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游戏家族名字前缀:死不认账:日本人谈二战时只是指对抗美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28:22

    本文摘自:《罪恶的代价》,作者:伊恩·布鲁玛,中文译本出版:博雅书屋

    二战结束后,德国诚心悔罪,日本死不认错,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两个国家对大战的看法为何存在鸿沟?彼此的集体记忆为何截然不同?是文化差异或政治不同吗?又或是根植于潘乃德指出的:日本是儒教“耻文化”,德国则是基督教“罪文化”?作者走访二战的代表性城市:奥斯威兹、广岛和南京,并从军事审判、教科书、纪念碑等各方面广泛触及而深入探讨,引导读者从各种立场和角度,来理解这两个民族在战后面对自己历史罪行的态度。

    日本人谈战争通常只指对抗美国

    在一个遭受灾难的政权之后,连续性始终是个问题。一个绝对干净的切割口是不可能的。关键时刻是一个假象。因政治宣传、宗教或诸如此类的东西所造成的文化的习惯与偏见,一向都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尤其当改变的原动力是外国占领者之时,而且他们通常也许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改变政治制度是容易的,但愿习惯和成见也能够随之改变。不管怎样,这一点在德国比在日本容易进行些。整整十二年,德国被控制在一个犯罪的政权之下,一群政治流氓开始一项运动。所以,移除这个政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日本,从来就不曾干净地切割法西斯主义与前法西斯主义。

    其实,日本从来就不是个真正法西斯主义的国家,既没有法西斯党或国家社会主义统治的党,也没有元首。而最接近法西斯的就是日本天皇,不管他还可能是什么,但他绝不是个法西斯独裁者。许多战前(在中国的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治理日本的人,在战争期间也做着同样的事,当战争结束后,仍然留在政府里面。这些是谨慎又专制的官僚和保守的政客,其中没有一人拥有丁点像戈林和戈培尔的那种恶棍式的神气活现。也许有人说,实际上是武装力量统治着日本,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在于是哪个武装力量,或者在武装力量的背后是谁在操控。命令的连锁关系,一点也不清楚,所以,当战后的德国失去了它的纳粹领袖,在日本却只失去了它的海军将官和陆军将领。

    在日本也没有文化切割口。没有被放逐的作家及艺术家,他们能够回去纠缠那些他们坚持的善恶观念。没有所谓日本的托玛斯·曼与埃尔佛烈德·德布尔。在日本,每个人都选择留在原处。一九三0年代,许多前左派人士以一种正常的方式,亦即众所皆知的“转向”,公开取消他们的政治观点,可是,战争一旦结束,又立刻回复到他们的马克思主义。有些作家,例如永井荷风,他们私底下对战争状态下的日本感到惊恐,而且在日记中嘲笑军国主义的粗野行为。不过,“内心移民”与日本作家非常接近,任何类型的抗议都会来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