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停车场做法:"拳架"为学练太极拳之母[摘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08:27

"拳架"为学练太极拳之母[摘编]

    初学太极拳应从学习“拳架”开始。即是学练老师的拳架。一招一式,逐一模仿。这一过程,称之为“领架”。拳架虽为外形,但却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它不但含有很多技击招式,还与内功练习紧密相连。拳架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练习太极功夫的向导。没有拳架就无法练习太极拳。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功夫能否练成。  

学练拳架,先求形象,须循规蹈矩,一丝不苟,逐一模仿。先学基本的身法、手法、步法,动作路线,各定式的样子及要领。架子应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要求全身节节放松。如某一定式,先查是否“虚领顶劲,立身中正”,是否“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是否“松腰落胯,圆裆扣膝收臀”;再查步法是否正确;再检查肩肘腕是否放松,是否“沉肩坠肘、塌腕舒指”;最后再检查掌形、拳形,钩手等是否正确。在“形象”的基础上再求“神象”。不但要求形象,还要求神象。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若想精其技,趋大成者,非得老师拳架之神形不可。然而,由于太极拳的特点,初学者往往难以适应,易出现一些毛病,最常见的主要有:僵、散、断、歪、浮等毛病。

 【僵】,就是僵硬、松不下来。练习太极拳,松为第一要义。而没有经过太极拳练习的人,身上都有僵劲。年龄越大,身体越是强壮,僵劲越大。而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缠丝,是圆的运动,要求柔和缠绵,节节贯串,全身协调,主宰于腰。这就给练习太极拳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一开始,就要强调放松,练习者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身体放松。用意不用力,意松体松,内外皆松。

 【散】,即神散,形散。练习太极拳要求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如果练拳时心不在焉,杂念丛生,就无法做好动作。形散一般是指动作幅度过大,没有含蓄,或者动作不协调,散了架子。练习太极拳手臂和腿要自然弯曲,不可直手直脚,要注意处处保持太极球的形态。同时注意全身的协调性,所有的动作主宰于腰,以身领手,周身一家。

 【断】,指意断,劲断。动作不连续,上下动作之间断开,缺乏圆滑的过渡。太极拳要求柔和缠绵,练拳时,上动未停,下动又起,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一气呵成,动作做到九分,意要贯到十分。而初学者往往不能很好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问题,因此,就出现了“断”的问题。要克服这个毛病,一要注意放松,二要加强“引”的练习。即掌握“引”的规律,一般来说,引的规律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引”在太极拳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太极拳的精华和绝妙之处。它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关系到太极拳阴阳转换,虚实开合的变化。没有引,太极拳的动作就无法圆滑过渡;没有引,就无法实现折叠转换;没有引,螺旋缠丝劲就无法绵绵不绝。太极拳动作无处不缠丝,螺旋缠丝圈有大有小,而引是极小的螺旋缠丝圈。这种螺旋缠丝圈源自丹田的开合旋转,以内气贯串,能化能发,奥妙无穷,消息盈虚,皆蕴其中。拳经云:“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可见引在太极拳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特有的,其它太极拳没有,这是不对的。所有的太极拳都有螺旋缠丝。螺旋缠丝是太极拳的精华,舍此则无以言拳。螺旋缠丝圈有大中小之分,引就是练习小圈。引的实质是松沉,是小圈转关,是丹田气的旋转。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浑身处处皆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化,挨着何处何处击。“圈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太极拳练习者,往往忽视“引”的练习和应用。他们往往注意动作的外形是否到位,样子好不好看,而忽视了太极拳的精华。练好引的关键是用内动带动外动,心静体松,精神内固,丹田旋转,引领全身,以根节催动梢节,动作似停非停,将展未展之际,心意一动,“引”则油然而生。上动未停,下动又起,流连缱绻,无始无终。应该特别指出,引是自然而然的,是松沉的表现,不是故意做出来的。不可为了做引的动作,故意把拳打得一顿一顿的。引从外形上看,以不露痕迹为上品。

    引在推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两人接手后,轻轻一引,即可化解来力。能引,则能做到劲由内换。由于引的圈子很小,则可做到在不动身形的情况下化发自如,即引即发,原地风光。

    因此,打太极拳需注意引的练习。只有把引练好了,才能打出太极味,才能使整套拳如抽丝挂线,绵绵不断;似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引是太极拳螺旋缠丝的细微之处,乃太极拳绣花之法,须默识揣摩,细心体悟,才能真正学到。

 【歪】,指身法不正。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练习太极拳身法以端正为本。身法端正,无所偏倚,虚灵内含,浩然之气,运于全身。初学者往往由于动作僵硬,易使身体不正。身法中正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千万马虎不得。 【浮】,即漂浮。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胸空腹实,气沉丹田,落地生根。而初学者往往架子忽高忽低,挺胸突臀,动作漂浮,气向上涌,头重脚轻。浮乃练习太极拳之大忌,须注意克服。

    要克服上述毛病,关键要抓住“松、静、沉”三个字。无论练习何种太极拳,都要在这三个字上下功夫。因此,“松、静、沉”为练习太极拳的三字经,要把它刻在脑海中,落实在行动上。在学习老师拳架的过程中,要细心模仿,悉心领悟动作要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太极拳架中包含有极丰富的内容,要掌握这些内容,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做到。因此说,拳架为母。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在拳架上下功夫。每天反复盘拳架,如有可能,尽量多练。同时,要不断领悟内在的东西,练悟结合,“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练习拳架有一个“从外引内,以内带外”的过程。开始时,只能外形划大圈,而后逐步产生内动,每个动作先有内动,再有外动,螺旋缠丝圈越来越多,越来越小,环环相扣,无始无终,动作沉稳,柔棉,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

浏览:45 | 发布于:2009.12.19 | 分类:习拳须知

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转]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简化太极拳已推广普及50年了。光阴似箭,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自1956年到现在,有关研究人员保守的调查统计数字说,已有100多个国家、有十几亿人学练过。这在中国100多个拳种流派,几千个套路中绝无仅有,习练人数最多、流传地域最广,由首都北京到远疆农村,由中国而流传到世界各国。推动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世界化进程,为中国人、为全人类造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简化太极拳的普及推广

1、简化太极拳的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已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传统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技术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原理,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解决人们以往对“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望而却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习练太极拳,以“简化太极拳”来更好的推动普及太极拳,使“神秘”的太极拳接近群众,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更多的人一步步进入太极拳探索人体生命奥妙。

1957年国家体委召开武术学习会,其中在会上对包括简化太极拳等第一批国编武术套路开始全国范围的学习推广普及。其后出版教材、挂图、举办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工作逐步展开。

简化太极拳的面世,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时代的步伐,古老的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亮色而更加溢彩流芳,在推广普及后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拓展了太极拳的各项功能。

简化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广泛流传,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对宣传普及各流派太极拳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也促进了各流派太极拳广泛普及。展示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武术太极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2、简化太极拳名称与二十四势太极拳

在传统太极拳、国家新编套路越来越多,形成了多个系列的新形势下,现在一般称“简化太极拳”为“二十四势太极拳”,从“起势”——“收势”由24个势子组成。“势”字内涵深刻,具有鲜明武术文化特点,动态含义浓重,有历史文献依据,也符合太极拳连绵不断行拳之实际,是表达较为准确的字词。常见有的同志在以数字命名时习惯仿照按姓氏命名拳名而写成“式”,《现代汉语词典》讲“式”——样式。式子——姿势。例如:“他练的这套拳,式子摆得很好”。“式”字似乎静态意味重,写成“二十四式太极拳”不合武术文化惯例,也容易曲解成练太极拳时断续的摆架子;在教材具体内容中用“势”,在名称上用“式”,明显不一致、不合逻辑。从多方面看用“式”字不如用“势”字更为准确。

在一开始称为“简化太极拳”,其实是比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少一点,相对于100多个势子的老套路重复动作多而简化一些的意思,实际上集中了传统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的二十四势太极拳,“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其内涵、技法需要深入研究。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二、二十四势太极拳的功能、作用、属性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与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属性。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成为竞技比赛的内容;也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从闻鸡起武晨练太极拳到长期坚持科学修炼,将练意、练身、练气结合起来,使人达到心静气和状态,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身心合一、祛病强身,故而又是修身养生、延年益寿最佳方式之一。其具有体育性、竞技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

2、二十四势太极拳继承了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体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等;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中华文化具有体悟乐感文化特征,武术太极拳则体现了这种体悟乐感特点。太极拳文化是生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世界各族人民向往的独特人体文化、艺术。

观明家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技艺高超者:中正安舒、质朴无华、天然古璞、会意传神、自然而然,如百炼钢化绕指柔;拳家观来,开合有度、张弛自如、不怒而威、攻防严谨、暗藏机巧,如风中旗、水中鱼,韵味隽永;诗家看来,如飞鸿戏海、鹤舞游天、行云流水柔碧波,春风杨柳垂花娇;使人顿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委婉曲折、阳春烟景。其行拳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围绕攻防技能表达出方法、劲力,手、眼、身、步与实战意识和神态高度协调,可谓和谐完整、质善、圆满,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特有的气势、意境、神韵,似景如画,让人触目兴怀、神畅心怡。其具有表演性、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

3、二十四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讲究爱国爱民、武德为本、尊师重道、健身自卫、侠义精神等中华武德伦理。在拳势技法中要求符合人体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科学原理;在攻防意识、技击含义中要求符合运动力学与遵循交手技击规律,讲究以巧取胜、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与先发制人互补,刚柔互补相济、兵拳同源等。其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

4、二十四势太极拳可以达到不同习练者多方面目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习练;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并不苛刻,既可以在高级殿堂舞台上或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练;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与西方高尔夫球“贵族运动”所不同的是,二十四势太极拳既有王公贵族、国家总统、政要领导人学练,又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学练,是“高雅”与“通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巧妙结合统一体。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其具有群众性、经济性、娱乐性和最广泛的适应性。

5、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对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古为今用;通过新编而对传统太极拳精粹赋予了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了传统太极拳,通过创新突出传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历史、现代、未来的统一。以简化太极拳为始端的国家统编太极拳已渐成系列,如今已形成武术太极拳种中最大、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流派。从发源地中国逐步传入其他民众地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作为中国面向世界传播优秀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进步与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在中国城乡拥有广大爱好者,也深受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今后会更加广传世界,最大程度满足“生命文化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具有继承性、创新性、传统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注意力集中于优秀先进文化同时,不仅健康、有趣,提高生活质量,少受疾病折磨,节约了难以计量的钱财,而且远离歪理邪道,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使其具有了政治性、社会性。

三、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主要特点、基本技术要求与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主要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

主要有:体松心静、呼吸自然;精神贯注、开合舒展;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均匀连贯、衔接和畅;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内外相合、气势不凡等。

二十四势太极拳是通过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方法,表现人体上下、内外、形神的高度协调和完美形象,练习离不开技击方法的基本技术特点,应表现出中国武术技击技法、招数,否则会异化成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比赛比的主要是演练攻防技法的能力,如攻防意识是否强,攻防内涵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技法是否清楚,劲力是否顺达,力点是否准确,能否表现出武术风格、特点,在技击美的基础中提高观赏性,既要注重攻防内容,又要注重观赏等价值,具有时代感。如行云流水般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又似灵猫猿猴般轻灵敏捷、松沉稳静,极有韵味,演练中透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太极拳意境,给人美的享受,吸引更多的人习武练武、发扬光大。

2、从基本技术要求看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50年来,一代代的习练者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个人水平不尽相同。无论是赛场上成绩优异者,还是群众练功场上的佼佼者,从二十四势太极拳基本技术要求上,就其总体来看:手型、步型、身法、腿法基本达到规格要求;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虚实分明、速度适中、布局匀称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日渐提高。而在运劲顺达、手法沉稳准确、内容充实,武术特点和风格突出方面明显不足。

有的人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能较好地表现出武术的攻防特点和风格,攻防技击内涵丰富,在练功中占有较大比重。武术特有的技击技法自始至终贯穿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中,让内行、外行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演练,不是类似体操、舞蹈的表演。也有不少人的演练没有体现出武术特有精气神的本色美,动作浮漂自认为是表演美,但太极拳的攻防特点不突出,劲力不运达,确有类似体操或舞蹈表演的嫌疑,且非个别现象,应引起重视。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形式,每个势子的技击功能都经过交手实战检验,基本属性是攻防技击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练习要求其形神兼备武术所固有的风格和特点。

二十四势太极拳的美是在攻防沉稳巧妙,身形动静有致,功架造型形神兼备,身心内外合一的神态气势美之基础上的技击美,是不同于体操、舞蹈、戏剧等其它项目的美,人们对行拳观赏中希望获得别具一格形态特征的武术美。二十四势太极拳套路演练应坚持太极拳固有风格与特点,保持攻防技击本色基础上提高观赏性,其发展之路就能越走越宽。

四、二十四势太极拳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操作性措施

1、存在不足的原因

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发展武术太极拳、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任重而道远。于推广50周年之际,在继续抓好“普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应该列为重点工作来做。据有关研究者调查统计,在我国正规大专院校中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中不讲解攻防含义的达到87%,在社会习练群体中,我们看到有些同志在学会二十四势太极拳架时间不长后便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志由于不知道丰富的内涵,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没玩意儿”了,以为国编太极拳就是空架子。更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将普及推广快速发展中难免存在的不足现象讥讽为:太极拳由武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舞蹈”,在广泛流传时也被“滥竽充数”、面目全非、有名无实、武威尽失,致使声誉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将成为流水落花。此言虽有些偏颇刺耳、悲观失望,但“太极操终将淘汰,太极舞蹈必会失去市场,要从根本上返璞归真,”确应引起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重视。

问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例如在全国推广太极拳大好形式下,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科学教练人才。据报导:有的省评发教练员证,一级、二级不少,但多数只会空架子。由于推广形势需要,“高速度培养”半个月、一个月就出一批“教师”,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员”经过半个月、一个月又培养出一批“教师”……。就这样会套路的人越来越多,但二十四势太极拳真正内涵淘空后就会只剩皮毛。

我们的国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武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已在上个世纪就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和“武术散手竞赛”列为国家正式武术技击项目。我们每一个武术习练者、武术工作者都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武术健康再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 

2、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可以全面提高习练者水平

武术太极拳的科学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针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应一些太极拳辅导站站长、总教练同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有的站长同志讲:二十四势太极拳打了二、三十年,经过拆解后真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心里豁亮多了。自己教过几百、上千的人学练,从功架高低、方向、重心、角度、划弧、松柔……各方面以为教的已经很细了,现在认识到只重视姿势“柔美”,没有深入琢磨与认识体验拳的动作内涵追求内在功夫的修炼,无异于“买椟还珠”,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位教练同志说:自己演练拳架“行云流水”,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还取得过好成绩,可对于二十四势太极拳一招一势之含义、内劲运用,茫然不知;“不知攻守,何以为拳?”,练拳时似乎“柔和顺遂”,但在推手时浑身僵硬犟滞,既不知己也不知人,松不下来、轻不得至。看来只求外形浮华,不探索内在精华,终在门外。

针对“教不得其法,练不肖其形”、辗转多层的浮浅推广教学现象,应当改进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是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之一。

太极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境界。技击性是区别与体操、舞蹈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讲拳术中技击效果越好,其锻炼身体效果越好;身体越健康、专项技术素质越高,技击能力也就越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明白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攻防含义,如何去练习进而能够做到“运劲顺达、手法准确、内涵充实、武术的特点与风格突出”?如何能有更好的健身效果?如何谓之“质善”?如果仅仅“手舞足蹈”、“盲修瞎练”,必然异化为“太极舞”、“太极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中通过攻防含义的切磋研究,就可以解决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演练中理解各一、自以为是的偏颇,可以大范围、全局性的全面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推广水平。

二十四势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技击含义的拆解内容。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人们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有益的。

衷心祝愿二十四势太极拳广大习练者,今后有更高、更准确、更普遍的水平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全球有更广泛的普及,这颗“龙珠”向人类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48式太级拳动作名称

浏览:55 | 发布于:2009.12.12 | 分类:习拳须知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

05、手挥琵琶

06、左右倒卷肱

07、左揽雀尾

08、右揽雀尾

0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 24式简化太极拳要领歌  

一. 起式
太极起式要自然,含胸拔背头顶悬。
屈膝松腰向前看,松肩垂肘气沉丹田。
二. 左右野马分鬃
野马分鬃抱球起,一前一按斜上举。
弓步向前似猫行,虚实转换要清晰。
三.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展翅娇,左按右挑至眉梢。         
右实左虚足尖点,沉肩坠肘要记牢。
四. 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斜中行,一手按膝一手拥。
坐腕舒掌朝前打,分清虚实转换灵。
五.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抱在胸,左前右后身前迎。
右实左虚足跟点,沉肩坠肘要记清。
六. 左右倒卷肱
坠身退步倒卷肱,撤步足尖点地。          
退步之后成虚步,转腰松胯手前拥。
七、八 左右拦雀尾
棚手前举要撑圆,捋手用劲在掌。           
挤手着力在手背,按手劲起在腰功。
九. 单鞭           
左手推出拉单鞭,   右手钩子在后边。
弓步足跟先着地,   虚实转换记心间。
十、十一 左云手单鞭
云手三进上下翻,一左一右在面前。            
左步横跨数二次,再拉单鞭又以遍。
十二. 高探马
高探马上拦手穿,左拦右穿马上边。
足尖点地左虚步,沉肩垂肘要记全。
十三. 右蹬脚
右蹬脚式腿上功,力发腰部要记清。           
左足站立身要稳,右脚提起向前蹬。
十四、十五双峰贯耳   左蹬脚
双峰贯耳两笔圆,二拳钳形在眼前。
提膝弓步向前迈,转身左脚蹬一番。
十六、十七
左下式独立 右下式独立
下式独立随峰连,一钩一掌往前穿。
十八. 左右穿梭
摇化单臂向上送,一托一推手上功。           
弓步向前两斜角,左右穿梭一般同。
十九. 海底针
海底金针手下插,左按右插顶勿斜。
左虚右实足尖点,气沉丹田松腰胯。
二十. 闪通臂          
闪通臂上托架功,右架左推向前拥。
提膝弓步向前迈,松跨松腰记心中。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转身搬拦捶向前,右搬左拦莫等闲。           
右脚外撇左脚进,弓步捶打护肘间。
二十二、如封似闭            
如封似庇护正中,前后仰俯不可行。
向后下按足尖跷,向前双手朝前拥。
二十三. 十字手           
十字手法变无穷,两臂环抱交在胸。
右脚要向左脚靠,松腰垂肘腰要松。
二十四.   收势           
收势下按不可匆,太极合手式完成。
伏九寒暑勤习练,日就天常见奇功。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

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 42式太极拳要领歌  

第一段    1.  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 心静体松精神注, 平腕坠肘势自然。

 2.  右揽雀尾  

初运鸿濛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 雀尾动作技法全。

 3.  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  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  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7.  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  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拦掌过后捶急进, 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两臂推按腹前下, 跟步助劲显奇功。

 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沉肩坠肘掌相对, 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沉肩坠肘虎口对, 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捶居肘下前劈掌, 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上脚跟步掌前推, 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弓步上架前推掌, 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分撑两掌勾脚蹬, 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外旋两臂合拳肘, 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 身正直立似如松,右掌翻转向上托, 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 右捋摆掌劲不断,左前上成半马步, 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 绕上右脚体左转,右掌侧托提左掌, 撤步平捋一周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回身盖步下屈蹲, 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 左脚侧出体右转,右腿全蹲成仆步, 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 左掌前挑与肩平,右腿前上成虚步, 两拳叉架成七星。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 收脚挎虎连又圆,左腿前举立站稳, 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 空掌平抹势不断,左转身体右摆脚, 两掌依次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 重心前移似挽弓,右提左拂随转体, 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48式太极拳比赛拳谱】 

 起势 
一、 白鹤亮翅 二、 左搂膝拗步 三、 左单鞭 四、 左琵琶 五、 捋挤势(三)六、 左搬拦捶 七、 左棚捋挤按 八、 斜身靠 九、 肘底捶 十、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十二、右琵琶势 十三、搂膝栽捶 十四、白蛇吐信(二)十五、拍脚伏虎(二)十六、左撇身捶 十七、穿拳下势 十八、独立撑掌(二)十九、右单鞭 二十、右云手(三)二一、右左分鬃 二二、高探马 二三、右蹬脚 二四、双峰贯耳 二五、载蹬脚 二六、掩手撩拳 二七、海底针 二八、闪通背 二九、右左分脚 三十、搂膝拗步(二)三一、上步擒打 三二、如封似闭 三三、载云手(三)三四、右撇身捶 三五、左右穿梭 三六、退步穿掌 三七、虚步压掌 三八、独立托掌 三九、马步靠 四十、转身大捋 四一、撩掌下势 四二、上步七星 四三、独立跨虎 四四、转身摆莲 四五、弯弓射虎 四六、右搬拦捶 四七、右棚捋挤按 四八、十字手 
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