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极距改造: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洛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3:40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萨哈洛夫

(2010-11-08 08:23:07)

萨哈罗夫1921年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萨哈罗夫入读莫斯科大学,1947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萨哈罗夫开始对宇宙射线的研究。1948年,他参与了伊戈尔?库尔恰托夫领导的苏联原子弹计划。萨哈罗夫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联在1953年8月12日对研制的第一种核聚变装置进行了测试。同年,萨哈罗夫得到了科学博士学位,被选为苏联科学学会的会员。随后萨哈罗夫继续留在萨罗夫主导研发苏联首枚百万吨级氢弹,并在1955年进行了测试。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大的曾引爆的核武器——沙皇炸弹也是基于萨哈罗夫的设计制造的。

萨哈罗夫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他没有在社会底层成长的经验,也并不了解多少普通人的艰辛。在研究氢弹的过程中,这位后来被誉为“俄国氢弹之父”的萨哈罗夫经历了三件现实中的“经验”,这使萨哈罗夫对共产理论产生了怀疑以至最后的扬弃。第一件是一位同事悄悄告诉他,这个秘密试验场是由政治犯修筑的,这些政治犯曾暴动,但贝利亚领军队来镇压,把他们全部处决了。第二件事是萨哈罗夫亲眼看到一队队的犯人在这个试验地做苦力。第三件事是他的氢弹试验导致很多平民死亡和伤残;其中一次试验之前,他判断会有一万人因此伤亡。他给赫鲁晓夫打了电话说,“这种试验毫无意义,它只是毫无理由地杀人。”这位当时的苏共一把手说他会下令推迟试验,但第二天核试验照样进行了。萨哈罗夫为此哭了一场。他在自传中说,“这件事之后,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决定和周围决裂,我知道再跟他们(指共产党官员们)讲是没有意义的。”萨哈罗夫认识到,真正科学家追求的是同情(关爱)、自由、真实,但它和共产政权追求的核武和扩军无法共存。萨哈罗夫说,“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训:你不能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
 
     当萨哈罗夫发现他们原来所信仰的“理论”和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现实发生冲突时,当意识形态和人本身(价值)发生矛盾时,他们义无反顾地站在真实和人本身这一边,而不是像中国有些知识份子那样,总是要在共产主义理论中寻求它的“合理性部份”,来改革或重新解释共产主义。萨哈罗夫作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当他发现了真实之后,他不是再强调共产主义的“经”是好的,只不过那些歪嘴的和尚(共产领袖们)念错了,而是把“和尚”和“经”一起扬弃,从共产寺庙走向人的世界。萨哈罗夫选择了反抗。
 
    1964年,萨哈罗夫联合了另外24位俄国知名艺术家和知识份子写信给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警告”他不要恢复斯大林的名誉。这封公开信的最显眼之处是“警告”,而不是像中国有些知识份子那样,去“请求”当局做什么。这两者有性质上的根本不同:“警告”,是发出独立(于政府)的知识份子的声音;而“请求”就是臣民的“进谏”。  1968年,“氢弹之父”萨哈罗夫把一篇题为《进步的反射,共存和知识份子的自由》的文章偷送到美国,发表在《纽约时报》上。这篇文章被研究者称为“苏联极权制度的判决书”,它呼吁建立一个没有共产教条的民主、多元、人道的社会。这篇文章在第二年底就在全球复印、流传有1800万份。萨哈罗夫立刻为此付出代价,他被从核子研究机构开除了。党报开始批判诋毁他,包括一些物理学家在内的俄国知识人,也纷纷指责他是叛徒,是“犹大”,是“西方在苏联试验室中的老鼠”。赫鲁晓夫指责他“把鼻子伸向不该去的地方”;秘密警察头子安德罗波夫把他定性为“第一号公开的敌人”。萨哈罗夫无所畏惧,于1971年和1972年公开发表其两份“改革方案”,勇敢地起而呼吁保护人民的基本人权。他的具体改革建议包括大赦政治犯、停止秘密审判、开放边界、开放外国文献书刊、停止干扰外国广播、废止死刑等……,凸显了一位知识分子高贵的人类良知,在苏联与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5年挪威颁发萨哈罗夫“诺贝尔和平奖”时这样评价其人——“人类的良心”。萨哈罗夫超越国家和民族,视自由为最高原则。1979年,当苏军进入阿富汗时,萨哈罗夫公开出来谴责这是侵略。当时的苏联人都对苏军的行动持狂热的爱国主义,萨哈罗夫在这片“爱国者”的汪洋大海中,像一叶孤舟,独力而倔强地站在“人”的立场为阿富汗讲话。在他的人生字典中,自由高于民族,个体(价值)大于国家。或者说真理大于爱国。

1980年,萨哈罗夫和他妻子被押解到距莫斯科250英哩的高尔基城,那里不对外开放,他们夫妇被要求不许离开这里,被监视居住、与世隔绝了6年。萨哈罗夫曾两次绝食抗议,克格勃们把他送进医院,强行灌食。还有报道说,秘密警察给他用了改变脑子(思维)的药物。萨哈罗夫坚持撰写“自传”,要把他的经历和发现告诉世界。但他不得不把1000多页的自传主要内容重复写了三遍,因为前两次都被克格勃“偷”去了。1986年底,在高尔基城被封闭了6年的萨哈罗夫家里突然来了一批人,给他家安装了电话。第二天,第一个电话铃响后,萨哈罗夫发现对方是戈尔巴乔夫,这位提倡“新思维”的共产党领袖邀请他们夫妇搬回莫斯科。
虽然得到了统治者的款待,但萨哈罗夫的原则是,不做奸臣,也不做“忠臣”,就是“不做臣民”,坚持他所认识到的真理。萨哈罗夫回到莫斯科后,投入更积极的人权和政治活动中,1989年初竞选为国会议员。在国会开幕时,戈尔巴乔夫安排他第一个发言。萨哈罗夫没有配合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新思维的目的是延长共产主义的寿命),而是在国会提出,要结束共产专制制度。连戈尔巴乔夫都不得不回击他的批评。
 
    1989年,萨哈罗夫拟就了民主俄国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几天之后,他就因心脏病发作,在睡梦中去世。但就从这一年开始,苏联、东欧的共产政权一个接一个被人民推翻,迈向他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中曾憧憬的那种民主、多元、宽容、人道的社会。共产政权被俄国人民埋葬了,但世界会永远记住和怀念萨哈罗夫。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这位前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诞辰80周年纪念会上说:“不论在俄国还是整个世界,他的一生都是追求自由与和平的人们希望与精神的灯塔。”

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主席在发奖仪式上对萨哈罗夫作了如下评价:“安德烈?萨哈罗夫对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卓有成效的方式,为实施赫尔辛基协议所规定的各项价值观念而进行了斗争。他为捍卫人权、裁军和所有国家之间的合作而进行的斗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和平。”这个评价激励着以后那些为人权和平而不懈斗争的人们。

 

 

历史上的今天(博文回顾)

中文正在死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机的时候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91081433010/

李光耀为何担忧中国崛起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9108105637821/

中国的学术腐败还有救吗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9108105536272/

筑好防止裸官外逃的篱笆

链接地址:http://blog.163.com/xin_lijian/blog/static/4677157020081081522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