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之最强兵王库哈:中国援非,带着尊重与友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1:08:52
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 5E博客 » 雅木财经 » 日志

中国援非,带着尊重与友谊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08 18:16:32 / 个人分类:评论分析

查看( 276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当西方国家关注“能力建设”等“软件项目”时,中国把更多投资投向了道路、桥梁等看得见、摸得着,并能使当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硬件项目”上。当西方使用“内战”、“贫困”、“疾病”、“腐败”和“欠发达”等负面词语描述非洲时,中国使用“和平共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友谊”、“真诚”和“相互尊重”等积极词汇来描述中非关系。

  非洲制造业不发达。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及日用消费品都依赖进口。以往来自欧美的商品因价格高昂,一般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中非贸易和物美价廉的中国日用品则为非洲人提供了买得起的商品,客观上提高了当地民众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感谢中国人”

  一位来华进修的尼日利亚军官曾激动地说,感谢中国,尼日利亚普通百姓现在不必再穿来自欧美的二手旧衣服,买得起来自中国的新衣服了。在他看来,穿新、旧衣服的区别体现出的是一种期盼已久的自尊。

  2007年年底,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与安哥拉政府正式签约安哥拉卢班戈体育场和本格拉体育场的建设项目。这两座体育场是安哥拉为2010年举办非洲杯足球赛而建,体育场建成后在安哥拉乃至非洲都是标志性的建筑。事实上,安哥拉最先向巴西和葡萄牙两国寻求帮助,然而由于项目交付时间限定为18个月,巴葡两国未能答应安哥拉的请求。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经过一天的会议,就作出了决定,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帮助友好国家解决燃眉之急。在当时安哥拉政府资金周转困难,其他国家更不愿意参加竞标的情况下,中国水利水电集团主动垫付了建设资金,如期完成了两个可容纳几万人的体育场建设项目,为安哥拉承办非洲杯足球赛做好了准备,维护了安哥拉的国家形象。

  刚果(布)被联合国发展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没有像样的交通基础设施,唯一的黑角港码头物资装卸能力极为有限。为了非洲兄弟的梦想,中国建筑刚果(布)有限责任公司披荆斩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当地工人共同修筑长达600公里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宽15米、双向四车道的柏油路蜿蜒在刚果(布)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间,赢得刚果(布)政府和百姓的广泛赞誉,总理姆武巴动情地说:“感谢中国人!”而与之相对的是,在西方对非洲漫长的殖民主义历史上,西方殖民者仅在非洲沿海地区和矿区修筑了简单的道路,以便运出矿产和资源。

  当西方国家关注“能力建设”等“软件项目”时,中国则把更多的投资投向了道路、桥梁等看得见、摸得着,并能使当地百姓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硬件项目”上。迄今,中国在非洲已经援建了2000多公里的铁路,3000多公里的公路,建了100多所学校,60多所医院,还减免了200多亿人民币的债务。

  和西方的对非援助相比,中国对非援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不附加任何条件”和“不干涉内政”、重视双边援助而非多边援助上,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项目”,而非研究及能力建设等“软件项目”。尽管中国对非援助的规模越来越大,但中国官方迄今从未称自己为“援助国”,而是将对非援助视为一种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南南合作,是一种“穷帮穷”的模式

  “不附加任何条件”

  和冷战后西方将援助与所谓“民主”挂钩的干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对非援助完全“去意识形态化”,强调不干涉内政和尊重非洲对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中国的对非援助也从不附加任何条件。2009年11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开幕式主旨讲话中,再次重申了这一原则并坚定地承诺:“中国对非洲的支持和援助,过去没有、将来也永远不会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尊重非洲国家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不寻求向非洲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反观自殖民时期以来的西方对非政策,在“直接”或“间接”殖民之后,原殖民宗主国又通过英联邦、法非首脑会议等机制试图继续保持对非洲的控制和影响。冷战后,通过实施将援助与是否实行西方式民主相挂钩的政策,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大国通过“胡萝卜”(援助)与“大棒”(停止援助)交相结合的方式,强行向非洲国家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政治价值观。无论是克林顿政府提出的《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简称AGOA,主要对非洲国家出口美国的服装和纺织品实行配额和关税免除),还是布什政府首创的“千年挑战账户”,美国对其提供的每一笔发展援助都设立了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的条件和门槛,不达标的国家是无缘接受美国伸出的“橄榄枝”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信奉儒家礼数原则的中国外交尊重并充分相信最了解自己本国国情的非洲国家和人民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无需外国的“指点”和干涉。非洲的发展不需要“教师爷”,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伙伴。

  中国对非洲的理解和信心源自中国对非洲大陆一贯的积极看法。正如英国爱丁堡大学前任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肯尼斯·金教授所观察到的,西方援助国通常把非洲视作世界上最贫穷,而且是最没希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大陆。而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当他仔细阅读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白皮书》时,除了多次提及经济合作,文件竟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贫穷”一词。当西方使用“内战”、“贫困”、“疾病”、“腐败”和“欠发达”等负面词语描述非洲时,中国则是使用“和平共存”、“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友谊”、“真诚”和“相互尊重”等积极词汇来描述中非关系。

  塞内加尔总统瓦德2008年初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通过直接投资、贷款和各种公平合理的合同,中国已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了许多基础设施项目……提高了数百万非洲民众而非少数精英分子的生活水平。”他还说:“我们与世界银行签合同要花5年时间讨论,而我们与中国只需3月……比起西方批评者,中国人更有竞争力,较少官僚作风,更适合在非洲做生意。”

  一些西方媒体和政要肆意渲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担心中国提升对非关系将对其在非利益形成挑战,担心中非联手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和影响力的加强有可能挑战西方主导的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对此,世界银行负责贫困国家融资事务的前副总裁杰夫·兰姆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出现这种言论的原因,在于“在商业领域,中国‘侵犯’了传统援助提供者的‘地盘’,引起了西方决策者们的惊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危言耸听,或者说是言不由衷”

  “因为中国在非洲太成功”

  笔者在剑桥参加一个中非关系研讨会时曾询问过一位西方学者,为什么西方如此热衷“渲染”中非关系。他一语道破:“因为中国在非洲太成功了。”

  事实上,半个多世纪的中非友好合作关系雄辩地证明,中非关系的发展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中非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日前在赞比亚访问时声称,非洲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应注意“新殖民主义”,中国在投资非洲和向非洲提供援助时,并不总是顾及非洲人民的利益,“新的殖民主义”正在非洲大陆蔓延。对此,当天一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赞比亚总统鲁皮亚·班达则回应说,赞比亚在宣布独立以前就已经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在该国寻求独立期间,还是独立之后,赞比亚总是与中国彼此相互支持。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赞比亚有幸得到中方的支持。中国在那时仍对赞比亚生产的产品显示出兴趣,赞比亚也因此能够快速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

  温家宝总理2006年6月访问非洲时明确表示:“‘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我们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纵观历史,无论是300年前肮脏的奴隶贸易还是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是早年西方殖民者依靠刀与火的血腥野蛮掠夺逐步把非洲变为其原料供应者和商品倾销地,使非洲形成了依赖西方宗主国的依附型单一经济结构。正如印度一家报刊文章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今天在非洲的做法和西方殖民者过去的做法有一个关键性差别,那就是中国没有对非洲弱小国家进行军事占领和破坏当地的经济,并借此把一些贸易条件强加给这些国家。”相反,正如德国《经济周刊》载文指出的,中国“令非洲经济在2005年增长了5%以上,而且也将通货膨胀率压缩到25年来的最低水平。在非洲历史上,以经济投资形式流入的资金首次超过了以发展援助形式流入的资金”,“非洲有史以来首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而为这块大陆创造这一绝佳契机的正是中国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非洲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