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氏综合征怎么治:廖平:砥砺催生大国长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23:54

廖平:砥砺催生大国长剑

2011年08月29日 06:49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本报通讯员张荣唐永梅

本报记者郭晓宇

在共和国战略导弹方阵中,有一支活跃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一线的特殊分队。他们似桥梁,连接军地,实现需求与可能的高点结合;他们似卫士,确保武器装备质量无瑕疵;他们似助产士,砥砺催生大国长剑使其锋必利……

为了使眼睛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更加明亮,为了使导弹能够成功突破敌反导屏障,第二炮兵某军代室总军事代表廖平和他的战友们始终跟踪科技最前沿,在万里天疆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搭建平台与专家平等地对话

1998年夏天,一纸任命,以全优成绩通过论文答辩的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廖平,成为二炮驻某地区的一名军事代表。

上任不久,恰遇代表室与一家设计单位召开产品设计方案评审会。会上,廖平大胆提出设备建议,但发言很快被一位老专家打断:“你说的那些不现实,这个领域你不懂!”

一句“不懂”,深深刺痛了廖平,也让他认识到: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导弹武器系统,技术含量高,系统配套复杂,军代表要实现“军方主导”,就必须在方案论证、技术研讨、问题处理等各方面与地方科研人员平等对话,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对方。

看图纸,跑车间,跟踪设计流程,参与样品试验……平时工作按部就班的廖平,暗地里却在加班加点。为了解决某个难题,排除产品故障,他通宵达旦地往返于图书室和实验室,不惜上百次地重复同一种实验;为了检验一组数据,他经历酷暑严寒、辗转数千公里多次挺进靶场,在实弹发射中反复对比取样;为了全程掌握武器动态,他甚至“混”进厂家科研队伍,像勤杂工一样扛设备、测数据、当记录员、分析员;为了拓展知识面,他还自学了《雷达对抗原理》、《电磁场与微波》等十几门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了军兵种相关领域知识、现代质量管理……

2000年9月,为了能够更系统地学习专业领域知识,计算机专业的廖平突然“改行”考取了某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却又与导弹武器装备核心技术密切相关。      >> 下转第三版  

>> 上接第一版 4年后,廖平又以全优的成绩应邀进入国家某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了向另一全新专业领域的探索。

上世纪末,第二炮兵武器装备正处于信息化转型期,一批科研项目即将上马,某科研机构对某项关键部件的科研攻关屡屡受挫,正在读博士的廖平对这个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后,主动请缨参与研制。半年多时间里,他夜以继日地记录、分析、试验,最终为型号立项奠定了基础。从此,凡是涉及到该代表室分管的科研项目,承制单位都会主动请代表室参与研制跟踪,碰到技术难题、质量问题都会找到代表室,“先听听廖平的意见。”

廖平用自己的学识快速搭建了一个与专家平等对话的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军方主导”,也使工业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进一步认识到了军代表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尽责履职确保产品绝对可靠

廖平的办公室简单而又整洁,除了一摞摞专业类书籍,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桌前各类装备质量责任书。廖平说:“国之重器的昂贵代价不容我们在工作中有丝毫闪失。把责任书放在这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为了时时警醒自己,勿忘责任!”

2009年3月,廖平在一个军品业务会上得知,卫星定位系统在飞行实验时,部分区域无法进行定位。廖平警觉起来:我们导弹上也在使用这种技术,要实现全疆域战备,必须清除这个死角。会后,廖平立刻要求厂家对卫星接收机进行升级改进,厂家却以“装备已经定型批产了,当时的定型文件里没有提出这种需求”为由拒绝。

吃了闭门羹,廖平并未罢休,三番五次跑到厂家领导和设计人员办公室据理力争。“说实话,廖平当时那种发自内心流露出的责任感使我们深受感动,最后厂里决定对列装的装备一一进行升级改进。他的责任心使我们的武器装备性能不断得以完善。”某研究所领导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还感慨不已。

提起廖平和他带领的军代室,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某研究所产品部主任陈鑫介绍,廖平把多项常用国、军标准和行业标准烂熟于心,谁都甭想蒙过他;每周的质量会议纪要他都要看,问题解决得怎么样,他都一抓到底。这些年他亲手监造的产品均达到合格率100%,实现了“绝对可靠”,这就是一名军代表对武器装备建设的最大贡献。

瞄准未来生成新型作战力量

随着一声巨响,一枚导弹拖着炽热的烈焰腾空而起,廖平的心随着呼啸的导弹在长空飞翔。为了这一天,近一年来他几乎没有睡过安稳觉。

时光把记忆拉回到一年前的冬天。某重点型号导弹发射升空,数分钟后,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导弹的某部件没有传回任何数据,这表明该部件根本没有启动工作,而这项技术是决定该型武器能否定型、部队能否形成作战能力的首要关键技术。20天后,另一重点型号导弹因电子核心部件影响导致导弹偏离靶标。

不到一个月,两型号导弹研制相继失利,对于廖平而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记不清如何回到单位,廖平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等不得!拖不起!务必要尽快找到故障原因,否则,不仅众多科研工作者多年心血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该型号导弹承载的是国家导弹装备力量建设的重大突破。

廖平同研究所的专家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对第一枚失利的型号武器反复试验中发现,一天线在高温状态下测向曲线受高温影响,研制单位把故障定位在导引头对高温环境的不适应上。廖平通过试验数据比对分析和仿真验证后认定,高温不是根本原因,并说服研制单位重新开展全状态试验。经过三个月的艰苦攻关,辗转南北近10个厂所、实验室,参加了110多项验证试验,对近70个可能的故障点进行逐一排查,得出了两万多组试验数据,形成了60多份专题分析报告。最终找到真正故障原因,正如廖平所料,高温只是表象。事后,研究所的领导无不后怕地说:“如果没有廖平的一再坚持,按照我们原先的定性,这次试验还会遭遇失败……”

来不及欢呼,另一型号导弹发射失利的“故障归零”也并行开展。第二炮兵首长亲率军工集团领导来到代表室所驻的研究所一线督导。廖平和军地攻坚团队又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艰苦跋涉,最终在低气压试验中复现出了同样的故障现象……

成功了!成功了!发射部队的欢呼声打断了廖平的回忆。当他接过传回的遥测数据时,反复确认后才长呼一口气:“两个型号的导弹终于都保住了!”那一刻,廖平脸上露出了笑容。

廖平先后被全军和第二炮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砺剑尖兵、学习型领导干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新武器装备建设先进个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并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

长剑不语人不寐!采访中,记者发现廖平的电脑不时飘出阵阵雄壮的旋律:“梦过多少铁马金戈,煅烧多少天雷地火,我为祖国铸造倚天长剑,不负人民万钧重托,坚守打赢第一战位,砺剑制胜庄严承诺……”

那分明是一曲满含忠诚的铸剑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