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珠宝以旧换新:我们来这个世上追求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5:30:35

我们来这个世上追求什么

粉丝说:医生哥:下午好!还在美化办公室吗?(我今天在收拾办公室。)

医生哥说:是的

粉丝说:您昨天的博客题目太尖锐了。

医生哥说:是吗?但是赞成者98%。只有你和醉先生是“反其道而行”。但醉先生似乎也承认他是“起哄”的。因为他回复我“忍无可忍”的回帖中,口气很弱。我为什么要链接另外三篇文章呢?因为这需要系统阅读。不可断章取义!

粉丝说:我承认您说的是对的。我也说过医改要走出去,请进来。但是这个社会是“对的不能说是。”我没有不赞成您的观点。我只是从侧面说卫生部怎么会将口中的肉让给人社部呢?

医生哥说:还有个别医生非常势力,总是围着自己的利益说话!其实我也是为医生说话!为医生正名呀!我知道,你的帖子话中有话。我也看到很多网友类似的话。

粉丝说:您还是中立的好啊。免得领导们不高兴。

医生哥说:领导们会不高兴吗?!不见得!况且我没有说上级决策错了,而是批评过度用药,过度治疗!

粉丝说:我知道,您的思维,能力,应该在更好的位子上为人民服务。可是能力是要得到释放和体现的。

医生哥说:不要为自己的位置过多的思虑,否则失去了个性和幸福!我今天继续要写的“幸福”。请留意我即将发表的《我们来这个世上追求什么?》请留意!

粉丝说:您怎么就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呢?能够更好的工作是要有平台的。您的博客受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网友的青睐。可是,有些人是不愿意看到您那样写的。

医生哥说:如果说要从政治上看我的文章,有两个结果:一个是确实为人民服务;二是也为党和政府说话!

粉丝说:呵呵,医生哥,政治幼稚。

医生哥说:当然第三个结果是失去理智的判断:政治上的优质(幼稚)!(这是打字打错了,“优质”与“幼稚”都是同根生!)

粉丝说:呵呵。无语了,您到江南来吧。江南的人是九曲回肠。当然我除外。您也可以在江南,近墨者黑。

医生哥说:我要把这个对话作为今天的前言。墨者,有文化之人!

我们来这个世上追求什么?

有人说,如果幸福指数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就好了,我查了一下,英国科学家通过数学公式精确计算出“幸福”的成分组成。

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他们在对1000人调查后得出的结论:Felicidad(幸福指数)=P+(5×E)+(3×N)。在公式中,P代表人的性格﹑人生观以及他的适应能力和耐力;E则指人的健康及他的财富和友谊的稳定程度;N的含义就是人的自我评价﹑对生活抱有的期望值﹑性情和他的欲望。

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的幸福存在差异。10个男人中的4人认为频繁的性行为能让他们感到愉快,3人觉得他们喜欢的球队获胜是一件幸事。但10个女人中的7人都会觉得组成一个家庭是最幸福的事情。英国的一位教授说,幸福的测量很简单,只要看与这个人有关的一些因素就够了,如家庭和朋友﹑人生观或人生目标等。但有人认为,幸福是种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如果用主观因素的筹码来衡量幸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具体到数学公式上,就是以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乘以人均寿命,然后除以当地资源消耗指数。这个数学表达式充满了矛盾,难道消费越少,生活越幸福?

幸福也是有起点的,正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谈得上幸福指数。可是恐怕只有回到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时代,人类才能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此,即使再怎么对现状不满意,再怎么短命,但在更低的“资源消耗指数”下,他仍是最“幸福”的。

尽管在哲学家的眼中,人们为之奋斗的东西,比如金钱、财富、权力、美色、爱情、自由和民主,统统都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手段。但各种研究同时也表明,经济状况在大体上与幸福感是呈正相关的。比如说,较高的收入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也会伴随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哈佛教授本-沙哈尔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

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他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他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他想“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他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本-沙哈尔讲“蒂姆的故事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