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冲出江湖全集:中越海战促中共调整海军部署 发展航母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00:26

中越海战促中共调整海军部署 发展航母

2011年08月23日 09:53
来源:凤凰网专稿

字号:T|T
27人参与3条评论打印转发

卢琛:1921年英国海军把一艘老式的巡洋舰,改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航母,之后英国多次尝试解决了飞机直接从军舰上起降的问题。到了1918年,英国动工兴建“竞技神”号,第一次使用岛状上层建筑,奠定了现代航母的布局模式,但是由于工程进展速度太慢,被下手更晚的日本人抢了先,同样使用岛式结构的日本“凤翔”号,在1922年完成服役,被称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

和当时的强邻日本相比,中国表现并不积极,却也还是有了自己的尝试,早在第一次大战之前,北洋政府就曾经派出两个军官到欧洲,特别是英国去观摩海战,从此一个叫陈绍宽的军官点燃了旧中国的航母梦。在欧洲大受启发的陈绍宽,甚至提出把中国海域要划成四片海区,每个区域要部署五艘航母的雄伟计划。

解说:1916年12月,年轻的军官陈绍宽和郑礼庆踏上了前往欧洲的征程,在当时的海战中,英国改装的多艘水上飞机母舰初露锋芒。1915年的达达内尔海峡之战,英军一架水上飞机离开母舰出击,将一艘5000吨的土耳其军舰炸沉。1918年7月,从加装了飞行甲板的英国“暴怒”号上起飞的7架舰载机,轰炸了德国的空军基地。

对于英军使用的军舰,陈绍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国后的陈绍宽在给国民政府的呈文中,要求扩充海军,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建造一艘航空母舰,这立刻遭到蒋介石的否决,随后陈绍宽出任海军部长,把海空军联合作战和建造航母提上了讨论议程,他甚至想到要把胶州湾、象山和大鹏湾,作为未来停泊航母的基地,但蒋介石的重心却不在海军和发展航母上。

牛一丁:老蒋(介石)的脑子里在想什么,他想的是如果打败共产党,发动内战,航母用处不大。

解说:就在蒋介石开出“空头支票”的同时,日本人却是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1937年8月上旬,为阻止日本舰队沿长江西上,国民政府组织多艘军舰和上百艘民用船只自沉与江阴江底,建立起一道封锁线,海军第一和第二舰队主力集结于江面展开防守,正面受阻的日军专而启用陆基航空兵和舰载机进行空中打击,“加贺”号航母上的战绩轮番起飞实施大规模轰炸,尽管中国海军殊死抵抗,固守江阴长达3个月,但两支舰队的主力舰艇几乎悉数被击沉损失惨重。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依靠强大的航空母舰实力,一步步将日本海军同西南太平洋赶出去,而此时在陈绍宽心里,也有了一个雄伟计划。1943年陈绍宽提出把整个中国海区划成四个海区,第一海区从辽宁安东到山东半岛成山头,第二海区从成山头到长江口,第三海区从长江口到广东汕头,第四海区从汕头到中国越交界地区,而每个海区都要成立一支海防舰队,配备5艘航母,每艘造价18亿元。

元乐义(台湾军事评论员):在那个时候对中国来说,国民政府不要说是海军了,陆军都相当的薄弱,那时候面对日本,所以根本不太可能建造。

解说:1945年8月,中国战场形势逐渐明朗,陈绍宽制定出新的《海军分防计划》,提出将建造航母的数量减少为12艘,完成期限为30年,而第一个10年计划先造1万吨和8000吨航母各一艘。

卢琛:国共内战爆发后,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中国人第一次争取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而此时的美国由于战火远离本土,再加上世界资本的涌入,到1945年初已经建成52艘服役的航母,美国航母由此开支了独领风骚的时代。

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但毛泽东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一样,认为这种所谓的“海上巨无霸”,只不过是“纸老虎”,于是把军事重心放在发展核潜艇上。此后中国国内遭遇各种困境,直到中越海战爆发,中共才开始逐步调整海军的部署。

此时就任中国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在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操作“小鹰”号航空母舰,对其庞大的规模气势和极强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印象深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发展航母的思路,在刘华清的脑海里逐步清晰成形,在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建造航母的情况下,中国开始购买外国淘汰的旧航母,来满足自己的“好奇”。

解说:早在1950年8月,中国海军便确定了重点发展海军航空兵、潜艇和鱼雷快艇的决策,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091型核动力攻击潜艇正式编入北海舰队服役。也就是同一年,南越海军入侵中国西沙群岛,与中国海军展开激烈交战,最终中国海军以4舰艇受损,67受伤,18人阵亡的代价,击毙南越海军75人,俘虏48人。

海战后第二天,解放军出动海陆空三军夺回了金银岛、甘泉岛,以及被南越占据18年之久的珊瑚岛,至此西沙群岛完全收复,而这场胜利,对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海军意义非凡。

牛一丁:这次战役的胜利,可以说算是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海军第一次胜利,意义重大,而且是新中国海军反侵略作战第一次海战,是中国海军保家卫国的经典战例,它也算是中国海军在海军建设方面的思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解说:1982年8月28日,一贯提倡研究建造航母的刘华清就任海军司令员,但很快就面临“百万大裁军”,海军许多单位被撤销、降级和降格使用。于是中国开始寻找机会购买国外废旧航母来研究,第一艘就是澳洲海军“墨尔本”号,此时刘华清提出“中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改变了此前“近岸防御”的战略思路,一直沿用至今。

牛一丁:刘华清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1987年身为海军司令的他,下令开办中国第一个“飞行舰长班”,并立下誓言,“不建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

解说:随着在南海海域发现蕴藏量极为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中国与周边多国的主权争端日益激化,航母更成为海军一个绕不开的主题。1988年3月14日,中越爆发南沙海战,再次引证中国海军对于航母的迫切需求,此后在中国民间航母热逐渐兴起,俄罗斯两艘退役航母“明思克”号和“基辅”号,先后于1998年和2002年被中国公司买进,运回来在天津和深圳开设了军事主题公园。但有分析认为,从军事上看,这两艘航母实体对中国的航母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卢琛:最值得关注的是在1995年,法国愿意免费送给中国一艘“克莱蒙梭号”航母,但是中国却婉言谢绝了,当时法国政府提出的条件是,中国必须从法国购买雷达和通讯系统,考虑到购买后维护航母的费用,以及当时的政治外交因素,中国政府没有答应法国人送上门的“美事”,最终中国选择了自建航母之路。

1996年的“台海危机”更是增强了中国建航母的紧迫感,当时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美国向台湾海峡派遣了以两艘航母为中心的舰队,美国这一公然的挑衅举动,极大刺激中国建造航母的决心。2009年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时明确指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

此后直到“瓦良格”号露出真面目,上海长兴岛在建国产航母的新闻不断爆出,中国发展航母的雄心再次引起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