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雨魔理沙本子无翼鸟:路北街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8:45
对“立改套”促进科学改建农房的调查与思考
2010年05月26日
路北街道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6亩,人多地少是路北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发展用地的迫切需求与沿袭多年的立式安置这种粗放型用地方式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此,路北街道实行了以套式安置为核心内容的农民“住宅革命”,实现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与资源的完美组合。
一、推进“立改套”的现实意义
(一)实行“立改套”是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指出,要使农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减少农民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路北街道2.1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有1.87万人,而农业人口比重高的直接后果是农民商品化低消费水平,第三产业不能扩大发展,存在产业在其结构推移过程中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低等问题,加上单位土地的产出率有限,种植业增长空间也很有限,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不能充分释放。如全街道农民继续按沿袭多年的立式安置用地,将占用全街道30.2%的耕地,而采用套房建设农民小区,则可节约三分之一的安置用地,村民的安置得到妥善解决后,政府可以整合土地资源落实政府公建项目,盘活存量土地,并按征地面积的8%留足村级集体留地,用于增强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使城市化推进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二)实行“立改套”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几年来,路北一些区域成为新建的城区,一些农民成了准城里人后,仍沿袭着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城乡混杂、布局散乱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农民安置档次过低一直为基层政府和群众所诟病,往往一个安置聚居区的建设完成,代表着一个新的“城中村”的诞生。聚居区一则建设密度大,二则没有绿化和公共设施配套,“个体现代化、群体脏乱差”等现象十分突出,各式各样的农民自建房与现代化城市形象很不协调,农民居住环境和质量差,创建水平低,社会管理难。现实开始对路北发展亮起黄灯,以立地安置为主要模式的城市发展之路越来越窄。同时,群众在自建房过程中又相互攀比,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土地浪费严重。
二、路北街道“立改套”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坚持民本优先为决策的基础和价值取向。几千年来,中国的农民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因而,路北街道改立式安置为套式安置,其对观念的冲撞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路北街道始终将民意作为决策的基础,始终坚持生活质量不降低的原则,始终凸现民生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工作推进中,街道、村两级进行了多次摸底调查,组织召开了村组负责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座谈会,充分了解群众呼声和诉求;多次组织协同国土、规划、建设和各村负责人进行商议完善建设方案,争取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支持,为老百姓接受和支持“立改套”工作打好坚实的工作基础。
(二)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细致政策宣传。由于新政在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幅度较大,因此新政推进的起始阶段相当艰难。如因涉及中国民营经济论坛、台州国际塑料城等建设,在三角陈、前蔡、南洋、升谷寺、士岙、松塘等村的“立改套”工作中,街道、村通过200多个大小会议,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息,不分日夜,耐心做政策宣传和思想释疑,以“一对一、一对多”模式开展工作动员,给远在外地的拆迁户提供政策解答等。通过发扬“铁板订钉”、“白+黑”的实干精神,终于实现群众接受新政策的转变。
(三)政策实施环节中尽可能做到让利于民。一是结合农村实际,在规划设计安置小区时,体现现代小区的共性和农民生活需要的个性;家庭手工业生产用房可利用村集体留地按“长规划、短安排”的方式给予解决,村集体将以成本价出租给家庭工业户。二是为降低套式安置农民负担,调动积极性,及时出台有关奖励政策。对按时评估、按时签订协议、按时拆屋腾地的分别给予每平方米50元奖励;对按时签订协议的,在房屋交付使用和房款结算时,对人均限额50m2以内部分给予80元/m2的奖励(不包括架空层和阁楼),房屋拆迁后按偿款费的15%给予奖励;对立改套过程中出售套式住宅可由房地产公司收购,收购均价每平方米2600元。三是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的办法筹集养老保险的保障资金。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拔出资金,每人补助15000元用于养老保险;符合养老年龄人员,首次补缴总额超过15000元以上部分,由政府、村集体、个人按3:4:3的比例分担。同时,工作中积极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依照政策按程序办事,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在思想上实现群众从“要我拆迁”到“我要拆迁”的转变。
三、路北街道“立改套”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路北街道“立改套”实现了农民利益的保护,统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长效解决了民本民生的根本问题。一是遵循市场规律补偿办法,实现拆迁群众利益的保值升值。套式安置房的土地性质是国有出让,房产能进入市场交易,农民的资产在保值增值的同时也盘活了,并且拆迁农民还得到了房屋拆迁和土地使用费,以及15000元的养老保险金。二是实行高层住房安置,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小区化规划的农民高层住房按照商品房档次整体规划,小区绿化和公用基础设施配套一应俱全,并实行物业化管理,对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设定多层保障措施,构筑了农民致富的长效机制。
路北“立改套”拆迁安置政策设定了多层保障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社保(低保)+就业收入+村集体分配(征地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的保障机制。另外,按8%留足的村集体留地以成本价出租给家庭工业户,以建设三产用房等形式,确保群众经济来源。
(二)路北街道“立改套”实现了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城乡统筹发展,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街道在今后几年内,将完成共50多万平方米的阳光春城、碧波家园、江南名苑、河畔人家、南洋小区等5个农民套式安置小区建设,涉及7个村拆迁安置,套式安置村民5000多人,节约下来的土地将近8万多平方米。对节约出的土地,按照 “科学、节约、和谐”的用地观,利用优越的区域优势,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全力打造城市“总部经济”,当前已有多家企业准备或已把总部搬到了路北。显而易见,“立改套”有利于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
(三)路北街道“立改套”促动了群众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改进,加快了现代文明的扩散步伐。路北在实施立地式向套式安置过程中,通过建设公厕、绿地、菜市场、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同时还突出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如区级图书馆、恩泽医疗中心等都将通过“立改套”的实施后才有了较宽裕的建设用地而兴建。让当地群众能享有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能享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教育,能享有较好的卫生医疗条件,因而伴随着“立改套”的实施,推动了社会文明进化的历史进程。                      陈伟民 胡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