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52健身游泳怎么样:我们追求的学习,究竟应该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59:18
——深入探讨科学的学习观


  思考


  要想使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突破性的创新与深化,必须从深化认识论入手,因为教育和教学,首先要解决人的认识问题。要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效益、收益率,也必须从深化认识论入手,因为学本领,也必须先解决认识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能够通过全面实践与科学思考(思维),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人类能够通过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变革、驾驭与创造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和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化;人类能够通过正确认识指导下的实践,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提高认识、适应、变革、驾驭、创造客观事物与环境条件的智能,提高生存发展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人生境界的本领,实现人的发展。


  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正确地解决认识规律的核心内容,是建立科学的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实践是人这一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实践是人的群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人的角度来说,实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变革。客观事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某种途径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感知;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某种措施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使客观事物发生变革。客观事物的属性信息,在感知实践中,通过神经系统传入人的大脑,形成与改变主观认识。人的主观认识,通过指导变革实践,改变客观事物、创造新事物。在变革实践的过程中,同时通过感知实践,获得了与客观事物变化过程相关的各种感性信息(包括变化的条件、状态、趋势、途径、过程、程度、范围、结果,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拓宽与深化了主观认识的范围,丰富了人的知识,并且训练了人的相应技能,开发了人的智能,改变了人的素质,提高了人驾驭客观事物的本领。通过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使主观认识转化成符合主观认识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实际事物,也检验了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这是人这一主体和他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对立、相互统一。


  感知是人的大脑获得信息的途径与过程。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属性的信息,例如:形状、颜色、音质、味道、气味、软硬、冷热、动感等,是感性信息,由感性信息直接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语音自身的音质(音色)、音调、音响,文字自身的形象、颜色、气势、美感,也是感性信息。由语音、文字、数字、图示、手语、旗语、信号等各种信息符号表示、携带、传递的信息,是间接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属性的信息,是符号信息。礼炮的声响,焰火的火花是感性信息,它表达的喜庆意义是符号信息;擂鼓前进、呜锣收兵的鼓声与锣声,冲锋号声、信号弹亮光是符号信息,它是感性信息中携带着约定的信息。信息符号代表的意义,是交流信息的有关方面事先约定的。大脑是通过信息符号与相关的感性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实现对符号信息意义的理解,间接地把握与它相联系的感性信息。信息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就是相关信息在大脑中同时显现,并联成一体。大脑中具有的相关感性信息越清晰、丰富、完整,这种联系建立得越准确、充分、全面,对符号信息意义的理解就越准确、深刻、全面。相同的感性信息(例如:红色)与不同的语音、文字信息符号建立联系,形成同义多词(例如:朱、丹、赤的词义都是红,还有各民族不同的语言、文字);相同的语音、文字信息符号(例如:红字)与不同的感性信息建立联系,形成一词多义(例如:鲜红的红是指红色、走红的红是指红运、分红的红是指红利,还有同音不同字、同字读音不同、同音同字词义不同,都是信息符号与感性信息之间不同的联系)。对同一个符号信息的理解不同,是由于在不同人的大脑中,与同一个信息符号建立联系的感性信息和符号信息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不同,是由于在不同人的大脑中,与同一事物建立联系的信息不同。抽象的概念、词、虚词或符号的意义,都是由与它建立联系的信息决定。任何理解,都是以认识主体大脑中原有的信息知识结构为基础,由理解对象与相关信息知识的联系决定。每个人对信息知识、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认识,都受文化背景、信仰理念、生活环境、认识过程、经验习惯、兴趣需求、信息知识结构、思维工具、思维方式、思考能力等多方面具体条件的制约。一个看图识字,从图画上认识苹果的儿童,跟用不同的方式吃过多种不同苹果的人比,跟种植培育过多种苹果的人比,跟用多种方法对苹果做过加工的人比,跟研究过苹果的营养成份与保健功能,研究过对苹果的储藏、运输、保鲜的人比,对苹果的属性、功能、用途、启示的理解,必然存在差异,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感知,是认识的门户。感性信息是通过感知客观事物及其变革过程获得的,符号信息是通过感知信息符号获得的。亲自实践获得的感性信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知识基础。


  大脑获得了感性信息、符号信息,还不能立刻理解它,不能直接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还需要通过思考对它进行识别真伪、确认联系、揭示本质、探索规律的加工,才能实现对信息的准确理解、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思考,是认识的主审。有效的思考工具(语言),科学的思考方法(逻辑),充分的信息(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思考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


  思考是人的大脑加工信息的途径与过程。通过加工信息形成的对客观事物本性、本质、整体、共性、结构、功能、联系、关系、变化、规律等方面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认识,是理性认识。思考包括通过对注意力(是对感知对象的选择能力)的调节控制来实现对获得信息的选择,包括对信息进行存储与提取、识别(再认)与回想(再现)的记忆,包括建立与恢复信息符号与感性信息之间联系的初步理解,包括对信息进行比较异同、分类排队、划分联系、进行取舍的整理,包括对信息进行类比类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加工的逻辑思维(狭义的思维指逻辑思维,广义的思维等于思考),包括以非逻辑为主的联想与想象思维,包括以逻辑与非逻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具体统一的创新思维,包括感觉不到思考过程的直觉、顿悟、灵感的突变思维。深入理解知识是大脑通过思考,揭示事物的本性(固有的属性)、本质(类别标志的属性——同类的共性、异类的个性)、联系(包括相互交换与转化、影响与作用、共性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等内容)、关系(联系的特性,某种确定的联系,包括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对立与统一、肯定与否定、质量与数量、个性与共性、部分与整体、位置与顺序、比较与类属、制约与促进等内容)、变化(过程上的差别)、规律(固定或确定的联系,包括状态与条件、途径与过程、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等内容)、本来面貌(自身的真相);把握事物的整体、共性、结构、功能与变化的条件、状态、趋势、途径、过程、结果;选择对客观事物施加影响的目标、途径、方法、措施、过程,指导变革实践,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适应、变革、驾驭、创造。借助感性信息进行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借助信息符号进行的思维,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形象思维中包含有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中包含有形象思维,只是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的问题。信息符号,是加工(思维、思考)、存储、交流、传递信息的工具。


  变革是人应用信息、改变事物、检验认识、深入感知、丰富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能、改变素质、提高本领的途径与过程。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盲目的,有时能有预期的变化,是属于驾驭性的变革,有时没有预期的变化,不知道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是属于探索性的变革。客观事物在人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影响下,改变它存在的环境、条件、形态、属性、相互联系、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变化途径、变化过程、变化结果,变成新事物。人在变革客观事物的同时,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与这一变化过程相关的各种信息,训练了操作变革的技能,开发了思考变革的智能,改变了变革主体自身的素质,提高了人这一主体驾驭客观事物的本领。在主观认识指导下的变革活动,从分析获得的变革过程信息中,可以对变革的过程与结果是否符合预期的变化做出判断,从而检验出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符合预期目标的那部分客观实际,就是由主观认识转化来的客观实际。


  认识的过程,通常是从感知实践(获得信息,形成感性认识)到思考实践(加工信息,形成理性认识)到变革实践(应用信息,检验与深化认识),变革的同时又感知,再从感知到思考到变革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逐步深化、充实与完善的过程。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的一种表述。


  在努力全面把握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学习的内涵与外延,是建立科学的学习观的理论基础。


  广义的学习是人通过感知、思考、变革的途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改善素质、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人生境界的本领的活动过程。学习的本质内涵,从目的与结果来说,学习是获得与提高本领的活动;从过程与途径来说,感知、思考与变革客观事物,都是学习;从内容与收获来说,学习是获得信息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智能、优化素质的活动。人的生活,只要是在感知、在思考、在变革客观事物,就是在学习。


  狭义的学习是指在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通常都是狭义的学习。但是,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掌握广义的学习,使受教育者学会独立地学习。受教育者在接受指导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努力掌握广义的学习,学会独立地学习,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熟悉了学习途径,还要能正确地运用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直接学习法是亲自实践,用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及其变革过程,直接接收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及其变化过程属性的感性信息。技能、智能、素质、本领,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形成与提高,主要是在大量重复的、复杂的变革实践过程中形成与提高。劳动与工作,是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活基础;生产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人类群体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的唯一途径。生活经历,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都是直接学习,是做什么事、接触什么物,就从经验中学习什么内容。


  间接学习法是通过某种媒体中介的传递,获得反映客观事物存在及其变化过程属性的信息。读书看报、听讲看戏、听广播看电视,都是间接学习的方法。间接学习法是继承前人、接受他人认识成果的途径,在提高认识上,可以扩大范围、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它是深化直接学习成果、深入开发直接学习成果潜在功能与价值的有效途径,是直接学习法的必要、重要补充。间接学习要以直接学习的内容为基础,才能真正掌握学习的内容,实现学习的目的。


  探索学习法是通过直接、间接的手段获取相关事物的大量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脑外、脑内)加工,以求获得关于事物本性、本质、整体、共性、结构、功能、联系、关系、变化、规律的信息知识。参观访问、交流讨论、调查考察、试验测试、总结经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可以看作是探索学习的方法。探索学习法是走向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直接途径。任何改革创新、发现发明,都离不开探索。


  不同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各有短长,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效益、收益率。


  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提供的条件进行更有效地学习,就应正确地把握教育与教学的本质内涵。


  教育与教学是有目的地对人施加影响,引导、指导、教导教育的对象,有选择的运用感知、思考、变革的活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因需)与自身素质的优势(因材),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人生境界的本领,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符合认识规律的教育与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广义的素质是指自身具备的创造与提高人生价值、开拓人生境界的全部要素(包括生理、心理、思想、品德、信仰、习惯、知识、技能、智能、情感、胆识、意志、理想、追求等多方面内容),狭义的素质是指有利于形成新的素质和发展相关素质的那些基本素质(主要是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身心健康等方面内容)。


  人的素质,在多大程度上自觉地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创造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是在与谬误和邪恶斗争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也是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人的素质,最重要的是善于学习。学习,是人的发展必由之路。善于学习,才能根据需要与可能,随时调整与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提高认识、适应、变革、驾驭、创造客观事物与环境条件的智能,提高生存发展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高创造人生价值与开拓人生境界的本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才能快速地提高竞争的本领,占尽竞争的先机,赢得竞争。善于学习,才能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才能超越常人。


  人的发展,关键在善于思考。科学的思考方式,是人的发展翅膀。善于思考,才能正确地识别真假虚实、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利弊得失、好坏对错、轻重缓急、优劣短长、功能价值,才能创造人生的高价值、开拓人生的高境界。人生的价值与境界,是人的发展主要标志。善于思考,才能有远见卓识,远见卓识,决定巨人的发展之路。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创新,善于创新,发展无限。


  人的素质结构是动态的,随着学习内容与实践经验的积累而变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应该依据因需施教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结构,指导教育对象学会设计并实践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和随时调整自身的素质结构。


  全面理解教育、教学、学习的内涵与外延,拓宽了教育与成才的途径,必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与学习的质量、效率、效益、收益率,加速人才的成长,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


  真理之中有谬误,谬误之中有真理,从无知到谬误是向真理靠近。谬误是真理的面纱,揭开谬误就找到了真理。有人能从本文的谬误之中找出真理、使谬误转化为真理、使真理开拓新的境界、使真理向理想的境界靠近,就实现了本文作者抛砖引玉的目的。作者期待着光彩夺目的美玉。


  ——思考写于05/ 02/ 03,05/ 04/ 04、05/ 04/ 15、……05/ 10/ 02修改。


  真理服心,不战而胜;借势造势,不为而成;促成和谐,不治而安。——无为哲学。


  变革现实,揭示规律,驾驭事物;创造条件,实践真理,开拓理想。——有为哲学。


  无为有为,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互促互补,创造和谐。——发展哲学。


  结构(自身及相互关系)决定功能,功能决定价值,价值标志发展。优化结构,提高功能,创造价值,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