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52.0:九大行星不再 太阳系更改家谱 ——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家族(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0:51:27

九大行星不再 太阳系更改家谱 ——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家族(二)

一波三折

本次大会最初本来是准备表决行星“扩编”草案的。它是由7位专家组成的行星定义委员会经两年多的争论、酝酿后提交的第一份行星定义提案。该行星定义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且本身既不是恒星也不是行星的卫星;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使其自身引力和构成行星物质的表面力平衡,从而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须在800千米以上,质量须在50亿亿吨以上。在这个概念下,不仅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地位无忧,2003年发现的齐娜星也将获得行星的称号,甚至原先被定义为小行星的谷神星和原先被定义为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冥卫一)也将“荣升”行星。行星定义委员会还说,如以后再发现新的符合标准的天体,那它们也可以被定义为行星。这样,太阳系的行星数量起码将增至12颗。

谷神星发现于1801年,是火星与木星之间数以万计小行星中的“大哥大”,直径约1020千米。卡戎发现于1978年,直径约1200千米,超过冥王星直径的一半。齐娜星于2003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布朗等发现,直径约2400千米,比冥王星还大100多千米,是76年来发现的最大的太阳系天体。

然而,这个定义引起了与会大多数天文学家的不满。就连齐娜的发现者布朗也明确反对将齐娜编入行星家族。他提出所谓“800千米直径”的标准只是对石质天体有效。柯伊伯带还有许多冰雪构成、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它们只要有400千米的直径就足以维持圆球外形。如按上述行星标准,那么太阳系就会有至少53颗行星。

于是,乌拉圭的塔克列等17位行星天文学家提出了第二份行星定义提案,认为行星应同时符合以下三条:

(1)它是该区域遥遥领先的最大天体;

(2)它有足够大的质量,能靠自身引力形成流体静力平衡形状 (也就是接近球形);

(3)内部不能产生核聚变反应。

按这份提案,太阳系只留下8颗行星,冥王星将走下行星宝座,其它三位新秀也无缘行星地位。第一次辩论会对这两个提案进行了试投票,结果支持行星定义委员会第一份提案的人不到1/4,多数人支持17位行星天文学家的第二份提案。

8月22日的第二次辩论会上,行星定义委员会吸取了第二份提案的内容,对原来的提案作了两次修改,废除了“扩编”方案,提出了第三份提案。按这份提案,行星应同时符合以下三条:

(1)与第二份提案第二条相同;

(2)是该天体所在区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天体(含义与第二份提案第一条相近);

(3)绕太阳公转,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

另外提出用“矮行星”的概念来代替“类冥天体”概念。按第三份提案,冥王星也将退位。

不过,8月24日形成的最终草案版本,又在第三份提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将草案分为5A、5B、6A、6B共四部分单独表决。

值得注意的是,获通过的决议6A定义冥王星是矮行星,并作为海外天体中一个新类别的原型,但并没说谷神星和齐娜是矮行星。专家指出,谷神星应属矮行星,但此次大会并没判定它的类别。齐娜因距地球太远,体积、形状等都还有待检验,所以现在不能下结论说它是矮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表示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公布更多的矮行星。目前有12颗天体被列入联合会矮行星“观察清单”,随着更多新天体的发现以及现有候选天体物理特征更多地为科学家所知,这一清单会不断变化。联合会还将制订解决模糊案例的规定。太阳系中的多数天体仍将处于其传统类别,如小行星和彗星等。

另外,虽然冥王星因其运行轨道与其他天体的运行轨道有交叉而被降级为矮行星,但围绕“八大行星”的争论依然激烈。对于这一结果,行星定义委员会主席欧文·金格里奇表示,表决结果仍不是最终定论,因为“科学是一项能不断带来惊喜的动态事业”。

与会的一位欧洲天文学家说:“以前将冥王星划归九大行星行列,有人类观测手段不够先进的原因。此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摒弃传统叫法,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不仅说明人类观测手段的提高,同时也说明我们勇于面对因技术限制而曾犯下的错误。”

但美国西南研究所著名行星学家阿兰·斯特恩认为,将冥王星逐出九大行星之列的决议“非常可笑”,因为天文学家们都知道,地球和木星轨道上都有小行星。他同时指出投票机制不甚合理,因为只有与会的天文学家才有资格参加表决,而他们只占全球天文学家的一小部分。他说,这一决定“让人不知所措”,新的行星定义标准并不科学。具有类似想法的天文学家将致力于恢复冥王星地位。斯特恩是美国航宇局耗资7亿美元的“新视野”冥王星探测任务的负责人。可见,行星新定义的科学性尚需经受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作者:宗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