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传奇封魔谷2倍:砥砺奋进的“中国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7 00:05:58
砥砺奋进的“中国经验”
——代表委员谈“十一五”成绩
http://www.gmw.cn 2011-03-07 04:44:5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过去五年,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温总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动情地总结了五年历程,也把代表委员们的思绪带回了那不平静的五年。
仅仅在两天前,一则消息让中国数万普通家庭激动不已:截至3月3日,35860名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出。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海外撤离人员行动,在中央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得以在十余天内高效完成——这是一次大援救,更是一次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展示。
五年来,中国综合实力带给世界太多惊叹,中国奇迹令世界震撼:中国经济总量从只占日本一半到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7.3%和91.1%;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搏会……
这五年,我们既收获了成绩,也收获了信心,更收获了指引中华民族乘风破浪、砥砺奋进的“中国经验”。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定位”
也许大家注意到了国际市场中的一个“连动”现象:中国北方的干旱,可以引发世界粮商的炒作和世界粮价的波动;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涨落,又直接牵动着中国CPI的涨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小济委员的一句话道出了个中缘由:“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从未像现在这样与世界经济‘如胶似漆’,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世界市场的积极融入,给中国人带来了底气,中国也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的“多事之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及时带领中国经济走出险滩,使中国经济呈现完美的“V”型增长。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也给世界经济带来无限信心。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委员刘树成委员从经济理论层面分析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定位”:中央高屋建瓴,把握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机会——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努力培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努力增强我国参与引导的能力;国际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我国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我国努力发展壮大自己。
全民范围内的“民生关注”
在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另一个铿锵的“中国经验”引起举国共鸣: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改善。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过去,农民不敢看病,因为太贵;现在农民到我这儿来看病,看不好就不走了。农民每年交10元钱,如果看病花1000多块钱,能报700多元,在乡级医院看病能报销75%,在县级医院能报销60%。”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大夫,河南通许县乡村医生马文芳代表有着42年从医经历,他两次向总理汇报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见证了中国农村卫生服务的变迁。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8.35亿农村居民。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这是农村人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江西800多万农民过上了这样的日子。”江西省委副秘书长、江西农村工作部部长吕滨代表告诉记者。这些变化仅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农村医疗到教育公平,从保障房到公交优先,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到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物价感受……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推进民生建设。五年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曾经的福利“盲点”正在分享“基本的公共服务”;曾经的“弱势群体”有了自己的“代言”,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正化繁为简、逐日改善。
全方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不能只看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代表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像镜子照出了我们发展方式的缺陷。”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程惠芳代表也有同感:“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浙江经济,有人多资源少、环境制约大的不足,如今在劳动力成本上升8%-10%的情况下,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为迫切”。
何止浙江,在中国,正孕育着一场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全国范围看,也在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营造条件。”程惠芳代表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方位的,从需求角度看,要改变长期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使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从生产角度看,要改变过于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支撑增长,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从投入方式看,要改变过于依赖靠物资消耗推动经济增长,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
本报记者 张玉玲 文艺橙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陈坚 ]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相关内容
·化解流动性陷阱的中国经验( 2011-02-27 08:43:48)
·中国经验值得哈国学习( 2011-01-06 03:25:56)
·王文彪:去年非公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 2011-03-07 00:13:36)
·全职太太遇“经济暴力” 无法忍受丈夫起诉离婚( 2011-03-06 16:38:30)
·中央支持香港充分发挥特有优势 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011-03-06 15:57:03)
·促进“十二五”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陈锡文委员回答记者提问( 2011-03-06 11: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