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崖拍卖行在哪:朱熹二三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58:01

朱熹二三事

婺源茶院朱氏第九世孙朱熹(1130-1200),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一生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在这不算长的仕途生涯中,朱熹不仅自己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常常“豆饭藜羹”;而且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为反对横征暴敛,他曾多次上疏“触怒皇上”,因此仕途起伏浮沉。    

奏劾唐仲友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浙东一带天久不雨,水源枯竭,农田龟裂,大旱造成严重饥荒。是年八月,刚从知南康军任满的朱熹,移官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出于对灾民的关心,朱熹“即日单车就道”。到职后,为解饥民倒悬之苦,他“极力讲求荒政”,迅即采取了几项有力措施:一是“初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其至,客舟米已辐辏”。通过采用这种减免税收的办法,招引各地粮商来灾区做粮食生意。二是当年“十一月己亥奏事延和殿”,“上条陈七”,对孝宗临朝二十年间灾害频仍,“水旱盗贼略无宁岁”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三是常常四处察灾情,访民隐,“视事各郡,对有不伏赈粜、不恤荒者者,皆按劾之”。并严肃查处各地有行贿受贿、徇私枉法行为的官吏。所到之处,深得民心。
  次年七月中旬,朱熹巡至台州境内,见台州灾情甚重,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饥民纷纷外流。经过查访,朱熹了解到,这是由于原台州知府、时已宣布升迁江西提刑的唐仲友,因在荒年违法促限催税而造成的。于是,朱熹对唐仲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全面调查,民怨沸腾的百姓纷纷前来告状,所列举的罪状有“促限催税,违法扰民,贪污淫虐,畜养亡命,偷盗官钱,伪造官会等事”,确是五毒俱全。为此,朱熹于七月十九日至九月上旬,先后六次给孝宗皇帝上奏状,弹劾唐仲友,要求严惩这样的贪官污吏。但因为当朝宰相王淮既是唐仲友的婺州同乡,又是他的姻亲,所以王淮等一批权贵竭力包庇唐仲友,“匿不以闻”。可经朱熹一再给皇上奏劾,且所列奏状有理有据,不得已,朝廷只得罢去了唐仲友江西提刑的新任。
  在弹劾唐仲友的过程中,朱熹一身正气,不畏权势敢碰硬,表现了其崇高的操守和气节。后来,虽然朱熹因弹劾唐仲友遭到王淮一伙的诬陷,让他回家闲住,但却受到了正直人士的称颂。时太学中有人写诗道:“周公大圣犹遭谤,元晦真贤亦被讥。堪叹古今两陈贾,如何专把圣贤非。”

   积极“正经界”
  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受命出任闽南漳州知州。漳州向以民风淳厚著称,但后来由于教化不利,地方官吏行奸作恶,富豪巨室横行不法,以及经界不得推行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使古朴的民风荡然不存了。朱熹一到任上,通过四处明查暗访,体察民情,决心先从更化习俗、惩治官吏腐败方面着手,来改变漳州的风俗。
  首先,朱熹发布了《漳州晓谕词讼榜》,劝民息讼停争。对于官司狱讼,他一下子就判下民间讼争案件243道词状。为了防止懒官贪吏从中作奸,他特制了几个大橱放在厅堂,讼状到来,分类入橱,然后召集同官各分案件定夺。在大厅两边,设办案幕位,先各自拟判,到用餐时也只在郡厨用餐,食毕又进行各人的拟判,然后汇总,选取合理的判决。接着,颁礼教条令,禁落后风俗,“复先王礼义之教”。又首刊四经(《书》、《易本义》、《诗集传》、《春秋》)和四子书(《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竭力倡扬理学思想。漳州风俗,由此大变。
  继之,朱熹把精力放在整顿吏治上。漳州一州四县的官员,不少是庸懒无能之辈,财赋狱讼全出于几个胥吏之手,使吏胥得以行奸残民,贪污贿赂成风。朱熹先是发布了《州县官牒》,下令各县的县丞、簿、尉必须赴长官厅,逐日聚厅议事。为防止猾吏不法行奸,朋比营私,他采取了对移法,对分掌财赋肥缺、多年恣意侵吞财赋的猾吏,强行对换;对坐地勒索民财的州吏,给予撤换。漳浦县从事郎黄岌,有傲慢废职行为,不恤军民,他上表弹劾。龙岩县地僻山乡,无鱼盐之利,其民生理贫薄,作业辛苦,而历代官吏不究心体察和躬行教化,只知道多派人下乡骚扰,直至激发民变。朱熹立即书写了《龙岩县劝谕榜》,下令龙岩知县约束官吏,务宣教化,严守条法,不得象以前那样骚扰百姓。
  紧接着,朱熹还根据朝廷令福建路监司“相度经界,条具闻奏”的公文,进行了盼望已久的“正经界”之事。他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为正经界作深入询访,基本摸清了本州诸县税籍不正、田税亏欠、赋役不均的严重情况,于是,向安抚转运提刑提举使司上状详陈六条,全面提出了自己对正经界的看法。漳州的豪民猾吏,听到朱熹要推行经界法,霎时怨言四起,家在漳州龙溪的旁郡泉州太守颜师鲁,认为正经界会侵犯颜氏望族豪右富家的利益,也反对正经界。因此,朱熹又再催上一道《申诸司状》,痛陈拖延经界之害。在朱熹的一再催奏下,朝廷才下省札,让漳州先相度施行经界。朱熹一接到省札,就上了《条奏经界状》,就施行经界选择官吏、打量之法、图帐之法、均产之法、计产之法与废寺田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设想和意见。同时,朱熹不顾只漳州一地施行经界必然会陷于孤立,稍有失误便会遭受谤毁,乃至身败名裂的危险,毅然在《条奏经界状》呈上后,发布了一道《晓示经界差甲头榜》,他在朝廷只同意“相度”而并未正式允许施行经界的情况下,就自将经界之事公布于众了。正当朱熹调兵遣将积极筹划,以便一鼓作气完成经界事宜时,朝廷上下反对经界的士大夫与漳州豪右,全部联合起来与朱熹抗拒,连参知政事王蔺也支持颜师鲁反对在漳州推行经界。最后,使得这一有利于政府和细民的改革措施,终因“豪家右族,倚势并兼者”的反对和阻挠破坏,未能实行。
    乐于清贫俭朴的生活
  南宋间七月的一天,骄阳似火,暑气逼人,朱熹利用教学之余去探望女儿。当他气喘吁吁赶到女儿家时,已近中午。女儿见父亲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专程来看望自己,心里十分高兴,可同时又感到为难,因为家贫,实在难做出一点象样的菜肴来款待父亲。于是,只好烧了一碗麦屑饭,泡了碗葱花汤。
  女儿面有难色、神情尴尬地端上葱汤麦饭,望着父亲苦笑了一下。朱熹十分了解女儿家的困境,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面安慰女儿道:“这样的饭菜很不错嘛,吃来不仅喷香可口,可以充饥,而且还能滋补身体。”
  “父亲真会开玩笑。”女儿心里很不好受地说。
  “这是真的。你知道,我从小贫困,就是现在也不富裕,常常和学生们在一起烧些豆饭藜羹吃,能吃上葱汤麦饭应当说是不错了。我上你这来时,路过前面的几个村庄,见有的人家烟囱还未冒烟呢(指揭不开锅)。”朱熹一边吃一边说,并随口吟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在南宋小朝廷乐于偏安,上下花天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时候,朱熹甘于简朴恬淡,时时以民温饱为念,的确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