙英勇奋战壮烈牺牲。史称“万历援朝战争”在此次战役中,明军的火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据《(朝鲜)宣祖实录》之卷三十五记载;记录了朝鲜国王李昖与其臣下李德馨进行的一番意味深长的问答,李昖问道:“铳筒(指日本人的鸟铳)之声,不与天兵(指明军)之火炮同耶?”李德馨回答:“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状言……”李昖赞叹道:“军势如此,可不战而胜矣!”  《(朝鲜)宣祖实录》。“以佛狼器、虎蹲炮、灭虏炮等器为之,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则声如天地动,俄而火光触天,诸倭持红白旗出来者,尽僵仆而,天兵骈哄入城矣”。  (明史.明神宗实录)卷三三四。万历帝以朝鲜事平,下诏宣告,朝鲜遣使贡谢。神宗回赐彩币,诏谕朝鲜国王李昖:“吾将士思归,挽输非便,行当尽撤,尔可亟图。务令倭闻声不敢复来,即来亦无复足虑”。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颁平倭诏诏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隶,敢发难端,窃据商封,役属诸岛。遂兴荐食之志,窥我内附之邦,伊歧对马之间,鲸鲵四起,乐浪玄菟之境,锋镝交加,君臣逋亡,人民离散,驰章告急,请兵往援。 朕念朝鲜,世称恭顺,适遭困厄,岂宜坐视,若使弱者不扶,谁其怀德,强者逃罚,谁其畏威。况东方为肩臂之藩,则此贼亦门庭之寇,遏沮定乱,在予一人。于是少命偏师,第加薄伐。平壤一战,已褫骄魂,而贼负固,多端阳顺阴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怜。册使未还,凶威复扇。朕洞知狡状,独断于心。乃发郡国羽林之材,无吝金钱勇爵之赏,必尽弁服,用澄海波。 仰赖天地鸿庥,宗社阴骘,神降之罚,贼殒其魁,而王师水陆并驱,正奇互用,爰分四路,并协一心,焚其刍粮,薄其巢穴。外援悉断,内计无之。于是同恶就歼,群酋宵遁,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虽百年侨居之寇,举一旦荡涤靡遗。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德威播闻,除所获首功,封为京观,仍槛致平正秀等六十一人,弃尸稿街,传首天下,永垂凶逆之鉴戒,大泄神人之愤心。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万历援朝

万历援朝战争后,加深了朝鲜与宗主国明朝的关系,朝鲜宣祖李昖再给明神宗的奏疏中写道; (《朝鲜宣祖实录》卷37):“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以至于明朝末年皇太极胁迫朝鲜国王叛变明朝,遭到朝鲜国王的强烈反对。  (《(朝鲜)仁祖实录》卷37载 );“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宁获过于大邦,而不忍负皇明也”。

朝鲜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清史稿》载。

  天聪二年;明经略袁崇焕毛文龙於皮岛,诸岛兵无主。五年,谋乘虚征诸岛,徵兵船於朝鲜。使至其国,三日乃见。倧览书曰:“国犹也。助人攻吾父之国,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崇德二年;倧以孤城穷蹙妻子被俘,八道兵皆崩溃离散宗社垂绝,乃顿首受命。帝敕令去明年号,纳明所赐诰命册印,质二子,奉大清国正朔;每年进贡一次,其方物黄金百两、白金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苏木二百斤、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五爪龙席四领、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万包。  顺治六年六月;李倧薨。八月,遣礼臣启心郎渥赫等往谕祭,赐谥庄穆。又遣户部启心郎布丹、侍卫撤尔岱充正副使,赍诰敕往封世子淏为朝鲜国王,妻张氏为王妃。  顺治十六年五月,李淏薨。九月,遣工部尚书郭科等往谕祭,赐谥忠宣。又遣大学士蒋赫德、吏部侍郎觉罗博硕会充正副使,往封世子棩为朝鲜国王,妻金氏为王妃。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李棩薨,谕礼部:“李棩克尽藩职,可从优给恤典,於常例外加祭一次。”赐谥庄恪。遣内大臣寿西特、侍卫桑厄恩克往谕祭,兼封嗣子李焞为朝鲜国王,妻金氏为王妃。  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免朝鲜岁贡内黄金百两及蓝青红木棉。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谕大学士曰:“朝鲜国王奉事我朝,小心敬慎。其国闻有八道,北道接瓦尔喀地方土门江,东道接倭子国,西道接我凤凰城,南道接海外,尚有数小岛。太宗平定朝鲜,国人树碑於驻军之地,颂德至今。当明之末年,彼始终服事,未尝叛离,实属重礼义之邦,尤为可取。”  康熙五十年十月;帝(康熙帝)谕免朝鲜国王例贡物内白金一千两、红豹皮一百四十二张,治朝鲜国使沿途馆舍。  康熙五十九年十月;李焞薨,遣散秩大臣查克亶、礼部右侍郎罗瞻往吊祭,赐谥僖顺。兼世子昀为朝鲜国王,继妻鱼氏为王妃。六十一年二月,疏言:“臣萎弱无嗣,请以弟李昑为世弟,以续宗祧。”帝俞其请。四月,遣使往封昑为朝鲜国王世弟。  乾隆元年十一月;朝鲜王昑请封其副室子为世子。时愃甫三岁,部议格於例,特旨允行。三年正月,帝(乾隆帝)遣使往封愃为世子。四年五月,昑表谢颁给朝鲜列传。  乾隆四十一年;李昑薨,王妃金氏请以世孙算为国王,妻金氏为王妃,并请追赐故世子緈爵谥,及世子妇赵氏诰命,谕如所请。帝(乾隆帝)遣散秩大臣觉罗万福、内阁学士嵩贵往谕祭,赐昑谥曰庄顺,緈谥曰恪愍,封算为朝鲜国王,妻金氏为王妃。帝闻算好学能诗,仿宋板五经全部,并笔墨诸物。  嘉庆五年;遣使敕封李算子钖为世子。适李算薨,即以册封世子之正副使往封李钖为朝鲜国王。  道光十一年;钖奏请封嫡孙李怳为世孙,帝俞所请,遣使敕封李怳为朝鲜国王世孙。  道光十五年;李钖薨,王妃金氏请以世孙李怳袭封,因为故世子具陈请追赐爵谥,及世子妇诰命。二月,帝(道光帝)遣使谕祭,赐钖谥宣恪;赠故世子炅为国王,谥康穆,妻为王妃;敕封世孙怳为朝鲜国王。怳上表贺册立皇后暨上皇太后徽号,方物。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成,其第一款中国确认朝鲜为完全无缺独立自主之国,凡前此贡献等典礼皆废之。盖自崇德二年李倧归附,朝鲜为清属国者凡二百五十有八年,至是遂为独立自主国云。  朝鲜李氏王朝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3年立国至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6年,其间503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中国朝贡体系的组成部分,历代朝鲜国王均须受中国中央王朝的正式册封后方才视为正统王位继承人。公元1896年为日本占领,朝鲜结束了与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藩属朝贡的宗主关系。

编辑本段朝鲜王室世系、历代朝鲜国王《实录》载。

  朝鲜王朝历代诸王皆为王爵,受中国中央王朝册封。  据历代朝鲜国王《实录》记载,明建文初年,赐李芳远(朝鲜太宗大王)亲王爵。  因朝鲜李氏王朝为明朝和清朝的藩属国,故其国无年号,奉宗主国正朔用宗主国年号。  太祖大王 李成桂 用明朝年号 (洪武)  定宗大王 李芳果 太祖之子 用明朝年号 (洪武)  太宗大王 李芳远 太祖之子 用明朝年号 (建文、永乐)  世宗大王 李祹 太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文宗大王 李珦 世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景泰)  端宗大王 李弘暐 文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景泰)  世祖大王 李瑈 世宗之次子 用明朝年号 (景泰、天顺、成化)  德宗大王 李暲(追封) 世祖之子  睿宗大王 李晄 世祖之子 用明朝年号 (成化)  成宗大王 李娎 (承睿宗嗣) 用明朝年号 (成化、弘治)  燕山君 李隆 (废王) 成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弘治、正德)  中宗大王 李怿 成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正德、嘉靖)  仁宗大王 李峼 中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嘉靖)  明宗大王 李峘 中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嘉靖、隆庆)  宣祖大王 李昖 中宗之孙 用明朝年号 (隆庆、万历)  光海君 李珲 仁宗之子 用明朝年号 (万历)  元宗大王 李琈(追封) 宣祖之子  仁祖大王 李倧 元宗之子 用明朝及清朝年号 (万历、天启、崇祯、崇德)  孝宗大王 李淏 仁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显宗大王 李棩 孝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肃宗大王 李焞 显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景宗大王 李昀 肃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英祖大王 李昑 肃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真宗大王李緈(追封) 英祖之子  庄祖大王李愃(追封) 英祖之子  正祖大王 李算 真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纯祖大王 李玜 正祖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翼宗大王李炅(追封) 纯祖之子  宪宗大王 李奂 翼宗之子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哲宗大王 李元范 庄祖重孙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高宗大王 李熙 庄祖玄孙 用中国干支纪年,使用清朝年号,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  注:朝鲜士人学者著书立说从崇祯十七(1644年明朝灭亡)一直沿用崇祯年号至朝鲜王朝灭亡,。  1896年—1910年高宗和纯宗受日本扶植称“大韩帝国”皇帝,不再使用干支年号及檀君纪年,改年号,并改国号为韩,与清朝结束宗藩关系。  韩国抗美援朝之后方才从朝鲜独立自行立国,六十余年间并无历史可言,韩国人所谓的历史就是篡夺的朝鲜历史,三韩部落和扶余后人朝鲜族有严格意义的区别。故韩国人的夜郎自大数典忘祖、在历史的事实面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韩国历史剧里面的“皇帝”纯属YY子虚乌有。

编辑本段朝鲜李氏王朝王宫

  自汉武帝的乐浪郡设置以后,中国的先进文化知识和先进的工艺技巧大量输入朝鲜半岛,促进了当地农业、手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  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1月,李成桂下令在高丽故宫  

朝鲜王朝正殿勤政殿

遗迹的基础上按照明朝亲王府的规  

勤政殿王座上的四爪蟒图(天子为五爪金龙)

格加以扩建,并兴建新的建筑。同年9月初步竣工,宫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 既饱以德 君子万年 介尔景福”。景福宫周围1813步,有四门,正南为光化门,门外东西设两府、六曹、台院。正北为玄武门。正东为建春门。正西为迎秋门。宫城内有宫殿建筑500多栋,均覆以王爵使用的绿色琉璃瓦(天子宫殿为黄色琉璃瓦),脊兽6个(天子正殿10个,详见北京故宫)正殿曰勤政殿,此后约200年间,作为李氏朝鲜的正宫使用。  

故宫太和殿脊兽(10个)

  

朝鲜王宫正殿脊兽(诸侯6个)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宫发生大火,康宁殿、思政殿、钦敬阁被大火焚毁,历代珍宝、书籍、大王大妃诰命、服饰文物全被烧毁,明宗、王妃沈氏与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移居昌德宫。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国王于4月30日仓促出宫,以大臣尹斗寿为扈从,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在出宫前夕,宣祖下令在宫中举火,将景福宫中历代宝玩以及文武楼、弘文馆所藏书籍、春秋馆所藏历代实录、文献“烧尽无遗”,景福宫再度被焚毁。 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王室返回汉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为 临时行宫,改名庆云宫。因景福宫内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李朝经过两次侵略战争之后经济残破,无力修复景福宫,只好将原来作为离宫的昌德宫当作正宫使用,景福宫从此被闲置约两百七十年1868年,王宫由昌德宫转移至此,1895年8月20日夜间,闵妃在景福宫北部的乾清宫坤宁阁中遭到日本特务暗杀,高宗逃到俄罗斯公使馆,王室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景福宫居住。从此有着近500余年历史的景福宫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用他沧桑的经历见证了一个王国的兴衰败亡。

编辑本段朝鲜文字

  朝鲜民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从箕子朝鲜开始朝鲜半岛历代王朝均使用汉字官方文字,是以朝鲜半岛的古籍文献、宫殿匾额庙宇楹联均用汉字书写。(如“勤政殿”)  朝鲜世宗大王《实录》记载。朝鲜世宗大王于明正统八年(1443)颁定《训民正音》,正式创立朝鲜文字。 在此以前,朝鲜历代王朝均用汉字的音和义记录朝鲜语,称为“吏读文”,但仍不能精确记录朝鲜语。李氏朝鲜建立后,至世宗朝,为巩固政权,加强文治,创制“训民正音”民族文字,以便在百姓中推广使用。  该文字于1446年正式颁布推行,但当时崇尚汉文,受并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影响,此民族文字只流行于庶民阶层和宫廷贵族妇女之间。社会上汉文、吏读文、朝鲜文三种书写形式同时并用。  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朝鲜被日本占领结束和中国的宗藩关系,才正式废除汉文和吏读文,朝鲜文升格为国文,并通过了“使用国汉混合体”(朝鲜文中夹用汉字)的结合。迄今韩国仍夹用一定数量的汉字,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我国朝鲜族先后于1948年和1954年取消夹用汉字 ,用纯朝鲜文。目前我国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文是最主要的通行语文。东三省朝鲜族中小学在教学中均使用朝鲜文。民族出版社和东北三省朝鲜族的出版社均出版朝鲜文刊物。东北三省也都有朝鲜文报刊。

编辑本段朝鲜近代史简述

  19世纪60年代后,欧美列强把侵略矛头对准朝鲜。1866年,法国舰队侵入汉江美国商船侵入大同江,但都被朝鲜人民击败。1876年,日本以“云扬号”事件为借口,派出舰队,侵入江华岛一带,强迫朝鲜政府订立不平等的《江华条约》,开始了朝鲜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  江华条约缔结后,日本开始向朝鲜倾销商品,掠夺农产品,朝鲜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遭到破坏,激起人民的反抗。1882年6月,对日本侵略和政府回扣军饷不满的朝鲜士兵发动“壬午兵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此后,日本进一步加紧侵略,欧美列强也以通商为名,相继进入朝鲜。此时朝鲜统治阶级内部产生“开化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后者试图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与清朝政府保持旧有的宗藩关系;前者则想使朝鲜开化发展,但采取依靠日本侵略者的错误立场。开化派于1884年发动“甲申政变”,夺取政权,但三天后宣告失败。日本侵略者以这次事件为借口,胁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攫取到在朝鲜的驻兵权。  1894年,反对封建统治和“逐灭洋倭”的甲午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农民在全□准等领导下,很快席卷整个南部朝鲜。李朝统治者一面与农民缔结假和约,一面请求宗主国清朝政府出兵支援。日本以势力均等为借口,大举进兵朝鲜,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击败清军后,又镇压了起义农民,并强迫朝鲜政府实行“甲午更张”,迫使朝鲜结束与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宗藩关系,实现独霸朝鲜的目的。1905年强迫朝鲜签订《乙巳保护条约》,1907年又缔结《丁未七款条约》,把朝鲜置于日本统监府的统治之下。1910年8月,李朝总理李完用与日本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国王退位,日本最后吞并朝鲜。此后,日本设朝鲜总督府,独揽一切大权,实行“武断政治”,剥夺朝鲜人民一切自由,掠夺土地和资源,血腥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朝鲜人民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斗争,甲午农民战争以后发展起来的义兵斗争更加活跃;文化启蒙运动也深入开展;罢工和怠工斗争层出不穷。1919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朝鲜人民掀起三一运动。数千名学生和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汉城塔洞公园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运动波及全朝鲜,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虽最后被镇压下去,但在朝鲜解放运动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1930年6月,金日成在历史性的卡伦会议上提出了抗日武装斗争路线等有关朝鲜革命的主体革命路线,推动了抗日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9.18”事变后,他在延吉县明月沟地区组织起抗日武装,并在1932年4月25日创建了人民革命武装力量--朝鲜人民革命军。从此,他开始与中国人民一道开展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5月,金日成创建了朝鲜第一个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复会,并被推举为会长,制定了祖国光复会十大纲领。  

金日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金日成从苏联回到祖国。1945年10月10日他创建了朝鲜劳动党并当选为委员长。第二年2月,他组织了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领导北朝鲜的经济建设和土地改革运动,在朝鲜北半部出色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1948年9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金日成创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出任内阁首相和国家元首,朝鲜复国后在首都树立起周恩来总理的铜像,并与中国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至今。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韩国从朝鲜正式分裂出去,从此朝鲜半岛自“后三国时代”结束后再次发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