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伊日记——10:上海交大认定人耳鼠技术真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2:41

上海交大认定人耳鼠技术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7日10:44  新民网 “人耳鼠” 中国广播网发

  【新民网讯】据《东方早报》报道,因“人耳鼠”而享誉医学界的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曹谊林教授昨日现身上海,他面前就摆着他的团队近期培育出的4只长着“人耳朵”的老鼠。这次“人耳鼠”的亮相与10年前那次震惊全球的亮相不同,它们是为了攻破此前媒体报道的不实之处──曹谊林昔日的科研搭档实名举报曹谊林的“人耳鼠”技术系学术造假,p .contentPlayer{margin-top:10px;}.contentPlayer{float:left;width:336px;height:322px;background:url(http://i0.sinaimg.cn/cj/video_bg.png) no-repeat 0 0;margin:0 10px 10px -10px;*margin-right:7px;padding:1px 10px;_display:inline}.contentPlayer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size:12px!important;}.cp_player{padding:14px 0 0;text-align:center;height:249px;display:block;}.cp_tit{padding:10px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cp_from{padding:0 0 0 18px;font-size:12px!important;line-height:20px!important;display:block;}视频:实拍交大教授再造8只人耳鼠自证清白来源:东方卫视《东方新闻》并认为曹谊林以此骗取国家3亿元的科研经费。

  这种背上背着一只人类耳朵的小老鼠最早在1997年问世,是由当时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曹谊林于Vacanti实验室内主要完成的。有媒体曾撰文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曹谊林教授科研团队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成果存在科研造假,并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存在弊端。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对组织工程的成果进行了确认。

  团队重塑“人耳鼠”

  昨天,调查结果也一并在发布会上发布: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的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是真实的,也是国际公认的成果。

  为了自证清白,2011年6月21日曹谊林教授研究团队开始构建耳廓支架材料,再次开始重复验证实验。6月24日至25日,细胞接种于支架材料。经体外一周培养,于7月1日至5日,将接种了细胞的耳廓支架植入裸鼠体内。6周后的8月中旬,在8个裸鼠背上成功构建了“人耳软骨”,形态良好,并作全程实验录像。

  病理鉴定为软骨组织

  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全国相关领域4名院士和8名专家组成的学术鉴定委员会对曹谊林教授领衔的国家组织工程学术研究成果予以事实鉴定。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曹谊林教授的相关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和学术评议。现场展示了活体“人耳鼠”,并当场取材验证,再生组织经现场冰冻切片,病理鉴定确认为人软骨组织,并同时移送第三方机构作组织病理学鉴定,8月16日病理报告进一步证实为软骨组织。

  鉴定会结果显示:与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在国家对该项科研的投入下,曹谊林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和缺损修复的大动物模型研究,体外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技术等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特点,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10年中发表SCI论文85篇,总影响因子>300分,他引>2000次。该团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提升我国组织工程的国际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曹谊林教授还透露,最近该团队应用小耳症病人的残耳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箱中再造人耳廓形态软骨也获得成功。应用人体细胞在体外再生逼真人耳廓形态软骨目前在国际上尚无相关报道,这是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也是推进临床应用转化进程的关键一步,目前人残耳软骨细胞的生物安全性已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相关的产品标准也已制订,近期准备开始更全面的检测。

  “人耳鼠”

  “人耳鼠”是先用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聚羟基乙酸做成人耳的模型支架,然后让细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长。“耳朵”长好后,在无毛鼠背上割开一个口子,植入“人耳”。随后,“人耳”的支架会自己降解消失,“长”在老鼠的背上。

  回应

  质疑一:10年前展览后“人耳鼠”死亡

  关于2001年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上展出的“人耳鼠”造假的情况,曹谊林教授表示,由于裸鼠的生命周期及缺乏免疫力,最初在美国获得成功并被报道的活体鼠不能被永久保存。

  “人耳鼠”的正常实验过程是将带有软骨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植入裸鼠体内后在无菌饲养条件下需6-8周才能形成软骨。

  2001年曹谊林教授接到上级要求参展国家“863”计划成果展的任务,离开布展仅两周,实验室将软骨细胞接种到可降解材料的支架上并植入裸鼠体内送去参展。由于裸鼠缺乏免疫力,在展会参观人员众多的环境下,裸鼠被展出后2周死亡,实验周期未能完成,裸鼠体内还未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展示的裸鼠终止于实验中间过程。

  质疑二:3亿元科研经费的去向

  2011年7月5日至14日,国家审计署卫生药品审计局接实名举报,专程派人来上海九院调查审计曹谊林科研课题申请和经费使用情况。经过10天的审计取证,曹谊林教授自1999年至今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或科研课题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项目经费总额6409.23万元,所有项目均已结题,通过验收。审计取证调查反馈,7个课题均有其明确的研究任务和目标,账目“原汁原味”,经费的使用均严格按项目计划执行,科研项目达到任务书预期效果。

  上海交大等发布人耳鼠科研涉嫌造假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