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字怎么读: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30:30
一、地位:选择题一直是历史中考试题的主要题型,是中考命题专家着力研究、力图充分挖掘其测试功能的一种题型。选择题总分已接近总分的一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我们先了解一下命题特点。
二、主要特点:
1)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题型更加丰富,材料型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是社会生活部分的内容。
2)目的明确,每到选择题都一个明确的中心,或考查历史概念,或考查历史事件,或考查历史阶段特征;
3)答案具有客观性、唯一性、科学性。
4)试题设计思想由纯粹考知识到考同学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5)呈现形式不断更新,大量引入包括图表、实物照片等照片等新颖的、生活化的新情景、新材料,一改过去的枯燥乏味的简单题干。
   1、组合型选择题。
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个或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3种形式:1)双序式。即试题有2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例1】2008年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史实与周恩来有关的包括(    )
 ①解决西安事变  ②参加重庆谈判 ③组织徐州会战  ④出席万隆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属于大跨度型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因为本题的组合方式是四选三组合,解题时可以用排除法,③项组织徐州会战是在正面战场由李宗仁指挥的一次大会战。
【方法小结】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2、人物型选择题。
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3、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设置了一些“特区”。从最初设置这些“特区”的意图来看,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  )【分析】本题是道否定式选择题,难度较大,既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考查学生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区别。从名称可知A为澳门,B为深圳,C为汕头,D为厦门。从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特区”可以判断A不是特区,而是特别行政区。
【方法小结】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4、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的”“共同”“相识”“区别”等提示语.
【例1】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代表性文献中,《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强调自由平等   B限制君王权利  C保护私有财产  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分析】b本道题是关于不同点的比较型选择题,A、C项是三者的共同点,D项只符合《独立宣言》的内容。
【例2】郑成功和左宗棠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共同的贡献是(    )
A.收复失地,维护国家主权                         B.坚决同民族分离势力斗争
C.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D.抗击侵华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分析】本题属于相同点的比较型选择题,明朝的郑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占的台湾。
清朝的左宗棠,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根据两人的主要事迹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A
【方法小结】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作比较分析,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较历史事件、人物和历史现象,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
5、因果型选择题
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中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型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察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例1】“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属于由果索因式因果型选择题,以民间歌谣为背景,生活气息很浓。从选项的设计看,跨度大,设计的知识面广。审题时要注意有效信息:凤阳、改革、三大步,从而锁定答案D
【例2】20世纪60年代,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集团是(     )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分析】本题属于由因导果式因果型选择题,目的实为主观原因。B C是军事组织,D是1989年亚洲。
【方法小结】1)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越近越可能是原因。2)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
6、概念型选择题
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述能力。考查形式主要有2种:1)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关于此概念的阐述,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在题干中出现的主要标志性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2)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几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
【例1】日本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家皮和印度尼亚组装,然后在日本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体现了(   )
A世界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D资源一体化
【分析】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题干提供了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的国际化现象:所谓日本制造,其实是很多国家的零件的组合。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方法小结】1)背景法。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凡是与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淘汰。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选项确是经济方面的就直接排除。3)定量法。就是对概念的时间、空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7、方法型选择题
方法型选择题是今年历史中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该题型关注同学们的学科研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生成,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不在是考察的重心,只是一个载体,突出考查的是历史的学科方法。标志性词语主要有“研究”“讨论”“推测”“调查”等。
【例1】17.北大一学子在狱中题诗:“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充分表达了被捕学生的爱国情怀。据此推测,该学生参与了()。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红军长征D.一二·九运动
【分析】本题是推断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从题干可以提取三个有效信息---北大、卖国贼、赵家楼,从而推断出B正确。
【例2】小李找来《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两份材料,他是为研究哪个主题准备的(   )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D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可由《权利法案》定位在英国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小结】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和分析作为载体和桥梁的题干知识的来龙去脉;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如识图读图、材料处理、计量、阅读和换算年代的技巧等;从分利用试题本身提供的信息,发散思维。
8、表述性选择题
表述性选择题也称为肯定型、一半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有“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述“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
【例】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说,《产业复兴法》
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渊意义的立法”。美国实施该法的目的实(  )
A实现经济复苏B改变社会制度 C增加就业机会D国家干预经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提示语是“主要目的”,结合背景分析得出正确答案为A项。B项表述错误,C项是新政措施,D项是新政特点。
【方法小结】审题时抓住题干的提示语是解题关键,切莫张冠李戴。
9、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例1】下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D.早期殖民掠夺
 
【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即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稍有难度。审题要抓关键,如时间“1770—1821年”“英国农业工业”等,柱状图提供的有效信息时“变动”-----工业的比重超过农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因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所以工业收入比重增加;而手工业不断破产,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故农业比重下降。
【例2】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     )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
【分析】本题属于图片式材料选择题,以漫画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狮子脸部酷似希特勒,狮背上的头代表的是墨索里尼,狮尾的头代表的是东条英机。
【例3】下面的文字是我们常见于报纸上对国家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这些表述反映了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作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分析】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以国与国间的关系内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时“伙伴”“合作”
【例4】下图式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分析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属于表格式材料型选择题,审题时的关键是横看项目变化,纵看总体趋势,由各项目下降,结合表格标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段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在在1957年到1960年这个时间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
【方法小结】1)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3)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10、排列型选择题
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逻辑关系”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例1】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    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分析】本题属于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型选择题,审题时注意每个排列项相关的重大事件,①是土地改革(1950.6)②是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8)③是新时期的农村改革(1978—1984)④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至1956年底,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例2】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正确顺序应是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⑤苏联对日宣战 ⑥德国投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④③⑥
【分析】本题属于逻辑关系排列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排列。①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时间1942年1月;②诺曼底登陆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1944年6月;③雅尔塔会议是在法西斯陷入进退维谷、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的;⑥德国投降是在雅尔塔会议后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方法小结】解答此类题的有效方法是首尾法+排除法,即认定排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得选项,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最后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