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福来赛欧2012:DP1X瞎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4:33
DP1X很黄,调得俺很痛苦,郁闷中开一贴,恳请各位前辈、资深、大侠、高人…批评指正!
就从这张阴天的片子开始吧,加重了饱和,代表俺对DP1X尚未失去的信心。

[2011-07-26 16:28 补充如下]

哎,没人指点,只好自己悟了。欢迎大家上片交流!
-------------------------------------越来越好了,看你现在的片子不是越来越靠谱了么。总的说明随着你对软件的理解月透彻,你动色彩的时候就会越明白。只是注意不要疲劳操作,人在疲劳时候会不自觉把整体的色饱和度调高。

关于饱和度的问题,你注意一下,如果不提高饱和度设置就能获取较高饱和度的话就尽量不要动软件上的饱和度滑块,毕竟不管RAW文件的算法有多优秀,相机动态范围有多大,饱和度调高都需要付出灰阶损失的代价。所以说要是能在前期拍摄时把色彩损失减少一点后期就少加一点饱和度。这样干出来的活会细致点。

还有一点,对于多数照片而言,大规律都是曝光减少,视觉上会觉得色彩更饱和一些,随着曝光增加,画面越亮,色饱和度也是要降低一些,所以尝试一下用曝光开控制主体景物的色饱和度,而不要轻易去动“饱和度”滑块。

至于记忆色的事情不要太挂在心上,反正每个人对色彩的理解都不一样,大概记得八九不离十就可以了。不然你想这些事情越多,关注摄影本身也就少了,不值得。一般来说用一两个关键词来增强记忆效果和减少记忆难度是个比较靠谱的方法,你试试看。
--------------------------------------------关于你说的一种颜色调正,另一种颜色就偏色的问题,清注意一下物体的固有色,光线色和环境色的因素,照片整体色调反映的就是这三个因素的综合表现。平常多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按说也就是训练自己的眼睛不带有“自动白平衡”地观察。有兴趣的话多少拍摄一点反转片,做做实验,这样你对各种物体在各种光线下的反映就会有个直观点的理解了。实际上只要没在标准光线下拍摄的东西多少都有偏色。但是摄影毕竟不是在搞科研,不是时时都要追求数字上的精准。反而在很多时候带有些许偏色的照片至少是我们的视觉经验更容易接受的 (比如晨昏低色温的暖调偏色,和夜间蓝调的偏色。)。--------------------------------------------时间也晚了。最后上一张,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这个场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你唯一需要取舍的就是决定保留人物肤色还是丛林里头的原有气氛。在这里我选择了后者。当然,对于数码相机而言,拍摄这张片子显而易见的难点是白平衡。因为这个场景拥有大量的绿色,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干扰相机的判断,因此在这里显然是需要人工干预的。要是拍摄JPG文件的话要提前手动设置白平衡。好了,今晚到此为止。
 -----------------------------------------这张是当时心里没底,在前一张的曝光参数上减缓了一点快门速度,相当于-0.3EV的补偿值。就现在这个结果来说,前一张的曝光确定是正确的选择。从这一次也坚定了我的信心,后来我基本就不怎么再实验了,曝光选择和测光的点基本就回到了胶片时代,以前怎么确定曝光,现在也就怎么来。拍摄后看LCD屏也只是确定一下构图了。也就是从这次活动起,我对相机的性能算是有了新的认识,完全接纳了它作为户外活动主力机。
--------------------------------------顺光环境,色温和反差就正常多了。始终还是靠近北方的阳光,画面依旧带着暖调。对这画面重人物胸前较暗的地方测光,其间有意纳入了一点点被光线照亮的衣服来影响测光表,在测光数据的基础上做-0.7EV补偿。
-----------------------------------------------山腰上的蓄水池。当地村民的饮用水来源之一。近处人物被闪光灯照亮,但是远处(左边)水池没受影响。还原出了正确的翠绿。注意看一下,画面中间还是有点点灰雾的,也是逆光环境,而且有意没用手遮挡照射在前镜片组上的阳光。拍摄的时候又在想,不知道尼康的纳米结晶镀膜会不会表现更好点,这个要等以后再去试验了,不过比起我以前的17-35腾龙来说灰雾还是要大一点点的。
---------------------------------------------------------这是另一张用闪灯补光的片子,下山时想拍点行进重的镜头。结果发现镜头视角不够,环境交代不明确。但是考虑到是个强逆光环境,刚好可以检测一下镜头的成像质量。于是对脸部测光-1EV补偿,闪光灯+1补偿拍摄。到底是逆光环境,而且前镜片呛光,画面上总算出现耀斑了,嘿嘿,看样子不管什么头,只要还有镜片参与成像,逆光总有耀斑和灰雾的,只是多少点而已。
------------------------------------------------------这张显而易见是用了闪光灯的片子,上山以后发现背面的山上有些阴影刚好可以作为衬托。但是考虑到逆光的缘故,要是按照人曝光的话背景将严重过曝,这个靠什么软件都找不回层次来。于是毫不犹豫地使用了闪光灯。所以实际的曝光量是按照背景来确定的(-0.3EV),闪光灯-0.3EV补光
------------------------------------------------------------发了些风光的片子以后下面就上有人的片子、都是出门远足时随手拍摄的。借此想展示的是相机在自然光环境下对色彩的表现。这一张是没用闪灯补光。拍摄时处于早春中午12点的光线下,但是由于那时候太阳的色温还不如夏季高,所以即便正午也还是带着些许的暖调。得承认,我是喜欢这些暖调的,这也本来就是户外爱好者被晒得黑红的肤色。
 -------------------------------------------------------------胖子兄是位老师吧?把这些细节都讲得很清楚。喜欢澄江的片子,上次去的是悦椿,近处没有船,感觉少了很多东西。和您相比,我就是太随意了。构图随意,测光随意,拍得也随意。先狂捏一气,在电脑上再狂删一通。无论什么场景,我都一种测光模式——平均偏重中央,看着屏幕加减补偿,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澄江的以前发了,顶一张滇池的。
 ----------------------------------------------------对于这类大场景,关键还是空气透明度本身,其次是光线角度,这张拍摄的时候处于一个侧逆光的位置,相机又刚好处于室内的阴影中,一切几乎都很完美,后面要做的无非就是控制曝光量和构图了。卫衣遗憾的是当时是在拍一个弟兄的婚礼,没带偏振出门,不然用偏振再来一张的话天空的调子可以暗一点,顺便也好做个对比。顺便说一句,今天发上来的片子虽说是不同时间拍摄,但都没用偏振。
-----------------------------------------------看看刚才那张照片上船身的局部阴影部分,因为有水面的反光,所以暗部的色彩被细微地记录了下来,这个小广角的成像质量可见强悍。不说什么可以秒杀XXX的闲话,但是对于它的记录能力总是不用怀疑罢了。---------------------------------------------------------------------------意识到曝光补偿的问题以后,我马上把补偿值设置到+1ev,只是这时太阳已经起来一半了,光线真是一秒钟一变。远景的色饱和度迅速降低。还是对水面测光。直接无限远了。回来看见这张片子以后自觉镜头不错,这样的强逆光下居然没出现肉眼可见的眩光和耀斑,甚至镜片间的呛光灰雾都很少。确实非要镜片少的旁轴广角镜才能做到如此优秀的表现,后来还想,要是这个镜头拿去给蔡司加工镀膜的话不知到会整成个什么水准来。
-----------------------------------------------------这张曝光补偿依旧是-0.3ev,但是由于测光点选择在了山峦下方水面的位置,因此明显欠曝了一些,显然亚是维持上一张的曝光参数视觉效果会更好一点。当然好处也是有的,就是用这张大光比的照片测试了这台相机能记录的动态范围和欠曝对色彩还原的影响。
--------------------------------------------------前面一张是太阳还没升起时拍的。在水边徜徉了几分钟后太阳从东边露出了一丁点,整个光线迅速暖了起来,我也就马上转了一点角度拍摄了这张画面。始终是小相机,加上没带脚架,包围曝光不方便。这张是对远处山峦测光并做了-0.3ev曝光补偿。维持原先反转片时代的测光习惯,现在看也和原先用胶片时的色彩感受差不多。当然在你的显示器上看看颜色对不对。
----------------------------------------------------关于镜头差异,在解析RAW文件发现还是能很容易看出镜头质量好坏的,当然需要一些特定的场景。不过在你这李这么好的气氛,就不聊器材了。
下面给你看看今年我在澄江那边早上拍摄的片子。用等效28mm这个视角的镜头有一段时间了,也差不多能适应它的观察方式,就着早上的光线拍了一点色调柔和的场景。
-------------------------------------------------------------非常喜欢良兄调的色彩,浓郁、厚重!尤其这张,给人神秘、深邃之感!
 发现这个场景时难得附近没人,赶紧拍下来。和上一张前后几分钟的光景,为了突出前景,开了闪光灯。
 
犹豫了几秒钟,还是没开闪灯,当时的气氛较好。空气透明度好得难以置信。拍摄时已经能预想到出图后的色彩表现了。唯一希望的就是等有单反以后渐变灰可能应该随身带,不然兼顾了高光部分的色彩后,阴影部分就有点暗多了。
 
这个场景可以考虑使用偏振,前提是你最好有条件使用三脚架把相机架稳。我当时是没拿三脚架,所以为了那一丁点安全快门速度只好不用了,这张图要是用了偏振的话可以获得颜色更柔和更饱满的高光部位,同时还可以把阴影部分的层次保留得更完美一点。而我这张为了保证高光的细节,就只好牺牲暗部影纹和色饱和了。看看是不是高光部分颜色寡淡了一点点?

[南方胖子 编辑于 2011-08-09 17:23]
 
象这个场景就不需要用偏振,用的话,水面的倒影会被减弱甚至消失,也就丧失了拍摄它的意义。实际上这种场景可以利用合理的曝光来获取一定的色彩饱和度。再说了这类场景需要的刚好也就是大约28mm左右视角的广角,所以小型数码旁轴机来干这种活也还算合适。
 
这张就是用偏振镜片对北方天空拍摄的结果,由于是相当于28mm广角镜,画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天空,在偏振镜的作用下出现了天空曝光不均匀的现象。当时是太阳西下,刚好一个90度的侧面光线,所以出现在画面中的天空被偏振镜最大化地压暗了影调。
 

原文由 闲人谷 在2011-08-08 17:04发表

胖子兄可以写教材了,谢谢讲得这么细!有一个问题,确认偏振效果是把镜片拿到眼前旋转用肉眼看吗?


对头,你在眼前举起偏振镜的时候旋转镜框可以发现转到一个特殊角度时天空会变得暗一些,或者树叶,草坪上的反光会少一些。这时候就是偏振光过滤效果最强的状态。但也不是所有时候偏振光过滤最强的时候效果最好,比如西藏和高海拔地区的天空本来就很蓝,这时候要是把偏振镜用到最强状态的话天空会蓝得发黑。
引用:
原文由 南方胖子 在2011-08-07 17:00发表
变换了角度和构图再来一张,这张的数据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当于天空和石头受阳面的亮度差太大时,非要兼顾天空和石头层次的话要么用渐变灰要么大范围包围曝光+HDR,偏振的作用不是很大。这张是加了偏振的。左上角还是看得出起了一点点作用。

胖子兄可以写教材了,谢谢讲得这么细!有一个问题,确认偏振效果是把镜片拿到眼前旋转用肉眼看吗?
 变换了角度和构图再来一张,这张的数据反映了一个情况就是——当于天空和石头受阳面的亮度差太大时,非要兼顾天空和石头层次的话要么用渐变灰要么大范围包围曝光+HDR,偏振的作用不是很大。这张是加了偏振的。左上角还是看得出起了一点点作用。
 
对了,还说一个细节,这个是我坚持了很多年的东西,算是受益良多。

用偏振的话要先转动镜片确认完偏振效果,再来完成对焦和测光。不然偏振旋转时我发现焦点会有轻微漂移,尽管对于大景深的风光片来说影响不大,但是注意好了起码你片子上的景深分布会合理一点。

下面这张是在拍摄完前一张后的几分钟之后。角度很低的光线刚好有一丝丝照在前景的石头上,质感刻画得很理想。所以就干脆以前景作为焦点拍摄了这一张。但是这一张由于天空方向的原因,偏振已经不起作用,我就干脆没用,稍微争取一点点快门速度出来。当时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要是镜头的视角再广一点就好了,那种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形会更漂亮一点。

[南方胖子 编辑于 2011-08-07 16:54]
 
偏振镜效果的确认我是把镜片拿在手中,转动镜框确认偏振效果,然后保持偏振角度不变,举到小镜头前,再确认焦点和曝光参数。和直接能装在镜头前的偏振镜相比这样肯定是要损失一点精度的,不过我觉得拍摄就是拍摄,不是搞科学试验,不值得为了数据上的精确性畏首畏尾。一般只要快门速度能保持在1/30s手持拍摄还是有把握的。
 
关于相机上面液晶屏的事情我这样看。至少我自己是不怎么相信那上面的色彩。多数时候也不怎么从上面确认曝光。一般我的做法是沿用以前拍摄反转片形成的经验。基本上各个场景我会针对选定的测光点估计个大概的曝光补偿值,然后上下按照1/3级包围曝光来一组就够了。当然,手持抓拍没机会手动操作包围曝光的话失误也还是会有的。不过误差还不算太大,出图的时候稍加人工干预就是了。所以这也就是我现在准备不论如何还是要上单反的原因,多数时候曝光有误差,依靠后期调整RAW补救还是有风险。
 
再看一张,我在乃古石林这边拍的片子。架在三脚架上,手巴掌当遮光罩。当时好几个人看见我一个小傻瓜机架在曼富图144上都笑我,太装B了。
 
压暗暗部也是我原先的做法,按照这张照片的光线分布状况来说是合理的。您的看法和我对曝光的理解完全一致,握爪握爪。

前面发上来的照片是我最近解出来的,按照我现在的工作流程是设定好一个解码参数,然后所有拍摄的曝光选择就围绕这套固定的参数来做。所以之前拍摄的这张图片就显得暗部信息多了些,反差有点不足。昨晚又重新设定了一下暗部信息的取舍。重新解了一张。这张就稍稍增强了反差,舍弃了一些暗部层次。不过总的来说,这属于专门针对单一张图片进行人工干预了,显然效果会更适合它一些。

不过就今后的出片流程安排而言,个人还是决定继续使用前面的解码参数,只是围绕那一套参数的话,曝光控制要作出调整。毕竟这样的做法更符合我以前用反转片拍摄的习惯,即————后期工艺固定,大部分工作能在前期完成就尽量维持在前期。这样子的话我可以轻闲点,呵呵。
 
这是在一户藏家堂屋里拍摄的片子,当早晨阳光越过他家院墙的时候碰巧看见了这个场景,几乎完全是擦着门射进来的光线刻画出了木质门上的质感。但当时没舍得离开这里去拿三脚架,就直接提高了感光度拍摄了。解图的时候专门关掉了降噪,保留出那些数码噪点、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些噪点、它们让我想起了反转片上的颗粒。这一张是我在色调上搞得最接近胶片的一张了。有空的话给提提意见。这种不看数据,只往感觉上靠的东西真难整。
 
哦,想起来,给你看一张我拍失败了的片子,当时就是看见白桦林的黄色叶子太激动了,结果不小心把自个手指头拍进画面了(注意看画面右下角)。就是我拿手举着偏振镜拍摄的。算是个失败案例。你象这样干的时候别激动,还是仔细看看画面四周。
 
原文由 闲人谷 在2011-08-05 16:25发表

胖子兄调的色,不淡不艳,中规中矩,比较接近真实场景。您可以试试SPP,挺好玩的,很多资深认为X3的片子要用SPP解才是正解。另外胖子兄用的也是DP吧?能不能谈谈用偏振镜和渐变镜的经验?


呵呵,经验谈不上,偏振镜是这样的,我用手举着托在镜头前面用,这块偏振是我用了十多年的一块老犸露美没有镀膜的线偏,至于渐变灰的话准备留到买单反的时候一并上了,现在还不怎么用得上.。SPP应该不错的,也看见过好多高手动出来的颜色,只是我自己实在搞不懂它的色彩计算原理,就还是理所当然地上了Adobe的贼船了,见笑见笑