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医天下全文阅读:人类的情感欲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4:45:07
  人们常说,人是感情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身心健康的人对情感都有着强烈的需求欲望,这是因为,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有着本能的需求。情感功能系统对情感行为需求的原始意志使人产生的对情感的主观需求欲望,称为人的情感欲望。
  人是群居性生活的动物。同许多的动物一样,在生命活动中,需要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主观愿望上有群居的需求,并且在主观行为上能够为了群居而协作。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是实现不同的个体群居在一起过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愿望上的群居和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就必须首先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主观意志形态和主观意志状态上的沟通。要实现不同个体间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就必须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态和意志状态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上的相互告知和相互理解,才能够实现不同个体间在主观意志形状上的沟通,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个体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只有实现了不同个体间在主观行为上的协作,才能够最终实现不同的生命个体在一起进行正常的群居性生活。
  人的情感功能系统,是大自然为人的生命个体能够产生原始的群居意志,能够把自己群居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积极地向同类告知,能够把同类的主观意志形状得以及时的理解而“专门设置”的一种生命机能形态。就是说,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功能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不同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亲和”愿望,二是不同的个体间天生的“情感交流”愿望,三是自我的“情感表现”愿望。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情感亲和、情感表现和情感交流的行为中,能够获得情感器官特有的快乐感觉。
  人的情感亲和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伙伴欲望和爱抚欲望。人的情感表现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悲欢欲望。人的情感交流愿望,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倾诉欲望。
  一、伙伴欲望
  人对伙伴的需求欲望,是人天生的本能欲望。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许多的伙伴。就是那些性格最孤僻的人,内心里也总是在盼望着属于自己的最亲密的伙伴。人的伙伴欲望,在表现形态上,就是希望他人亲近自己,不希望他人疏远自己的一种主观愿望。
  婴儿天生就依恋母亲,天生就需要母亲亲近自己。母亲天生就需要亲近孩子,天生就不希望孩子离开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虽然经常因为利益上的冲突,使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疏远。但是,在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们都会产生期盼和依恋伙伴的欲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人们需要伙伴在信心和力量上的支持。在恐惧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增加胆量。在寂寞时,人们需要伙伴来制造情趣。在娱乐中,人们需要伙伴来共同创造欢乐。尤其是人们的恋情行为需求处于饥渴状态时,最需要一个完美的恋情伙伴来共同创造身体和心灵的最大幸福和快乐。有人作伴,生活才不会寂寞;有人作伴,旅途才不会孤单;有人作伴,力量才更加强大;有人作伴,奋斗才更有信心;有人作伴,饮食才更加香甜;有人作伴,睡眠才更加安稳。
  没有伙伴,人们最常遇到的痛苦感觉就是寂寞。小孩子最怕寂寞,最喜欢热闹,最希望有伙伴一起玩耍。大人通常都不耐烦小孩子们的“简单游戏”,所以,小孩子们通常都是喜欢找小伙伴们一起玩。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相好的小伙伴,同小伙伴一起玩,才会玩得更加开心。尽管小伙伴间经常会因游戏发生争斗,致使相互都伤心不已,但仍改变不了小孩子对小伙伴的念性,伤心过后很快又是朋友。在小孩子的身上,最能够表现人的伙伴欲望的广泛和执着。
  在危难恐惧之时,人的伙伴欲望表现得最为强烈。在孤立无援的险境中,呼唤伙伴通常是人们最常见的行为,此时一下子出现了伙伴的身影,任何人都会产生惊喜的快乐感觉。危难之中,人最需要伙伴来共同抗拒危难,渡过难关。就算是没有战胜危难,与伙伴一起共赴危难,在主观感觉上也会觉得有伙伴来分摊了危难而内心的痛苦会小些。人在得意之时,如果没有其他愿望的影响,人也能表现出很强烈的伙伴欲望。有亲密的朋友一起共享成功的欢娱,在精神上能成倍地增加成功带给情感器官的快乐感觉。
  人们在主观愿望上需要伙伴,而伙伴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随你要的。伙伴是要通过“结交”才有可能获得。人们结交伙伴的最原始的方式是乞求。当然,人们用阴谋,用权力,用暴力,用金钱,也能够结交到伙伴。但是,只有以相互的期望为前提,通常相互“放下面子”的诚心乞求所结成的伙伴,才最为亲密、牢固和持久。这样的伙伴,称为朋友。
  以婚姻组成的家庭,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起的最稳固和最持久的伙伴关系。美好的婚姻和美满的家庭所结成的伙伴,能够共同抗拒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共同创造生活中的亲密情趣,共同享受家庭中的幸福美满,在相互关爱的欢乐中携手走完崎岖的人生旅程。如果婚姻的双方,或者是家庭的成员,在情感上不能够产生主观愿望上相互依恋,不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乞求,不能够建立起真诚的伙伴关系,这个婚姻或家庭,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成员就没有情感上的积极意义了。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常都会产生党团观念。党团观念的本质,就是人们依靠党团(众多利益一致的伙伴)的力量来抗拒利益上的敌人,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利益的观念。党团观念,是人的伙伴欲望在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中的表现形态。人的伙伴欲望,能够使政治或经济利益相同和相近的人,在社会各种利益的冲突中自然地结成一种政治集团或经济集团。国家观念、民族观念、宗教观念、老乡观念和宗族观念等等社会观念,都是人们的伙伴欲望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典型表现形态。
  党团观念的产生,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危机感。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利益的争夺而引起的各种形式的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要争夺利益,就必须战胜他人,不然就会被他人所战胜,就会造成利益的损失。争夺社会利益的许多失败经验,使人们的主观意志经常处于紧张和危机状态,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力单势薄,经常会怀疑自己能否取得胜利。此时,人们往往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出强烈的伙伴欲望。
  不同的人,由于对利益的追求欲望和追求信心不同,所表现出的党团观念也不相同。那些与世无争的人,通常党团观念就较淡,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够大度地容纳大多数人,但很少能够与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那些与世有争的人,其中有的人自我感觉综合实力强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自信心很强,在争夺利益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因而,这种人通常党团观念就不强,他们常常是自高自大独来独往地进行社会活动,似乎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不需要与任何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而那些与世有争的大部分人,在应付社会局面的过程中经常会感觉到自信心的不足,他们面对复杂而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活,经常处在紧张和恐惧的意志状态。这些人,尤其是其中“野心”很大的人,党团观念通常都非常强,在社会利益的争夺中就很容易拉帮结派。在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人的“野心”越大、自卑感越强、危机感越强,人在欲望上就越想壮大自己的实力,就越期望得到团伙的帮助,就越会表现出强烈的党团观念,就越容易与他人结成紧密的利益团伙。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最容易结帮成伙。在政治上感受到相同压迫的人们,最容易结成同盟军。
  二、爱抚欲望
  人对伙伴有需求的欲望,还对伙伴有爱抚的欲望。伙伴间的相互关爱,相互抚慰,才能使伙伴关系更加紧密。每个正常人天生就有被他人爱抚的欲望,同时天生就有爱抚他人的欲望。人的爱抚欲望分为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当他人的温暖爱抚满足了人的被爱欲望时,人的情感器官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当自己喜爱的人接受了自己畅快的爱抚时,人的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强烈的快乐感觉。爱情,能够使人们的被爱欲望和施爱欲望得到最充分和最美满的双重满足,所以,爱情通常最能够使情感器官产生出最甜蜜最强烈的快乐感觉。人们在实现爱抚欲望的过程中,乞求是人们表现出的主要意志形态,人们通常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爱抚自己,又总是用乞求的方式让自己的伙伴接受自己的爱抚。“求爱”这个词是对人的爱抚行为特点非常精准的描述。
  只有伙伴之间才能够满足人的爱抚欲望,人只有与喜爱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时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与不喜爱或仇恨的人进行施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就会使人产生痛苦感觉。施爱者的主观愿望通常是让被爱者产生快乐感觉,所以,施爱者的施爱行为只有得到被爱者的被爱效果回应才能够产生快乐感觉,被爱者表现出的快乐感觉越明显,施爱者的快乐感觉就会越强烈。如果被爱者毫无反应,施爱者就不会产生快乐感觉。如果被爱者表现出痛苦感觉,施爱者也同样会表现出痛苦感觉。
  施爱的方式有多种。对于不同的伙伴,人们会产生不同的施爱方式。人们的爱抚欲望是天生的,但对不同类型的伙伴采用何种的施爱方式却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母亲对子女的施爱、人们对性伙伴的施爱、人们对朋友的施爱和人们对工具的施爱等等,虽然都是产生于人的本能的,但如何实施爱抚行为,通常只有在社会文化的具体引导下,人们施爱行为才能够具体实施。对伙伴的施爱行为,常常能够体现出人的“无私的思想境界”。人们的“无私”行为,最能表现在对伙伴的真诚爱抚过程中。爱心,是人的最美好的欲望,只有广大的爱心才能够最有效地减少利益冲突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痛苦。
  女性对他人施予爱抚的欲望往往要大于男性。这也许是由于为了养育后代,大自然特意让女性有更多的施爱的欲望,以使人类的后代在女性的施爱过程中得到周全的养育。小女孩天生就表现出的对布娃娃的爱怜和呵护的举止,是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大于男性的最典型例证。女性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的具体表现程度上通常要大于男性,这一是因为女性的施爱欲望天生就大于男性;二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女性的综合经济能力普遍弱于男性,并且主要承担了养育后代的社会重担,这促使女性的施爱行为中的很大一部分很自然地包含了换取生活资料的目的,从而使其施爱的欲望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不断地强化。人们常说“女人多情”,毫无疑问这是有根据的。
  施爱欲望虽然应该让人们对各种类型的伙伴都能够施予爱抚。但是,各种社会观念文化的影响使人们产生出的各种形态的私心和刻薄,往往掩盖和阻止了人们美好的施爱欲望的表现和实施。如果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再有政治利益上和经济利益上的你争我夺,人们的施爱欲望就会非常自然而广泛地流淌出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就会广泛沉浸在施爱与被爱的幸福海洋中。
  三、悲欢欲望
  悲伤和欢乐,是人的情感功能系统的两种行为状态。
  当人的主观意志受到阻碍和打击而遭受失败时,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痛苦感觉。当人的情感器官产生了痛苦感觉时,通常就需要用悲伤的器官行为来“释放”痛苦感觉。否则,情感器官的痛苦感觉就会“憋”在“心里”,更增加情感器官的痛苦感觉。情感器官通常只有用悲伤行为来“释放”情感中枢的痛苦感觉,才能够使人的情感器官中的痛苦感觉得到缓解和消除。如果人的情感中枢的痛苦感觉能够通过悲伤行为得到顺畅的“释放”,人的情感中枢还能够产生出一种特殊的快乐感觉,人就会在悲伤之余感到“心里”“顺畅”了许多。在生活中,人们会经常遇到不顺的人和事。所以,人们的情感器官会经常产生痛苦感觉。然而,内心有了痛苦的感觉,人们只要能够痛痛快快地悲伤一下,心里会感觉到异常的舒服。号啕大哭,是人们最畅快的悲伤行为。小孩子经常喜欢号啕大哭,这不仅是因为小孩子的主观意志遇到的阻碍较多,而且还因为需要用这种畅快的悲伤行为,获得情感器官的那种特殊的快乐感觉。人在痛苦时所产生的对悲伤行为的需求意志,称为人的悲伤欲望。
  当人的主观意志在受到阻碍的状态中突然获得满足时,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快乐感觉。此时,人如果把内心的快乐感觉憋在心里,就会觉得有一种别样的不舒服感觉。人的情感器官只有用欢乐的行为把内心的快乐感觉释放出来,情感器官就会产生更多的快乐感觉。在许多情况下,人的主观愿望并没有获得重大的满足。但是,只要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出畅快的欢乐行为,就能够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短时间的快乐感觉。人的开怀大笑,是人的最畅快的欢乐行为。在开怀大笑时,人的情感觉器官能够产生出非常强烈的快乐感觉。所以,在人们的社会文化中,就专门创造出了为使人产生开怀大笑的文化现象。人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对欢乐行为的需求意志,称为人的欢乐欲望。
  许多动物都会因痛苦而引发嚎哭。只有人,才能够因开心而引发欢笑。
  人天生是不会笑的,只会哭。人的笑的技能,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中从小被亲人们在着意和不经意中依据人类特有的笑文化训练形成的。如果人在初生时就离开人类生活环境去生活,他就不会获得笑的文化技能。也就是说,人的欢笑,同人的语言一样,是经过人的后天的文化学习才获得的技术文化。
  人的笑,分为喜笑和豪笑。喜笑,是由于主观愿望获得满足时造成情感器官的愉快而引起的微笑。豪笑,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笑文化技能所制造出来的开怀大笑。
  人一出生,通常最先开始接受的就是笑的训练。每一个母亲都总是用笑脸不厌其烦地对刚出生的孩子进行戏逗,使人在出生后大约一月多的时间里,就能够学会用笑容来答应笑容。
  在经验上和文化上,笑容总是与令人愉快的事物相关联的,人们通常也都是以喜笑来表达愉快的心情的。喜笑就成了人们心情愉快的习惯性反应。在社交的礼貌文化上,通常都要求以笑容来答应笑容。因而,笑容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人们表示友好和亲情的习惯性行为。
  由于文化的约定,人们对他人在社会生活中一些行为上的“低级错误和低级失败”,可以作“善意的”幸灾乐祸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豪笑。与豪笑相对应的是干笑。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某些主观行为上的“低级错误和失败”被他人关注并报以豪笑时,人们往往就只能以勉强的干笑应之。在社交活动中,人们积极地寻找和制造他人在社交行为上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低级错误和失败”,以引发大家的豪笑,这是人类创造出的笑文化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生活中,豪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恰如其份的豪笑可以把人的任何情感行为引入豪笑状态。豪笑是社交活动中必须要有的内容,没有豪笑,社交活动的声色气氛就会大减。制造笑话和讲笑话,是引发人们豪笑的基本技能。用夸大情节的方式制造、寻找、编造和讲述他人在生活行为上的“低级错误和失败”事件和故事,就是制造笑话和讲笑话。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最早表现出的以认知器官需求为根据的主观愿望之一,就是人的表现欲望。由于人的豪笑技能通常能够收到非常好的表现效果,所以,每个人都非常注意学习和训练豪笑的文化技能。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理解的加深,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快就会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豪笑、针对什么豪笑和什么时候豪笑。而后,豪笑就成了人们在社交中发现和应对他人在有关表现欲望方面的行为上的“低级错误和失败”的习惯性反应。由于豪笑在社交活动中的特殊功能,使得豪笑在社交中非常引人关注。制造笑话和讲笑话,就成了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社交技能和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良好手段。然而,利用他人行为上的“低级错误”制造笑话,在客观上是对他人的某些主观愿望的一定程度的否定和主观意志的一定程度的打击。因此,在社交活动中,制造笑话和豪笑,通常就会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产生敏感性反应。所以,善于豪笑的人必须具备足够的气量和自信心。心胸狭窄和自卑感强的人,很难经受住他人的豪笑反攻,一般不大容易发出欢畅的豪笑的。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欢乐感觉和需要产生更多的欢笑行为,这是大家都能理解并且习以为常的。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还需要产生顺畅的悲伤行为。
  不知是什么原因,似乎各种社会文化单元的人们都一致性地产生出了否定和压制人的悲伤行为的文化。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尤其是成年男性)总是不愿轻易地表露出悲伤的心境,多数情况都是强忍悲伤,使这种悲伤的欲望总处于受压抑状态。人在婴、幼儿时期,哭的时候非常多。他们爱哭,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器官非常需要这种悲伤的行为。由于文化的影响,人们大都不喜欢他人产生的悲伤心境和凄怯哭声。社会文化总是用各种方法使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控制和压抑悲伤的心境。心灵上的痛苦感觉,需要人们用悲伤的行为来排解。如果人们内心的痛苦感觉受到文化的否定,人们悲伤的行为受到意志的压制,就会额外增加人们心灵上的痛苦感觉。当我们用粗暴的方式阻止小孩或妻子的痛哭时,往往会使他们的意志受到新的挫伤而增加他们内心的痛苦程度。
  哭泣,是人的悲伤欲望最需要的一种器官行为。人在少年以前的年龄阶段,常常会产生悲伤的心境,常常会产生哭泣的欲望和行为。随着年岁的增长,在长年的文化影响所导致的自我克制中,人们的悲伤欲望就会逐渐减弱,尤其是男人们的悲伤欲望甚至会渐渐泯灭。哭泣对于男子,被认为是很没面子的事,所以男子是不会轻易哭泣的。当然,在个别情况下,男人们仍然会产生强烈的悲伤欲望。由于哭泣行为受到社会文化的否定,因此,人们的哭泣行为就不可能象豪笑那样地放纵。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悲伤时总是希望对着自己知心的伙伴哭泣,这样才能使哭泣来得更痛快些。如果没有知心的伙伴作为哭泣的对象,又怕他人讥笑,就只好自己给自己哭泣了。
  由于畅快的悲伤行为能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特殊的快乐感觉。所以,能够尽情的哭泣,实际上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由于哭泣是被文化否定的社会行为。所以,很多成年人的这种享受也就被剥夺了。由于文化赋予女子的特殊社会地位,女子在较大程度上能够享受哭泣。人的撒娇行为,既是一种乞求的行为,又是一种哭泣行为。女子对信赖的男子撒娇,能够获得只有女子才能够获得的特殊精神享受。
  对于女人,哭泣是一种增加生活情趣的行为艺术。女人应该象尽情的唱歌一样尽情地应用哭泣行为。会哭泣的女人才会有更多的女人味。爱哭泣的女人就如同小孩子一样,并不是因为遇上了倒霉事才想哭泣。有一些爱哭泣的女人在信赖的伙伴面前哭泣,只是觉得想用哭一哭的情感行为来获得一些心里的痛快和舒服。由于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甚至连女人们也得不到尽情哭泣的机会了,这真可以说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大损失。
  男人们应该象欣赏女人唱情歌一样学会欣赏女人的哭泣行为,女人应该象唱歌一样艺术地哭泣让男人欣赏,这样就会使人们的情感生活更加富有情趣。如果女人能在男人温暖、宽厚、信赖的怀抱中纵情的哭泣,男人能在百般爱抚中专情欣赏和喝彩,女人的情感器官必将会沉浸在无以伦比的畅快感觉之中,男人的情感器官同时也能够获得非常愉快的感觉享受。
  人的“悲伤心境”,是人的一定的主观意志状态所造成的。人在心里感到痛苦的时候和感到幸福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类似的,或者说是完全相同的“悲伤心境”,都会产生哭泣的行为欲望。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在人的情感器官获得非常强烈的刺激的时候,或者通常说法是人的心情非常激动的时候,人通常就会产生这种“悲伤心境”,就会产生哭泣的行为欲望。人的大喜(主观愿望获得大满足)和大悲(主观愿望遭受大挫折),都能够使人的心情非常激动。只是社会文化约定了人们用开怀欢笑的情感行为来表达和排遣大喜的心情,用悲伤哭泣的情感行为来表达和排遣大悲的心情。其实,在心情极度激动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忘记社会文化的约定,本能地用悲伤哭泣的情感行为来痛快地排遣大喜的快乐心情。另外,还有的人偶尔会用大声哭笑的情感行为方式来排遣大悲的痛苦心情。
  人的悲伤行为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人的爱抚欲望,人的施爱行为又能够很好地满足处于悲伤心境中人的被爱欲望。悲伤才最能打动人的爱心,悲伤和施爱都能让人获得不可替代的美好心灵感受。所以,悲伤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种精神财富。
  尽管社会文化对人在社会活动中的悲伤行为选择了压制的取向,但是,艺术家们却注意和充分感受到了人对悲伤行为的本能需求,他们用智慧为人们能够尽情地产生悲伤行为提供了一个“正当的场所”,这就是艺术家们创作出的悲剧艺术作品。
  悲剧艺术的美感源于人们对悲伤心境和悲伤行为的主观需求。艺术家们用悲剧艺术的手段为大众营造出一种使人无须顾忌文化体统的悲伤氛围,让大众们可以大张旗鼓地畅然享受悲伤心境和悲伤行为给心灵带来的快乐感觉,可以尽情地享受在相互畅快地交流悲伤心境的过程中带给情感器官的别具滋味的情感享受。
  四、倾诉欲望
  人是群居性动物。在人的群居性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间在主观愿望上的沟通和协调,对于群居生活的正常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人的情感功能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人们能够正常地进行主观愿望和主观意志状态的相互交流,从而实现人们在主观愿望上的沟通和主观意志上的协调。人的倾诉欲望,就是人的情感功能系统在主要功能上的最重要的体现。
  人的倾诉欲望,就是人对他人表达自己的主观愿望、主观意志状态和情感器官行为状态的行为欲望。
  人的倾诉欲望,是人天生的本能欲望。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自己产生了某种新的主观愿望,自己的主观意志处于某种行为状态,尤其是自己的情感器官处于某种行为状态,我们都会产生向他人倾诉和表述自己“内心状况”的欲望。
  小孩子有了痛苦,就会很积极地向母亲倾诉。倾诉得到了母亲耐心理会,小孩子的痛苦,尤其是情感器官的痛苦就会很快消溶。小孩遇到了困难,通常会向父亲倾诉。倾诉得到了父亲的理会与帮助,困难给小孩子的情感器官造成的痛苦感觉就会化解大半。小孩有了成功的欢欣和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新认识,也会向父母及其他亲人倾诉。父母及其他人对小孩子所倾诉的“新作为”的理会、赞同和欣赏,会使小孩子心中的快乐感觉加倍增长。小孩子的倾诉行为如果没有人理会,他们会很着急,他们的倾诉意志会以各种方式来寻求他人对自己的理会。比如,他们会经常用发脾气的行为方式,也经常用乞求的行为方式。有时候,他们也会用牺牲一些利益的方式来换取他人的理会。比如,他们会用“听话”的方式来换取大人对他的理会,他们还会用牺牲一些玩具的方式来换取小伙伴对自己倾诉的理会等等。
  人的倾诉行为如果得不到他人的理会,会使人的主观意志受到挫折,会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出特殊的痛苦感觉。小孩子的倾诉行为如果没有人理会,他们甚至经常会痛苦地大哭起来。尤其是在小孩子本来就有痛苦需要倾诉的时候,如果他的倾诉没有人理会,就会更加重他心中的痛苦感觉。
  人们的父母不是万能的。随着小孩子的年龄增长,人经受的痛苦越来越多,母亲的慈爱慰藉能力相对变得越来越弱小。人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父亲的力量也越来越不能及。父母越来越总在忙他们忙不完的事,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并不总是非常介意。有时,对自己的倾诉,他们甚至连搭理的兴趣都没有。最主要是父母越来越不能理解自己的情感和不能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上在少年时期,人就越来越不完全向父母倾诉了。在人的成长岁月中,人的痛苦和缺憾不断增多,人的成功的欢欣也会不断产生,人的向他人倾诉的欲望实际上在不断增强。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倾诉欲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就总想告诉与我们较亲近的人,以期获得他人的情感上的慰藉。如果遇上很开心的事情,我们也总想告诉他人,以期从他人的欣慰和赞叹中再获一份情感上的欢欣。每一个情感功能系统健康的人,在本能上都需要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和情感交融,都需要他人的友善宽慰来化解自己的情感器官的痛苦,都需要他人的友善笑意来增加自己的情感器官的愉悦,都需要与他人在交流情感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来减轻自己情感器官的寂寞。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总是存在着无数的生理上的痛苦和愿望上的缺憾,这些痛苦和缺憾会造成人的情感器官处于压抑和痛苦状态。人生也总会发生一些使人的主观愿望得到满足和情感器官获得愉悦感觉的事,这些美满和愉悦的事就会造成人的情感器官处于欢欣和愉悦状态。人的内心无论是压抑和痛苦,还是欢欣和愉悦,总会产生出向人倾诉的顽强欲望。人的这种把自己由生活的酸甜苦辣引起的情感器官上的喜怒哀乐总想对一个合适的人倾诉的行为欲望,就是人的倾诉欲望。
  在社会其他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会很快产生出荣誉观念和自尊观念。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会很快会认识到,随便地对人倾诉,随便对他人讲自己的失败和成功,随便对他人讲自己内心的酸甜苦辣,往往很容易被他人利用来诋毁自己,或是制造笑话供众人取笑,造成自己的荣誉和自尊的损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心,往往就会克制自己的倾诉欲望,不轻易向他人随便倾诉。对本能欲望的自我克制就会造成情感器官上的不良淤积。对倾诉欲的自我克制所造成的不良心理淤积,通常表现为精神上的焦虑和烦躁。
  在生活中,人们既需要满足倾诉欲望,又不希望损害自己的荣誉和自尊。在客观上,人们就需要有一种合适的伙伴作为倾诉对象。这种合适的伙伴,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交的亲密朋友。在社会生活中,在利益上相互需求,在主观意志上相互包容,在情感上相互依恋的伙伴,称为人的亲密朋友。利益上相互需求,就是双方都能够给对方提供主观愿望所需要的东西。主观意志上的相互包容,就是双方在主观意志的形态和状态上都能够较大程度地包含了对方的主观意志,并且能够容忍对方与自己相左的主观意志。情感上的相互依恋,就是双方都盼望和乞求对方与自己长久地在一起,以满足自己利益上的需求和意志上的呼应。
  对于亲密的伙伴,人们通常都会珍视对方的存在,珍视对方的利益不受他人侵害,并且殷勤地关爱对方。只有达到了同得失,共荣辱的,同欢乐,共悲伤的境界,才能算是真正的亲密朋友。
  人们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使人们产生了隐私观念。隐私观念,为人们的情感交流设置了非常大的障碍。隐私观念,使人们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情感向他人倾诉。否则,就会遭受到政治利益上的不断损失。实际上,人的越深的隐私,其实往往就越需要对人倾诉,由于害怕受到他人的伤害,就越不敢向他人倾诉。能够对其倾诉自己的隐私的,只能是绝不会伤害自己的最亲密的朋友。一个人,如果能有一位最亲密和最信赖的朋友,来理会自己尽情地倾诉心灵最深处的隐私,这个人的情感器官获得的幸福感觉将会是非常美妙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如饥似渴地寻求友情、亲情和爱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在自己对他人珍爱和珍视的同时,能够获得对方相同的珍爱和珍视。由于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的观念中充满了自私、狭隘和刻薄,这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难以寻求到最完美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人的倾诉行为,最需要被倾诉对象的理会和回应。人的倾诉,如果没有人理会,人的情感器官肯定会产生出痛苦感觉。人的倾诉,如果有人理会,但对方不理解你的倾诉内容,不能对你的倾诉作适当的回应,人的情感器官也会产生出痛苦的感觉来。在现实生活中,再亲密的朋友,也不可能在主观上完全情愿随时理会你的倾诉,也不可能在客观上真正做到随时理会你的倾诉。再高明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你的内心世界,不可能做到对你的倾诉的回应每次都很恰当。这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伙伴,是不可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倾诉欲望的需求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倾诉欲望的需求,于是就先后创造出了许多种类的倾诉方式。比如,文字倾诉、歌唱倾诉、音乐倾诉、电话倾诉、上网倾诉等等。这些倾诉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克服了生活中面对面的倾诉伙伴在主观意愿上不可能随时保持一致性,并且克服了对方在理解能力和认同能力上的局限性。
  文字倾诉和音乐倾诉,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文字倾诉,就是人用文字对自己或他人进行倾诉。写日记,搞诗歌和文学创作,是发生最广泛的用文字对自己倾诉的方式。利用发达的邮政通讯给朋友和亲人写信倾诉,现代出现的交笔友倾诉等现象,是发生较广泛的用文字对他人倾诉的方式。人对自己倾诉,实际上是对自己虚拟中的他人的倾诉。文字倾诉,可以使倾诉者避开他人的意志干扰,毫无顾忌地、尽情地和畅快地倾诉。音乐,是专为人的倾诉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一段优美的乐曲,能够让人们诉尽语言无法倾诉的无限忧思和澎湃激情。
  热线电话,是人的倾诉欲望与现代电讯结合的产物。人们有了心事,打个电话与善解人意的主持人说说心里话,听听主持人耐心的宽慰和善意的忠告,心里就会顺畅许多。
  因特网,是电讯业发展的最新产物。因特网的优越性能,大大消除了笔友间通过邮递交流的局限性,使人们远距离的倾诉交流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因特网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们结交知心朋友的机会。网上的人成千上万,任你挑选。没有目光的对峙,也不需要劳神费事;不用承担义务,也没有道德情感上的负担。网上的人相互间没有利益的冲突,也没有意志的较量。人如果没有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和意志较量,每一个男人都很容易成为谦谦君子,每一个女人都很容易成为柔情淑女。所以,在网上,人们一般较容易找到与自己“臭味相投”或“灵犀相通”的无话不谈的知心好友。网友,地确是一种人生亲情的绝好补充。
  不同的人,其倾诉欲望的强弱和喜欢采用的倾诉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倾诉欲望的表现形态,与人的情感机能的遗传因素有关,与人的受文化影响的程度有关,还与人的生活经历有关。有的人,“心直口快”,有了伤心事和欢欣的事,或者是什么家长里短的新闻,对谁都想说一说。谁的理会都能够对他的倾诉欲望起着满足的作用。有的人,“自尊心很强”,有了伤心的事或欢欣的事,全都“闷在肚子里”,对谁都不大愿意说,对他人的关心从不愿理会,甚至让他人“碰一鼻子灰”。有的人对倾诉对象的挑选很随意,通常能够有许多知心朋友。有的人对倾诉对象的挑选很在意,通常就很少有知心朋友。有的人甚至一生都没有自己满意的知心朋友。这些人的知心朋友只有书本和文学创作。知心朋友并不一定是互相的,你认为他是知心朋友,可以对他说心里话,他不一定认为你是知心朋友,不一定对你说心里话。每个人都希望有真诚的友情,都希望有真诚的朋友。有的人有很多朋友,有的人却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有很多朋友的人,其中许多仍会因人生缺憾而伤心不断。没有朋友的人,其中许多仍能够从容地正对人生。
  五、忏悔欲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自己主观行为上的过失,常常会在回忆中使自己的情感器官产生出羞耻感觉和悔疚感觉。人的羞耻感觉和悔疚感觉是情感器官的一种痛苦感觉。人的过错行为被自己认识到后,通常会给人造成的羞耻感觉和悔疚感觉,这些感觉会在往后的回忆中经常出现,并且每次的出现都会给人的情感器官带来重复的痛苦感觉。这种羞耻感觉和悔疚感觉每次出现时,人都特别想找个人痛快地倾诉一下,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让人产生羞耻感和悔疚感的事情,大都属于个人“不光彩”的隐私,是不能随便地对他人倾诉的。然而,这种越是“不光彩”的隐私藏在心里越深,给自己造成的痛苦感觉就越强烈,就越是想对他人倾诉,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想对受到自己“不光彩”行为伤害过的人倾诉。人的这种想对他人倾诉自己心中的羞耻感觉和悔疚感觉的主观欲望,称为人的忏悔欲望。
  人的隐私,通常只能够向自己最亲密或最信得过的人倾诉。然而,有的人,自己觉得隐私很多,又没有自己最亲密或最信得过的人,或者是又没有能够理解自己隐私的最亲密或最信得过的人,对隐私的回忆又经常使自己在羞耻悔疚的痛苦中煎熬。这些人,通常就只能用文字向自己忏悔。这就是许多人喜欢写“忏悔录”的原因。
  忏悔是倾诉的一种形式。同倾诉一样,忏悔也能够使人的内心痛苦得到化解,能够使内心痛苦在化解过程中让久处黑暗中的心灵见到明媚的阳光。忏悔,能使人的情感器官产生特殊的快乐感觉。人对自己曾经的过失行为有了新的认识,才会产生悔疚的痛苦。人有了悔疚的痛苦,才需要忏悔。真心的忏悔是对自己过失的明确认识,是改过自新的一种表白,也包含了要他人理解和谅解自己的乞求。人不可能没有过失。每个有过失的人都需要忏悔,忏悔能使人有效地改正过失,从而有效地减少社会矛盾。所以,社会需要每个有过失的人积极忏悔。忏悔,能获得他人的谅解和同情,能获得他人的关爱,能减少对他人的戒心和敌意。如果每个有过失的人都能够获得真诚忏悔的机会,每个人都能够充满爱心地接受他人的忏悔,人世间的冤仇又会减少多少。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情感器官行为,是构成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行为。人们创造出了非常丰富的情感文化,使人们的情感生活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孩子需要父母作为情感依托,父母需要孩子作为情感寄托。人们需要在家庭中得到情感的温暖,需要在社会上找到友情的依靠,需要在伴侣身上得到爱情的甜美。老年人有了知心的老伴,人生的末路才不会感到孤单和凄凉。小孩子有了共同玩耍的小伙伴,童年才会有更多的欢乐。工作中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事,才会产生更多的工作热情。娱乐中有了玩友,游戏才会更加精采等等。有许多人喜欢饲养宠物,除了赶时麾的因素外,满足人的情感欲望是其中最重要因素。
  爱情,是人的情感欲望的最高境界。美满的爱情,能够充分满足人的施爱需求,能够充分满足人的被爱需求,能够充分满足人对伙伴的需求,能够充分满足人对欢乐和悲伤的需求,能够充分满足人对倾诉和忏悔的需求,能够使人的生活创造出最美丽的情感故事,能够刺激人的情感欲望产生最美丽的喷发,又能够使喷发中的情感欲望获得最欢畅的满足。所以,人人都会喜欢爱情,品尝到了爱情的甜美滋味,人人都会欲罢不能。(摘自王波《观念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