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怎么样:重走长征路历艰难险阻 感悟红军目标是人民利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19:09

重走长征路历艰难险阻 感悟红军目标是人民利益 

 

 

 

  红军的脚步永远向前 目标永远是人民利益

 

  本报记者 杜献洲

 

  从瑞金红土地出发,沿着崎岖泥泞的长征路,三天五天、十天半个月地走下去,就会感到,长征是说不完、写不尽的精神宝藏。跋涉在长征路上,伴随记者的不仅是发现、感悟和激动,还有对真理的深刻认识。重走长征路,能更加理解党的英明伟大,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崇高使命的英勇红军,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肩负着人民的期望踏上征程

 

  1934年10月10日下午,中央纵队告别红都瑞金。6天后,8万多名中央红军南渡于都河,开始了震惊世界的红色远征。

 

  “早点回来!”“替我们狠狠打白狗子!”分别时,这是红军听到苏区群众最多的嘱托、最多的期盼。老红军刘家祁说,中央红军正是在一声声叮咛和呼唤声中,离开了中央苏区,离开红土地,开始了战略转移。

 

  红军肩负的不仅是苏区人民的期待,也是全中国所有劳苦大众的期待,更是中华民族的期待。记者在长征路上看到,红军一路走过留下了很多石刻,如“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只有工农红军才是抗日反帝的急先锋”。历史已经证明,这不仅是刻在岩石上的标语,更是红军革命的信念和目标。

 

  长征虽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背景下开始的,但遭遇了严重挫折的红军,始终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始终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共产主义不可战胜。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才使红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斗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无声的墓碑告诉我们

 

  长征路上有很多与红军有关的墓碑、无名碑、纪念碑。那一块块无声的石碑在告诉记者,红军是在用巨大的牺牲履行着使命。据统计,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有一次遭遇战。有战斗必有伤亡,冒着弹雨前进的红军,是在用血肉之躯为祖国和民族开辟未来。

 

  记者从于都河出发,经赣县走到信丰县百石村。在一座小山坡上,看到长征路上的第一座红军墓碑——红四师师长洪超的墓碑。洪超是在指挥部队冲破第一道封锁线时英勇牺牲的。离洪超烈士墓不到30公里,便是红军第一座无名碑。这座碑矗立在一条叫茶背坑的山沟里,是为纪念200多名无名红军设立的。1934年10月,长征途中留下400多名红军伤员在密林中养伤,并成立了红军医院。1935年2月的一个雨夜,因叛徒告密,敌人悄悄包围医院,200多名尚未痊愈的红军伤员壮烈牺牲。

 

  敌人的炮火,终究挡不住红军顽强的脚步。不惧牺牲的英勇红军,赢得一个又一个大捷:四渡赤水、夺取娄山关、强渡大渡河……一座座墓碑和纪念碑作证,红军是用生命诠释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在拜谒一座座墓碑的同时,你能深刻地理解什么叫牺牲、什么叫奋斗、什么叫前赴后继、什么叫一往无前。

 

  担负抗日救国的使命

 

  到达哈达铺后,长征落脚点正式确定,就是到陕北去,到抗日前线去!屈指算来,红军从瑞金出发已跋涉了11个月。期间,关于落脚点的选择,几经变化。而党中央和毛主席确定红军落脚点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根本。

 

  此时的红军,刚刚走出最艰难的雪山草地。老红军谢宝金的孙子谢华元介绍说,爷爷的连队出发时有130多人,过完草地只剩下3人。过草地时,爷爷背着75公斤重的发电机,按规定只带了15公斤粮食,到最后不得不靠煮皮带充饥。老红军钟明对记者说:“那时的想法是,生死无所谓,就是要革命到底。”

 

  采访红军过雪山草地的经历时,多次听到“九个炊事员”的故事。三军团一个连队有9名炊事员,爬雪山时牺牲了2名,过草地时牺牲了7名。到达陕北后,只剩下司务长谢方祠一个人背着连队的大铜锅。据史料记载,大约有1万多名红军没能走出草地。当时,一座接一座的烈士坟墓,成为后续部队前进的路标。而用红军坟墓作路标的长征路,指向的是抗日救国。

 

  为了抗日救中国和人民得解放,红军在漫漫征途中历经了千难万险,打破敌人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中国版图上留下了一条千回百折的红色曲线。长征途中艰苦的环境,险恶的形势,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来说,既是一场最严峻的考验,也是卓有成效的锻炼,锻造出了一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的革命队伍。

 

  红军的脚步永不停歇

 

  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后,可想而知是多么激动,因为这里是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后的新“家”。当地解说员告诉记者,70年前,这里只有7户人家。红军来时,村里没有人,后来听说是自己的军队,老乡们都回来了。他们看到红军战士高兴得又蹦又跳:我们到苏区了!我们到家了!

 

  当时,中央明确告诉大家,以后“再不走路了”。但是,到了吴起镇后,红军并没有就此过起安逸日子,而是开始积极思考并着手实施新的救国救民战略。

 

  老红军曾福祥对记者说,长征结束后,部队并没有停下来,甚至没有来得及长时间休整,因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赶跑日本鬼子的使命还没有完成。11月20日到26日,我们在直罗镇歼敌1个师又1个团;第二年的2月20日,毛主席亲自率领部队入晋东征75天;3个月后,彭老总又带领红军进行了历时两个半月的西征,几乎是三天两头打仗……

 

  红军的脚步永远向前,为了民族利益不停地吃苦、奋斗、牺牲、奉献。这种永不停息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今天显得尤为可贵。当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时候,当部队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时候,作为新时期的军人,我们更要时刻想到自己的使命,时刻想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