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纺分类及价格:(0826)涟水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37:36

涟水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总面积1656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4.19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涟城镇,邮编:223400。代码:320826。区号:0517。拼音:Lianshui Xian。

位于东经119度,北纬34度,地处苏北平原腹地,境内平野广畴。涟水县境北有一条涟水河。县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涟水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涟水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日照充足,层林尽染,万木葱茏,林木覆盖率达32%。物产富饶,资源广博。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风土人情

·                                 • 历史文化

[显示全部]

涟水县-基本概况

 

涟水县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辖31个乡镇、场、圃。2001年末全县人口达1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有21.58万境内有汉、回、藏、满、壮、朝鲜、侗共7个民族。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30万亩,水面38.5万亩。交通非常便捷。苏307、苏308、淮高路等6条省道从境内经过,宁连(南京一连云港)高速公路纵贯全县47公里,并与同三(黑龙江同江一海南省三亚)、京沪(北京一上海)高速公路在县境内汇台。距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仅100余公里,距省会南京两个半小时即可抵达。新长铁路(江苏新沂一浙江长兴)北接陇海路,南接津浦线,货场距涟水县城20公里,苏北干线航道盐河贯穿全境49公里,500吨的船舶可四季通航。境内有6条区域性可通航河流,形成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拟建中的淮安飞机场在县境内保滩镇,离县城区8公里。

自然条件优越。位于东经119°一119°35′,北纬33°45′-34°05′,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内,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均气温5℃以上时间289天,年均无霜期213天。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多为沙壤土质。县内现有3大排水系统和4大灌区,年入境水量20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4.18亿立方米,适应各种作物生长,特别适宜材质优良、适应性强的黑杨的生长,黑杨在涟水的生长速度、干型及利用率都很好,受到来涟参观的中外专家的广泛称赞。 

由于条件适宜,涟水杨木产业发展迅速,成片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逐年递谱。1985年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县”,1995被评为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县”,拥有显著的优质杨木资源优势。

林木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黑杨成片林16万亩,其中庄台片林10万亩,四旁植树2600万株,仅黑杨就有240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15.3%,农田林网率 90%以上,现有活立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其中黑杨蓄积量为180立方米。目前所保存的林木株数中,89年一以前栽植的约占5%,89年—92年栽植的约占20%,93—96年栽植的约占45%,97-98年栽植的约占20%。按照杨树正常的生长周期,从2000年进入全面采伐期。今后十年内可供采伐木材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涟水县-行政区划

 

涟水县辖17个镇、2个乡:涟城镇、高沟镇、唐集镇、保滩镇、大东镇、五港镇、梁岔镇、石湖镇、

朱码镇、岔庙镇、东胡集镇、南集镇、义兴镇、成集镇、红窑镇、陈师镇、前进镇、徐集乡、黄营乡;杨口办事处、方渡办事处、南禄办事处、小李集办事处、河网办事处、时码办事处、北集办事处、灰墩办事处、余圩办事处、浅集办事处、蒋庵办事处、经济开发新区、工业新区。

乡镇简介(2002)
义兴镇地处涟水县最北端,东临盐河与灌南县大新集镇以及本县的五港镇为邻,西与灰墩办事处相望,南与红窑镇接壤,北与灌南县硕湖镇毗邻。总面积43.6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
五港镇地处涟水县城东北部,东与方渡办事处相连,西隔盐河与红窑、义兴两镇相望,南与时码办事处、东胡集镇交界,北与连云港市灌南县新集乡接壤,古盐河和涟新路穿境而过。总面积57.9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
唐集镇位于涟水县域东部,距县城33千米。东与石湖镇接壤,南与黄营乡相连,西隔西官河与东胡集镇毗邻,北与南禄办事处交界。总面积约68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石湖镇位于涟水县东北部,地处淮安、盐城、连云港三市,涟水、响水、阜宁、滨海、灌南五县交界,327省道穿镇而过。总面积30.1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
前进镇地处涟水县城西北部,东以东张河为界与岔庙、高沟镇为邻,北隔南塘河与杨口办事处相望,西与县经济开发新区以南六塘河为界,南与梁岔镇相连。总面积50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
南集镇地处涟水县东南部,东依废黄河,与阜宁县芦蒲乡和楚州区苏嘴镇隔河相望,南与徐集乡相连,北与北集办事处、黄营乡接壤,涟南洋公路纵穿南北。总面积53平方千米,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
梁岔镇地处涟水县城西北部,总面积69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
红窑镇地处涟水县腹部,东依盐河与东胡集镇、五港镇相望,西至宁连一级公路与岔庙镇为邻,南与浅集办事处接壤,北与灰墩办事处、义兴镇交界,涟灰公路纵穿南北。总面积62.75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万人。
高沟镇地处涟水县西北部,为淮安、连云港、宿迁三市交界处,省道326、236、宁连一级公路及东、西六塘河均穿镇而过。总面积56平方千米,镇区建成面积3.2平方千米,总人口6.6658万人。
东胡集镇地处涟水县东北部,东隔一帆河、西官河、古盐河,分别和南禄办事处、唐集镇、黄营乡为邻;西依涟中总干渠,和时码办事处相邻;南与大东镇、马棚农场接壤;北与五港镇、方渡办事处毗邻,省308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67.97平方千米,总人口3.19万人。
大东镇地处涟水县中部偏东,省道327公路横穿镇区。辖11个行政村,1个场圃,总人口2.69万人。
成集镇位于涟水县西部,东与陈师为邻,南与淮阴区张集镇接壤,西与淮阴区的刘老庄乡、古寨乡隔河相望,北与余圩办事处、梁岔镇交界,淮高路、涟麻路在镇区交汇。总面积41.17平方千米,总人口2.37万。


陈师镇地处涟水县城西南部,东临宁连一级公路与朱码镇毗邻,西与蒋庵办事处接壤,北与梁岔镇、河网办事处为邻,西依张河与成集镇隔水相望,老张河与刘洪河贯穿南北,涟麻路横贯东西,构成陈师镇的水陆交通骨架。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
岔庙镇位于涟水县城西北部,西与前进镇交界,北与高沟镇相邻,南与河网办事处接壤,东与浅集交界。总面积79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4万人。保滩镇位于涟水县西南部,地处涟水与楚州、淮阴三县交界处,距淮安市区15千米,东临废黄河,西傍盐河,309省道纵穿全镇南北长达26千米,淮江高速公路横跨该镇涟淮村。总面积39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2.4321万人。
黄营乡地处涟水县城东北部,东与阜宁县芦蒲乡、羊寨镇隔废黄河相望;南与南集镇、北集办事处毗邻;西与大东镇、东胡集镇接壤;北与唐集镇搭界。苏327省道、涟阜路、涟南洋路三条主干道在境内交汇。总面积69.8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
徐集乡地处涟水县城东郊,废黄河北畔,南与淮安茭菱接壤,北与北集毗邻,东边与南集交界。总面积75平方千米,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4.0701万人。

涟水县-历史沿革

 

因水得名,汉元狩六年(前117年)设置淮浦县,因位于淮河之滨。隋开皇五年(585年)

因县境有涟河(又名涟水,为沭水入淮的一支)而更名涟水。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涟水县为安东州,后废州为县,因与辽宁省安东同名,1914年仍名涟水县。涟水境春秋时,先属吴,后越、楚、吴相争,时而属越,时而属楚,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属楚。秦时,涟水属东海郡。
  
楚汉时期,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兼淮南,此时涟水属楚。汉初,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此时涟水境属韩信封地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降韩信为淮阴侯,分楚地为二国,以淮南为荆国,淮北为楚国,此时涟水属楚国。景帝时,吴楚反,国除。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分朐县南部地,始置淮浦县,属临淮郡。王莽时,改淮浦为淮敬。东汉光武帝时,将临淮郡并入东海郡。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封子衍为下邳王。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以临淮故地为下邳国,领淮浦。三国时,淮浦属魏,划归广陵郡,西晋同。
  
西晋后,淮浦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北朝时,淮浦先属刘宋。南齐建元元年(479),以东海郡属冀州,称北东海郡,侨治连口(在今涟城附近),次年于北境置襄贲县,属北东海郡。建武二年(495),并淮浦入襄贲。梁时,仍隶北东海郡。东魏武定七年(549),改北东海郡为海西郡,北齐改为海安郡,襄贲县先后属海西、海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废海安郡,以襄贲县属海州。五年改襄贲县为涟水县,因境内有涟河而得名。大业三年(607),涟水属东海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621)置涟州,在县治北30华里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827)废涟州,并金城县,以涟水县属泗州。总章元年(668)改属楚州。咸亨五年(674)还属泗州。乾宁二年(895),杨行密袭取滨淮诸州,涟水属杨吴,后属南唐。周显德四年(957),周世宗拔楚州,唐雄武军使崔万迪以涟水县归附于后周。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升涟水军,属河南道(《太平寰宇记》)。熙宁五年(1072)军废,仍为涟水县,隶淮南东路楚州(见《元丰九域志》)。元祜二年(1087)复为军。南宋建炎二年(1128),楚州宋臣朱琳降于粘没喝,涟水被金占领。三年(1129),宋将赵立守楚州,收复涟水。四年(1130)赵立战死,涟水又被金占。绍兴元年(1131)宋又收复涟水,以盐城为属县。三年(1133)又与盐城分隶楚州。五年(1135)降涟水军为县。十一年(1141)割予金。金皇统二年(1142)以涟水县属海州。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宋魏胜收复涟水县,次年复升为军。旋没于金。绍定元年(1228)归宋,改为涟水县,属宝应州。端平元年(1234)复为军。开庆元年(1259),涟水被蒙古军占领,景定元年(1260),夏贵破李松寿于城下,南宋收复涟水3城。三年(1262)改为安东州。魏胜以后,涟水时属宋,时属忠义军李全部,时属金,时属蒙古军,归属不定。
  
元至元十二年(1275),安东州归附元,改立涟州。旋复称安东州。二十年(1283),安东州隶属淮安路,二十七年(1290)划归山东路。二十九年(1292),改隶淮安路。至正年间,安东州为赵君用和张士诚占据,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军下淮北,张士诚部将史文炳弃城去,安东州隶属淮安府。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属淮安府。清因明制,仍叫安东县,属淮安府。
  
民国初年撤府,安东县直属省辖。民国3年(1914),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称涟水县。同年5月,江苏设五道,涟水属淮扬道。民国16年废道,涟水隶属省。民国22年3月,江苏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全省分为13个区,涟水属第十一区(淮阴区)。同年12月,全省改划为9个区,涟水属第八区(东海区)。民国23年8月,涟水从第八区又划归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4年,全省改划为7个区,涟水属第六区(淮阴区)。民国26年4月,全省又改划为10个区,涟水属第七区(淮阴区)。民国28年3月1日,日军侵占涟城,成立治安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徐州办事处。同年5月19日,伪办事处改为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涟水属其管辖。民国29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3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下设6个行政督察区,涟水属淮阴督察区。民国35年12月16日至37年7月6日,涟水城及部分村镇被国民党占领,属国民党政权淮阴专区。
  
民国29年(1940)9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民主政府在农村成立。同年10月

成立涟东行署。民国30年2月,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划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是年5月,淮阴县、涟水县撤销,成立淮涟办事处。12月,淮涟办事处撤销,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置。民国34年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署合并,成立苏北行政区。涟水、涟东两县为其直属。7月17日,淮海、盐阜两行署改为专员公署,涟水、涟东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临时委员会成立,辖8个行政区,涟水属第六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民国37年7月6日,涟城解放。民国38年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下设6个行政区(不久改专区),涟水县属第六区(淮阴区),涟东县属第五区(盐城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为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1983年元月,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

涟水县-风土人情

 

十二月最后一天叫"除夕",俗称"三十晚上一(无论有无三十日)·家家户户自送灶后开始"忙年",

买鱼肉食物,买鞋帽衣物,做豆腐、蒸馒头、蒸龙糕、炸肉圆、洗衣被、贴年画……,至除夕前一天,全部"忙。''好。在外地的人都要赶回来与家人团聚。除夕早晨,。染坊备"牲礼",点香烛,请祭缸神。中午,家家都以酒菜祭祀祖先,焚烧纸箔,叩首祷告。全家团聚吃"团圆饭".然后贴新对联和挂廊(红色刻纸)。家长还须到野外祖先或亲人坟茔上烧化纸钱;叩头祷告,尽其孝心德意。晚上,点烛放鞭,叩头礼拜后,将灶台上的供品全部撤去,贴的"跑灶''也撕掉,Ⅱ铲接灶",意即灶神已从西天回来,仍做一家之神。用松枝和芝麻杆扎"摇钱树'',架"聚宝盆"。炒花生、瓜子、葵花籽吃,全家围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故事,直至子夜,叫"守岁",家长给孩子"压岁钱"。家长"守岁"通常彻夜不眠,上供的祭品有大枣、桂圆、水糕、茶、酒(满杯)等,放在堂上神像前。现时"守岁''活动大多是收看电视节目和全国人民共同迎接新年,鸣放鞭炮庆祝。

岁时习俗里还有一些迎神赛会,旧时叫"社日"、俗称"庙会"。正月初八,相传为"祈年老爷''会,主要活动内容是祈祷丰年。由一些年轻壮汉将大王庙里的"祈年老爷''绑在木杠上,高抬过顶,快速跑步,游行四街,称为"冲祈年老爷"。这种活动没有香烛庆祝。正月十五,是"上元"日,就是三元宫的天官神寿庆的日子,叫 "天宫圣会"。道家认为,三元乃三宫别称,就是上元赐福天宫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宫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宫洞阴大帝,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三宫大帝生日。正月十四晚上,寺庙和尚和一些善男信女开始布置香堂,明灯高烛。次日早晨,远近进香的人接踵而至,其中有些人还抬着香案,撑起大红伞,用"马匹"引导,鸣锣吹打,送到三元宫(清代县境有三元宫、三官殿十数座)。庙内香烟缭绕·叩头礼拜,虔诚至极。庙外有卖香的,玩杂技的,叫卖零食的。也有一些乞丐或穿行人群或拦路跪地乞讨,其情亦惨然。三月二十八,传说是"东岳大帝"的生日。"东岳大帝"就是《封神榜》中的黄飞虎,死后被姜子牙赐封的。明朝万历年间,高沟镇建了一座天齐庙,正殿就供奉着东岳大帝。每年三月二十八,高沟地区都举办声势浩大的"天齐庙会"。庙会活动从三月二十六下午就拉开序幕。天齐庙正殿门前的大石鼎内焚烧着成封的条香、檀香,昼夜不停,香烟袅袅。由小和尚看管,烧香人给香火钱。一些僧道和崇信佛事的"善男信女",忙忙碌碌,布置会事,募化摆设寿面宴席,款待地方上的豪商太贾、地主士绅.既为庙会壮声色,又可借机募化钱财。二十八日上午庙会活动正式开始。首先是东岳大帝"出銮"。东岳有行;坐神像两荨,称 "行坛"、"坐坛''。"出銮"时,人们将东岳行坛请进轿内,叫"出坛" 轿夫抬着神像在四街巡行,前有三班六房,扛着"肃静''、"回避,,木牌,分头鸣锣开道。金瓜、钺斧:朝天凳、刀、剑、戈、矛,气焰森森;朱雀旗、玄武旗、飞虎旗、黄龙旗,满空飞舞。一个前哨传报的"马匹,,, 下穿红裤,上身赤膊,鼻插钢针,手扶铁鞭,凶神恶煞地跳跃前进。
  
土地神坐在木座上,身穿红袍,头戴乌纱,象征地方官吏,在"銮驾" 前引路。东岳大帝身着黄蟒袍,

头戴王冠,上撑一顶黄!罗伞,端坐木坛之上,伴随着几班文武乐工。紧打慢敲,悠悠扬扬,款款而行.游街过坊。"銮架''后还有一个"假大老爷",骑在独木杠上,头戴关官帽,翻穿皮马褂子,由小差抬着随行。旁有一个小差挑着材茶食"担子,前担是粪箕,装着马粪,后担是尿桶,装着驴尿,供假大老爷憩息时充饥。另有"地保''时而向假大老爷回报地方案情。假大老爷听了,则不问青红皂白,喝令责打报案的二十大板,以显老爷威风。由高沟地方士绅和汪、郑、徐三姓祠堂精心准备的地方文艺"抬阁一和"优擎'',也在后面表演着精彩的节目。游行队伍中途休息的地点在高沟镇北圩门东南角的土台上,叫"鬼神台"。观看祝寿活动的人成千上万,尾随而行,前后涌动。整个活动延至日落方才散歇。高沟天齐庙会影响很大,北有山东、南有两淮、东有盐阜、西有沭宿等地观众。不辞跋涉,前来赶会。清光绪中叶的一次庙会,曾发生六塘河渡船翻覆、死亡数十人的惨案。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齐庙会已经很少举行了。最后一次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39年,日军在高沟镇纵火焚烧,全街荡然。天齐庙会活动的一切道具也被焚烧净尽。其它庙会活动还有五月十三为关老爷(关云长)祝寿等。这些活动都带有鲜明的迷信色黟·均已早绎芋除。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经济活动增多,具有地方特点的大型经济文化活动,如 1992年4月举椭"高沟酒文化节,,),在内容、形式和声势影响等方面,都远胜于过去的庙会活动。当然,剔除庙会活动的封建糟粕, 作为民间艺术精华寡莽,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涟水县-历史文化

 

涟水历史悠久,从青莲岗和三里墩两处出土的文物看,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涟水居住,

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淮浦县,是涟水建置的开始,距今已有2120年。 淮浦,就是淮河入海的地方,在交通、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2000多年来,这儿曾设过郡、州、军等较高的行政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叫涟水县,因县境北有一条河叫涟水(或叫涟河)而得名。
   
涟水人好学,穷读书远近闻名。志书上记载涟水人好学,是一些都市里的人所不及的。 民谣有“沭阳财主宿迁庙,泗阳姑娘 出门不坐轿,涟水人讨饭上学校。”涟水人崇尚办学,目前已形成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五大教育 体系。涟水中学是具有7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示范高中;郑梁梅高级中学是省重点示范高中;涟水高级职业中学是国家级职 业高中;炎黄学院是全省5所全日制民办院校之一。

涟水每年为 国家输送本科大学生2000余人。涟水自古人才辈出。古代名人有陈登、王义方、徐有功等,近现代名人要人有顾祝同、李干成、罗运来、陈书同、陈登科、朱一苇、李源潮、翟虎渠、芮杏文、黄璜、马绍孟、吴强、马树礼、蒋志平、郑兆财、李连庆、徐新华、羊子林、罗一民、朱铭佐等。涟水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妙通塔、月塔等佛教古迹。城内涟漪湖、东湖、茵湖三湖相连。五岛公园八景远近闻名。历史上,美丽的涟水城,曾弓l得无数墨客骚人留连忘返,诗兴大发,现存的历代咏涟诗词多达200多首。宋代大诗人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中词曰:自古涟漪佳绝地,绕廓荷花,欲把吴兴比。

涟水县-经济概况

 

工业产业: 涟水已形成食品酿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农副产品、

食品加工等10多个支柱性工业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酒类、医药、服装、农用化肥、机械电子、建材、纱、布、塑料制品、人造板等。酿酒业系涟水工业经济的支柱,年产白酒6万吨,啤酒1万吨。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是国家二级酿酒骨干企业,年生产能力4.5万吨。今世缘系列酒以其上乘的质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畅销省内外,成为全国十大文化名酒之一,是苏酒的一大支柱。纺织工业基本形成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一条龙。化学工业,主要有医药化工、塑料化工和“两肥"化工。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水针剂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位居榜首。  

民营经济:2003年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27户,达680户,从业人员升至3000余人。为加快等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了集镇建设力度,开发了区政府门前及东侧办公楼,使集镇从事第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今年以来至11月份,新增私营企业7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6户,组织劳务输出6800人次。  

社会事业:2004年,新区紧紧围绕“三年换新貌”的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75万元,铺设17公里通村砂石路,同时投资65万元,兴建小学综合楼,卫生院防保楼,财税楼;集镇东大门进行了开发,为许多民营大户提供了宜商宜居的建筑用地。新区今年共新通自来水550户,新通有线电视180户。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1143平方米,上下四层,总投资48.1万元。培训中心于2003年11月建成并交付使用,为新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场所。  

在淮安市交通局的大力帮扶下,2003年,经济开发新区先后铺设黄庄、中哨,西哨等村11条砂石路,全长共计30公里,总投资120万元,使新区村村通上砂石路的多年愿望一朝实现。县交通局、建设局帮扶新区乔洼村建成高标准水泥路3公里,总投资78万元。2003年,在市交通局大力帮扶下,敬老院新建厨房4间,填了废水塘,新增菜田4亩,铺设了水泥路,还新建两座点式公寓,可供16名老人居住,总计投入达45万元。

涟水支柱性工业产业及主要产品:  涟水已形成食品酿造、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等10多个支柱性工业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酒类、医药、服装、农用化肥、机械电子、建材、纱、布、塑料制品、人造板等。酿酒业系涟水工业经济的支柱,年产白酒6万吨,啤酒1万吨。江苏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是国家二级酿酒骨干企业,年生产能力4.5万吨。今世缘系列酒以其上乘的质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畅销省内外,成为全国十大文化名酒之一,是苏酒的一大支柱。纺织工业基本形成了纺纱、织布、服装加工一条龙。化学工业,主要有医药化工、塑料化工和“两肥"化工。涟水制药有限公司,水针剂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位居榜首。

涟水县-地方特色

 

①革命老区。涟水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

流尽了鲜血。著名的“抗日第一枪”、“高杨战役"、“涟水保卫战”在这里打响。②历史名城。涟水历史悠久,建城的历史亦久远,涟水城文化底蕴深厚,城内古建筑和名胜古迹甚多,如妙通塔、状元桥、米芾洗墨池等。1996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对县城进行全面改造,现在的涟水已逐步变成一座街 道宽阔、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

③生态大县。涟水一向重视生态建设,素有“绿肥之乡”和“白鹭乐园”之称。绿化造林工作多次获得国家表彰,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生态大县。④ 教育之乡。涟水自古以来就名人雅士迭出,素有“安东出才子” 之美誉。特别是近年来,涟水已形成高、普、职、成、幼“五大联动”发展的教育体系,正在向江苏一流的教育强县迈进。⑤投资热土。涟水投资优势明显,表现在交通、资源、市场、政策、服务 等诸多方面,现已引来众多项目和客商,源通帽业、惠泰木业、锦轮集团、今世缘食品等大项目正争相抢滩县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